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台灣高中學生這份歷史試題,我們能得幾分?


台中市立惠文高中2008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期中考
高一歷史科試題


一、單選題(每題2分)

1,「第一面紅旗:重視工業,強調多、快、好、省。第二面紅旗:要求加速農業、工業建設,達到超英趕美的目標。第三面紅旗:沒收人民所有財產,人民分別住在單位裡,以大兵團作戰方式從事生產。」這是中共哪一階段的經濟目標?
(A)1940年代  (B)1950年代  (C)1970年代  (D)1980年代。

2,1931年11月,中共在某地成立中央政府,管理一萬五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及三百萬的人民。其後陸續建立的十多個蘇區延伸中央蘇區的管轄範圍,總人口數增加一倍。紅軍人數達到三十萬人的水準。這個地方是:
(A)四川  (B)江西   (C)山西  (D)陝西。

3,1935年10月,約八萬名紅軍和三十五名婦女從江西出發,展開一段年餘的艱辛歷程。最後,不到一萬人隨著毛澤東到達長城南方的陝西。毛澤東的弟弟也死在這次征途中。此事件為:
(A)寧漢分裂  (B)長征  (C)新四軍事件  (D)四一二清黨。

4,1954年,臺灣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兩國形成正式的軍事合作關係。該約最後一條規定:本條約應無限期有效,在一締約國得於廢約之通知送另一締約國一年後,予以終止。照此條文來看,該約的廢止應是在何時?
(A)1971  (B)1972  (C)1979  (D)1980。

5,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某人針對大躍進導致的後果,指責毛澤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有些驕傲」,「看不見、聽不見反面的東西」,「自己犯了錯誤,不認帳,不檢討,反而責備別人」他是:
(A)周恩來  (B)彭德懷  (C)鄧小平  (D)劉少奇。


6,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於「國共關係」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A)表面支持國民黨,私下扶植共產黨  (B)支持國民黨,反對共產黨  (C)希望雙方能合組聯合政府,避免發生內戰  (D)促成中共支持國民黨,接受國民政府的安排。


7,下列三則為抗戰前後國際局勢的相關資料:
資料一:1936年11月25日,「甲國」和「乙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甲國」的用意是希望「乙國」出兵攻打「丙國」。
資料二:西安事變發生後,「丙國」為了牽制「乙國」以避免「乙國」出兵攻打,因此指示中共中央不得殺害蔣委員長。
資料三:抗戰初期,「丙國」首先提供中國部分軍事援助。
請問,甲、乙、丙各是那個國家?
(A) 甲:美國;乙:德國;丙:蘇聯  (B) 甲:德國;乙:日本;丙:蘇聯
(C) 甲:蘇聯;乙:德國;丙:美國  (D) 甲:蘇聯;乙:日本;丙:美國。


8,中共在不同時期提出其發展的宣傳口號,以下哪一句口號出現的時代背景不同於其它三者?
(A)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B)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C)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 (D)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9,中共某一領導人認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把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請問這應是誰的主張?
(A)華國鋒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


10,XXX事件結束後,中共在當月23、24日於北京召開的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中,討論某人「在反黨反社會主欺的動亂中和主持中央工作以來所犯的錯誤」,撤銷他的總書記、政治局常委與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等多項職務。這個人是:
(A)江澤民  (B)趙紫陽 (C)李鵬  (D)鄧小平。


11,在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一份史料是題到:「外面雖是白的,內面還是紅的」、「我們改了名義,要他們發給我們軍需軍餉,我們處處占著便宜,絲毫不曾變成國民黨的軍隊。」在這份史料中「改了名義」是指:
(A)聯俄容共時期,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B)被國民政府收編為政府軍之一  (C)國共內戰後期,接受蘇聯軍經援助  (D)從國內政黨身分轉而成立蘇維埃政權。


