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专访王盛荣(下):中共首届中央军委最长寿委员

◆高伐林

  如果说王盛荣是中共党史上资格最老的健在者,可能并非夸张。他是74年前中共第一届军委——当时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 ——活得最久的一位委员。史载:1931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在江西瑞金的叶坪宣告成立,朱德、彭德怀、王稼祥、林彪、谭震林、叶剑英、孔荷宠、 周恩来、张国焘、邵式平、贺龙、毛泽东、徐谦(即徐向前)、关向应、王盛荣等15人为委员,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这一届中革军委,出了六名后来的共和国元帅。


  
中共第一届军委委员、党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唯一在世的王盛荣老人,度过自己百岁寿辰。(王小齐提供)


中央军委委员·游击队长·七大代表


   中革军委是全国红军的最高领导和指挥机关(至少在名义上)。对于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中共,中革军委在扩大红军、壮大武装方面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王盛荣在苏区红军建设和战争上究竟有哪些作为,今天已不可考。但是报告文学作家傅炯业在《风雨人生》(载《月牙为证》,武汉出版社)中却娓娓讲述了这样 一段故事:1932年,上海地下党经费紧缺,毛泽东指挥樟州之战弄到了一批银行巨款,决定派人送往上海。第一次派人带两万美金,结果此人携款潜逃,人财两 失;第二次又派人带两万美金,同样也不见踪影。第三次,他们决定派军委委员、苏区少先队总队长王盛荣去,邓颖超亲手将装有3.5万美元的箱子交给他,千叮 咛万嘱咐,一定要带到上海交给陈云或杨尚昆手里。他带着几个人从江西出发,经广东、香港,躲过无数次盘查,终于分文不少地将钱箱交到了杨尚昆手上。
  笔者在有关党史和团史文献上还查到:王盛荣在于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毛泽东、博古、刘少奇、张闻天、陈云、朱德、周恩来等其他74人平起平坐,都是主席团成员。他还担任过兴国县委书记。
   在中央苏区、长征途中和到陕北后最初一段岁月,王盛荣主要从事的是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当过团中央军事部长和中国少先队总队长。经廖承志做媒,他在陕北 与红四方面军的“川妹子”赵明珍举行婚礼,花了五毛钱买了包瓜子、沏了一大壶茶,来贺喜的主要是他的共青团同事:胡耀邦、冯文彬,以及赵明珍的战友刘英 (张闻天夫人)、李伯钊(杨尚昆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等人。
  抗战烽火燃起,中共派了大批干部到武汉。当时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兼长江局群工 部长的董必武,点名向延安要来在武汉土生土长的王盛荣,委以群工部“高级联络参谋”的官衔,负责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和社会名流打交道。王盛荣于1927年离 开故乡,十来年之后带着妻子重返江城,夫妇俩却实在不愿干这种特别需要“讲风度”“讲气质”的雅活。王盛荣出身于武汉武昌区汉阳门外一个贫寒渔民家庭,到 参加革命时是个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纱厂童工,他觉得自己没有金刚钻,实在难以胜任这种瓷器活,耐着性子一边与权贵们周旋,一边三番五次向董必武和长江局书 记王明诉说。董必武被他磨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他去河南游击区,担任一支三百人的游击队的政委。
  当过中共中革军委委员、团中央军事部长,来带三 百人的游击队,无论如何这个官是太小了。但他不在乎,有仗打就好。那时这一带失散的红军散兵游勇不少,王盛荣将之收容、整训,壮大队伍。据傅炯业《风雨人 生》中的叙述,王盛荣当了游击队政委之后,指挥队伍打了一次以少克多的胜仗,伏击歼灭了附近一支奸淫抢掠无恶不作的千余人土匪队伍,缴获了三百多枝枪,游 击队壮大到两千人,改编成新四军第八团,他担任了豫南特委书记兼八团政委。后来刘少奇到河南,对王盛荣的工作给予肯定,报长江局任命他为河南省委副书记。 李先念1939年元月来竹沟组建新四军支队,自任司令员,王盛荣任政委。从这时开始,这两个湖北佬建立了数十年的交情。但是王盛荣没多久就被调回延安,在 陈云主管的中央组织部工作,后来担任了中央管理局的副局长。
  王盛荣的女儿遗憾地告诉我说,父亲与胡耀邦、伍修权等人合影的老照片,可惜都在姐姐手里,只能以后再给我看了。
   一位现居美国、熟悉王盛荣的轶事的朋友告诉我:中共七大代表中本来没有王盛荣。但到了开会时,他拿着笔和纸要进会场。门口警卫说:你没有代表证,不能 进。他说:我进去听听,学习学习!警卫遇到他这样的老资格,哪敢拦?赶快去报告毛泽东。毛对王也无可奈何,笑说他要听就让他进来吧。王盛荣就天天来旁听, 听到最后,也就成了“七大正式代表”。
  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曙光在前,中央决定将东北作为工作重点。王盛荣也想到东北去建功立业,虽 然毛泽东得知后说:还是留在延安吧,他的工作由我来安排。但他还是软磨硬磨,陈云只好同意,王盛荣带了80多名干部和一个连离开了延安。一路上战事频繁, 他们边打边走,经内蒙、绥远、热河、察哈尔,到达嫩江时,竟已经有了一个旅的兵力,王盛荣担任了政委,这个旅一举攻克了齐齐哈尔,他担任了市委书记兼警备 区政委。

