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中国多次尝试收回苏联在东北特权,被斯大林拒绝


毛泽东如何收回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上)


   时下有不少人追捧毛泽东时代的外交如何强硬,为国人挣足了面子,也有人质疑那个时代的外交一塌糊涂,让中国损失了不少利益。其实,真正的外交过程并不像人们所称颂或质疑的那般简单。

  以建国初期废除与苏联的不平等条约为例,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新政权收回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各种特权,但中共在某些问题上也不得不做出妥协。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数度交锋,充分体现出了外交的复杂性。

  一、1949年初:中共与苏联关于东北问题的首次碰撞

  中共与苏联初次涉及收回东北特权的讨论是从1949年初米高扬访华开始的,当时斯大林明确说明1945年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关于旅顺口之协定》是“不平等条约”,并承诺“如果中共认为应立即从旅顺港撤出苏联军队是适宜的,则苏联将准备满足中共的这一愿望。”

  (一)1949年之前苏联在东北有哪些特权?

  战后苏联在中国的特权是以1945年《雅尔塔协定》为基础的,而后其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确保其在东北、新疆和外蒙的多种特殊权益。

  1、《雅尔塔协定》: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苏联乌克兰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为确保苏联对日作战,三国在中国没有到场的情况下秘密地达成了出卖中国东北利益的《雅尔塔协定》。议定内容涉及苏联在华权益的条款如下: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乙、大连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中国近代对外关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一编,第1分册,第63页。)

  此文件成为苏联在华特殊权益的国际法基础。

  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长春铁路中苏共有、苏联货物免关税、旅顺口成苏联海军基地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美国依据《雅尔塔协定》强迫蒋介石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苏联在东北享有的特殊权益有: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第一条:日本军队驱出东三省以后,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由满州里至绥芬河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之干线,合并成为一铁路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第二条:缔约国同意上开铁路之共同所有权,应平均属于两方,并不得以其全部或一部转让。……第六条:为管理经常事务起见,理事会委派中国长春铁路局局长一人,由苏籍人员中遴选。……第一○条:上开铁路仅得于对日本作战时期供运输苏联军队之用,苏联政府有权在上开铁路用加封车辆运输过境之军需品,免除海关查验。第一一条:经上开铁路由一苏联车站至另一苏联车站过境运输,以及由苏联领土至大连旅顺二港口往返直运之货物,应免中国关税或其他任何捐税。”

  《关于旅顺口之协议》:“第一条、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第三条、缔约国同意旅顺口作为纯粹海军根据地,仅由中苏两国中苏两国军舰及商船使用。关于上开海军根据地共同使用之事项,设立中苏军事委员会处理之。该委员会由华籍代表二人,苏籍代表三人组织之,委员长由苏方派任。……第五条、旅顺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员之任免,由中国政府征得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之同意为之。在该区域内之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为保障安全与防卫起见向中国行政当局所作之建议,该行政当局予以实行;如有争议,则此类事件应提请中苏军事委员会审议决定之。第六条、苏联政府在第二条所述之地区内,有权驻扎陆海空军,并决定其驻扎地点。”

  《关于大连之协议》:“一、宣布大连为一自由港,对各国贸易及航运一律开放。二、中国政府同意依照另订之协议,在该自由港指定码头及仓库租与苏联。三、大连港口主任由中国长春铁路局局长在苏籍人员中遴选于征得大连市长同意后派充之。……五、由国外进入该自由港经中国长春铁路直运苏联领土之货物,与由苏联领土经上开铁路运经该自由港出口之货物或由苏联运入为该港港口设备所需之器材,均免除关税。以上货物均应用加封车辆运输。”(《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33-194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

  可以说,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中国丧失了东北的部分关税权、铁路权益、港口权益、人事任命权等。

  (二)1949年2月:毛泽东首次与苏联代表谈收回苏联东北特权

  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实际上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关于旅顺口为苏军基地、中国长春铁路中苏共有共管以及外蒙古独立的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1949年随着中共在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胜利,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中共的领导人也开始考虑收回主权问题。