12,在某個運動開始前十七年,全中國大陸總共印製一千套毛澤東選集。但運動開始後五年裡,普及本付印六億九千萬冊,合訂本五千四百萬冊。此時中國人口約七億五千萬人,所以平均算來,至少每一個成人手上都有一套毛澤東選集。這個運動是:
(A)改革開放  (B)大躍進  (C)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


13,自鴉片戰爭後關稅即不能自主,請問中國關稅自主權於何時收回?
(A)民國初建立  (B)五四運動  (C)黃金十年  (D)抗戰勝利後。


14,周恩來曾說:「侵略中國的□□,是中共崛起大陸的大恩人」文中的□是指? (A)法國  (B)日本  (C)英國  (D)蘇俄。


15,某一個時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一帶民間流傳說:「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天上來,地下來,就是老百姓活不來。」此時期是:
(A)辛亥革命時  (B)國民革命北伐時  (C)抗日戰爭前夕  (D)抗日戰爭結束後。


16,哪一件史事造成在武漢有汪精衛成立政府,同時在南京另有蔣中正的政府?
(A) 清黨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


17,某年2月,共軍在北京舉行勝利遊行。當天黃沙滾滾,共軍乘著美軍卡車,駕著美軍坦克,持著美軍槍械,甚至穿著美軍制服,迤邐而過。這一切都是來自國軍部隊的戰利品。前述景象出現在何時?
(A)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  (B)北伐軍攻入北京後  (C)七七事變發生後  (D)平津會戰結束後。


18,這是一段出自某部百部全書的辭條:「……1975年6月26日,五十一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美英法蘇五個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五十一個憲章簽字國為創始會員國,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但由於美國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直到1971年10月才得到恢復。」該書的出版地是:
(A)紐約聯合國總部  (B)華盛頓  (C)北京  (D)臺北。


19,這是一段外籍記者回憶中國抗戰的文字:「那一天,我和新聞部的朋友一起離開我們待了很久的防空洞,到嘉陵江邊看日落。剛到江邊,警報聲響了起來。這時,只聽見從無雲的天空裡傳來一陣嗡嗡聲,接著便看見由二十七架日機組成的編隊。」他所說的情景,發在在哪個城市?
(A)西安  (B)重慶  (C)天津  (D)南京。


20,這是中共歌頌某項政策的宣傳語:「山藥每畝二十萬斤直到一百二十萬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全縣糧食每畝從去年的二百十一四斤提高到今年的兩千斤」。這項政策為何?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 (C)文化大革命 (D)開放經濟特區。


21,這是某位中共領導人在1987年6月:「……現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以消除了。」這個人是: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22,資料一:這一年3月,美國桌球隊才應邀往北京表演比賽,同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席位,成功進入聯合國。
資料二:透過剛由國會所通過的「臺灣關係法」,美國得以創造性模糊的用語重申
維護臺海和平的責任。
資料三:總統尼克森親訪中國,簽訂「上海公報」,總統表示,美國認知海峽兩岸
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資料四:美國與中共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邀請中共領導人明年赴美訪問。美國在該公報中首次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保留與臺灣的非官方往來。
(A) 四三二一  (B)一三二四  (C)一三四二  (D)一四三二。3


23,對日抗戰後,中共勢力突然強大的主因,下列何者正確?
(A) 蘇聯以東北軍所遺留的武器支助中共  (B)中共控制住首都所在的華北地區  (C)依調停規定,中共接收富裕的東北  (D)蘇俄高性能的俄製武器大量賣給中共。

24,閱讀下列兩則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同一時間江蘇、廣州等地也都發生了大屠殺,許多著名共產黨員都在這一時期被捕、犧牲了。其後蔣介石更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的國民政府對抗,史稱「四一二政變」。
資料二:民國16年4月,蔣中正先生定都南京,共黨則迎汪精衛至武漢主持國民政府,形成「寧漢分裂」。同年4月12日,南京政府成立中央清黨委員會,公布「清黨條例」,先後逮捕共黨千餘人,史稱「清黨」。
(A)資料一是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資料二是中國大陸教科書的內容
(B)資料一與資料二的事件名稱不同,應為同一時期發生的兩個事件
(C)資料一與資料二敘述的是同一個事件,因而只有一個說法是正確的
(D)資料一與資料二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所以對歷史事實做出不同的解釋。


