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汪精卫的“绯闻”究竟是真还是假?(上)


  汪精卫在法国重新经过方君瑛故居时,“悲不自胜”,写了一首词,其中写道:“沧波澹然相向,似依依绘出当日情状。草径全荒,松围尽长,只有青山无恙。临风怅惘,尽马策挝门,尘封蛛网。落叶萧萧,乱蝉空自响。”


◆高伐林


  已经退休、定居于美国新泽西北部的何重光女士,有一重在华人看来相当敏感的身份——她是汪精卫和陈璧君的外孙女。何重光在当地华人社区中并没有对此刻意隐瞒和回避,在香港长大的她,和她的夫婿吴安,都非常清楚国人与史书如何将汪精卫和陈璧君的姓名钉于耻辱柱,但他们数十年来信奉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生哲学,也相信不论什么人,都是复杂的复合体,即便是对“国人皆曰可杀”之人,也要实事求是。2004年春天,为了求证媒体和网络上盛传的汪精卫“绯闻”,笔者对何重光做了一次专访。


  高伐林(以下简称高):前些日子,您给一些中文媒体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激烈,您在信里说:日前在一些中文网站和小报上流传的《陈璧君:牢底坐穿的女人》一文,“完全是一派胡言……令人发指!”又说:“恶意诽谤,其心可诛!”请问您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何重光(以下简称何):如此生气的原因,就是我在信中所说:这篇文章“诬蔑革命党先烈,对读者毫不负责”。文中“(陈璧君)为夺夫逼死情敌”一节说:
  “一次,陈璧君有事提前回家,看到汪精卫与方君瑛两人在家,十分亲密的样子,陈璧君当即就吵了起来,大骂方君瑛是个婊子,在许多朋友中羞辱她。方君瑛从来没受过这种侮辱,上吊自杀了。”(注1)
  这种谣言早已是炒了又炒的冷饭,40年来被辗转传抄,时起时伏,一次次被驳斥。而《陈壁君:牢底坐穿的女人》这篇文章却再一次说得活灵活现,对于革命党先烈方君瑛难道不是极大的诬蔑?
  高:第一,方汪关系的真相是怎么回事?第二,方君瑛究竟为什么自杀?——恕我直言,以您的年龄,您如何知道80年前的往事;以您的身份,您又如何让人们相信你所述说的才是历史真相?
  何:你是说,我作为陈、汪后人,不免“为亲者讳,为尊者讳”?我们一个一个来回答,当我说完之后,你和读者来判断我所说的是否只是一面之词吧。
  先说方汪关系。你知道方君瑛是什么人吧?

