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纪登奎在毛泽东面前唱的一次“反调”

毛泽东的“老朋友”纪登奎(下)


  (续前)纪登奎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挨批斗、坐“喷气式飞机”,但很快就被结合进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被提拔到中央担任重要职务之后,他就一直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红人”。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整人的运动,作为运动中的“红人”,位高权重的纪登奎跟着运动犯错误、说错话、做错事、伤害人可以说是必然的。

  据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写的《从战争中走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披露,1975年3月,经过叶帅的反复动员,张爱萍重新回到国防科委系统,重点整顿230厂。他兴奋地对孩子们说:“邓小平出来了,说明毛主席回心转意了。”这是他出山的前提。(358页)

  其实,张爱萍判断错了。毛泽东并没有回心转意,他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他决定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把复出后狠抓整顿、试图纠正“文革”错误的邓小平再次打倒。这样,重新工作后狠抓整顿的张爱萍必然在劫难逃了。

  1975年11月2日,被张爱萍赶出七机部的造反派首领舒龙山揭发张爱萍的告状信递到了毛泽东案头。毛泽东批示:“印发政治局各位同志,请总政酌处。此人是9.16左派。”(380页)

  对张爱萍的问题,总政当然“酌处”不了。于是,由华国锋出面主持,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等大员召见张爱萍。规格如此之高,连国防科委政委陶鲁笳也只能“奉陪末座”。

  从张胜抄录的会议记录看,张爱萍的态度仍很强硬,不仅没有认错的意思,而且与纪登奎当面发生了冲突。

  纪登奎:我问你,“今不如昔”这句话是什么人说的?

  张爱萍:是右派说的。

  纪登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爱萍:还用解释吗?告状的人不是左派吗?

  纪登奎:那你到底说了没有?

  张爱萍:还用我说吗?七机部的问题你不清楚?

  纪登奎:你看看你,讲的话就有这麽厚厚一大摞!

  张爱萍:你都看过了?没有看到你自己讲过的话吗?

  纪登奎:你什么意思?

  张爱萍:“九年无宁日”,就是你说的。忘记了?

  纪登奎:你血口喷人!态度很不老实!

  陈锡联用腿碰碰张爱萍,悄声说:“你承认了算了”。 张爱萍大声问:“你们要我承认什么?”陈锡联:“承认犯了路线错误啊。我不也承认过嘛,也没有把我怎么样嘛!”张爱萍大吼:“那是你!”

  主持人华国锋觉得会议开不下去了,宣布:“这件事很突然,对毛主席的指示需要一个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是不是请爱萍同志回去再想一想。就散了吧!”

  张爱萍事后说:“华国锋替我解了围。”(379—381页)

  张胜在书中写道:张爱萍解释他当时的激愤心态:“只是有些人品格太差,还坐在这样高的位置。”(381页)纪登奎的儿子曾写文章为父亲叫屈,其实,文革结束了,纪登奎不下来,站得住吗?

  张爱萍比纪登奎大13岁,1925年春在四川省达县中学参加革命,入党(团)也比纪登奎早10年多。张爱萍为革命出生入死,戎马一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文革”后期“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位高权重的纪登奎对这样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领导人的几句并非错误的话上纲上线,后来又要张爱萍在先农坛体育场召开的七千多人的批判大会上检讨,显然是错误的。

  在十年动乱中,“文革”“红人”纪登奎与张爱萍等忠良们置身的阵线和不同的处境由此可见一斑。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纪登奎的批评

  纪登奎是毛泽东亲自物色、考察,从地方破格选拔到中央工作的。毛泽东对纪登奎非常信任,多次把他放在关键的位置上。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识拔和支持,就没有纪登奎在仕途上的发达。在这种情况下,纪登奎到中央工作后,步步紧跟毛泽东,凡是毛泽东说的、定的,他都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有,但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纪登奎是1969年4月中共“九大”后到中央任职的。他的政治生涯主要在“文革”期间。

  这样,作为“文革”的“红人”,纪登奎在运动中跟着犯一些错误是必然的。

  “文化大革命”运动给党和国家造成深重的灾难,使大批革命老干部受到严重的伤害。粉碎“四人帮”之后,那些在运动中蒙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对纪登奎心怀不满是非常正常的。

  在具有里程碑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不少历经沧桑、劫后余生的老干部对纪登奎展开了公开的批评:

