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袁世凱的治國理念與私慾符合當時民族利益


《新史記》蘆笛


宋教仁案與大借款,乃是孫黃發動“二次革命”武裝叛亂的兩個藉口。之所以說是藉口,一是因爲它們都不能成立;二是即使沒有這兩個藉口,南北衝突肯定也要爆發。革命家們徹底缺乏法治觀念,權慾薰心使得他們拒絕“咸與維新”,而國家立法缺陷也為那些搗亂分子提供了藉口。


明白了前述這些政治學常識,則不難洞見,兩派治國理念之爭與是否實行民主無關,其實是權力鬥爭。袁世凱控制了中央政府,當然主張中央集權;而割據了東南一隅的國民黨怕失去權力,自然要主張地方自治。客觀說來,袁世凱的治國理念與私慾都符合當時的國家民族利益,而孫中山則與之相悖。如果兩人對換位置,只怕他們的治國理念也要對調。

不幸的是,恰在這個重大問題上,《臨時約法》留下了巨大空白,它只有“中華民國領土爲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這麽一句籠統的話,沒講民國實行的到底是單一制還是聯邦制。這才會爲兩派爭論、乃至後來的各省“獨立”製造了空間。

話雖如此,《臨時約法》畢竟規定:“臨時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得參議院之同意。”因此,“國權”派的主張更符合憲法。

前文已經提到,唐內閣倒台的導火綫,是河北省議會推舉王芝祥作直隸都督,袁世凱不同意,改命他人。當時參議員們曾提出質問書,說參議院在南京時曾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北方各省都督由省議會選出,再由臨時政府任命。據此,總統任命直隸都督不合法。袁的答覆援引該條約法,指出總統有權任命都督。南京那議决案在制定《臨時約法》之前,並未採入約法,當然無效,云云,駁得參議員們啞口無言。

因此,二次革命前,袁世凱根據約法授權,罷免了由國民黨人擔任的贛粵皖三都督,而國民黨人在接受命令後又造反,自封僞職,踐踏了他們自己制定的《臨時約法》,甚至公開起兵與中央對抗,實屬武力違憲,犯了叛國罪(treason)。此後“護國戰爭”時西南宣佈“獨立”,“府院之爭”時北方軍閥宣佈“獨立”,“護法”運動時孫中山糾集西南軍閥在廣州成立僞政府等等,都違反了《臨時約法》精神。

爲了收拾革命造出的爛攤子,箍住分崩離析的國家,使得中國在國際上還能勉强算個國家,老袁便不能不把傳統帝王那套使出來,亦即改軍人統治爲文官統治、消除地方割據、恢復中央集權。無論是從傳統觀念,從當時國情,還是從中國文明化的大視野來看,這都是進步的。歷史的嘲弄在於,在此,舊官僚反而是進步的,而革命黨才是反動派。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歷史在抗戰勝利後再度重演,但這次反動派的角色落到了中共頭上。

從民主法治精神來看,袁世凱的國策根本就不是“專制復辟”。就連他後來關閉各省議會,取消各地自治,實行傳統的中央集權統治,也不能說是破壞民主。何况他還很謹慎,採取逐步改革的穩健辦法。第一步是裁軍,第二步是軍民分治,第三步是廢省設道,亦即縮小行政區域,借此削藩,重建中央集權政府。只是他的權力基礎薄弱,每一步善後措施都引起國民黨反動派和其他軍閥的激烈反抗,基本都流産了。

裁軍是南北都同意的第一步善後措施,但槍桿子是革命軍閥們的生命綫、幸福綫,又豈肯輕易放棄?雖然他們沒有公開反對裁軍,但處處掣肘。黃興在南方裁軍尚未完成時便請辭南京留守,建議撤銷留守處。國民黨人譚人鳳却借此攻擊攻擊中央政府“復猜嫌疑忌,集中央集權之夢想,不俾地方分權,坐使各省軍需困迫,累卵日危。近且許黃留守請願取消,而以十餘師兩月未發餉之兵,畀之老病龍鍾之程都督,敢信其能維持現狀乎?東南搖動,北面隨之,民國前途,何堪設想!”

此電最能彰顯國民黨反動派的胡攪蠻纏:中央的錢只能來自於地方稅收,辛亥後各省停止向中央納稅,國庫空空如也,還怎麽可能發錢給地方?譚人鳳却顛倒因果,指責政府“集中央集權之夢想,不俾地方分權,坐使各省軍需困迫”!天下還有比這更不講理的混賬邏輯麽?而且,以“十餘師未發餉之兵”作威脅,公開爲黃興向中央政府要官,完全是土匪行徑。
軍民分治是老袁的第二項善後措施。江西都督李烈鈞竟然通電全國,表示反對,其理由竟是孫中山狗屁不通的“軍政、約法、憲法”三部曲(後來改爲“軍政、訓政、憲政”),說北京雖然進入約法階段,而各省還在軍政時期,理當由都督統管軍事民政,公然主張各省有權違憲,首次爲軍閥割據提出了“理論基礎”,並在江西公開發佈徵兵令。此後他更召開軍警大會,武力驅逐中央簡派的江西民政長,爲後來各省督軍驅逐文職省長作了光輝示範。最後甚至爲中央政府截留他購買的軍火,調集軍隊準備與中央開戰,迫使袁世凱屈服,發還了扣留軍火,改派他人署理江西民政長。李因而成了武力違憲、武力反抗中央的民初軍閥第一人。

正因爲袁與革命軍閥之爭是權力鬥爭,國民黨才會不擇手段,抓住每個藉口反對中央,“大借款”風波就是這樣。(《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