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1946年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何突然撤军弃城?


   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余天,伤亡8000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吉林四平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许多有关资料。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

  蒋介石一手挑起了东北内战,毛泽东电令林彪坚决还击

  1946年1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刘翰东立即带领大批人马进入四平。这样,国民党在占领四平方面抢先了一步。

  1月13日,毛泽东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指出:“国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内战一触即发。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至3月中旬,进入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余万人。他们以沈阳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本溪、四平方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许多城镇。

  蒋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3月14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四平。中央军委考虑到四平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泽东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人的兵力展开攻击。战场指挥由西满第十三师十旅旅长钟伟担任,副指挥由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司令员邓中人、东满七纵十九旅副旅长杨肖儒担任。

  3月15日,林彪下令西满第十三师二十八团攻占四平西郊的飞机场。此战费力不大,但缴获甚丰,大大缓解了民主联军的物资困难。

  3月17日凌晨4时,民主联军保一旅和万毅纵队等部向敌发起攻击,战至下午2时结束,生擒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和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敌保安司令张东凯、副司令王永清化装逃脱;消灭敌人3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长短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300余匹,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而民主联军只伤亡200人。林彪得知四平解放的消息,甚为高兴,通令嘉奖了参战部队。

  四平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后,蒋介石甚为愤怒,立即派出大军猛攻,要求尽快将四平夺回来。3月21日,蒋军进占辽阳;3月22日,进占抚顺,随后攻占铁岭。

  3月22日,蒋介石致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代理保安司令官郑洞国,命令他们由沈阳派重兵向四平发动进攻,并限令在4月2日前夺取四平。熊式辉、郑洞国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立即召集幕僚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四平的共军不多,很快就会攻下来,遂决定由战斗力甚强的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担任攻打任务,并派长官部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到铁岭设立攻打四平的指挥所。

  梁华盛到达铁岭时正逢雪化时节,进入四平的道路泥泞,美械装备转运极其困难。孙立人的新一军和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行动迟缓,误时甚多。因此,即使东北民主联军不进行阻击,两军4月2日也难以攻到四平。

  鉴于东北形势的严峻,毛泽东连连给东北局和林彪发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反击蒋军的猖狂进攻,保卫东北的战略要地,以利我党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的谈判。

  3月24日,毛泽东在给东北局并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及北满为辅助方向。……动员全力控制四平地区,于顽军北进时,彻底歼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3月25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彭真说:“谈判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谈判与将来。同时,速将美方运兵、蒋军进攻消息公布,使苏联好在华盛顿安全理事会上讲话。”

  同一天,中共中央也致电林彪、彭真,告知周恩来已到重庆,东北无条件停战的协定可能于日内签订,但执行小组到东北并召集双方代表协议实际停战还须若干时日。因此,东北民主联军至少还须经一两个星期也许更长时间的恶战,才能实际达到停战。在此时间内,顽方会拼命进攻,企图控制更多的战略资源要地,而民主联军应尽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牺牲,保卫战略要地,特别保卫北满。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民主联军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两日内控制之。

  林彪接二连三接到党中央、毛泽东的电令,思虑再三,觉得四平大战难免。他当即决定带领民主联军司令部的人员赶往四平,亲自组织、指挥四平保卫战。

  4月3日,林彪在四平致电党中央、毛泽东说:“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6个旅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

  4月6日,毛泽东回电指示林彪、彭真:“集中6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党内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或大部,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如我能在3个月至半年内组织多次得力战斗,歼灭进攻之敌6至9个师,即可锻炼自己,挫折敌人,开辟光明前途。为达此目的,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此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当前数日内,争取四平、本溪两个胜仗,则是关键。”

  4月8日,毛泽东又给林彪发电,指示他要坚决保卫四平。

  蒋军进犯途中突遭重创,四平街初战十分激烈

  因道路泥泞,人困马乏,蒋军向四平进攻的几路大军一直不顺。直到4月2日,近5万人的新一军还在辽宁省昌图县境。4月4日好不容易进入昌图县城,硬是到不了四平街。左翼第七十一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4日晚才进入法库县境。

  在南京的蒋介石对进攻四平的战斗极其关注。3月30日之后,他不断地叫侍从人员和秘书给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打电话,询问各部队展开进攻后的情况。他催问越紧,熊式辉的心里越紧张,前方的仗打得越糟糕。

  眼见战事进展不顺,熊式辉几经考虑,决定换将,将遇事沉着、冷静的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派到开源(今开原),将梁华盛调回长官部。郑洞国没有讲价钱,立即带着少数亲信走马上任了。

