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再看周恩来


  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几乎与封建制度相始终,至为显赫。相者,燮理阴阳,和羹调鼎之谓也,至尊至重。

  在专制时代,天下大事往往归于皇帝一言而决。皇帝权威是够了,但责任和劳累也够了。皇帝也是人不是变形金刚,所以吃力之余不得不找个人来分担,这个人就是宰相。不难看出,宰相在为皇上分忧的同时也在分权。所以两千年来,皇权和相权既互相勾结,又彼此防范。

  在秦汉,宰相拥有崇高的权力和地位,崇高到可以和皇帝一起接受百官朝拜。要是哪一天宰相感冒发烧,皇帝兴许赶紧在淘宝上买两盒脑白金登门慰问,这在当 时一点儿也不稀奇。到了唐,宰相依然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是不跪的。宋代因为赵匡胤略微有些狭隘,朝堂上没有了宰相的座位,但权威依然可观,皇帝家事国事 皆可与闻。明清两代,虽然无宰相之名,但明的大学士和清的军机大臣依然是货真价实的宰相。虽然改立为跪,奴性大增,但正色立朝者依然大有其人。尤其是明, 名相迭出。

  物换星移,移到四九。因为对之前国民党政府的贪腐堕落极端失望,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包括没有跟着蒋介石去台湾的民主人士都是希望新朝如同之前他们宣称的 那样建立一个民主文明的新中国。但之后毛时代的中国,却是一个比任何旧时代都毫不逊色的旧朝。辛亥以来,酝酿三十八年的民主科学的新气象随即被一扫而空。

  毋庸讳言,毛泽东是一个除了没有自称朕之外比皇帝还皇帝的皇帝。所以,我们最起码应该以看待封建王朝的角度去看待毛时代的中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其实是货真价实的周大学士,周宰相。

  今天纸面上的周恩来,仍然是强调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违心的”“说了一些错话,做了一些错事”。总之是强调他是一个好人。作为周恩来,一个好人是很不错的评价,但他是周恩来总理。

  开头之所以啰嗦一大段宰相的废话,是想说宰相在非民主时代,职责重大,天下安危所系,仅仅做一个好人是不够的。

  李斯、张居正未必都是好人。不过前者书同文、车同轨,分定郡县;后者对内整顿吏治,对外抗倭抗蒙,一身系天下安危。做的是宰相该做的事。

  反观我们的周总理,原本具备外交长才,拥有经济眼光,是个很不错的宰相之才。但如此良才美质用的却不是地方。

  在外交。建国之初,张治中曾致信毛泽东,建议中国不要倒向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独立于两极之外,以坐收鹬蚌相争之利。毛泽东断然否决,毅然投身于苏联怀 抱。之后中国,经历投苏,反苏,抗美,联美,到了八十年代仍然回到不苏不美的境况。三十年经历,代价至为惨重。投苏抗美时期,被迫承认外蒙独立,被迫卷入 对抗西方十多国家的朝鲜战争,被迫面对多年连续西方封锁。等到联美反苏,不得不耗费极大民力物力,扭曲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轨道应对北方威胁,深挖洞,广积 粮,大搞三线。如今哪些洞,有多少荒废、报废?那些三线有几家没有破产重组?这种外交失据、无措固然有毛即兴而至的漫无章法、好大喜功的前提。但是作为主 要执行者,周恩来得辞其咎吗?我不相信,张治中能看到的途径,亲身在西方生活过的周恩来看不到。在三十年的执行经历中,周恩来可曾有过一个改弦易辙的奏 章?谏言不纳是一回事,有言不谏就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个外交成就,大概是进入联合国,领了亚非拉的风骚。不过平心而论,联合国中国原本就是创始国,抬进联合国的我们去香港都要办旅游签证,被赶出去的 中华民国却有一百多个免签的国家。这一点不能算外交胜利吧?至于,亚非拉,倾全国之力,不能承受之重,卖力增援。又怎样?朝鲜听话吗?越南听话吗?古巴 呢?印尼没屠杀吗?1960年格瓦拉访华,毛给了六千万美金的“贷款”,周恩来随后告诉格瓦拉,这钱“可以经过谈判不还”。别忘了那是1960年。如果说 前面的是周相保持缄默只是宰相伴食的话,那么在遍地“自然灾害”的六零年还如此大方,简直有些助*为*。