  万里说:活着的个别领导人干了错事坏事,必须自我批评,不要欠账。吕正操说:你指的是纪登奎,说明白点.。万里说:对,就是指他.。江一真说:纪登奎在1970年农林部成立时指出,要把农林部办成农林政治部,又对农科院军宣队指示::“科研是依靠7500人还是依靠7.5亿人?”纪还说“大学4年没有招生,卫星照样上天,农业还是丰收。”今年4月他还指示农林部给中央报告,认为当前主要倾向是对资产阶级法权批得不够。这次会议前,,他又派人去安徽调查包产到户和学大寨动摇的问题.。段君毅说:群众反映河南问题在上边,上边就是指纪登奎:“四人帮”倒台后,纪给造反派通气,让他们表态,河南人说“心有余悸(纪)”。

  许世友的发言更加尖锐:你是造反起家,进了政治局,官不小了,还搞什么名堂,你基本是跟“四人帮”走的.。

  邓颖超也不客气地批评说:你的检讨很坏,避重就轻,应把十年来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立场上与“四人帮”是什么关系说清楚。建议中央也要查清,一批二保三看。有同志说你是翻云覆雨的政客,你今后还是政治局委员,希望警惕,不要利用权位报复我们。谷牧说:检查不像样,鼓掌的手举不起来.。 廖承志说:外交部有反总理、陈老总的逆流,捂盖子,有你的帐,而且是相当大的帐。程子华说:十一届一中全会,我揭发了纪登奎等人,没出简报。前几天,我批纪的简报又有好几天没出,我问简报组,说是送主席,副主席传阅去了。建议给华主席写一个报告,这样做叫什么民主。

  谭震林、陈漫远、姚依林等也都作了发言。出席三中全会的许多人都给纪登奎提了意见,有的意见还相当尖锐。纪登奎表示接受大家的批评,并做了检讨。

  纪登奎与“四人帮”的矛盾

  人所共知,“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红极一时,炙手可热,发号施令,是运动的主角。作为“文化大革命”中的“红人”,纪登奎不可能超然物外,他与“四人帮” 必然存在某些工作的联系和极左的言行。许世友甚至说纪登奎是“造反起家”,“基本是跟‘四人帮’走的.”。

  但是,纪登奎在思想、品德、性格、作风等方面与“四人帮”确实存在不同之处,“四人帮”也把纪登奎视为异己,有时不仅排斥他,甚至诬陷他。所以,有人说“纪登奎与‘四人帮’不是一路人”,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因为如此,在某些问题上,纪登奎与拉帮结派、妄图篡党夺权的“四人帮”自然会产生了一些矛盾。

  1974年,紧紧追随“四人帮”的迟群和谢静宜在清华大学“批林批孔”大会上讲话时,除讲了“批林批孔”的内容外,还强调批“走后门”问题,后来被毛泽东批评为“三箭齐发”。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刘冰不赞成这个讲话,同时对迟、谢二人的一些不良作风不满,矛盾很深。

  纪登奎的一个女儿在清华大学上学,她关心政治,觉得迟、谢二人的讲话与中央的8号文件有所不同,回家后就把迟、谢的讲话内容向纪登奎说了,还问纪登奎:迟群、谢静宜的讲话和中央8号文件,哪个对?纪登奎立即明确表态:迟群、谢静宜的讲话是错误的。他还告诉女儿:江青等人搞“三箭齐发”,毛主席已经批评。当时中央政治局开会要求将毛主席的批示下发,但江青、张春桥提出要保护青年干部,文件不下发,只在中央8号文件中“点一下这个事”。纪登奎的女儿回学校后,把父亲说的话告诉了刘冰。刘冰与迟、谢二人斗争的信心更足了。后来毛泽东批了刘冰,并由此发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纪登奎虽然侥幸没有挨批,但是,“四人帮”与他的矛盾却进一步加剧了,甚至对纪登奎横加诬陷。