一声枪响,他应声倒下

  1946年冬天,内战已经打响,上级不会忘了王盛荣这样的“狠角色”,下令调他到第五纵队当政委。要离开齐齐哈尔了,得告个别,一天下午,他举行一个干部大会交待工作。正在讲台上讲得兴起,突然一声枪响,王盛荣应声倒下!全场顿时哗然。
  20年后因策划“北大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而闻名全国的聂元梓,当时担任齐齐哈尔城关北区的区委副书记,正在现场听报告。她在回忆录中说:

   ……他受伤的时候我也在场。我们在楼上开会,楼下的战士擦枪,枪口朝上,不知道怎么搞的,一下子子弹飞出来,穿过楼板,打到王盛荣的腿上。当时我们看到 王盛荣受了伤,不知道子弹哪儿来的,以为是国民党特务搞破坏,从外面打黑枪。后来才知道是警卫战士误伤。王盛荣穿着大皮靴,他到苏联去过,从苏联穿回来的 皮靴,里面是毛的,一受伤,靴子里的碎毛和子弹一起钻进伤口,化脓了……

  傅炯业说:黄克诚听到枪击市委书记的恶性事件,大为震怒,当时正是国共拼杀极为残酷的岁月,他怀疑这个警卫员是国民党特务,要枪毙了他。倒是王盛荣为他求情,说他不会是故意的。警卫员拣了一条命,前往医院磕头感谢王书记的大恩大德。
   妻子赵明珍当时身怀六甲,得知丈夫受了重伤,匆忙赶来,泪如雨下。王盛荣安慰她说:命丢不了,顶多丢一条腿吧。他不幸而言中,真的丢了一条腿。当时兵慌 马乱,医疗条件奇差,好不容易取出了子弹,却因为消炎药极缺导致伤口化脓感染。大夫说,左腿实在保不住了。他一咬牙:“我王盛荣独脚也能走天下!”
  在他住院治疗期间,赵明珍生下了第五个孩子——就是这次开车带我去见她父亲的女儿王小齐——这个“齐”字,打下齐齐哈尔的印记。
  伤养好,虽然拄着双拐能走路,但是不能到野战部队去冲锋陷阵了。他被改调到东北局军工部当政委,组织生产武器,立下汗马功劳。

南下后官越当越小

  年轻时的王盛荣叱吒风云了好些年,但是那一颗走火的子弹,打断的好象不是他的腿,而是他的翅膀,日后就逐渐运交华盖了。
  1949年6月,王盛荣奉林彪之命南下。他不是只身启程,而是带着军工部的一半人马、十几辆卡车、三个医务站,再次来到家乡武汉。林彪对他吩咐的任务是:在武汉继续抓军工生产,保证一百万的军队的武器弹药供应。
   林彪这时已经率领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打到了衡阳,而时在武汉的李先念正为军备给养窘困而焦头烂额,听说王盛荣带来一大批人员物资,便打起了主意,以 “老战友”的名义求援。傅炯业在《风雨人生》一文中写道:“王盛荣念竹沟之情,又想支援李先念也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便慷慨地给了李先念一个医务所,几辆汽 车,几桶汽油。他没有想到,他的支援犯了一个组织错误,他应该请示林彪,因为这个军工部归林彪管辖。”林彪得知后,十分恼火,见到王,他说:“你跟李先念 的生意做得不错哇。”令其写检讨。王盛荣并不买帐,索性“跳槽”,到了属于地方的中南工业部,当了第一副部长兼中南有色金属管理总局的局长,妻子也调过来 担任人事处长。
  建国之初,王盛荣接受周恩来交代的任务,组织生产一万吨钨砂出口苏联好换回机械设备、国防用品,他发现矿区的机械设备与运输车 辆严重不足。正在这时他得知香港有一千吨被蒋介石冻结在那里的钨砂,便冒出个主意:卖掉这批钨砂,换回急用的汽车,好生产更多的钨砂。王盛荣请示周恩来获 得了同意,用这批钨砂换回了一百辆大货车,一百大桶汽油,矿山如虎添翼,终于完成了向苏联年出口万吨钨砂的任务。
  没想到,这笔“千吨钨砂”交易被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林彪抓住,说他是“大贪污犯”,够得上全国典型,于是下令把他抓起来,抄了家,还将材料上报中央。毛泽东闻讯却将信将疑:当年他将美金巨款安全送到上海,不像是个贪财够判死刑的角色啊?
  毛泽东去问周恩来。傅炯业说:“总理说,王盛荣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就这样,王盛荣没有遭到张子善、刘青山那样的结局”,“终于不了了之”。
   笔者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新华出版社):“1952年3月7日政务院发布命令,给予违法失职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武汉市有关 单位的领导干部王盛荣、周季方以撤销职务并逮捕法办的处分”。另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关兴在《党史党建》杂志发表的文章称:“1953年3月7日(应为 1952年——高按),经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王盛荣等因犯有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敌我不分,以至腐化堕落等错误,被撤职 依法逮捕”。看来,情况并不像傅炯业所述那么简单。
  王盛荣在监狱里蹲了两年五个月,他没写一个字的交代检查。但是党票丢了,由部级降到了副处级,他明明不良于行,上级却调他去干一桩苦差事——到中南建筑工程局当工程处副处长。