  蒋军第七十一军负责从西路进攻四平。此军人数、战斗力不如新一军。林彪抓其弱点,将打击的重点放在第七十一军。

  4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侦察人员得到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正由法库县金家屯向八面城北进的情报,立即报告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林彪感到这是消灭蒋军第八十七师的好机会,立即下令原山东梁兴初的第一师、罗华生的第二师、原新四军第三师彭明治旅,加上钟伟的第十旅、吴信泉的独立旅以及张天云的第八旅,火速将蒋军第八十七师包围起来,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其歼灭,把蒋军向四平进攻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各参战部队根据林彪的命令,决定先在蒋军前进的必经之地——大洼附近的一个集市上下手。

  蒋军第八十七师未到之前,民主联军参战各部兵分两路,一部分埋伏起来,另一部分化装成赶集的农民,混杂在市民中。蒋军第八十七师师部及一个团到达集市后,向群众打听此地有没有民主联军,群众都说民主联军先前到这里来过,但早就走了。

  八十七师师部一参谋人员又四处询问大洼附近有没有民主联军,群众也说没有。师长黄炎听说附近没有民主联军,放心了,立即下令部队在集市上休息、吃饭。

  正在蒋军吃饭时,一些拥护民主联军的群众敲锣打鼓赶来致欢迎词、扭秧歌,以迷惑蒋军。蒋军完全被迷惑,遂放弃了警戒。

  饭还没吃完,镇上突然枪声大作。民主联军里应外合,将蒋军八十七师官兵打得晕头转向。

  师长黄炎见势不妙,带着几个警卫夺路而逃。这样,进入大洼的一个团的蒋军除少数被打死外,大部被民主联军俘虏。

  4月15日,蒋军第八十七师未进入大洼的另两个团也被民主联军分割成数段,经一昼夜激战,大部被击溃。第九十一师也被歼灭一部。此次战斗共歼灭蒋军4000余人,打下敌机1架,缴获汽车30辆。进犯四平的蒋军第七十一军受此重大打击后,士气低落,一蹶不振。

  八十七师在大洼被歼,国民党东北行营和保安司令长官部不敢向蒋介石报告。进入东北的军统特务却利用他们的秘密渠道将此情况密报了蒋介石。军统特务在密报中还说,第七十一军之所以在进攻四平的途中遭受重挫,是因为该军军长陈明仁躲在沈阳,未随军行动。

  蒋介石接到军统特务的这份密报,万分愤怒。他感到,国军要夺取四平,直至控制全东北,非得严明纪律,惩治玩忽职守者不可。他立即口授了一份给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并杜聿明的电报:“第八十七师受此意外损失,据报陈明仁并未随军前进,着即查办具报。”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骧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大吃一惊,立即把电报送给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杜聿明觉得,第七十一军正在前进途中,天天要打仗,如突然撤换陈明仁,再调别人来任军长,将很麻烦,而且还会败得更惨。更何况,陈明仁很会带兵打仗。

  他对赵家骧说:“此事拖一下,如蒋委员长再来电催问,就说在战斗发起前已派车将陈明仁送到前方了。第八十七师作战失利,事出有因。另外,你赶快告诉郑洞国,要他立即通知陈明仁火速赶往前线整顿部队,鼓舞士气,在夺取四平的战斗中立功赎过。”

  陈明仁接到赵家骧的电话后立即赶往前线。这位好胜心甚强的军长对杜聿明的保护甚为感激,决心在夺取四平的战斗中与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比个高低。

  林彪此时也没闲着。他在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外围狠狠打击进犯蒋军的同时,还下令四平城内的各部队抓紧构筑工事,储藏粮食、弹药,作好长期抗击蒋军的准备。

  除此之外,林彪还建议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野战政治部,并在梨树县召开了全东北部队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参加四平保卫战的各部队指挥员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还决定创办一份《自卫报》,由民主联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陈沂负责该报的编务工作。

  参加四平保卫战初战的官兵,大多系西满部队。其部署是:少数部队担任正面阻击和守城,大部主力放在四平侧后至梨树以及四平至八面城之间,待正面消耗与顿挫蒋军之后,再集中主力,首先打击稍弱的一路蒋军——第七十一军。

  对四平的防御工事,林彪甚为重视。他与彭真及民主联军其他负责人一道,数次深入到塔子山、三道林子、孤榆树等重要防御阵地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取得此次保卫战的胜利,林彪决定在四平城内设立一个以保一旅马仁兴旅长为首的城防司令部,负责四平前沿阵地上的作战指挥,而以他为首的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则撤至四平近郊的梨树县城。