方君瑛是同盟会著名女杰

  高:我查过台湾和大陆出的近代名人辞典,也查过同盟会有关历史记载,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蔡德金所称,她是“同盟会女杰”(见附录一)。方君瑛1884年生于福州,21岁时到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出生入死,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和暗杀活动,包括参与1910年4月刺杀清朝摄政王、1911年4月广州起义,等等。辛亥革命成功后,福建省政府要委任她为教育厅厅长,但是她认为自己革命初衷是救国救民,不是为官位名利,只接受了做福建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但很快就去法国留学,在法国住了十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又在法国中法大学任教。——顺便说一句,好像革命成功之后功成身退、出国留学,是她们那一代人的时尚?记得我查到史料上说:当南北议和完成、中华民国建立、尘埃落定后,汪氏认为革命已大功告成,便屡拒各类政治职务。吴稚晖、李石曾及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发起“留法俭学会”,汪亦跟他们应和。(注2)
  何:对,1912年秋,我外公汪精卫婉拒孙中山先生提议他担任的职务,夫妇俩执意去法国求学。他们路经福州,与方君瑛等人会合,10月携同我外婆陈璧君的幼弟昌祖,方君瑛携她的十一妹君璧,还有其他人,一行共八人乘船到法国。后来几年,我大舅和我母亲,都出生在法国。
  高:我还查到:方君瑛接到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来信,邀她回国担任广州新创办的朱执信纪念学校的校长(注3),但她1923年元月回国后不到半年,就在上海自杀了。
  何:那么你也知道方家满门忠烈了?
  高:略知一二。二十世纪初,方君瑛的六弟方声涛、涛妻郑萌、七弟方声洞、洞妻王颍,及八妹方君笄,姐弟妯娌相继到日本留学,先后加入了同盟会,献身反清革命。其四哥方声濂的遗孀、他们叫“四嫂”的曾醒,后来也被方君瑛襄助到日本留学,也参加了同盟会。七弟方声洞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葬于黄花岗;方君瑛和曾醒由于偶然的原因才幸免于难。作家冰心后来在《我的故乡》说“我们的校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之一的方声洞先生的姐姐方君瑛女士”(注4),引以为豪。
  何:但是你未必知道方家、汪家、还有曾家兄弟姐妹的深厚交情,以及紧紧交织的命运。
  你提到方君瑛的四哥方声濂的遗孀、四嫂曾醒。曾醒的弟弟曾仲鸣,后来与方君瑛的十一妹方君璧结婚。曾仲鸣夫妇后来随汪精卫夫妇到河内,于1939年3月22日遇刺(蒋介石派来的刺客,本来刺杀目标是汪精卫),曾仲鸣不治身亡,方君璧身中四枪大难不死,后来成为著名画家,一直侨居国外。1972年她74岁时,曾回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接待了她,问她有什么要求。她回答说,希望得到遍游神州作画的方便,周总理非常赞许和支持。
  你看,方君瑛、方君璧的方家,曾醒、曾仲鸣的曾家,与汪精卫、陈璧君家,这三家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
  高:这正是我想了解的重点。

汪家与方家生死与共

  何:我的外祖母陈璧君生于1891年,当汪、方等人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她还是马来亚有“陈百万”之称的华侨巨商陈耕全家的小姐……
  高:我看到的资料上都说陈璧君的父亲叫“陈耕基”。
  何:是的,但我父亲非常确切地说,他的外祖父叫陈耕全,不知媒体为什么会那么写。1907年,陈璧君在当地听了汪精卫的演说,向往革命,与她母亲卫月朗一起参加了同盟会——母女一起投身革命,当时也算一段佳话。当时她16岁,是同盟会最小的成员。
  她与方君瑛相识,是来到日本留学之时。方君瑛对革命事业忠诚,对革命同志热情,孙中山委托她照顾小七岁的陈璧君,她视陈璧君为自己的亲妹妹,关怀备至,陈璧君也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杰崇拜得不得了,毅然加入汪、方等的暗杀小团体。汪、方、陈、曾醒,还有一位黎仲实,结成生死之交。





  图中右起为方君瑛、陈璧君、黎仲实、曾醒,后立者为汪精卫,前排左一为陈璧君的母亲、老同盟会员卫月朗。五个年轻结义志士爱以五色为代号:方君瑛为红,汪精卫为白,陈璧君为紫,曾醒为淡,黎仲实为青。合影地点不详,时间在参加同盟会之后。(何重光提供)


  汪、方有很深的情谊,但他们不可能相恋、结合,因为双方当时都各有婚约。那个年代不像今天的年轻人,对婚约看得非常重——“约”,约定就是约束。方君瑛到日本之前,由父母包办与一位叫王简堂的青年订婚,王后来也到日本留学,与方见过几次。此人埋头读书,对方君瑛投身革命不以为然,方认为他思想陈旧,将来共同生活难以和睦,多次向父亲、也向王表示退婚,不过很久未退掉,让方备感困扰。汪精卫的情况也类似,留学日本前,由其兄包办与广州刘氏订了婚。他本叫汪兆铭,以“精卫”笔名发表了大量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两广总督岑春煊要求其兄交出这个不安分的弟弟,汪精卫为不连累家人,致信其兄声明断绝家庭关系,并解除与刘氏婚约。不过刘氏一直不承认,汪为之内疚不已。刘在汪陈结婚后许久才和一位陈先生结婚。
  至于汪与陈何以终成眷属,史家已有很多记载和研究,这里我就不重复了,蔡德金教授在《同盟会女杰方君瑛》这篇文章中说得简明扼要,你可以参看。但我要强调,方君瑛,还有曾醒,与汪、陈是不分彼此,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关系。汪、陈的大儿子汪文婴(我的大舅)名字是与方君瑛的“瑛”同音,汪、陈的大女儿汪文惺(我的母亲)名字与曾醒的“醒”同音,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且当汪陈回国协助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时,这几个孩子都放在法国,由方君瑛和曾醒照顾——所以我们一直都称方君瑛为“七姑婆”,尽管我从来没见过她。

