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中华史载“吃人肉”


中华历史近万年(此处采《三皇五帝时代》一书说,王大有著,上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吃人的事迹史不绝书。据我陋见,最早的记载便涉及到“炎黄子孙”的先祖黄帝──此话一出,我先给自己一个大耳光。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经》,对发生在冀州中部的黄帝蚩尤大战(距今约6465年)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据其《十大经。正乱》载,黄帝对被俘的蚩尤处以极刑:先折断他的脊骨,然后剥下皮肤制成箭靶,令人射,多中有赏;削下他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上,称之为“蚩尤旗”;割下他的胃,填满杂物,做成球任人玩耍;把他的肉腐为肉酱,让天下人尝食。上帝震惊,禁止黄帝如此行径,黄帝说:不要阻止我,否则便是“反义逆时”(详见王大有《中华龙种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第84~86页)。

自此开了先例,对仇敌“食肉寝皮”而后快,用民族英雄岳武穆的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怎一个“爽”字了得!

随手举两个现成的例子。

明正德初年,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权擅天下,威福任情”(《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磔刑,凌迟三日,共剐3300余刀。行刑之日,北京鼎沸,人们竞相以一钱买刘瑾的一块肉,生吞以泄愤。

奸如刘瑾者死有余辜,但120年后,崇祯帝朱由检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兵部尚书袁崇焕逮捕下狱,同样处以磔刑。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被绑赴刑场,“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犹叫声不绝,半日而止”(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可怜一代英雄竟落得个皮肉无存的下场。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宰相管仲病危,齐桓公去探视,询问说:“哪个大臣能够继任相位?”管仲回答:“知臣莫如君。”齐桓公试探著问:“易牙怎么样?”管仲斩钉截铁地表示反对:“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管仲这里指的是易牙“蒸子献食”一事。易牙是宫内的厨师,有一天齐桓公对他讲:“我吃遍了天下的山珍海味,大概只有蒸婴儿肉还没有尝过。”这本来是句玩笑,但易牙却紧记在心,回家便把儿子宰掉,精心烹制了一碗蒸肉献食给齐桓公。事后得知实情,齐桓公竟把易牙视为“忠臣”而大加宠信。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为了权欲竟然蒸子献食,这种人确实是禽兽不如。

齐桓公在位的年代是公元前685~643年,大约2200年以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四月,在福建出了一件大事,抽税太监高采触犯众怒,“万众汹汹欲杀采”,高采惊恐万状,竟带领200多个全副武装的兵士,闯进省政府,持刀威逼巡抚袁一冀,叫他命令民众撤退,接著又挟持军政大员多人,万历帝知道后只将高采召回北京(《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为何万众汹汹欲杀太监高采,正史语焉不详,据沉德符《万历野获编》,高采听信江湖骗子的偏方,“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四处购买儿童,杀食其脑,事久走漏了风声,再没有人肯卖给他,于是高采命令手下出去偷盗儿童,“四方失儿无算,遂至激变掣回”。

易牙和高采的恶行,虽然令人齿冷,但他们或为权欲,或为情欲,至少还有所图,而后赵(318~349年)皇储石邃的丑行大概只能斥之为丧心病狂。石邃白天饮酒作乐,外出巡猎,晚上到宫臣家去奸淫其妻妾。他挑选容貌娇好的宫女,砍下脑袋,洗干净,放到盘子上,让周围的人轮流传看。更有甚者,他将有姿色的女尼掠进宫中,奸淫蹂躏后杀死,与牛羊肉混在一起,煮而食之,并且赏赐给身边的人,举行智力竞赛,看谁能品尝出女尼肉。之后石邃一家“父子相猜嫌,兄弟仇隙,自相屠戮,取笑天下”(《晋书·载记第六·石季龙上》)。




以上所述大都是一时一地一人之所为,如果仅止于此,天下仍是太平世界,朗朗乾坤。但不幸的是,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频仍,于是大面积、大规模的食人惨象时有发生。

明末北方遭受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白骨露野。给事中马懋才上奏崇祯帝朱由检,报告他所知道的情形。以下是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摘译的奏章大意:

“我的家乡延安府,自去年到今年,一年没有落雨,草木枯焦。……到了年终,树皮又被吃完,只有挖掘山中的石块来吃,石块冷硬,其味腥涩。只一点点,即可吃饱。但数天之后,因不能消化,就腹部发胀,无法大便,下堕而死。……最可怜的是,在安塞城西一带地方,每天必有一两个婴儿或幼童被遗弃在那里,哀号呼唤爸爸妈妈。在力竭肚饿时,就拣吃地上的粪便。到明天,全都饿死。更可怕的,幼年人或独行人,一出城外,便告失踪。以后见城外的贫民用人的骨头当木柴烧,烹煮人肉,才知道失踪的人,都被饥民吃掉。可是吃人肉的人也不能维持残生,他们用不到几天,就头部肿胀,浑身燥热而死。”