  4月17日,郑洞国和梁华盛将昌图指挥所迁移到双庙子,并下令各部马上开始进攻四平城区。当天,四平的东西铁路被切断。

  18日,郑洞国、梁华盛指挥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三十师1个团从四平南郊海丰屯、泊脖子、鸭湖泡向民主联军的阵地作试探性进攻,接连三次均被民主联军打退。郑洞国感到,民主联军的阵地牢固,不能从正面硬攻,只能采取寻其弱点或迂回攻击的办法,才能打开缺口。第二天,他在指挥所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各军、师的将领结合头天试攻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变方向,向民主联军防守的薄弱点发动猛攻,一鼓作气打开突破口。郑洞国同意了下属们提出的作战方案,决定将突破口选在民主联军保一团第三营和万毅纵队第五十六团之间的铁道结合部。随即,蒋军新一军第三十师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向民主联军的两部结合部发动了猛烈进攻,铁道两边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由于这处阵地防守较弱,加之敌人炮火甚烈,民主联军的官兵经努力奋战,仍难抵住蒋军的进攻。这样,铁道结合部阵地被蒋军夺去一处。

  此处阵地失守,林彪感到四平城内阵地上的防守力量不足,果断决定增加兵力。与此同时,为鼓舞正在激战的部队,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给城内的两个守备团发去了指示电:“自即日起,须坚强守备,度过危机。近日我南北满主力将陆续向四平前进。我军利用四平街先消耗和顿挫敌人,然后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手段歼灭第七十一军,造成东北自卫之大捷。”

  林彪的电文,给城内的部队鼓舞甚大。官兵们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高喊:“坚决执行林总的命令,誓死守住阵地!

  当天下午,民主联军西满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官兵与铁道结合部的其他两支部队紧密配合,与敌死战,夺回了被蒋军占去的一处阵地,并消灭一大批蒋军。蒋军第三十师的进攻被迫停止。

  毛泽东要林彪将四平街化为“马德里”

  四平争夺战打响后,蒋介石更为关注战斗的进展。他不断地叫侍从人员催问四平前线攻击的进展。

  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四平保卫战也高度关注。他分析了东北战局后,感到四平保卫战仍应坚持下去,而且应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个战略要地。4月22日午夜,他给林彪发了一封电报:“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4月18日至26日,第七十一军和新一军的3个师轮番向民主联军的阵地发起猛攻。民主联军凭借有利地形,给进攻之敌以狠狠打击。战至26日晚,第七十一军因伤亡惨重,锐气大减,被迫停止了进攻。

  毛泽东得知四平守军打退了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十分高兴,于4月27日以军委的名义再次致电林彪:“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两个团),化四平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1936年,德、意法西斯为控制西班牙这一战略要地,打击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并从侧后包围法国,决定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乱势力。佛朗哥叛军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9月向马德里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西班牙共和国军队在由54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的配合下,进行了马德里保卫战。此战残酷、激烈,长达数年,伤亡巨大,直到1939年3月底才告结束。

  毛泽东要林彪将四平化为“马德里”,并要求增加兵力,林彪更加清楚了四平保卫战的重要和激烈,而且作了长期战斗的准备。

  4月28日,中共中央又给参加四平保卫战的全体官兵发来嘉奖电:“为和平民主,你们坚守四平,甚为英勇,特传令嘉奖!望你们再接再厉,坚守到最后胜利,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为了在四平及外围地区更有力、有效地打击进犯的蒋军,就在四平保卫战激烈进行时,林彪下令后方二线部队乘机夺取了东北另外几座较大的城市。4月18日,民主联军攻占长春;4月25日,打下齐齐哈尔;4月28日,拿下哈尔滨。此举使蒋军东奔西跑,顾此失彼。

  与此同时,林彪对四平城内的防卫又作了调整:调西满第三师第七旅二十一团、北满第七师炮兵旅第二团和配属的第六十七团进入市内,增加守城力量;市区外围的万毅纵队第十九旅第五十五、五十八团配置在城东南角正面;山东第一、二师放在四平街西北;西满第三师第七、十旅部署在四平以东;第三五九旅作为预备队驻公主岭。另外,他还将南满第三纵队第七、八旅作为机动部队放在昌图、开源之间,开辟第二战场,切断蒋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前线蒋军饥不裹腹,无力作战。