方君瑛为什么突然自杀?

  高:方君瑛这样一个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何以突然自杀了呢?请你讲讲她自杀经过。当时汪精卫、陈璧君在何处?
  何:如果汪精卫、陈璧君以及与方君瑛情同姐妹的寡嫂曾醒,当时都跟她在一起,她的郁闷怅恨能对他们倾诉出来,或许就不致发生悲剧了!但是陈璧君于1923年4月去美国,为广州的朱执信学校筹集款项,一直未归;汪精卫被孙中山委派为驻沪办理和平统一的全权代表,那段时间马不停蹄奔走于北京、奉天(沈阳)、广州、杭州之间,很少在上海停留;曾醒又远去福州看侍母亲。方君瑛与陈璧君的母亲卫月朗一起住,绝命前数日,她对卫说:“我今无牵挂,随时可死。”卫以为她是随便说说,便说:“爱你之人如何?”她答道:“渠等哭数日就无事。”
  汪精卫在天津见张作霖后,赶到广州向孙中山汇报,中途匆匆经过上海,6月8日出门时,方君瑛送至门口,站了许久,挥泪而入,家中佣人以为是伤别,也没有留意。但四天之后,6月12日夜,她吞下了大量鸦片。因疼痛呻吟,被睡在邻室的卫月朗听到,赶快请来名医牛惠霖,检查得知是服了毒药,立即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到14日故去。我们就这样失去了一位挚爱的长辈。
  高:她的自杀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何:方君瑛自杀原因,从留下的两纸遗言能够透露端倪。
  一为:“国危累卵,民苦倒悬,而同志犹多泄杳弗祳,社会尤腐败至极。自己恨力不能济,只有死耳!”
  另一纸为:“君瑛之死,乃出于自愿,非他人所迫也。盖社会腐败不可救药,且自己无能,不能改良之,惟有一死耳!在世甚觉无聊,我对不住所有爱我者!我已去矣,所有之恩惠,来生再报!六弟媳之款七万二千,存在法银行,乃仲鸣弟经手,问之可也。伯母之款,亦存仲鸣弟处。六弟媳尚有一万三千法郎,被黄国治及林秋生借去,请醒姐代追之,谅不至全数无著。瑛诚对不住六弟媳,请恕我!瑛绝命书。”下另注:“字据在第二小皮包内,请六弟媳取之。”
  屈原投江前,不也是这般心情?仰药前交待钱银,一丝不苟,更显示她的责任心。
  从遗书和她当时的处境、心情来分析,她的自杀有如下原因:辛亥革命之后没有多久,她就去法国留学了,以为中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今后就只需发展科技、经济,所以要掌握一技之长好回国报效。在法国侨居十年,与寡嫂、弟妹和侄辈过着十分清苦的学生生活,回国后猛一见境况依旧,现实与理想反差太大,回想当年投身革命,战友牺牲、自己冒险,换来的却是“社会腐败不可救药”,痛感无能为力。
  其次,她的六弟媳郑萌委托她代管一笔款项以备儿子留学之用,两个福建同乡(遗书中“黄国治及林秋生”)借去后“尚有一万三千法郎”迟迟未还,她感到“对不住六弟媳”;
  还有,广州的朱执信纪念学校聘她当校长,有种种烦难琐务,没有开学,她便也拿不到薪金;想应聘厦门集美学校,领了薪水每月能省出一点钱还给弟媳,但该校对教师条件甚苛,规定教师十年内不能辞聘,校方却随时可以解聘,汪、陈都劝阻她不要去,把自己拴住。但是不去,经济上就没有着落,不能补上亏空。——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她确实为人正派:她是辛亥功臣,许多同志战友都已当了高官,她又是法国数学硕士,托人找个职位应并不难,但她一直不去“走后门”。
  此外,方君瑛与王简堂的婚约一直摆而不脱,王从福州不断来信要与她重修旧约,也对她形成精神压力。
  上述种种,在她身心健康之时,本不难排解。问题是,她回国前在法国遇到一次严重车祸,头部被撞伤相当重,留下头疼后遗症,脑力大不如前,在处理公私事务上都感到力不从心,万般痛苦,挣扎多日,最后走上了绝路。

