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谁被怀疑向彭德怀提供致信毛泽东的材料(下)

(续前)张恺帆并没有说出已经大规模饿死人的事实,他甚至没有直接提及饿死人。(注20)但他不断提及干部的工作作风蛮横,曾逼死社员:“群众现在对我们意见很多,我讲今天到会的干部,当然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人,骑在群 众头上作威作福,动辄就是打骂,不给饭吃,有的作风坏到这样程度:”吃干饭上前(怕被人吃完了),吃稀饭上后(前面稀些后面稠些)‘,群众意见很大。我们 讲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可是他们这样还嫌不够。有的白天吃三餐,晚上还要吃夜餐,我亲自在黄汰城看见两个人在食堂里吃两碗很 厚的面疙瘩,油倒得像浓茶,原来这两个人都是干部,群众揭发他们不仅好吃,而且经常打人,有一个是生产队长,还逼死一个社员。“”浮肿病人吃的红糖、黄豆,有些干部还从中卡油,据说有个地方发了几十斤红糖被几个医生全部分掉。这些人要加倍处分,他们在’死人手中抓饭吃‘,不处分怎么得了!“
张 恺帆还说,中央指示,死人要深埋,上面竖碑,栽几棵树,一个公社可以搞几个公墓区。现在无为县乱挖人家坟墓的行为脱离了群众。他打算在无为县蹲上几个月不 走,对发现的克扣粮食行为一定依法纪严处。在这次讲话行将结束时,张恺帆宣布了三项纪律:不准打人、骂人、捆人;不准克扣口粮标准;不准营私舞弊(包括贪 污腐化在内)。(注21)
干部“工作作风问题”是张恺帆批评的重点,在接下来几天的 讲话中一再提及。1959年7月22日,张恺帆在无为的一次会议上说,“基层干部动辄打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比较普遍,从上到下,几乎都有。我们有个县 委委员,名叫赖风旭,在三官殿打人,同时我昨天还接到一封来信,说他老婆在那里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赖在养殖场里,据说问题很多。宗发有个基层干部,打了 44人,其中因打致死的贫农五人。打了之后还扣人家伙食,同时,打人的时候,又不准人拉,谁要拉他就打谁。有个人被打致死,他的家属到大队要2块钱买官 (棺)材都没有要到。他打的人,从七岁到63岁,老少都有。曾经一早上打碎人家六口锅。这个人现在逮捕了,可是有些人还在顾虑,他是曾政委的警卫员,整他 他要告状。曾政委难道会庇护在他面前工作过的人吗?你们把省委首长看得这样简单。我们在处理干部的时候是要保护干部的积极性,但是,是否违法乱纪,致成人 命,严重的破坏党的政治影响的人,也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呢?如果这样搞,那就要损害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注22) 

这里所提到的曾政委,即是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
按照一个半月后无为县的汇报材料,张恺帆在无为县共处分15名干部,此外还“骂了九人”。(注23)在无为县,张恺帆提出著名的“三还原两开放”:吃饭还原 (解散食堂)、房屋还原、小块土地还原;开放水面,开放自由市场。他晚年回忆说,在7月7日讲话之前,他在无为县西乡、东乡、南乡考察了二三十个公社,回 到县城后即决定给安徽省委写报告,同时停办食堂。稍晚,正在安徽庐江县调研的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也被张恺帆叫到无为,张恺帆希望桂能与他一同反映无为 的现状。“我知道,这种时候,我一个人反映,曾希圣同志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此时, 张恺帆已将无为县200万斤粮食装上船,准备完成省委要求的征购任务。“王光宇同志一天几次电话向无为要粮食,张口就是几千万斤……他(桂林栖)把桌子一 拍:”装上船也不行!卸下来!粮食一点也不准调出去!‘“张恺帆说,这之后,他打电话给安徽省候补书记、副省长陆学斌,希望他从省委宣传部派两个人过来。 陆学斌派来了《安徽日报》的两名记者。张恺帆让他们写一份报告外加一份内参。”如果省里讲不通,就把内参送到中央去。不管有多大风险,我是决心要把实际情 况反映上去的。“(注24)
只是,令他意外的是,正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改变了政策方向。他也因此受到牵连,与陆学斌一道被打成“妄图修改总路线”的“张陆联盟”。


