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沈志华: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起源(2)


  第二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毛泽东还不知道斯大林与金日成交谈的内容,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原因在于,二月份,米高扬到西柏坡拜访毛泽东,曾经提到苏联在欧洲设有共产党情报局的事情。毛泽东当时建议,中国革命马上胜利了,这么大一个地方,情报局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参加,不太合适。米高扬随后答复,你们可以组织亚洲情报局,日常工作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对此,毛泽东很高兴。1949年7月,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到莫斯科,又向斯大林提及此事,斯大林明确表态,中国共产党是个非常成熟的党,毛泽东同志也很会闹革命,今后你们领导亚洲革命,我们管理欧洲事务,中苏兄弟合作,共同促进世界革命大业。亚洲当时也就有朝鲜、越南、日本,马来西亚也有个共产党,但最为突出的还是朝鲜和越南。既然苏联让中共负责亚洲事务,而现在却私下偷偷摸摸地同金日成商量这样大的事情,不告诉毛泽东,实在说不过去。因此,斯大林嘱咐金日成,你回去后,要马上到北京,向毛泽东作个通报。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你就不能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其实,金日成从内心深处就不想同毛泽东商量。他知道毛泽东不会同意,原因在于,中国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金日成迟迟不去北京,5月3日,斯大林坐不住了,就给毛泽东发电报,告知金日成同志到了我这来,谈了一些问题,具体谈话内容由他当面向你汇报。5月12日,他又致电什特科夫,催促金日成尽快赶赴北京。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抵达北京,并会见了毛泽东。俩人一见面就发生了分歧。金日成非常兴奋,说“毛泽东同志,斯大林同志同意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我刚从莫斯科回来”,毛泽东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刚从莫斯科回来。金日成辩解,那是你走了以后,我才去的!至此,会谈不欢而散,到底此事是真是假,是否经过斯大林同意,有待进一步核实。晚11点半,周恩来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根据罗申的回忆,他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说周恩来同志转达了毛泽东要求费利波夫,也就是要斯大林对此事给予证实的意见,并要求苏方迅速回电。

  5月14日上午,斯大林答复:请转告毛泽东同志,鉴于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费利波夫同志同意了朝鲜方面的意见。但此事一定要经过毛泽东同意。如中共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朝鲜的统一事业和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就要推迟。到底怎么办由你们共同商定。5月15日,毛泽东、金日成再次举行会谈,此时,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向金日成解释说,我不是不支持你解放南朝鲜的想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咱们走的是一条路。我最初的想法是,待台湾、西藏解放后,再把部队调到北方,施以援助之手。既然你同斯大林同志商量好了,你可以先打。需要什么,你说句话。金日成一拍胸脯,我需要的一切,斯大林同志都给我了,说罢便扬长而去。毛泽东很不高兴,也显得十分尴尬,当着苏联大使的面,便没有发作。


  这里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计划是怎么制订的,苏联顾问又怎样同朝鲜人民军协商的,等等,这些情况在北朝鲜一些叛逃人员写的回忆录中都有记载,在此,就不细说了。


  按照苏联顾问的原定计划,攻击于7月份开始。后来金日成不同意,坚持将时间提前到6月25日,一则考虑到6月25日是个周末,对方处于松懈状态,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二则考虑恐天气有变,再拖进入雨季,不利部队的展开。这样,朝鲜战争就于6月25日拂晓爆发。


