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飞鸣镝——中央文革记者站记者见闻录》后记


此书中文章的撰写、汇集出版,经过较长的酝酿、发动和写作过程,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当年记者站的谭吉安、肖健卿、王焴长,张维辛共同发出了写记者站的倡议,得到了一些同事的积极响应,写出了一批回忆记者站工作见闻的文章,为撰写工作开了个头。

2002年,当年记者站的李近川参加了这一行列,幷首先在《百年潮》等刊物上发表了回忆记者站的文字,产生了一个突破性的效果。从此,撰写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对作者的发动面也逐步扩大。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写出了约几十万字的文章和资料,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经大家共同商议,为相互启发记忆,交流写作情况,核实已写出的文字史实,于2007年10月联系一部分掌握记者站情况较多的同事,聚会于北京,决定核对修改写出的材料,进一步继续征集史料,最终编纂成书,公开出版,幷指定由肖健卿、李近川二人为主要编辑,对大家的文章做进一步的文字加工,最后主编全书。

随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参与的人员更为扩大,撰写出的稿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基本具备了汇集成书的条件,因而也就有了此书的产生。纵观这些文章和资料的内容,涉及到“文革”时全国29 个省市区的28个省市区,反映出了记者站的概貌和在全国的重要见闻。已写出的这些材料,基本上是作者个人的见闻,因而在汇集成书时,遵循文责自负的原则,编辑人员对文中的观点和事实,基本上不作改动,只在文字表述上做了某些技术性的斟酌和删节,保持了原作的原始特性。

收入此书中的材料,只反映了部分当年记者的见闻,只是全站人员接触见闻的极小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希望更多当年同事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这件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回忆披露出更多的重要史实,通过印书保存下来,留给后人,避免其失散湮灭。这是我们这些曾站在“文革”第一线,亲历重要历史事件见证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新作者新作品的加入,将使以后的续集内容更加充实。准备随后计划参与此事,或对本书内容提出补充修改意见的同事,请随时与本书的编者联系。联系电话是:028-87577535或010-82782377。

此书的资料征集、撰写,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张化、沈传宝,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吴江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原中央文革办事组负责人王广宇同志的支持,在这里,我们代表当年同事,对他们的热心指导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

为本书的编撰提供了素材、线索、意见及其它帮助的人还有:姜文品、张翼、谭吉安、张维辛、李次膺、张广友、张超、刘桂莲、于国厚、柯愈春、张必忠、王锡宾、陈梅璞、孙朴方、李生荣、贺源、王志刚、朱士高、雷光鸿、徐志明、鹿建兴、冯英龙、杨福绵、李桂芳、王录珍、郑澍卿、卜训荣、张根成、姚克强、于逢源、杨立功、刘永礼、赵秀珍、成一、徐海亮、杨民清、王金岗、武将、丑运洲、蔡善武等。他们为本书的成书出版作出了贡献。

《飞鸣镝》编者,网刊《昨天》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