下篇:扫地出门,批倒批臭

按 张恺帆晚年的回忆。他在无为县调查时,安徽省委常委宋孟邻等人也来到无为,“对凡是我调查过的地方,他全都重新‘调查’一遍;凡是我说情况严重的地方,他 都说不怎么样。他避着我召开地、县干部会议……宋孟邻当着我的面不敢讲什么,却背后放空气:”张某人肯定要犯错误了,他大闹无为二十天。‘后来我才知道, 我在无为解散食堂,他们已经派高鸿(安徽省委常委)专程把我写的反映无为情况和意见的报告送到庐山给曾希圣、黄岩看了,说我‘大闹无为二十天’,‘擅自强 迫解散食堂’。宋还背着我找白犁平(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夏云(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主任)谈话,说:“张某人不看全局,专看阴暗面!’我再在无为蹲下去也没有意思了,就回到了合肥。”(注25)

回到合肥后,张恺帆发现,此前曾支持他的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也改变了态度,认为“无为的情况 还是可以的。”因为彭德怀1958年上半年来安徽时,陪同者恰好是张恺帆,故有人认为彭德怀庐山会议致信毛泽东的材料是张恺帆提供的。1959年8月4 日,安徽省委专门就张恺帆案形成报告,送给庐山开会的曾希圣,后递交给毛泽东。8月10日,毛泽东做了批 语:“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央委员会里有,即军事俱乐部的那些同志们;省级也有,例如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我怀疑这些人是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他们在由资 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蓄谋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分裂共产党,在党内组织派别,散布他们的影响,涣散无产阶级先锋队,另立他们的 机会主义的党……”安徽省省长黄岩提前从庐山回来,召集省委常委会议,张恺帆开始受到长达51天的批斗,被“扫地出门”。(注26) 