  吴德1993年在回忆中说:“有一件事情可以讲一讲。1975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批评‘四人帮’。从那以后,毛主席就很少见江青了。为了摸毛主席的情况,江青就不惜屈尊拉拢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给张玉凤送礼,把张玉凤请到钓鱼台吃饭。席间,动不动就对人兴师问罪的江青,竟忘乎所以地议论起政治局的同志,她对张玉凤说:纪登奎是苏联特务,汪东兴是个大特务,吴德是国民党。”“张玉凤回来就把江青的这些话向汪东兴汇报了,她请示是否把江青的话上报毛主席。汪东兴说这个事情不要汇报,有关中央负责同志的情况,不要听江青乱讲。”“对于这件事,汪东兴曾经向我谈过,提醒我注意。”

  江青公然诬陷纪登奎是“苏联特务”,这个“帽子”的性质和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何其毒也!这反映了江青对纪登奎的怨恨,她要把纪登奎置之死地的蛇蝎之心暴露无遗。纪登奎听到这个情况后,与江青的矛盾自然进一步加剧。

  1976年7月,毛泽东的病情加重,“四人帮”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由于纪登奎长期担任河南省领导职务,到中央后又兼任一段时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所以他与河南省委的干部常有接触。纪登奎曾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河南省委的领导干部打招呼,让他们注意“四人帮”,与“四人帮”划清界限。

  1976年10月6日晚10点多钟,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叶剑英住地开会。华国锋、叶剑英通报了抓捕“四人帮”的情况。大家发言时,纪登奎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这个决定。

  纪登奎在毛泽东面前唱的一次“反调”

  纪登奎在位高权重的时候,尽管犯了某些“文革”错误,伤害了一些老干部的感情,但他有时也曾冒着风险为老干部说几句公道话,甚至向毛泽东坦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据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回忆李雪峰和我父亲的一段往事》(《党史博览》2008年第5期)披露,“文革”前,李雪峰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是党的高级干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了, 6月1日,中央宣布李雪峰取代彭真接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一度成为政治明星。“这意味着他是毛主席和党中央非常信任的干部,用那时的话来说,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可是不久,李雪峰卷进“派工作组”的“路线错误”之中。几经折腾,后被“结合”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在九届一中全会上,纪登奎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九一三事件后,参与林彪的专案审查工作。此时,李雪峰又一次陷身“路线错误”,“遭到了灭顶之灾”

  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发生了一起所谓“华北组简报”事件。当时,陈伯达在华北组发表煽动性的讲话。作为华北组的召集人,李雪峰签发了华北组记录会议发言的“简报”。这本来是正常的工作,但两天半之后, “华北组简报”一下子成了严重的问题。而且“上纲上线”越来越高,不仅是一个“错误”,而且被说成是“反革命简报”。于是,李雪峰又一次陷身于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

  针对林彪集团,毛泽东采取“甩石头”、“掺砂子”、“挖墙脚”的所谓“三大措施”,展开检举、揭发、批判、追查“华北会议”的问题,最后撤销了李雪峰、郑维山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的职务,改组了北京军区。从此,李雪峰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牢狱之灾。

  庐山会议后,纪登奎更受重用,中央任命他和李德生分别取代李雪峰、郑维山担任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职务。“九一三”事件后,纪登奎参加了对“林彪反党集团”的专案审查,李雪峰的问题自然归他管。1973年党的十大前,林彪的专案审查工作结案,李雪峰和黄、吴、李、邱一起,被开除了党籍。

  1980年春,纪登奎在受到批评,做了检讨,并辞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就在纪登奎赋闲在家、门可罗雀的时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幸获平反昭雪的李雪峰前来登门拜望。李雪峰见到纪登奎,第一句话是:“纪登奎啊,你好大的胆子吆,竟然敢在毛主席面前唱反调!”

  纪登奎如何“胆大”?唱了什么“反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73年,林彪事件审查结案,纪登奎和周总理、叶帅一道去向毛主席汇报。在谈到林彪事件涉案人员的处理意见时,纪登奎向毛主席提议:“李雪峰、郑维山两位,同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位大将的问题不一样,处理上也应当有区别,建议不要开除党籍了。”

  毛泽东听后,高深莫测地说:“纪登奎呀,你这个人啊,少两根白头发。不像我们这些人。”

  纪登奎曾给儿子解释说,毛主席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开玩笑,实际上是批评他的。意思是,你纪登奎阅历太少,政治上幼稚、不成熟。而且,这番话,也就表示毛主席驳回了他关于李雪峰不开除党籍的提议。就这样,李雪峰被开除了党籍。