  林彪的上述部署相当精妙。蒋军急想把四平这块硬骨头早点啃下来,但硬是啃不动。

  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还希望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在10天之内打出城外或寻机击溃蒋军新一军。林彪也有此想法。后来,因敌情有变及其他原因,这一设想无法实现。为此,林彪于4月29日给毛泽东发了一电,大意是:目前在四平,民主联军还不具备歼灭或击溃蒋军王牌部队新一军的能力和条件。对这支国民党精锐中的精锐,肯定要打,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不行。时候到了,民主联军肯定要把蒋军这支王牌部队消灭在东北。

  蒋军在四平的阵地进攻难有进展,便用大炮对民主联军的阵地进行猛轰。民主联军以牙还牙,也用猛烈的炮火予以还击。颇为有趣的是,蒋军的炮兵每次总是先发炮,目标暴露后,很快被民主联军的炮兵抓住压了下去,不但被打哑,阵地上的炮弹也被炸毁甚多。到后来,蒋军炮兵不敢再乱打了。

  这样,敌我在四平的攻防处于对峙状态。

  1946年4月30日,蒋介石拒绝马歇尔和民盟及中共提出的在东北停战的方案,决定迅即占领长春。蒋介石的这一态度,使毛泽东对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彻底失望。他分析了东北局势和蒋介石的心态后,感到今后一个时期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斗争肯定是以军事为主,而且谁有智慧、本领,谁就能夺得东北。鉴于东北军事斗争的复杂及难度,有必要突出林彪在东北的地位,使他放手大干。毛泽东的想法,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

  1946年5月1日,毛泽东单独给林彪发了一个电报,全文如下:

  “感电(指林彪4月27日给毛泽东的电报)悉。(一)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便利,则照现状为好。(二)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材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三)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

  蒋军在四平及其以外地区连连受到东北民主联军的打击后,认为东北战局处于进退两难局面的症结在于四平未打下,只要四平一攻破,东北局面就会大为改观。为扭转不利战局,蒋介石用美国空军的大型运输机将美械装备的另一精锐之师——廖耀湘的新六军空运到东北,然后由开源、西丰、叶赫镇迂回到四平。

  杜聿明、郑洞国有了援军,决定集中大批主力部队尽快打下四平,随后攻占永吉、长春。为实现上述目标,杜聿明将新六军第十四师、第二十二师从辽阳、本溪等地调到开源,作攻击四平的准备。接着,蒋军第九十三军也由北平调到了东北。一时间,蒋军集结在四平的部队多达10个师。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派出大批作战飞机,帮助杜聿明作战。

  5月15日,杜聿明下达了对四平发动全面攻击的命令,要求所部:“这次一定要打下四平!

  根据杜聿明的命令,新六军另加第八十八师担任右翼兵团,向民主联军的左翼攻击,其目标是攻下公主岭、梅河口、长春、其塔木等地;新一军从正面向四平发动攻击,夺取四平街后,再攻打双城子、德惠及松花江北岸诸要点;左翼兵团第七十一军两个师向八面城民主联军右翼包围攻击,然后再向郑家屯、双山等地前进。

  15日这一天,蒋军依照杜聿明的布置兵分三路向民主联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皆遭到民主联军的顽强抵抗。其中央兵团左翼第五十师以10倍于民主联军的兵力向四平以东、哈福以南民主联军的258高地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由于此处阵地地势平坦,官兵无法隐蔽,加之敌人炮火猛烈,飞机轮番轰炸,阵地上的民主联军官兵伤亡甚多。后因人手不够,阵地难守,民主联军被迫撤出258高地。

  为快速夺取四平,5月17日,杜聿明下令总预备队第一九五师投入围攻四平的战斗。一九五师占领哈福后,立即对民主联军的重要阵地塔子山形成了三面包围,准备一举消灭该阵地上的民主联军官兵。

  蒋军的攻势有了一些进展后,杜聿明甚为兴奋,感到打下四平指日可待,便将战斗情况电告了蒋介石。蒋介石怕杜聿明报告的情况不实,又怕进攻再次受挫,立即命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赶赴东北,了解情况。到沈阳的当天晚上,白崇禧听取了杜聿明进攻四平的情况汇报。白崇禧对杜聿明说:“蒋委员长对四平战役极其关心,特派我来了解作战情况。蒋委员长说,四平这一仗打得太长了,不能再往下拖。只要把四平打下,对中共和谈就有面子了。至于进攻长春的问题,暂不攻击为好,一则为缓和舆论的非难,再则可以整训部队,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和谈不成再进行大举进攻。”

  此时,民主联军的一些阵地十分危险,特别是第三纵队的塔子山被蒋军三面包围后,城内民主联军的处境极其不利。塔子山在四平东南约10公里处,是东部最高的一座山头,又系民主联军全部防线的最东端,如果失去此阵地,民主联军就难以坚守四平。