毛泽东两次伸以援手

  1957年,毛泽东到湖北视察,不知怎么一来想起了王盛荣,问书记王任重、省长张体学,都茫茫然不知所对。见领袖这么关心,赶快叫省委秘书长王良去查,才知道王盛荣降级之后正在筹建汉阳轧钢厂。王良亲临现场去找他,只见王盛荣瘸着腿和工人一起干活呢。
  毛泽东对王任重说:把王盛荣安排到省冶金工业厅当厅长吧,享受副省级待遇,恢复党籍。圣旨一下,王盛荣一下又由副处级连跳六七档,直升到副省级。
   第二年赶上了“大跃进”,王盛荣到襄樊、到宜昌视察全民“大办钢铁”运动,看到土高炉遍地开花,大批森林被毁,炼出来一堆堆派不了任何用场的废铁渣,忍 不住要说点真话、泼点冷水。有心人搜集他与“大跃进”不合拍的言论向省委汇报,王盛荣就成了与省委唱对台戏的典型。据他自己回忆:1958年省冶金厅开了 他18次批判会。而他这样的“老资格”久经沙场,莫斯科清党、苏区肃反、延安整风……什么没见过?不仅不检讨,18次批判会他拍了18次桌子。人们口诛笔 伐一起上,揭批他的大字报一直贴到了专门接待中央领导人的洪山宾馆。
  那年6月,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在武汉召开,王盛荣一不做二不休,拄着拐 杖直闯洪山宾馆,找总书记邓小平讨说法。在宾馆里见到了很多官居要职的战友,纷纷请邓小平给王任重打招呼,放王盛荣一马。还真立竿见影:本来省冶金厅当天 就有一个批判他的大会,主持者接到上级通知,批判会立即取消了。
  “文革”风暴刮起来,这下王盛荣在劫难逃,虽然他已经不是当权派,对翻来覆去 的运动也退避三舍,但还是无端地被卷到旋涡里了,突然有一天,武汉三镇大街小巷刷满了大标语:“揪出苏修特务王盛荣!”“打倒‘二十八个半’骨干王盛 荣!”群众涌进他的家“搜查罪证”,将他全家扫地出门。随后他突然被抓走,在长达十年里,到底是死是活,被关在哪里,家人亲友谁也不知道。妻子赵明珍也难 逃厄运,先被拉上台批斗,后被捕入狱,送到沙洋农场劳改;两个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学院、在军队里搞技术工作的儿子,都被转业,女儿也挨了斗。
  到 底王盛荣触犯了什么天条?人们从“北京来电”的大字报上得知:身居党内第四位、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康生讲了一番话:湖北有个王盛荣,在莫斯科学习时就追 随王明,是“二十八个半”的一员……“历史罪行”是王盛荣被捕入狱的远因,近因则是他的一桩“现实罪行”:被莫名其妙地挂上了被打成“反革命组织”的 “北、决、扬”,硬被说成是“黑后台”。
  查“北、决、扬”的领导人鲁礼安《仰天长啸》回忆录,其中叙述了唯一的一次,他和七八个学生去王盛荣 的住宅拜访的经过:“我们有自己办事的原则,”我对王老说,“我们不会向谁要钱,更不会写恐吓信的。”王老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叫原则?你们还信那 个呀?我告诉你们吧,原则这东西,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肥可瘦,可方可圆,可有,还可无嘛!”我们一听也都呵呵地笑成一团……鲁礼安说:“这个‘多可 论’我们当时曾视之为谬论,直到遭难后才醒悟到,此论实为王老经历长期党内斗争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王盛荣为这个“多可论”受到的批斗十 分残酷。鲁礼安回忆“听见从一个号子里传出一阵怒气冲天的叫骂声”:“老子犯了什么罪?……操你们八辈子的先人!老子当年闹革命的时候,你们的老子只怕还 在穿开裆裤呢。混帐王八蛋,整到老子头上来了!”但鲁很快就听见甬道上响起嘈杂的脚步声、钥匙响声、开门声,不一会便听见王“哎哟、哎哟”痛极才发出的声 音……
  出乎所有人意料,看似风烛残年、被斗得心力交瘁的王盛荣居然顽强地挺过了十年囚禁。傅炯业在《风雨人生》一文中披露:许多年后,人们听 说是毛泽东派徐海东大将捎给王盛荣的一个口信,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傅炯业写道:徐海东见到被关押的王盛荣,支开其他人后谈了约20分钟,说:“你的处境毛 主席已经知道了,他要我给你捎个口信……主席讲,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再说,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王当即老泪纵横,说:“感谢毛主席,也感谢你,我 王盛荣不会轻易倒下去的。”
  毛泽东为什么要特意来对王盛荣捎口信?为什么要派徐海东而不是派其他人?为什么只讲一句“好死不如赖活着”?真是 毛的授意,还是徐“假传圣旨”?查徐海东除了同为湖北佬,在各个时期中他的经历与王盛荣都没有交集的渊源——虽然很可能彼此相识。这一传言无法得到其它来 源的佐证。