  至于经济民生。汉宣帝的宰相丙吉,春天下基层,见有耕牛气喘,随即派人查问究竟。因为害怕“时气失节”,伤害农事。1958年,人民日报接连放出亩产 万斤的卫星,其中最高记录一度突破亩产十三万斤。这等荒唐农事,出身淮安鱼米之乡的周恩来为何不问?同为当朝重臣的刘少奇,惧怕史笔之诛,正言直谏:人像 食是要上书的!三年“自然灾害”,饿死数以千万计,超过任何一次战争的人口损失。如此人祸,周相何能辞其咎。

  周恩来在经济上真是无能之辈吗?早在建国之初,周恩来就说:“世界上没有国家可以关起门来进行建设,不同别国互通有无…世界上的经济不是孤立的,而是 互相关联的。”这大概是中国领导人级别最早的经济全球化的阐述。可以说,如果没有毛的肆意胡来,中国压根就没有改革开放这个说法。因为周早就认识到开放是 必然和自然地选择,也就不存在三十年闭关锁国的怪胎政策。对于国内建设,早在一九五四年,周就提出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和 国防科技现代化。只是因为没有实现的机会,所以终其二十六年的总理生涯,这四个现代化一直悄无声息,直到八零年代被新的四个现代化完全掩盖。可以说,没有 毛,或者毛正常一点的话,中国总设计师的头衔应该是周恩来而非邓小平。

  不只是设计,在组织实施上,周同样也是一流干才。一五计划的提前实现,虽然不能全部归功于周,但周是大管家,总调度。没有他的安排组织,显然不会如此 顺利。可惜周这方面的才干之后大部分用于给毛收拾烂摊子。毛每一次与天地人斗过之后基本上都会把家底败光,每到“家贫”如洗的境地,周、陈这些贤妻贤妾才 会被想起,赶紧出来缝缝补补,凑合着过个年,往往是略有起色,来不及小康的时候,就会迎来下一波针对天地人的斗争。

  李鸿章曾经自嘲干的是裱糊匠的活,没有一天能放开手脚起屋架梁,只能缝缝补补遮蔽小风小雨。相比之下,周恩来可能连裱糊匠都算不上,虽然也缝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端着屎盆子跟在伟人后面气喘吁吁。

  名相往往有政治建树,有所兴革。比如张居正就曾改革税赋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剔除原有制度的弊端,摊丁入亩,并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到今天仍然会有许多论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周恩来,26年的总理生涯,政治建树的描述则不用那么多笔墨。四个字足以概括:承旨述旨。

  好吧!这一切可以推给毛泽东,我们也承认周恩来遇主不淑。但是,主公混蛋是否意味着臣下可以逢迎,如此,国家要大臣何用?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用封建王朝的笔调来写他们,这并非我的有意做作,而是事实的确如此。毛泽东有句话很正确:“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岂止是不多,简 直是凤毛麟角之寡。真正精通马列经典的王明、张闻天等人那一套早就被证明不适合中国国情,而毛泽东本人,即便按照后来“三七开”的评价也早就不是完整马克 思主义者了。所以还不如索性还原他们封建王朝的本来面目。何况还有他们自己也往往以封建王朝自居,比如田家英人前人后喜欢称呼毛为主公;比如毛对饶漱石不 满,指责他擅自“斗争一个吏部尚书(安子文)”。

