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黄兴与武昌首义后的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开始于1911年10月18日,即武昌首义后的第9天,结束于11月27日,持续40天,而武昌首义为期不超过40小时。武昌首义中牺牲革命同志20多人,而武汉保卫战中牺牲的同志,据辛亥首义老人张难先估计,当在万人以上。其艰苦卓绝,可想而知。


  武汉保卫战包括四个重要战役:一、刘家庙争夺战。从10月18日晨正式开始,到27日革命民军最后退出刘家庙止。民军开初大胜,将清军赶到三道桥以北。后来清军大举进攻,经过反复争夺,民军才于10月27日被迫退守大智门。二、汉口市区保卫战。紧接着刘家庙失守,清军逼近汉口市区,革命民军从27日在大智门设防抵御开始,到11月2日余部退到汉阳,前后共计7天。三、反攻汉口之战。11月16日黄昏,民军从汉阳琴断口渡过汉水,向驻汉口的清军发动反攻,到17日下午退回汉阳,时间只有一天,死军官57人、士兵800多人(其中不少是撤退时坠河溺死)。四、汉阳保卫战。从11月20日下午清军发动进攻开始,到11月27日下午汉阳失守,前后共8天。战斗主要在汉阳西部的三眼桥、美娘山、仙女山、锅底山、扁担山等地展开。革命党人为了保卫汉阳进行了拼死的争夺战。


  40天的武汉保卫战,曾四易主帅

  在武汉保卫战的40个日夜中,曾经四换主帅。前十天先后由何锡藩、张景良、姜明经指挥,后三十天由黄兴担任战时总司令。

  10月18、19日的刘家庙之战,指挥者为分工驻守汉口的第二协统领何锡藩,取得了刘家庙大捷,把敌人逐到三道桥以北。据负责指挥河南援军的张锡元的报告,他率领的河南援军因此撤退到孝感。但是何锡藩却觉得自己无指挥能力,居然开枪把自己的手打伤,请求另派指挥官。结果黎元洪于10月19日改任张景良为汉口临时指挥。哪知张景良首鼠两端,不仅没有认真担当起前线指挥的责任,反而和清方秘密勾结,被汉口军政府现场抓获处决。湖北军政府只得再任命炮队统领姜明经为临时总指挥。这时汉口保卫战已处于激战阶段,接任仅几个小时,姜觉得难以挽回颓势,竟然以渡江请示为借口,擅离职守。前线指挥无人,只得由熊秉坤、胡效骞、甘绩熙、杨传连、伍正林等分五区防守。

  正是在这个前线无主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紧要关头,黄兴于10月28日到达武汉。他行装甫卸,即前往都督府与黎元洪相见。黎元洪正苦于前线无人指挥,见黄兴到来,极表欢迎。并下令做了一面大旗,上写“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在马上,在武昌和汉口没有被清军攻占的地方跑了一圈。前线将士见黄兴到来,士气大振。11月2日,湖北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黄兴被正式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


  黄兴为保卫武汉尽了全力

  黄兴在每次督战中都英勇无畏。每次大战,他都是亲临前线,观测敌情,指挥部队实行恰当的攻防战术。即使枪炮子弹擦身而过,他也镇静自若,毫不介意。在汉阳保卫战的最后几天,据亲身陪伴的胡祖舜在《六十谈往》中说:“当两军之相持也,黄总司令逐日至前线,亲自指挥督战。余亦尝与俱,每见敌炮落在咫尺,黄少为之动,辄由随从人员强曳以避。其英勇之气,令人感佩不忘。”在反攻汉口战役中,据日本友人、军事顾问萱野长知在《中华民国革命密笈》中记述:当黄兴退到花园时,“在花园阵地庭前潜入了一个敌方的便衣人员,并拿着手枪对准黄兴的侧背。我用日本话喊了一声‘危险’!顿时黄兴拔刀把对方的头砍成两块了。”这里不只显示出黄兴英勇无畏的精神,而且表明他的机智非同寻常。令人十分感动的,还有他的毫无自私之念、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操。11月21日,正是汉阳保卫战进入决战的最危险时刻,他不但全力投入保卫汉阳之战,而且鼓励正在准备攻打南京的长子、19岁的黄一欧要不怕牺牲,奋勇作战。他写给一欧的家书就是八个字:“一欧爱儿:努力杀敌!”这封一字值千金的家书,不是常人那样谈论家事;也不是叮嘱他要爱护身体,而是鼓励他一心一意,“努力杀敌!”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爱国热情啊!

  黄兴对武汉保卫战的贡献,不止限于在武汉保卫战期间竭尽全力指挥战斗和防御,而且他以一个军事统帅的战略眼光,通盘筹划,为争取战争的胜利殚精竭虑。


  武汉保卫战的成与败

  经过40天的奋战,武汉保卫战以民军失败结束。武汉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以局部的失败,换来了全局的大胜利,换来了全国13省的独立光复,使清王朝不得不停战议和。这是战略上的大胜利。

  民军虽然失去汉阳,却给予了清军沉重的打击。清军在攻占汉口、汉阳中的伤亡数字虽然没有公布,但从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冯国璋等人的报告中,多少可以觉察到清军受到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11月22日,冯国璋向内阁国防部报告说,第4镇共计目兵(兵卒中的小头领)5000多名,“十余战阵亡六十余名,负伤二百五十余名。前线延长,兵力单薄,计目兵空额连同阵亡空额并受伤者,共缺千余名,实不敷分布,恳设法补足,以增战力”。从中可知,民军固然伤亡很大,清军伤亡亦不少,足见民军对清军打击的沉重是不容低估的。

  正是由于民军给予清军沉重的打击,加上全国各地纷纷起义独立,袁世凯深知单凭武力已不可能平定全国。而且北洋军是他的政治资本,如果每个地方都按武汉之战这种硬拼打法,其政治资本必将输光。届时无论对民军,还是对清廷皇室,他都将失去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在攻占汉阳之后,袁世凯即强令冯国璋停止攻打武昌,而通过英使朱尔典,向革命军提出停战议和。因此,从革命党人一方来说,正是由于有黄兴、黎元洪等人领导的武汉保卫战,才有后来的停战议和,才有中华民国的建立。

  至于武汉保卫战最后失败的原因,黄兴在武昌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说:“此次汉阳之役,非军队不多,非阵地不固,非弹药、粮秣不充足。其致败原因:第一、官长不用命;第二、军队无教育;第三、缺乏机关枪。有此三缺点,故每战失利。自第一次败退后,各兵士一闻机关枪声,极为惊慌。各官长亦畏避不前。屡次鼓励,皆不收效。最可惜者,鼓励一次,即多热心勇敢之士告奋勇前进。敌人用机关枪扫射,前者死,后者退,所以败也。若前者仆,后者继,未有不胜者。”黄兴的这一席话,自属实际情况。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军力民军不及清军,加上战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未能采用灵活机动、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等等。

  (作者为武汉大学教授)

  萧致治,《北京日报》 2012-09-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