谁笑到最后

  王盛荣的 平反出狱最终还是得亏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胡耀邦与王是在苏区从事青年团工作的同事,又参加过王与赵明珍的婚礼,当垂垂老矣的赵明珍上京来向他申 诉,他当即允诺要上报华国锋、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尽快平反这一冤案。随后,邓、叶都发了话,中央组织部也专门发了文,王盛荣终于恢复了自由。他的女儿 告诉笔者:那时年已72岁的父亲身体已经极度衰弱,是被人背回到家里的……
  王盛荣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在平反之后,居然看到了中共举行十二大、十三大……一直看到了十六大!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眼下竟是孙子辈的人在执政掌权了。他的长寿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绞尽脑汁探究的秘密。
  为了便于照顾,经子女们安排,他从77岁时,就住到了医院。20年多来,他在医院安之若素,每年春节都是子女亲人陪他在病房度过。他先后三次心脏病发作,一次甚至发作了严重的下壁心梗,是在医护人员治疗护理下,才有惊无险。
  王盛荣虽然只有一条腿,但极爱户外运动。90岁以前,他几乎没坐过轮椅,早上5点钟出门,在医院花园的小路上走来走去;近几年,腿脚不利索了,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他去的地方更远:去梨园广场,更远的九女墩、沙滩浴场……
   他的女儿告诉笔者:父亲爱说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长时间,王盛荣自己洗衣服,自己擦皮鞋,不让别人代劳。他一直用凉水洗脸、凉水擦身,后 来医生下了禁令,才改为温水。他每餐总要吃三两个菜,但量都很小:一点鱼、一点蚕豆、一点西红柿,饭也就吃一小团。他爱喝绿茶、经常喝蜂蜜。还多年坚持氧 疗,每天要吸12小时左右。
  九九老人对我试着讲述一段故事:“美国带了六个省的军队来跟我们打仗,彭德怀有板眼啦(武汉方言,意即有本事), 头一天夜里,带了人摸到美国的司令部里去了,一下把他们都活捉了!……你不信?现在去看呐,他们的俘虏都还关在那里呢,可不少哇!”过了几分钟他又讲起这 个故事,但是“美国带的”已经变成“六国”军队。在他的脑海中,苏区反“围剿”、朝鲜战争都压缩到一个平面……
  眼前的王盛荣,无欲无求,宠辱 不惊,让笔者不由得吟起《三国演义》开卷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位中共历 次党内残酷斗争的幸存者,绝口不提那一次又一次腥风血浪,更不再谈那些姓名曾经被绑在一起的其他“二十七个半”伙伴,似乎都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他心目中, 只有胜利的豪情。


  
王盛荣的后辈们对老人祝贺百岁寿辰。(王小齐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