  所以,我们还是从帝王将相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作为宰相,主公昏庸,遇事不争已是失职,若再柔媚侍奉则是失格。丙吉说,宰相不亲小事。作为总理,周恩来 经常干的是为毛的某一次出巡勘探路线,甚至那里有个水管可能将主席绊倒,他都要事先安排清理。更有甚者,有次还要带领政治局全班军机赶至江青住处,一群正 副宰相围着贵妃的马桶,寻思如何将坐垫加热。北宋名相寇准有一副好胡须,一次会餐,不小心饭渣沾到胡子上,边上的副宰相丁渭看到,赶紧过来帮寇准拂拭,寇 准不悦,笑着对丁渭说:天下难道有溜须的宰相吗?宰相去修马桶,难道军国大事要李莲英之辈操劳吗?

  是周恩来全无本钱与毛的胡闹对抗吗?未必。文臣武将中,周拥有足够厚实的班底。邓、陈、陶、李这些文臣,要么是周从法国开始相交的密友,要么是视周为 师为长的铁杆拥趸。武将中,周是朱德入党介绍人,林彪的老师,刘伯承南昌起义的领导者,贺龙到死都是周的人,陈毅是留法的小弟,聂荣臻是留法旧人黄埔同 事,叶剑英则是终身追随者。至于另一个情报系统,则是周亲自缔造和直接领导的。论势,周恩来具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宰相都不具备的根深蒂固。毛一生都对周 恶之不能去,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周的强大。

  论理,毛每一次倒行逆施,并非无人非议。五九年庐山,毛的大将军彭德怀忍无可忍,跳将出来。当时事实清楚,谷撒地,薯叶枯,却没有人站出来鼓与呼。等 到彭张黄这些真正爷们站出来的时候,却无人帮腔。从当时毛的连续失眠紧张来看,毛并非有足够的把握继续逆行。比如朱德就不完全站在毛的一边,以周的分量, 若是站出来,毛恐怕未必能够顺畅的倒行下去。或许周在评估,毛的胜算大。所以,他没有站在正确的一方,换来的是庐山之后变本加厉的“自然灾害”。

  之后成立一个叫“瓜菜代”的机构,也是史无前例,负责人当然是周恩来。等到以几千万人为代价,连瓜菜都代不下去的时候,毛的左才彻底被孤立。七千人大 会,本来是一个全面检讨毛左思想的机会。刘少奇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被广泛接受,是一个彻底抛弃毛左一套治国方针的大好机会。但周仍然没有站在正确的 一边。

  当然,或许从权力斗争的角度,他押对了宝。但是,上层争的是权力,下层殃及的是老百姓活命的机会。在之后的历次斗争中,周都毫无例外的选择毛。直至被推进手术室,周都在高喊:我是忠于毛主席的。

  曾国藩说大臣以心迹定功罪,我们已无从得知周恩来的真实心迹。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毫无原则的忠君心迹却是与他所处的地位职责难以相容。中国传统的优 秀士大夫,都以忠君的面目出现,但内心坚持的是俯仰无愧的定见。所忠的君往往不是特定的皇上,而是自己的信仰。当遇主不淑,最低限度,他们会选择不合作。 杨廷和不愿伺候嘉靖,徐阶不愿伺候隆庆,都是如此。

  邓在评价周的时候说:没有他,文革后果不堪设想。但还有一句,如果没有他,文革也不会拖那么久。可以作为注解。

  如果以君子度人,或许可以参看徐阶。徐阶在碰过张璁一次大钉子之后,再度回朝已经脱胎换骨。棱角全无,一直到嘉靖死,徐阶作为都有些与周恩来类似。但 在嘉靖死去的夜里,徐阶草拟的遗诏全然将嘉靖否定。或许,周恩来也在等待毛泽东的嘉靖之夜,只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证明自己。

  如果有谥法,文正,文忠,文襄这些称谓,周恩来都不够格,或许只有一个文恭恰如其分。这当然不是美谥。

  可惜此人,也可惜中国。

走出风来,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