“人骨为柴,烹煮人肉”,这是何等惨绝人寰的情景!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河北五省皆大饥,以致于杀人卖肉,有一个旅客到饭馆午餐,见一个少妇被赤身露体地绑在案板上,刚刚洗净,屠夫在一旁执刀待杀,看到少妇全身发抖的模样,旅客动了恻隐之心,愿意出双倍的价钱为少妇赎身,在解绑穿衣时,旅客的手碰到她的乳房,少妇愤然说:“我感谢你救我的命,我情愿终身为奴婢,但绝不做你的小老婆,我就是因为不肯事二夫,才被卖到这里,你怎么可以来轻薄我?”她说完便脱下衣服扔到地上,裸体躺回案板,闭目受屠。屠夫眼看到手的钱又丢了,恨得活生生地从她腿上割下一块肉,而少妇只是惨叫,终无悔意。

纪晓岚的本义是宣扬“奇节异烈”,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吃人肉的现象如此普遍,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吃人而无所顾忌,妇女的命运尤其悲惨,这个少妇仅因不愿“事二夫”便被卖肉换钱,不知天理何在!

时光倒溯到八世纪,“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记载,叛军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最后连鸟雀老鼠都吃光了,守城官员张巡杀了爱妾、许远杀了家奴给士兵吃,“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睢阳城中原有士兵近万,居民数万,城破之日,仅仅剩下四百人,张巡等三十六人也被处斩。后来有人指责说,张巡不该坚守睢阳,以至发生吃人的惨剧。张巡的朋友李翰闻之大怒,他为张巡作传,上表皇帝说:“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死守,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切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食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

睢阳之战,大小战事四百余场,叛军死十二万,守军战死或被吃共计三四万,可谓“杀人如麻”、“贱不如蚁”!



安史之乱虽被平息,但中国历史也由此进入了长达二百年之久的黑暗年代,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吃人行动!

公元881年,黄巢攻占京都长安称帝,“时京畿百姓皆砦于山谷,累年费耕耘,贼坐空城,赋输无如,谷食腾踊,米斗三十钱,官军皆执山砦百姓,鬻于贼为食,人获数十万”(《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政府军竟然一起出动,搜捕避难于山里的百姓,把他们卖给贼军为食,真是岂有此理!

883年,黄巢派遣手下骁将孟楷进攻陈州,孟楷战败被斩,黄巢大怒,倾巢而出,围攻陈州,近三百天而不能下。惨祸发生,我把有关的记载抄录于下:

“(黄巢)乃悉众攻陈州,营于城北五里,为宫阙之制,曰八仙营。于是自唐、邓、许、汝、孟、洛、郑、卞、曹、濮、徐、衮数十州,毕罹其毒。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渑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

如果按每天吃三千人计,三百天就是九十万人!

我真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在数十个州的范围内,大军四出,见人就捉,然后送到名叫“舂磨寨”的军粮供给处,这里排列著数百具巨碓,无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统统被推入巨碓,连皮带骨,捣成肉酱!

黄巢战败被手下杀掉后,秦宗权(原为唐节度使,后与黄巢合从为盗)称帝,“贼首皆剽锐惨毒,所至屠惨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他的军队,把抓来的人腌制成肉干,装在车上,充作军粮。政府军与之作战,一次就曾缴获装满盐尸的大车数十辆。(《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世界上哪里有过这样灭绝人性的军队、这样灭绝人性的战争?!



我来继续讲完“齐桓公与易牙”的故事。

齐桓公虽然假猩猩地向管仲请教,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仍对易牙等奸臣宠信不已。齐桓公病危后,易牙等开始作乱,他们堵塞宫门,筑起高墙,不许任何人出入。有一位妇人设法跳墙进去,见到齐桓公,他可怜巴巴地说:“我想吃点东西。”妇人回答:“我没有吃的。”他又说:“给我口水吧!”妇人说:“水也没有。”他问为什么,妇人便把易牙等人的所作所为叙说一遍,齐桓公长叹一声,流著眼泪说:“圣人真是有远见啊!如果死者确实有知,我有何脸面去见管仲呢?”他用衣角遮住脸,不再说话。

  身为春秋第一霸主的齐桓公,就这样饿死在寿宫。他的尸体六十三天无人理睬,长满了虫蛆,虫蛆甚至爬到了屋外。逃到国外的太子昭后来借助宋襄公的力量,平定骚乱,即位为齐孝公,将易牙等治罪。
  我不喜欢这里提到的历史事迹或者“故事”,坦白地说,我甚至不喜欢我的这篇谈论这些事迹或者“故事”的文章,但我喜欢“齐桓公与易牙”这个故事的结尾。
  禽兽不如的人没有好下场。
  宠信禽兽不如的人同样没有好下场。
  这是我从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中得到的一丝安慰。

布服,《民主中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