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其實真正的中國人和美國人沒有兩樣


黃文廣第一次以作家身份闖蕩文壇就受到相當的關注。《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一書4月26 日上市前,《出版人週刊》將此書評為2012年春季10大最佳回憶錄;《基督科學箴言報》列為2012春季最值得關注的非小說之一;《奧普拉雜誌》排為春季推薦10本書第二名;《圖書館期刊》列為10大關注回憶錄之一。上市當日,《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芝加哥太陽報》等多家媒體刊出書評


《新史記》記者 柯宇倩


美國華人作家黃文廣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寫完《紅小兵:家庭回憶錄》草稿,又以一個半月修改作品、黃文廣告訴《新史記》,其實最煎熬的不是創作過程,而是醞釀過程,他曾有兩個多星期幾乎夜夜失眠,許多往事歷歷在目,各種情緒不斷湧出,有的是內疚,有的是氣憤。







《紅小兵:家庭回憶錄》(黃文廣




最痛苦的不是創作過程

此書最後一部分,描述黃文廣母親王桂英的晚年生活,屬於“虎媽”一型的王桂英,對黃文廣的管教相當嚴格。對於黃文廣祖母的土葬要求,王桂英總站在反對立場,在講求政治背景和出身的時代,王桂英總替家人的前途著想。

黃文廣對《新史記》表示,自己小時候不是母親而是祖母帶大的,因此與母親的關係一直較緊張,在寫作過程中,他也慢慢能理解母親的想法,以及為何母親與自己是這樣的關係。
從小與朱秀英相依為命的黃志有,母親的份量不言而喻。黃文廣在書中寫道:如果把“妻子和母親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哪一個”的問題丟給父親,相信父親的答案一定是先救母親。黃志有從沒帶妻子去看電影、去吃頓飯,或僅是散散步。

黃文廣認為,父親與祖母的關係就像英文小說《兒子與情人》所描述的故事一樣,書中的母親出身於一個有教養的家庭,之後嫁給一名礦工,在礦工變成酗酒狂後,母親也對丈夫感到非常失望,因而將所有的愛集中到兩個兒子身上,但大兒子不幸死亡,因此母親只好將所有的愛集中到小兒子身上,小兒子與母親關係太密切,沒法繼續愛其他人。
“祖母對父親的影響如此大,兩人一直住在一起,我覺得父親可能一輩子沒愛過母親。”黃文廣對《新史記》透露。但即使父母親吵架那麽激烈,誰也沒說過要離婚。

黃文廣的母親在黃志有去世一年後,與一位姓馬的男士開始交往,“沒有人像他那樣對我這麼溫柔體貼。”王桂英說。兩人最終克服了所有的流言斐語,舉行了婚禮。黃文廣告訴《新史記》,母親每次講起與馬的交往,眼睛就發光。“我想那是她真正的愛。”只是沒想到九個月後,母親又是獨自一人了。

黃文廣認為,《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中最悲劇的其實是母親,“祖母等於我的代母親,所以我和母親實際上沒有正常的母子關係,丈夫和兒子對我她的愛都被剝奪了。”


從父親處得到文學啟發

目前居住在芝加哥的黃文廣,白天擔任某企業美國總裁的講演稿撰寫人,平時則給《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基督科學箴言報》、《芝加哥論壇報》、《巴黎評論》等媒體撰寫中美議題的評論,2003年開始,黃文廣投入翻譯書籍的領域,第一本翻譯書為中國作家廖亦武的《中國底層訪談錄》,隨後有《上帝是紅色的》等,中國作家楊顯惠的《上海女人》(Woman from Shanghai)也由黃文廣翻譯成英文。

黃文廣對《新史記》表示,他試圖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自嘲式幽默、低調的手法來撰寫故事。“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不都是戲劇化、高潮迭起的。”
黃文廣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可追溯至小時候父親的口述故事。黃志有是個京劇戲迷,飽讀古書,經常對兒子講述各式各樣的故事,《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中不時穿插傳說故事,令整個故事更加生動。

黃文廣記得父親講述過,賣瓜的孫鐘由於幫助三名灰白鬍子的神仙,得到他們的回報,兒子孫堅後來統領吳國。黃志有想藉由故事鼓勵兒子幫助他人、孝順長輩,故事也確實對黃文廣影響極大:每當見到街上的遊民,尤其是灰白鬍鬚爺爺或衣衫藍縷的奶奶時,都要猜想他們的真實身份是否是仙人,而黃文廣通常確實會丟下幾塊錢,若有時忽視他們,則感到愧疚。
1976年發生了許多事,先是周恩來病逝,接著發生唐山大地震,9月時,毛澤東逝世,也在這一年,黃文廣有機會讀到許多舊書。10月時,黃文廣的學校停課兩個月,在空蕩蕩的家中,黃文廣開始翻找父親的櫃子,發現一大疊1950年代京劇雜誌和書籍,黃文廣對《新史記》說,“文革”時代處於無書可讀的極度乾渴,因此父親的雜誌與書籍帶給他的影響很大。那段時間裡,他經常一讀就是幾小時。

黃文廣收到《紅小兵:家庭回憶錄》的樣本書後,覺得一件大事告終,特地安排回西安一趟,在清明前把書燒給父親。黃文廣表示,他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有三,第一,希望償還對父親的虧欠;第二,希望在身為美國移民與擁有中國文化背景之間,找到平衡點;第三,希望讓一般美國讀者更瞭解中國——這樣的瞭解不應該僅是從政治體制上瞭解。

讓美國讀者產生共鳴的故事

黃文廣對《新史記》說,過去許多談中國的書,講的是作者如何在“文革”時受迫害,但黃文廣身在一個普通人的家庭,“文革”中並未受到很大衝擊,因此他著重在中國如何從毛澤東時代走到改革開放,並從中找出一個美國人也能引起共鳴的部分。“雖然美國與中國政治體制不一樣、文化根源不一樣,但家庭觀是一種共性,其實真正的中國人和美國人沒有兩樣。”
黃文廣在積累多年的文字功力和洞察力後,第一次以作家身份闖蕩文壇就受到相當的關注。《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一書4月26日上市,上市前已掀起一股熱潮。《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將此書評為2012年春季10大最佳回憶錄;《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把此書列為2012春季最值得關注的非小說之一;《奧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將此書排為春季推薦10本書的第二名;《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則列此書為10大關注回憶錄之一。此書也被《舊金山記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選為最佳開頭語書籍之一。

4月26日書籍上市當日,《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芝加哥太陽報》等多家媒體也刊出書評。
黃文廣對《新史記》指出,在華人故事中找到與美國文化的共通點,是他認為書籍成功的因素之一。“很多美國婦女讀者,對中國一點都不瞭解,但她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這主要是一個家庭故事,只是剛好發生在中國。”(《新史記》第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