  战争的进展确如金日成最初设计的那样,这可以从解密的档案和往来电报中体现出来。有关细节不再叙述,在这里仅说下大致过程;人民军仅用了4天就攻占了汉城,金日成得意非常,因为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还没有过打仗的经历。在给斯大林发的电报中,他说,汉城已被占领,我准备把总部搬到那里,同时也希望苏联顾问团随我进驻,并在那里庆功。斯大林看到电报,十分生气,说你只是占领了一个小小城市,而南朝鲜军队正在向南逃窜,当务之急是抓紧追击,还开什么庆功会?金日成如梦初醒,赶快组织部队实施两线追击。但为时已晚,此时美国参战了。美国的参战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料,尽管他们调动大批的陆军赶赴战场异常困难。第一支赴朝的部队有一个营的兵力,于7月5日由飞机空投在朝鲜的大田,当场就被几十万如洪水般的人民军消灭。地面是如此,天上却是另一番景象。美国空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压倒性优势。天上飞机密布,可以任意地轰炸地面目标。根据现存的战报,大概在参战的头两天就将朝鲜人民军空军彻底摧毁,美军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人民军本身就没有打仗的经验,依靠的是苏联顾问,在人民军部队中,苏联顾问是从排长、连长直至司令逐级配备的,人民军士兵从齐步走直至实弹演练,也全部由苏联顾问负责训练。但在战争爆发的前夕,斯大林却命令苏联顾问不得越过三八线。因此,人民军在突破三八线,特别是向南追敌,遭到空中猛烈轰炸的时候,团长找不着师长,师长找不着军长,指挥系统失灵,全军大乱。在我翻阅的电报中,就有金日成发给斯大林的一封电报,他希望斯大林能够允许苏联顾问越过三八线,下到人民军部队。斯大林起初没有同意,但什特科夫答应了金日成的请求,并表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因为他身在朝鲜,深知前线的实际状况。从我找到的一封电报看,斯大林对什特科夫做出的许诺非常不悦,他责备什特科夫,你是苏联的大使,不是金日成的大使。既然你已经答应,我也就勉强同意了,军事顾问可以越过三八线。但要记住一条,全部脱掉军装,以记者身份过去,打死概不负责。随后,斯大林又补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什特科夫,必须保证不能有一个人被俘,即使被打死,尸体也要弄回来。像类似内容的电报特别多。


  还有一件事情很可笑。战前,斯大林无偿援助了北朝鲜一批军舰,苏联水兵在将舰只开到朝鲜港口作了交接后,就准备走人。金日成不同意,说你们不能走,你们走了谁开船?于是,他就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请求把水兵留下。斯大林答复:绝对不行,我们可以训练你的水兵,但我们不能留下一个人。同样,苏联援助了北朝鲜几千辆汽车,由于司机严重缺乏,在战争开始后,周恩来也是先向苏联要驾驶员,苏联不管,说给你办驾校没问题,派司机没门。无奈,周恩来就紧急动员东北的司机赶快过去,以解燃眉之急。上述情况其实就反映一个问题,斯大林不想跟美国直接对阵,他在私下可以提供任何帮助,要枪给枪要炮给炮,但就是不能出面。这个也特别类似于当时中共打台湾的情况。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金日成顶不住美军的攻击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请中国出兵。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一封拍发于7月2日电报体现了这方面情况,电报的内容很简单,罗申问周恩来,美军已经出动,你们有什么打算?周恩来答复,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现已集结三个军在东北,随时可以出击。但我们出动陆军,苏联则必须给予空中掩护。7月5日,斯大林回电,可以。不过,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如果敌军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必须出动,苏联方面出动空军进行掩护。在档案解密以前,中俄学者为此争吵不休。中国人认为斯大林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原本答应出动空军,后来又不给了,俄国学者反驳,斯大林从来就没有答应过。现在看来此事是存在的,但这个背景比较复杂,斯大林说的也很含糊。出动空军掩护,是什么意思?此后,斯大林也有自己的解释。7月5日,中苏双方就出兵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随后的情况更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毛泽东急于出兵。


  关于东北边防军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7月2日,周恩来和罗申商量中国有何打算的时候,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东北边防军在那时已经成立,而7月7日,下达的命令是以东北边防军的名义作出的。我推断,在美国刚刚出兵之时,毛泽东就同周恩来商量准备成立东北边防军的事宜。否则,周恩来就不会在7月2日作出答复,随后中央领导人于7月6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国防会议,于7月7日做出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因此,可以说,成立东北边防军是毛泽东同周恩来提前酝酿好的了。


