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设国家主席和庐山会议:中共党史研究热点难点(新版)之十七


  十七、设国家主席和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问题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设国家主席被认定为林彪集团的“反党政治纲领”。按照当时中共中央文件的说法,林彪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急于当国家主席,抢班夺权。八十年代以来,在林彪事件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存在很大争议。这些争议既牵涉价值判断,更牵涉事实判断。

  有专家认为,设国家主席是中共执政以来的定制。一九五四年当代中国第一部宪法,即规定设置国家主席。毛泽东被选为第一届国家主席,一九五九年开始刘少奇连任两届国家主席。“文革”中刘被打倒后,某些需要国家主席的场合由董必武以“代主席”身份出面。中共九大后,召开四届全国人大提上日程。选举新一届国家主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毛提出不设国家主席,则是不合情理的。

  更大的争议还在当年设国家主席一事的史实方面。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文献档案的公布和著述的发表或出版,人们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从提出到终止大约经过了半年时间,其间曲折反复,直至九届二中全会酿成风波。有关史实的争议和疑问在于:


  第一,设国家主席是不是林彪一个人的意见?

  一九七○年三月初,在武汉的毛泽东收到周恩来的信和宪法修改草案提要。周信谈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宪法中原有国家主席一节,是不是还写上。这个情况,是汪东兴在新版回忆录(即《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提供的。不管作哪种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一开始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三月七日,毛提出不设国家主席,并要汪回北京传达他的意见。第二天,汪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传达。到会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一致拥护毛的意见。林在苏州,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周委托参加会议的叶群转告政治局会议的情况。三月九日,林彪让叶群转告在京的黄永胜、吴法宪:“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三月十六日,政治局通过《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报告》等文件,报送毛泽东,毛在批示中再次表示不设。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大多数与会者同意毛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既然是“大多数”,说明还有少数人并不是这种意见。会议期间,林彪让秘书给毛的秘书打电话:“林副主席建议,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毛让秘书回话:“问候林彪同志好!”回话没有明确表示否定林的建议。四月十一日,林在苏州通过秘书向政治局转达三条意见:一、林仍然建议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二、关于副主席,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三、林认为自己不宜担任国家副主席职务。第二天,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林的意见。会上,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由毛担任国家主席。到这时,设国家主席一事经历了第一次反复。

  有研究者认为,按中共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毛应该服从多数的意见。但是毛否定了集体意见。会后,周将这次会议情况报告毛,毛当天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周恩来传》说这是“文革”以来毛与林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各执己见。其实,这不是毛与林一人各执己见,而是毛与政治局多数成员(既有周恩来,也有江青集团的一些成员在内)意见相左。四月下旬,毛和林差不多同时回京。毛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要设国家主席,并当着林的面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七月中旬,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会上再次出现要求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毛听说后表示: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周提出:可以考虑不设国家主席、副主席。这是此事的第二次反复:毛的意见占了上风。

  当年八月下旬,在庐山召开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二十二日下午,毛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会期和日程。几名常委表示,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应该实现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毛听了不满意,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康生在这天全会开幕会上讲话中说,在群众讨论中,在要毛当国家主席、林当国家副主席的问题上,“所有意见都是一致的”;“如果是主席不当(国家)主席,那么请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康在这天还说过:“因为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起草也这么希望,但又不敢违反主席的意见。所以,一直处在这样一种矛盾当中。”这是此事的第三次反复。

  有研究者认为,从上述史实看,设国家主席和要毛担任国家主席的建议,既不是林彪一个人提出来的,也不是林一个人始终坚持的,而是当时中共全党的意愿,是中央政治局大多数成员的意见。


  第二,林彪是不是想当国家主席?

  这个说法出自毛泽东。一九七一年毛南巡讲话说:“有人看到我年纪老了,快要上西天了,他们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有研究者认为,对这一说法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林想当国家主席算不算个问题?二是说他想当国家主席有没有根据?

  林的法定“接班人”地位,是毛亲自挑选并亲自“大树特树”起来的。这样的“接班人”、副统帅,想当一个按毛的说法是个“形式”的国家主席,又有什么了不得?说是为了“篡党夺权”、“抢班夺权”,既不合逻辑,又不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事实。毛早在十多年前已经让出国家主席位置,自“文革”以后这个位置更无实际权力。而且,“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篡权,应该是篡夺党的领袖的位置才对。这是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常识。

  那么,说林想当国家主席有根据吗?有研究者认为,迄今为止,谈及这个问题的文字只举出了吴法宪在“九一三事件”后的一个交代。吴说,叶群对他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这个材料只能算是孤证。其一,叶群的讲话不一定能够代表林彪的意见。其二,吴法宪“交代”的叶群这句话是否真实?至少它不是叶群的原话。其三,如果林有此意,会跟几员心腹大将都打招呼,绝不会只跟吴法宪一个人讲。但是,其他人都没有这个交代。其四,在“无法无天”的年代按照最高领袖的意旨突击审讯,这样交代出来的结果是否可信?其五,即使这个交代是真实的,也是在“九一三事件”以后,而庐山会议(即九届二中全会)前后毛不可能知道,自然也就不可能据此判断林想当国家主席。


  第三,九届二中全会是因为设国家主席一事而起风波的吗?

  已经公开的文献和各种口述材料表明不是。八月二十二日,九届二中全会开幕的晚上,陈伯达同吴法宪商量,整理出一份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以及林彪论述“天才”的语录材料,第二天分送给了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二十四日,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分别在华北、西南、中南、西北组同时发言,宣讲“天才”语录,并且提出有人反对毛主席。其中以华北组最为激烈。陈伯达在该组发言说,有人利用毛主席的谦虚,妄图贬低毛泽东思想。二十五日,反映华北组讨论情况的第六号简报发到各组,各组的发言都集中到要“查明”、“揪出”反对毛主席的坏人的问题上。从徐景贤的回忆录看,连华东组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有人甚至领头呼口号:“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打倒野心家!打倒阴谋家!”张春桥尽管强装镇静,脸色却非常难看。会议气氛紧张起来。

  这件事情有前因。此前在陈伯达、吴法宪与张春桥之间发生过两场“文字”之争。七月二十七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准备发表的纪念建军节社论稿时,陈伯达主张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句,删去“毛主席和”几个字。张春桥坚持不改。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向毛请示,毛表示,这类应景文章,既然已经政治局讨论,他就不看了;至于提法问题,这无关紧要。据汪东兴回忆,毛当时还表示,两种意见,他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后来,汪还是按毛的意见删去了“毛主席和”几个字。八月十三日,中央修改宪法工作小组开会,讨论宪法草案稿。吴法宪与张春桥就宪法草案稿的一些提法发生争论。张以毛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谈到“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发展马列主义是讽刺”为依据,提议删去稿子中“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等提法。吴法宪反驳说:“要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会后,吴法宪将情况告诉了陈伯达。九届二中全会上,陈、吴等人旧事重提,向张春桥等发难。

  有研究者认为,毛并不是因为设国家主席一事而发怒的,而是因为看到江青集团受到了攻击。所以,毛说反张春桥就是实际上反对他。但是从汪东兴的回忆看,毛在事情起来之后却多次点到设国家主席问题。看来,关于此事仍存争议。

韩钢,学术批评网2012-1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