  蒋军也深知此阵地的重要,故集中大批兵力对此处阵地展开了猛攻。由于民主联军的官兵拼死抵抗,敌终未得逞。

  5月18日,蒋军新六军在1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集中全部炮火再次猛轰塔子山阵地。在这块只有百余平方米的小山头上,每分钟落下30余发炮弹。山上树木、杂草全部被炸飞,工事大多被炸塌,民主联军官兵也大部负伤……

  与此同时,蒋军新六军在廖耀湘的严令下,从东、南、西3个方向拼命向塔子山发起冲击。民主联军西满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官兵忍着伤痛,连续6次打退敌以营为单位的冲锋。

  塔子山阵地上,蒋军尸横遍野,民主联军也遭受了很大的伤亡。

  林彪下令悄悄撤军,四平保卫战留下争议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民主联军的伤亡不断增加,阵地很难坚持。

  为了继续打下去,林彪下令民主联军第十旅火速增援塔子山。遗憾的是,第十旅过辽河时,轻信个别人的意见,未下河试探水的深浅,没有及时徒涉过河,使塔子山阵地没有援兵而难以守住。第十旅未按时赶到塔子山增援,是四平保卫战中一个不小的失着。

  林彪得知塔子山阵地即将被蒋军攻克,感到民主联军与蒋军在四平的力量悬殊太大,没有条件而且也没有必要再在此地大打下去。为了保存民主联军的实力,以利今后再战,5月18日,林彪向中共中央、毛泽东报告了四平保卫战的近况。林彪在电文中说:“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午夜,东北民主联军根据林彪的命令,突然悄悄撤离了四平。

  5月19日,毛泽东以中央的名义给林彪回了电。他在电文中说:“(1)四平我军坚守1个月,抗击敌军10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的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2)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

  19日上午,蒋军占领的四平,是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城。

  四平保卫战使蒋军的新一军伤亡6000多人,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师大部被打死,第九十一师损失1个半团,第一九五师死伤过半,总计伤亡1.6万余人;民主联军也负出了伤亡8000人的代价。

  蒋介石得知自己的部队占领了四平,甚为高兴。当天,他把他的喜悦之情写进了日记。然而,他不知道,他尽管攻克了四平,却还是输家。因为他即使伤亡了1.6万余人,民主联军主力也未被消灭,林彪指挥民主联军部队悄悄地撤离四平,只不过是暂时的退却。

  5月19日,蒋介石给杜聿明打电话,命令杜聿明指挥部队继续前进,一举攻下长春。杜聿明深知,四平战役蒋军并未取得胜利,长春不那么好打。但他又不敢违令,只好答应按蒋介石的指示办,并告知攻克长春还需做些准备工作。

  四平保卫战,是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全国打得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战役。此战表面是以蒋军攻占四平街而取胜,真正的赢家却是林彪统率的东北民主联军。但有趣的是,蒋军在东北却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庆功会,还给一些参战部队的将领如陈明仁等人发奖授勋。其宣传工具也乘机大造舆论,说什么“林彪败走麦城”,“国军在四平街取得大捷”,“消灭大批共匪”等等。

  事过多年,对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吉林四平的这场大战,党内、军内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战时间打得过长,还有人认为根本不应该打。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老一辈革命家黄克诚大将。

  据黄克诚说,敌人倾其全部主力再度猛攻四平时,集中了8个军的兵力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其中新一军、新六军和青年军第二○七师(相当于军的兵力)全系美械化装备,其余的5个军也都是半美械化装备,有一定的战斗力。相比之下,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一线的兵力要少得多。虽然后期又调来了山东部队的第七师和新四军的第三师、第八旅一部参战,但仍未能根本改变敌我力量悬殊的态势。

  鉴于当时双方力量的悬殊,黄克诚感到东北民主联军不能在四平与蒋军硬打下去,如果再往下打,民主联军有被消灭的可能。为了保存东北我军的实力,黄克诚在白城子除向中共西满分局的一些领导同志谈了自己的看法外,还特地给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发了几封电报,建议正在进行的四平保卫战要适可而止,不能与敌硬拼,但林彪一直没有回电,也不撤兵。

  林彪不回音,黄克诚很着急,于是,又于1946年5月12日给党中央发了电报,就四平保卫战及东北的局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党中央和毛泽东也没有给他任何回音。对此,黄克诚心里一直有想法,但又不知林彪、毛泽东为何都不给他回电。

  汪幸福,党史博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