  1、斯大林承认《关于旅顺口的协定》是不平等条约,可以随时归还

  1949年1月30日至2月8日,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双方在交谈中,首次涉及旅顺和大连的问题。据米高扬介绍,苏联方面对《友好同盟条约》中有关旅顺口及中长路的协定的基本看法是:

  “苏联认为苏中《关于旅顺口的协定》是不平等的,当时签订这个协定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同日本和美国勾结反对苏联,也是为了中国的解放运动。事实证明,这个条款给解放战争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掌权,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政府已经决定,只要同日本罢战言和,就取消这个不平等的协定,并从旅顺港撤出苏联军队。如果中共认为立即撤军是适宜的,那么,苏联现在就可以这么做。”(《远东问题》1995年第3期.第9-10页)

  当斯大林得知中方提出旅顺口问题后,他1949年2月5日直接给毛泽东发来电报说: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接管政权,形势将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决定,撤消这一不平等条约。一旦同日本缔结和约,只要美国军队从日本撤出,苏联也把自己的军队从旅顺港撤出。但是,如果中国共产党认为应立即从旅顺港撤出苏联军队是适宜的,则苏联将准备满足中共的这一愿望。”(《米高扬访华报告》,《远东问题》1995年第2期,第106页。)

  但由于中共当时还没有海军,而且尚未完全打败蒋介石,因此需要苏军为其守住旅顺海军根据地。所以毛泽东并不赞成苏联马上从辽东撤出军队和撤销旅顺基地:“现在不能从辽东撤军,不能撤离旅顺基地,这样我们会给美国提供可乘之机……撤军问题应该等到中国粉碎了反动势力,把人民动员起来,没收了外国资本,并在苏联的帮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时再来考虑。一句话,等我们强大起来时,你们再离开中国,到时候我们要签订类似苏波条约那样的互助条约。”(《米高扬关于政策方面的迫切问题与毛泽东的会谈备忘录》,1949年2月,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287-318)

  2、苏联坚持《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是平等的

  斯大林十分担心毛泽东会否认1945年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性,他在会谈期间“不止一次发电报”询问柯瓦廖夫:“中国同志对中长路协定的真正态度如何,他们是否认为中长路协定是真正平等的条约”。

  米高扬在会谈时坦率地告诉中共领导人:“至于中长铁路的协定,苏联不认为是不平等的,因为这条铁路主要是由俄罗斯出资建成的。当然,可能在这个协定里,有关平等的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此苏联方面准备与中国同志友好地讨论并解决它。”(《远东问题》1995年第3期.第9-10页)毛泽东含糊地回答米高扬说,在中长路产权归属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磨擦,是可以就地解决的,并同意让高岗和柯瓦廖夫共同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斯大林已经从柯瓦廖夫那里了解到:高岗和陈云表面上都承认中长路协定是平等的和令人满意的,但“实际上中国人暗中想要全面控制铁路,他们正在尽力从苏联人手中夺取对这条铁路的管理权”。所以,在莫斯科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把问题搁置起来。

  二、毛泽东首次访苏初期想收回东北特权被斯大林拒绝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国在华特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基本方针。但苏联与中共的特殊关系使得新政权无法像其对英美等西方国家那样强硬和决绝。因此,能否废除与苏联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新政权外交的最大考验。1949年中共领导人密集访苏,一方面是想向苏联请教建国经验,另一方面则想与苏联协商废除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新签订新的条约,以便收回苏联在华特权。

  (一)1949年7月斯大林对刘少奇说:“如果中国同志要求,苏军现在就可撤兵”

  建国前夕,刘少奇访苏,7月11日他与斯大林会谈。在谈到中苏关系时,斯大林说:“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就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即可来莫斯科。待毛泽东来莫斯科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他再次强调只要中共愿意,苏联可以随时从旅顺撤兵,但仍坚持大连港口是中苏两国共用:“苏联在旅顺的驻兵是抵制美蒋武装力量的自由力量,既保护苏联,同时也保护中国革命的利益。当时联共中央内部决定,一旦对日和约签订后,美国从日本撤兵,苏联可以考虑从旅顺撤兵。如果中国同志要求,苏军现在就可以撤兵。大连政权应与东北政权统一,现在大连港口应为中苏两国所利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P405)