“父亲要写检讨,不让回家。”张恺帆之子张新元说,父亲有时会带他出席批斗会,他对此有模糊的印象: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地下的会议室里,因天气炎热,而放置了一个堆满冰块的大木盆降温。现场人并不是很多,张恺帆写的检讨无法被通过,大家坐着批斗他。
有的批斗会则人数众多。庐山会议后,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方一清参加了安徽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主会场在江淮大戏院,坐了1000多人,还有别的会 场,一共有2000多人与会。大会开了几天时间,传达庐山会议精神,接下来小会批斗张恺帆。”方一清记得比较清楚的是一次一两百人参加的批斗会场,张恺帆 没有受到体罚,他坐在那里,既不反驳,也不检讨,只是沉默听那些批判话语。
方一清 说,当时发言的人很多,以省委领导为主,他没有发言,同时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在劫难逃。果然,他也很快因“反对大跃进,说放卫星是假的”、“配合张恺帆向党 发动进攻,说人民公社饿死人”等罪状而被打成右倾分子。在被打倒之前,安徽省文化厅拟任方一清为单位内的反右倾办公室主任,方一清说他拒绝了。“我知道这 个职位要说瞎话,我不愿斗人,就说自己思想跟不上,不够条件。”这后来也成为方一清的一条罪名,不仅辜负党组织的信任,而且牵涉到对庐山会议的态度。
无 为县开始收集并汇报张恺帆的相关材料,内容包括张恺帆在无为期间的讲话、批示、调查报告、通话记录等,张恺帆会见过的人接受了调查,县委相关领导还专门就 某些情况做了说明,包括张恺帆1957年在无为的讲话也被翻了出来。(注27)对张恺帆的批判并不局限在“三还原两开放”,包括他在巢县“站在地富立场, 引起思想混乱”,以及保护反革命分子刘某的历史也被揭发出来。他讲过的一句话———干部两个保姆,以前资产阶级这样的也不多,同样被认为是反党言论。此 外,另有材料举报他违反交规反要抓交通协管员及“大闹胜利旅社”辱骂服务员,不一而足。(注28)总之是要从各个层面将其批倒批臭。
1959 年国庆前几天,张恺帆一家被下放到淮北劳动。这之后他还曾被秘密囚禁,调查解放前坐牢的经历,欲定其为“内奸”。(注29)张恺帆受到批斗后,安徽农村的 境况每日愈下。无为县刚刚升起的希望又沉了下去。“我老家方楼村有100多人,饿死了一半。我家也死了不少人。他们也来求援过,我没办法。自己都吃不饱, 一个月20多斤粮,乡下来人还要招待。”方一清说,他的岳母、内兄和解放前刚刚分家的叔叔都在死亡名单上。
做 了三年右倾分子之后,张恺帆在1962年6月被宣布平反。依官方数据,在无为县大跃进人口最低谷的1960年,人口总数为662557人,而此前该县人口 最多的年份是1957年———982979人。三年来,无为县人口减少了约32万人,大约是该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注30)而整个安徽省农村1961年 较1958年共减少了449万人。(注31)
注释
注1:张新元2012年1月于安徽合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下同。
注2、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注3、4、5:《张恺帆回忆录》张恺帆口述,宋霖记录整理,宋霖、刘思祥注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注7:《无为日报》1959年7月4日头版报道《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宣传口各单位干部积极开垦种菜》。
注8:《无为县志》126页,无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注9:据《无为县志》,1959年无为县人口死亡人数为86278人,死亡率为9.747%.而在1957、1958年年,死亡率分别为0.913%和1.104%.
注10:参见《张恺帆回忆录》。
注11:在《张恺帆回忆录》中,有关于李世农“因为如实反映情况”而受批判的段落,但并未提及张恺帆参与批斗,也没有就此道歉。
注12:2012年1月,方一清在合肥家中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下同。
注13、14、15、16、17:《张恺帆回忆录》。
注 18、19:《张恺帆同志在无为县五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无为县档案馆馆藏。《张恺帆回忆录》也收录该讲话,但个别地方有增删。譬如,删掉了 “对1958年的成绩和今年午季丰收的成绩是不能动摇的”,在“全县粮食总产在十一二亿左右”前增加了一句“据县委汇报”。
注 20:戴厚英在1992年3月《随笔》杂志发表的《恺老,您好》中说,“在那谎言无价,人命如草的‘大跃进’年月,安徽人民的状况只能用血泪书写……就在 这个时候,张恺帆发出了一个真实的声音:百姓家里没粮了,他们已经饿死了。”事实是,张恺帆并未直言饿死人,这大概因为当时的氛围下,公开宣说饿死人仍是 重大政治错误。
注21:1959年7月7日《张恺帆同志在无为县五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
注22:《张省长在无为县公社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记录)》,无为县档案馆馆藏。
注23:《张恺帆处分和骂干部情况》,1959年9月6日统计。无为县档案馆馆藏。
注24、25、26:《张恺帆回忆录》。
注27:见无为县档案馆档案《关于对反党分子张恺帆在无为进行反党罪行活动、检举有关材料及省委张陆联盟的会议》。
注28:参见合肥市档案馆相关档案。
注29:《张恺帆回忆录》。
注30:参见《无为县志》。无为县实际人口以1961年为最低,但因迁入人口多,故总数超过1960年。该统计数据也疑似造假,因为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的人数,和总人数的增减并不吻合。
注31:见《当代中国的安徽》第602页附录二《安徽省综合统计表》之人口数,1958年年末安徽农村总人口为2997万人,1961年末为2548万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959年,张恺帆来到了无为,“第一镇是石涧,路上行人没有一个不带拐棍的,村上的小孩子瘦得不成人形。到农户家里看看,大多数躺在床上,呻吟不绝。”张恺帆印 象深刻的是石涧区沿河梢村,“全村十几户人家就有九个孤儿!农民家里,第一个饿死的,家里人还给他弄几块板,钉个棺材。第二、第三个饿死的,就只用竹床或 门板抬出去。第四、第五个就更惨了。”
◎张恺帆回忆,在无为县城,县委书记姚奎甲在 向张恺帆汇报时,仍坚称1958年全县共收粮食13亿斤,上交7亿斤,现在农民每人每天可得4两原粮,全县浮肿病人不过万把人,“浮肿的人都是好吃懒做, 不做事当然没有饭吃。”但第二天,他从无为县粮食局长处获知,县里有两本账,一本7亿斤,另一本13亿斤。
◎ 在无为县,张恺帆提出著名的“三还原两开放”:吃饭还原(解散食堂)、房屋还原、小块土地还原;开放水面,开放自由市场。张恺帆还让《安徽日报》的两名记 者写一份报告外加一份内参。“如果省里讲不通,就把内参送到中央去。不管有多大风险,我是决心要把实际情况反映上去的。”
◎ 彭德怀1958年上半年来安徽时,陪同者恰好是张恺帆,故有人认为彭德怀庐山会议致信毛泽东的材料是张恺帆提供的。1959年8月4日,安徽省委专门就张 恺帆案形成报告,送到庐山。8月10日,毛泽东做了批语:“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央委员会里有,即军事俱乐部的那些同志们;省级也有,例如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


韩福东,南方报业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