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六四”前后的權力大玩家楊尚昆


鄧小平南巡發出準備在中共十四大更換中央領導層的明確信號,令執政兩年半一直樹立不起權威的江澤民陷入沮喪之中。江澤民與曾慶紅把握住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楊白冰提出了一個晉陞百名將軍的龐大名單


《新史記》特約記者 葉茂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政治舞台上形成三大集團:改革派,保守派,陰謀家派。陰謀家派就以楊尚昆為首——這是八十年代曾在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中央辦公廳工作過,“六四”後被關進秦城監獄的知名學者吳稼祥的評論。

吳稼祥把“六四”定義為趙紫陽為代表的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一場決戰,結局:全都是失敗者,沒有一個勝利者。

保守派利用了學生,楊尚昆利用了保守派和學生、趙紫陽和鄧小平之間的衝突。他處於最有利的位置——既能溝通鄧小平、趙紫陽,還能溝通保守派。他有一個大家都有求於他的“身份”,可以跟所有人說話,沒有人認為他是兩面三刀,因為他要扮演鄧小平的傳話人。他的位置使他可以做到一箭三雕:讓趙和鄧和保守派同歸於盡,自己做“太上皇”,控制軍權,找一個“兒皇帝”——他想重演鄧小平的故事。而且,他確實辦到了這一點,在其後的兩年內,他就是“太上皇”。

吳稼祥指出,但是趙紫陽畢竟在中國共產黨裏滾了這麼多年,他有他的政治謀略。他的謀略是什麼呢?以退為進,隔岸觀火。在學生鬧得最凶的時候,他去北朝鮮訪問。他臨走之前交代三條:第一,我走了以後不能召開中央常委會;第二,重大事情向我匯報;第三,由李鵬主持中央工作——他想把這個“禍水”重新引向李鵬。

但是,楊尚昆比他還高明。趙紫陽前腳剛剛走,楊尚昆後腳立刻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常委會他沒開,他開的是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個會議當晚結束後,楊尚昆就帶著李鵬、李錫銘和陳希同去見鄧小平,把這場運動描繪為一場瘋狂的反對鄧小平的運動。於是鄧發表了一篇殺氣騰騰的講話。這篇講話大家都知道,當時就在黨內公開傳達了。鄧小平的中心就是三句話:不怕流血;不怕罵娘;不怕制裁。 對學生要採取最強硬的手段。根據鄧小平這個講話的調子,當天晚上胡啟立奉命主持起草了4月26日的《人民日報》社論,把這場學生運動,定義為反革命動亂。

從此以後,趙紫陽和鄧小平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因為鄧小平講話傳達時,一點也沒有介紹背景資料。這篇講話是在什麼背景下說的?誰去匯報的?一句話都沒有。楊尚昆這樣做,實際就是把鄧小平逼到了牆根、火山口,把鄧小平變成了一個暴君。這場運動將來不論以什麼方式發展,其罪過都在鄧小平身上,因為有這篇講話。這叫一箭雙雕。

鄧小平的講話以後,包括李鵬、楊尚昆這些人,唯一的擔心是學生堅持不住,會撤退。結果他們擔心的局面終於出現了。趙紫陽回來以後,5月3日發表了講話,學生覺得這個講話很順耳,就回去了。但5月13日中午,學生“絕食”出台了。

從學潮開始,到學生上街絕食,所有的的事情都按照楊尚昆的意圖在發展。那時侯他已經成立了戒嚴指揮部。戒嚴指揮部剛成立的時候在中南海辦公,幾天以後搬走了。大家知道,一但實施軍事行動,對改革派無論怎麼進行清洗都不為過,因為已經流血了。

吳稼祥認為,楊尚昆想當“太上皇”,也就為自己的最終滅亡種下了禍根。因為他做的這些都瞞不過鄧小平,只是鄧小平當時不敢和他動手。一方面,鄧小平不可能既打趙紫陽,又打楊尚昆,這樣的話他自己馬上會完蛋。楊尚昆不管倒向哪一邊,哪一邊的力量一定加強,所以鄧小平一定要穩住他。另一方面,楊尚昆軍權在手,對他動手必須小心謹慎。

“太上皇向攝政王託孤”

高新撰寫的《溫家寶傳》有一章是“太上皇‘託孤’攝政王弄權”,講的是江澤民上台之後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閉幕後的近三年半時間裏,溫家寶還能繼續端坐在中辦主任位置上,其主要原因就是這段時間正是鄧小平垂簾聽政,楊尚昆代鄧小平在台前扮演“攝政王”角色的時代。

事實上,當時的鄧小平表面上對江澤民表示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滿意,並大大方方地在1989年11月召開的十三屆五中全會上讓出中央軍委主席職位。但與此同時,鄧小平卻又進一步加重了楊尚昆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內的政治份量,並不惜用對外公開楊尚昆在黨內和軍內特殊政治地位的手段,來詔告天下:楊尚昆就是在扮演輔佐“弱主”的攝政王角色。
從江澤民上台之初的中共對外報導中的領導人排名上,即可明顯看出鄧小平這一用意。楊尚昆在黨內的職務僅僅是個政治局委員,但排名都是江澤民第一、楊尚昆第二,接下來才是李鵬、喬石、姚依林等一干政治局常委。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1989年10月1日,黨內眾元老與黨政軍在位領導人共同登上天安門城樓“舉國歡慶”的那則新華社通稿,出席者排列順序是:江澤民、鄧小平、楊尚昆、李鵬、陳雲……楊尚昆的大名不但排在李鵬以下所有政治局常委前面,而且還排在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的前面。

曾有一位任職於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人士分析,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看到,但根據他的經驗,鑒於楊尚昆在“六四”鎮壓之後一直到十四大召開,一直是政治局常委會議當然出席者,相信江澤民登基的那次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曾經就楊尚昆這一特殊地位有過一紙內部決議,就像十三屆一中全會就鄧小平在黨內特殊地位有一紙不對外公開的決議一樣。

正因為如此,十三屆四中全會閉幕次日,由新華社統一發稿,刊登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所有官方媒體上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照片中,除了“調整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每個人的單人照片(依序為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還特別配發一張集體合影。集體合影由七人組成,包括江澤民在內的六個“調整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列楊尚昆兩邊,照片說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楊尚昆同志合影”。用在黨報上發表領導人集體合影的形式,對外表現照片中每個人在黨內的實際地位,又是共產黨政權的一大發明創造。《新史記》第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