  (二)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提重新签订中苏条约,被斯大林拒绝

  1949年11月8日,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毛泽东便致电莫斯科表达了出访苏联的愿望,还特别说明访问期间要提出中苏条约问题。电报又补充说,如果要签订条约,周恩来将前往莫斯科签字。柯瓦廖夫也向斯大林报告说:“毛泽东曾经告诉他……他想与斯大林会谈,要签署新的中苏条约”。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正式访问苏联,到达当晚便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会谈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中苏重新签订条约的问题,而斯大林当即表示“最好暂时不要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两人的会谈记录如下:

  毛泽东:“刘少奇回国后,中共中央讨论了中苏之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问题。”

  斯大林:“应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是否应该宣布保留现有的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或者宣布将来进行修改,或者现在就对它进行相应的修改。众所周知,苏中之间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缔结这个条约的,该协议规定了条约中最重要的几项条款(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旅顺问题等等)。这就意味着,上述条约的缔结应该说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在小范围内决定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因为哪怕改动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津上的借口,因此要寻求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即形式上保留苏联在旅顺驻军的权利,但按照中国政府的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最好是根据中国方面的请求采取这样的措施。至于中长铁路,在此情况下,考虑到中方的愿望,也可以在形式上保留,而实际上对协议的有关条款做些修改。但是,如果中国同志不满意这个设想,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条约保障了苏联驻军旅顺的权利,但是,苏联可以不使用这个权利,而是应中国政府的请求撤出军队。当然,如果这样做不合适,那么,驻旅顺的军队可以留下2年、5年或10年,就看如何做对中国有利。别让人们以为我们想从中国逃跑。我们也可以把军队留下20年。”

  毛泽东:“在中国讨论条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议中的立场。我们应该按如何对共同的事业有利来行事。对这个问题应当考虑周到。但是,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目前不必修改条约,正如不必匆忙从旅顺撤军一样。是否需要周恩来前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呢?”(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记录(1949年12月16日)《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从上述会谈记录来看,此前毛泽东并没有考虑到斯大林的顾虑,因此在会谈时明显地感到进退两难。尽管他当即表示能够理解,并承认“目前不必修改条约”,但就这样被斯大林堵了回去,他必然扫兴。

  12月24日,斯大林与毛泽东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但“这次主要是谈越南.、日本、印度等一些亚洲兄弟党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未提中苏条约的问题”。(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据说这让这就让毛泽东颇感不满,尽管25日斯大林仍来电话问候,26、27日他仍不得不继续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会晤,但他肯定心情不好,据说他还发了几次脾气,之后便开始“在别墅里睡大觉”。

  (三)1950年1月1日突然出现转机:斯大林同意重新修约

  在毛泽东首次提修约被斯大林拒绝后两周后,1950年1月1日,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斯大林改变观点了,同意修约。

  目前还没有切实可靠的资料可以证明斯大林究竟是因为什么突然之间改变了反对缔结新约的想法,但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这与英国通讯社造谣说斯大林软禁了毛泽东直接相关。据沈志华教授介绍,由于毛泽东多日没有消息:“没几天外电传开了,谣言四起,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中苏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现在我们查到了,这个谣言是美国人造的,我看了美国国务卿给美国驻英国和驻苏联的大使电报,让他们造几个谣言,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个,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还有一个谣言说毛泽东回不去了,朱德和刘少奇发生政变,毛泽东回不了国了,到处乱造谣,这样弄得斯大林非常被动,他就找了王稼祥,说你们能不能跟主席说说,好歹出来露个面,这样我们受不了。”同时,斯大林在1950年1月1日主动起草了一份以毛泽东名义答记者问的新闻稿。在这份稿件中,斯大林出人意料地写上了准备解决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贷款、通商等各项问题的内容。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以他的名义发表这篇答记者问。(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辑,第206页。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P81-93)

  第二天,即1月2日,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一同来到毛泽东的住处,询问毛泽东对中苏条约等问题的意见。毛泽东对莫洛托夫说:最好是“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样做有极大利益。中苏关系在新的条约上固定下来,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左翼都将感觉兴奋,可以孤立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去审查过去中国和各帝国主义国家所订的条约”。(师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党的文献》2009年第06期)(未完待续)

  于瀚,腾讯历史频道2012-7-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