  也有资料说,十大前夕,毛泽东提出把李雪峰当作林彪的同伙处理,政治局讨论时认为不妥,建议周恩来去向毛泽东反映,周恩来建议纪登奎去。纪登奎反映后,毛泽东表示不屑再考虑,只说“不能原谅他”,坚持将李雪峰开除党籍。

  纪登奎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是后来听说了此事的李雪峰仍然心存感激。当一个人在蒙冤负屈的困境中,人们纷纷远避,甚至落井下石的时刻,有人敢于说一句公道话,这是非常难得和令人终生难忘的。

  李雪峰的登门造访,无疑使冷落在家的纪登奎感到欣慰。对当初李雪峰获罪的“华北组简报”, 纪登奎说:“是啊,如果大家的发言讲的是对的、革命的,‘简报’自然不是反革命;如果他们的发言是反革命的,那么‘简报’就等于向中央检举了他们的反革命活动嘛,怎么会是‘反革命简报’呢?”

  然而,纪登奎这番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话只是他后来回首往事时的“自言自语”。如果当时他敢于在毛泽东面前仗义执言,直抒己见,这样,虽然风险很大,甚至会被视为林彪的“同党”而被撤职、下狱,但是却会以一个无私无畏、敢于面折庭争的汉子形象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可惜的是,纪登奎没有这样的非凡气魄和牺牲精神,错过了历史给他提供的良好机遇。

  当然,纪登奎是在肯定李雪峰“错误”的前提下,向毛泽东提议不要开除其党籍的,并没有仗义执言,说李雪峰没有错误。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气氛和压力下,纪登奎试图对李雪峰的处置有所减轻,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毛泽东曾一度把纪登奎列为接班人的培养对象

  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林彪与毛泽东的矛盾加剧,其接班人地位发生动摇。毛泽东在与林彪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接班人,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纪登奎等人。这说明,毛泽东在考虑下一步由谁来接替林彪接班人地位时,确实曾将纪登奎纳入视线。

  后来有人向毛泽东反映纪登奎在河南有问题,这自然引起毛泽东的疑虑。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在武昌东湖宾馆与河南领导人谈话时,特别问道:有人对我说,纪登奎在河南犯了什么错误。这个人怎么样啊?

  河南省一位领导人回答说:纪登奎同志在河南表现很好。要说犯错误的话,就是有一段时间在河南支持造反派搞“反复旧”,跟山东的王效禹一样,有“反复旧”那种思想倾向。

  河南省这位领导人的回答确实巧妙。因为,他知道纪登奎深受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纪登奎被提拔到中央,完全是毛泽东的提议。这样,在毛泽东面前如果直截了当地否定纪登奎是有风险的。所以,他首先抽象地肯定“纪登奎同志在河南表现很好”,

  接着来个具体否定:“要说犯错误的话,就是有一段时间在河南支持造反派搞‘反复旧’,跟山东的王效禹一样,有‘反复旧’那种思想倾向。”毛泽东是强烈反对“反复旧”的。“九大”期间,毛泽东在审查拟定的政治局委员23人名单中有“王效禹”时,毛泽东说:“我看王效禹就不考虑了。”说明毛泽东对王效禹印象不佳。1971年3月30日,中央正式批准撤销王效禹的职务。4月14日,他被下放到辽宁盘锦农场监督劳动改造(文革后回到山东,1979年2月被开除党籍,1995年3月3日,在山东青州因病去世。)河南省这位领导人在谈到纪登奎的错误问题时,把纪登奎与王效禹的“反复旧”问题相提并论,这对纪登奎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所以,毛泽东听后,当场说道:纪登奎这个人接班,今后还要再看一段。

  尽管如此,毛泽东对纪登奎仍是信任和倚重的。然而,毛泽东最终选定华国锋为他的接班人。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纪登奎的接班人之说彻底化为泡影。

  总之,纪登奎从1951年春开始,多次被毛泽东在专列上召见,得到毛泽东的赏识,被毛泽东称之为“老朋友”,历任河南和中央党政军重要职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既是运动的“红人”,又与“四人帮”存在矛盾。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受到批评。纪登奎表示接受批评,并做了检讨。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根据本人请求,免除其担任的党和国家领导职务。1988年7月13日,纪登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

  纪登奎的一生,折射出建国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二十多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曲折崎岖之路上的艰难进程,使人受到深刻的启迪!

  彭劲秀,共识网 2012年8月2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