方君璧22页长信忆往释疑

  高:您所说的这些,可有什么证据?
  何:你看,我们家保存了一份方君瑛的十一妹方君璧(我们叫她“十一姑婆”)从波士顿寄来的信,是1962年3月初,我的父母在香港收到的,长达22页。1961年12月,香港冒出一本《汪精卫恋爱史》(注5),书中胡説方君瑛和汪精卫相恋、被汪妻陈璧君迫得上吊自杀。十一姑婆读了之后怒不可遏,写信详述这段历史真相(见附录二)。
  高:这封信是方君璧亲笔所写?
  何:当然!方君璧作为著名画家,传世墨宝甚多,不难鉴定真伪。想不到40多年后的今天又见关于“方汪恋爱”的胡言!十一姑婆已于1986年逝世,不能亲自为她的姐姐驳斥,但是她这封信保存至今,一样可以澄清事实。
  试想,如果方君瑛真是因为与汪精卫的私情而被陈璧君逼死,方家弟妹们包括方君璧岂能不对陈视若寇仇,不共戴天?但是不论方家、曾家,没有一个人会做如此之荒诞推测,他们毫不怀疑汪、方、陈之间的关系光明磊落。曾仲鸣后来在河内为汪替死(刺客是来刺杀汪的),方君璧也几乎丧命,但终生对汪、陈无怨无悔,这封姑侄谈心的长信侃侃道出往事,沉痛悲愤,完全不顾修饰字眼。这难道不是最有力的证明吗?
  高伐林:这么重要的证据,你们当时为何不通过媒体或研究机构公之于世?
  何重光:我父亲不止一次给报章写信澄清这段历史公案,也曾附上方君璧信影印本,可是总得不到答覆,也不被登载。后来金雄白(笔名“朱子家”)根据这封信所述史实,为文刊载于《春秋》杂志,并收入他的《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第五册。
  高伐林:谢谢您介绍情况,澄清这段历史公案。您知道,国人是非常重视民族大义的,但是中国史学传统也推崇“秉笔直书”,不为一时政治浮沉而左右。涉及汪精卫、陈璧君的问题都非常敏感,这么多年来,你们汪氏亲属一直保持沉默,我能理解。但是关于汪精卫与中国现代史的很多关键问题,在史实和评价上都还有许多疑点未解,你的父母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出面述往,或许有助于解开一些谜团。
  何重光:好啊,我父亲、母亲虽然都已经年届九旬,但记忆力都还很好,他们在香港工作多年,退休后来美定居,欢迎你有问题直接问他们。


注释
  1,此文系《北京青年报》2003年底某日刊出的。我在美国,限于条件,无法查找到原报纸,但“百度百科”的“陈璧君”词条中,可以看到这段话:http://baike.baidu.com/view/48638.htm
  2,事见雷鸣《汪精卫先生传》,南京,政治月刊社,1944年;关志昌《汪兆铭其人其事》,《传记文学》51卷5期。
  3,朱执信(1885~1920),为孙中山的助手之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1920年9月被桂系军阀杀害。国民党筹备创办这所学校来纪念他。朱执信是汪精卫的亲戚,比汪精卫小两岁。
  4,《我的故乡》,冰心,载《冰心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5,《汪精卫恋爱史》,李焰生著,万有出版社,1961年,香港。

(有关附件请见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