二、題組題:(均為單選題,每題3分)

民國初期,有位學者主張:「歐美式議會制度根本就是金力主義。理論上人人平等,選舉時每人一票;實際上則是擁有巨貲的資本家在背後暗中操縱,進而控制整部國家機器,為他們自己謀福利。在這種民主制度之中,貧苦大眾永遠是被剝削和壓制的一群。真正的民主只存在於沒有階級的社會當中。在這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中,私有財產制度全面廢止,金力主義無所依附,所以能人人平等,一人一票也才有真實的意義。」
25,這位學者是:(A)胡適  (B)陳獨秀  (C)梁啟超  (D)梁漱溟。

26,當時,那個國家的領袖建立了上文所謂「真正的民主」、「沒有階級的社會」:
(A) 蘇俄的列寧  (B)美國的威爾遜  (C)德國的希特勒  (D)義大利的墨索里尼。


* 下列兩段資料是關於中國大陸1960年代在經濟、政治方面發展的資料:
資料一:1965年的中國大陸的經濟產值比起1957年有明顯改變,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增加60%,其中工業成長98%,農業成長10%。
資料二:1962年,毛澤東發表於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公報的文字:「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不甘心於滅亡,他們總是企圖復辟。同時社會上還存在著資產階級的影響和舊社會的習慣勢力,……一有機會,就企圖離開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及時警惕和堅決反對黨內各種機會主義的思想傾向。」

27,綜合上述,資料二提到「一有機會就企圖離開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應該是影射何人?
(A)江青  (B)林彪  (C)華國鋒  (D)劉少奇。

28,綜合上述,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本質為何?
(A)振興經濟  (B)推動西化  (C)權力鬥爭  (D)推動教育。


* 有一幅暗喻某場戰爭的漫畫內容是:「蔣中正一手握著機槍,一手拿著銀元;馮玉祥一手提著大刀,一手捧著窩窩頭;閻鍚山一手拿著手榴彈,一手拿算盤。」顯示三人實力懸殊,戰爭結果勝負立見。」

29,請問這是指哪一場戰爭?
(A)北伐 (B)中原大會戰  (C)抗日  (D)國共內戰。

30,該場戰役的意義為何?
(A) 瓦解地方勢力,鞏固中央統治權威  (B)列強介入中國事務,激起民眾一致仇外  (C)國共合作破裂,彼些各自發展  (D)北洋軍閥控制政局,北伐終告失敗。


* 下列乃民國11-13年間,國共發展的重要宣言:
資料一: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宣言:「終要把軍閥來推倒,把受壓迫的人民完全來解放,這是關於對內的責任。至對外的責任,定要反抗帝國侵略主義。」
資料二:孫、越宣言:「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中國當得俄國國民最炙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協助為依賴。」

31,對照當時歷史情勢,應該如何正確解讀資料一和資料二?
(A)有鑒於俄國從未侵華,故孫氏採取合作態度  (B)蘇俄適時對中國表示友善,孫氏也需外國支持  (C)蘇俄長期同情中國革命,孫氏樂於與其合作  (D)蘇俄為表示支持革命,放棄共產革命的理念。

32,孫、越達成合作的時代背景,下列何者為「非」?
(A)知識分子支持共黨  (B)軍閥混戰不斷  (C)中原大戰的刺激  (D)列強侵略中國。


* 資料一:如果要說那些以大刀、石頭及血肉之軀英勇與日寇拼死的抗日官兵值得後人永世頌揚的話,那麼南京政府,尤其是蔣、汪二人,實為出賣中國領土主權、出賣流血犧牲的愛國官兵、出賣愛國民眾的千古罪人。
資料二:全國民眾,誓死抗日,而汪精衛誓死媚日,竟至敢冒韙,繼《上海停戰協定》之後又簽訂賣國之《塘沽協定》,即加以賣國之名,豈得為過。

