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李南友(遺作)
于浩成
(續前)于浩成上書中央領導同志,陳述了自己的觀點。這封信趙紫陽同志也看到了。1987年夏天,胡喬木、鄧力群活躍得很,他們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理解全國老百姓到底想什麼,他們企圖將一切敢於提出不同意見的人置於死地而後快,他們那一套可以大行其道。
一天,討論到王若水,吳祖光,蘇紹智,然後討論到了張顯揚,有人說,還有孫長江,這個人也壞得很,於是孫長江臨時也列入議程,並被開除黨籍。只是後來才做了調整。
據說這些名單之後是于浩成,管惟炎(後來又改為李洪林與戈揚)。可是當提到于浩成的名字時,趙紫陽同志也許還記得于浩成等人,他看了看表,說:“于浩成等同志的問題以後再找時間討論吧。”那一兩個自稱理論權威也只好無可奈何的看著大家紛紛起立。
于浩成成了漏網之魚,可是社會上流言四起,被開除的人中數來數去張冠李戴到于浩成頭上。當時,于浩成正在興城,他回到了北京,經過反復核實,五人名單中有他純屬訛傳。但是他被提名即將付諸討論倒好像有這麼回事兒。
于浩成慶幸自己漏了網。因為他從17歲入黨,至今已度過了40多個春秋。他還是希望留在黨內,這對爭取民主的鬥爭更有利。
家庭履歷表
于浩成離休後,似乎與夫人張曉微更形影不離了。
張曉微女士,北京市檢察院的一位幹部,她出生在北京,原籍湖北武昌府。她的曾祖父張裕釗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學家、書法家,被認為屬於安徽桐城派。她的祖父與父親都是日偽時代有名的達官。但張曉微年紀很輕時就離家出走,參加了革命。
于浩成說,他同張曉微是在華北聯大教育學院認識的。當時于浩成的父親在這所學院當院長,于浩成的嫂子(後來改嫁成為柯慶施的夫人)同張曉微是同學。1949年,于浩成與這位溫文爾雅,誠懇樸實的姑娘在天津結了婚。近40年來,他們夫妻榮辱與共。于浩成每每談到他的夫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有3個女兒,2個兒子。
大女兒在北京第五羊毛衫廠當副廠長,二女兒在崇文醫院當大夫,三女兒現在日本留學,她是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
大兒子在文聯出版公司任發行科科長。
他最小的兒子今年也31歲了,他在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工作,是全國青聯委員,于浩成常常很得意地向人介紹,他的小兒子可以同嚴家其、范曾這些大名人一起開會,因為嚴家其、范曾都是全國青聯常委。
此外,還有一位40多年來,一直跟隨于浩成家的老保姆。當年,在于浩成夫婦被派到五七幹校時,老人家一直默默的照顧著那幾個可憐的孩子,維繫著那個搖搖欲墜的家。1975年,于浩成正式宣佈老太太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之一。即使以後完全喪失了勞動力,也由他撫養。
于浩成至今還住在公安部內的兩間半破舊的老式二層樓的底層,地板高低不平,四壁書架,把室內塞得滿滿的。
屋子儘管很擠,兒女們也常常回家團聚,大兒子還沒有住房,同他擠在一起。儘管這樣,于浩成一樣態度樂觀,有人給他書寫了一幅劉禹錫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永遠不會感到生活的貧窮。
于浩成後記
這是好友李南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對我的採訪記。文稿交我看過後原準備送刊物上發表。但我在1994年5月離家赴美,這篇稿子一直放在我家書櫃中。沒想到南友兄卻在2000年突然病逝。最近我在清理積存文稿中才發現這部稿子,深感歉疚。現特改正一些錯字後發表,以此紀念這位在八十年代結識,特別在1989“六四”期間為中國民主自由共同戰鬥的戰友和難友。
浩成謹記
2011年11月28日
(新史記》第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