  毛泽东要求军队立即做好随时出击准备这一点,已被《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军事文集、去年刚刚出版的周恩来文稿以及前苏联的档案所证明。在相关档案解密以前,人们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赴朝作战是毛泽东主动提出的,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金日成本人却没有让中国提供帮助的任何想法。事实却与之相反。当战争进行到7月底8月初的时候,金日成遇到了巨大的军事困难,急盼着中国能够出兵参战。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和苏联大使馆、外交部往来电报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金日成是这样跟什特科夫大使说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可以出兵援助李承晚,而毛泽东怎么就不能援助我呢?你能不能向斯大林同志反映一下,请中国赴朝参战。过了几天,金日成再次找到什特科夫,说现在情况有些不妙,恳请中国同志能够出兵。8月20日,朝鲜人民军打到洛东江,抵近釜山。此时,双方对峙相持,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毛泽东给苏联和北朝鲜同时拍发了电报,指出战争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刻,人民军的后方供给线拉长达几百公里,存在着美军在后方登陆的极大可能。其登陆的地点不是在仁川就是在元山。仁川、元山均处于三八线附近,元山位于东海岸,稍靠北,仁川位于西海岸,稍靠南,对于登陆地点的估量,毛泽东预测的非常准确。最初,毛泽东主张,人民军要大踏步地向南攻进,中国军队负责坚守后防线。8月20多号,毛泽东再次电告,战事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军应该全线撤退,否则就要落入敌人的陷阱,难以自拔。如欲坚持,中国可以帮助防守三八线。金日成不敢自作主张,找到什特科夫。此时,斯大林对战况毫无进展感到急不可耐,来电鼓劲,金日成同志,干革命最需要的就是坚持精神,你们遇到的困难与20年代苏维埃遭受14个国家武装干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你们要挺住。


  9月15日,七万人的美国部队在仁川成功登陆。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仁川的水文地理情况。仁川海滩非常浅,常人趟着水就能走出海滩几百米。通常情况下,船只无法靠岸。只有在一年之中出现的四次大潮,才有登陆的可能。在涨潮的时候,船只要靠到月尾岛,再换乘小船,然后才能登陆。从潮起到潮落,相隔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内,如果登陆不及时,船只就会搁浅海滩,成为守岸部队的活靶子。因此,在仁川实施抢滩登陆要冒着极大的军事风险。麦克阿瑟提出在仁川登陆的计划,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疯狂之举。麦克阿瑟却坚持了登陆的意见,使登陆抢滩最终一举成功。美国军史上说,仁川登陆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成功几率,麦克阿瑟幸运到了极点。


  美军在仁川的成功登陆,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仁川距离汉城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此时,美国登陆部队兵分两路向汉城加速推进,情况变得非常危急。9月17日,周恩来紧急召见朝鲜驻华大使,对大使说,美军已经登陆仁川,情况危急,朝鲜政府需要中国做什么,请金日成同志明说。虽然周恩来没有直接言明出兵的事情,但话中却隐含着这层意思。金日成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清楚,遂于9月19日,组织召开朝鲜劳动党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研究是否请中国出兵援朝的问题。我所看到的会议记录表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再不出兵,朝鲜就会落入危亡的境地。金日成在会上表示,苏联方面对朝鲜施以大量的人员、物资和金钱帮助,而现在又要寻求中国的援助,怕斯大林同志产生误解,向苏联同志无法交代,必须征求斯大林的意见。因此,这个会议没有做出决定,草草散会。会后,金日成又找到什特科夫,说三八线现已无人防守,请转告斯大林,是否同意中国尽快出兵。


  在什特科夫转达金日成的意见后,苏联方面一直杳无音信。9月27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此时,人民军大约40万人从洛东江到釜山一线,陷入了美军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一个整建制部队撤回北朝鲜,个别零零星星逃回的,也被金日成处决。汉城已被占领,三八线没有设防,如果美军决定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就会面临灭顶之灾。金日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人的身上。如同以往一样,金日成坚持向斯大林写信,提出请求,并请苏联大使代为转交,苏联大使没有应允,建议他直接给斯大林拍发电报。9月29日,金日成拍发的电报内容如下:斯大林同志,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为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坚持战斗,表现得英勇顽强,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目前,人民军已无力抵抗,请求苏联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果您感觉这样做不方便,能否帮助我们组织一支国际支援部队。10月1日,斯大林回电:金日成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看来你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我以前说过,在朝鲜问题上苏联是不能出兵的,我看中国出兵最为合适,此事由我同毛泽东商量,静候消息。同日,斯大林就给毛泽东发了电报,内容基本一致:毛泽东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金日成同志来信说,他们已无力抵抗。你说过,你们已集结了几个军。我认为出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你考虑如何?请见电回复。