33,從資料一、二,推知這種說法的時代背景應是什麼?
(A)北伐時學生工人反日的心聲  (B)十年建國期間,社會上部分反日人士的看法  (C)抗戰初期,民眾對國民黨的反感  (D)抗戰後期,解放區左派人士的主張。

34,此期國民政府採取的策略為何?
(A)苦撐待變  (B)消耗戰持久戰   (C)攘外必先安內 (D)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4分,錯一選項倒扣1/5題分)

35,以下一段話是引自蔣中正的著作:「我國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東三省、熱河失掉了,自然在號稱統一政府之下失掉,我們應該負責任,不過我們站在革命的立場說,卻沒有多大關係……。無論外面怎樣批評毀謗,我們總是以先清內匪為唯一要務,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本末顛倒,先後倒置。」下列對於這段話的解讀,哪些項合乎事實?
(A)東三省、熱河失陷後,蔣中正展開剿共
(B)蔣中正對日本侵略東三省、熱河,抱持不抵抗政策
(C)所謂「土匪」是指中國共產黨的紅軍
(D)所謂「批評毀謗」,是指「反對內戰,要求一致抗日」的呼聲和輿論 
(E)日本侵佔東三省、熱河的行動是在實現其大陸政策的南進計畫。


36,1970年代,美國在「上海公報」發表聲明: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在「建交公報」發表聲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根據這兩份文件內容,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美國都承諾將支持中共申請加入聯合國 
(B)在冷戰對峙下,美國企圖拉攏中共以抵制蘇俄 
(C)使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漸受阻礙 
(D)海基會、海協會會談期間,美國阻撓中共吞併臺灣 
(E)美國的態度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


37,下列哪個措施是造成人民人心浮動,進而對國民政府完全失去信任,最後使國民政府撤守大陸的原因?
(A)強力推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  (B)紙幣發行浮濫,通貨膨脹不可收拾  (C)官商勾結,政府嚴重腐化  (D)鎮壓以學生為主的反內戰和平運動  (E)參加韓戰,損耗國力。


38,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發生前的五次剿共行動中,第三次結束於1931年9月,第四次在1933年1月開始。這段時間發生哪些事件,使政府的攻勢前後相隔一年半?
(A) 北伐  (B)中原大戰  (C)九一八事變 (D)一二八事變  (E)西安事變。


39,資料一: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懷德率領下,開始秘密渡過鴨江,夜行晝伏,開赴朝鮮前線,原定計畫是進至龜城、德川、五老里一線構築陣地,組織防禦,先站穩腳跟,爾後再組織反攻。
資料二:中共以軍隊推動土地改革,經由土地革命動員占農村多數的貧苦農民,起來鬥爭地主士紳,使他們和傳統統治階級誓不兩立。誓不兩立之後,大多數農民願意聽從中共的領導,在地方上參加中共的農民協會、赤衛隊、蘇維埃和黨支部,取代農村原有的基層權力結構,同時使大多數農民比較願意提供中共人力和物力資源,擴大中共的軍隊和上層權力結構。
資料三:在整個結構中,政府建立了穀類公賣制,將供應全國主要的穀類收集後再分配,政府管制穀價,並指定農人應栽種哪些穀類,該生產多少。從歷史的觀點看,此乃是治國權術的最高表現,把中國古代利用地方官吏管理操縱百姓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以下的選項何者正確?
(A)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是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B)資料一指的是中共抗美援朝的光榮事蹟,支援大韓民國,打敗北朝鮮,並且全身而退 
(C)資料二是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的土地改革工作,全面沒收地主的土地,積極將農民納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D)資料三是指中共1953年10月開始實施的統購統銷政策 

天涯社區



1 則留言:

  1. 第3题的时间有错:
    长征从1934年10月起,不是1935年。

    回覆刪除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