  金日成接到斯大林的回电,读后大为失望,斯大林明摆着是不想帮忙。于是,他紧急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亲笔书写一封信,请中国出兵援助,并派专人直接送到北京。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他于10月2日凌晨3点,连夜起草了回电文稿,内容非常详细而且特别长,大概有8、9页之多。这个回电内容在以后出版的毛泽东文稿上作了刊登。其大致意思是,我们已做好最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出动三个军,第二批次还可以出动三个军的兵力,且部队可于10月15日集结进发。在回电中,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队的武器装备较差,亟需苏联给予补充;第二,鉴于中国尚无空军,中方只能调动陆军参战,苏方必须将空军组织到位。鉴于涉及的事项重大,毛泽东在文稿起草后,没有立刻发出,必须等到天亮,由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在扩大会议上,经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大家提出反对意见,绝大多数认为出兵参战没有道理,我们没有战胜美军的把握,去了再被打回来,何必!

  毛泽东看到大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就把同意出兵的草稿收了起来,但秘书们对毛的举动毫不知晓,在归档整理文件的时候,以为是已经发出的电报,遂送到档案馆留存备查。于是,在此后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就出现了中国于1950年10月2日决定出兵的信息。 1995年12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突然刊登了一个消息,说在俄国发现了一封毛泽东于1950年10月2日发给斯大林中国不能出兵的电报。当时,史学界已经形成了这个的看法,就是在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就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这则消息的刊登和俄国档案的出现,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波澜。俄国学者认为,中国方面的档案纯系编造,与事实严重不符。现在看来,真实的情况是,毛泽东将尚未审议通过的出兵草稿收了起来,并未发出, 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也没有作出出兵参战的决定。10月2日晚,毛泽东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共中央召开了会议,集体讨论了朝鲜问题,多数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基于我国面临着战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在部队中还存在消极厌战情绪,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加之各民主党派对出兵朝鲜存有异议,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出兵的条件。不过,毛泽东还有一句话:但这还不是最后决定,中共中央还要开会讨论。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毛泽东本人始终有出兵朝鲜的想法,只不过,在当时,他没有想到其他领导人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政治局决定于10月4日到10月5日,召集由各大军区负责同志参加的扩大会议,再次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任西北军政主任的彭德怀在接到通知后,还不知道会议的议题,就立即乘机赶赴北京,此时,他还抱了一大堆图纸,以为中央是同他商量西北大开发的事情。由于天气恶劣,飞机难以正常降落,彭德怀于10月4日下午才赶到中南海。推开会议室的门,他才发现气氛不对,原先政治局开会,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今天却都低头沉闷不语。据彭德怀后来回忆,他在会上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他住到北京饭店,大约九点钟,邓小平到了住处,说:老彭,出事了!朝鲜要打仗,主席坚持出兵,大家都表示反对,你说怎么办?明天上午九点,主席在丰泽园,要单独见你。这一夜,彭德怀辗转反复,难以入眠,思考着问题,如果毛主席要点将,自己到底承担不承担这个责任?第二天上午九点,彭德怀在丰泽园见到了毛泽东。交谈间,毛泽东问彭德怀:老彭,你说该不该出兵?彭德怀已经思考了一夜,回答:主席,如果苏联完全撒手不管,咱们就不出兵;如果苏联是半撒手,能帮一把,那中苏联合起来跟美国人还有一拼。毛泽东听后一拍桌子,老彭,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斯大林已经答应出动空军。走,咱们现在到会上说。10月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其前奏来自于毛泽东同彭德怀的这番对话。这个对话内容记载在《彭德怀自述》中。而在政治局会议上,与会人员到底讨论些什么,至今尚未发现任何记录。杨尚昆、聂荣臻的回忆录只反映了一些出兵前的情况。(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文字整理:张博

  沈志华,三味书屋博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