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吴欣峰: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真相(下)
加高“温度”,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高潮
军委扩大会议已开了二十多天,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气氛冷清,成效不大。为了加高“温度”,改变局面,立即以军委的名义通知,扩大会议规模,从各大军区和军事院校,抽调一批大校、上校军官来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由400多人,猛增至1000多人,原开会地点军委三座门礼堂坐不下来,于是会场由三座门迁移到中南海怀仁堂。
6月20日,会议转入第二阶段,着重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热潮。提出会议可以效仿1957年整风、反右派的做法,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会外,指示训练总监部和南京军事学院同时开展“四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推波助澜,与军委扩大会议相配合、相呼应。
以训练总监部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为例,大字报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其中大部分是指向常务副部长萧克上将的,他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训练总监部的人员分成了两派,以萧克为首的一派,坚持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原则,既重视我军的经验总结和贯彻,也认真学习苏联等国军队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其中革命化以中国的经验、传统作风为主;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引起一些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是存在的。
以副部长×××上将为首的另一派,主张实现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应依靠中国军队已有的经验,反对教条主义地学习苏军经验,并认定已经出现了“军事教条主义”,还表现得相当严重。
训练总监部的大字报,矛头主要指向萧克。但萧克的人缘较好,态度和蔼,同情他的人很多。而另一派,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人数较少,但受到训练总监部以外,林彪等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军委扩大会议内,也“温度”升高,加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寻找斗争对象,树立对立面。
先是提到了刘伯承元帅,刘伯承以谦逊的态度,主动在会上作了检讨,自我批评较深刻,获得与会同志的好评,一次检讨通过,再无人追究。
进而提到萧克,萧克在训练总监部接受教育,又在军委扩大会上诚恳地作了检讨,也获得通过。
又有人提到李达上将,他曾担任过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与刘伯承元帅共事多年。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提出:李达很滑,这次不要让他滑过去!……但是抓不到事实,李达没有搞“军事教条主义”,只做了一般检讨,也只好通过。
最后,抓住了蔡铁根大校。他原是训练总监部的处长,后调南京军事学院,担任系主任。他执行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的指示,但不承认有“军事教条主义”。他说:“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是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先学,先学到手,然后再慢慢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检查有什么问题再说。……”他对林彪提出的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消极抵制。
蔡铁根在压力下,虽然也作过检讨,但通不过。遭到大会、小会的批判,以至于在中南海怀仁堂这个神圣的处所,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大校、上校们拥上讲台,将蔡铁根推推搡搡,将他的领章、军衔标志扯下来。
1959年林彪上台后,蔡铁根被降级转到地方安置。“文化大革命”中,旧事重提,蔡铁根被折磨致死,死得比较凄惨。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大字报上提到粟裕大将
会上大字报出现了批判个人主义、单纯军事化观点的问题。当时“大跃进”的形势,很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敢想敢说敢干。所以,军委扩大会上有些人提出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提出了一些事例,牵扯到一些将领。
有人揭发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乱搞男女关系,道德败坏,带有一贯性,“走到哪里搞到哪里”。这次参加军委扩大会,竟然把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人员住所,伴舞伴宿,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不满,纷纷贴大字报和在小组会上提出批评意见,强烈要求领导上加以制止。此事还登载到会议《简报》上,说黄永胜工作上平庸,思想上暮气很重,但搞女人可有一手。
黄永胜是林彪的湖北老乡、老部下。笔者把黄永胜将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住所的事向林彪汇报后,林彪听了,有点不耐烦地说:“那是小节,不足为怪,看人要看大节!……”叶群在一旁插嘴说:“黄永胜为人聪明,他老婆项慧芳太老实!……”不知其中含有什么奥妙!
总后勤部系统的与会人员,对总后副部长邱会作中将意见很多,说他作风不好,有男女关系问题,说“他是满头青丝,花花肠子……”
装甲兵副司令员聂鹤亭中将,在发言中对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表示不满。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和林彪在一个连队。那时,连队分大排、小排,我是大排排长,林彪是小排排长。连长不在我可以代替连长。林彪这个人心术不正,在东北时,他只管作战,整天在房子里,麻烦的事都推给别人。军队工作有罗政委和谭、刘,地方工作有高、陈等。但功劳都记在他名下,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他老婆叶群整天不工作,拨弄是非,和二毛子男女混在一起……当时在哈尔滨,我们有些高级干部找二毛子姑娘结婚(所谓二毛子,是中俄男女结婚生的子女),我也找了一个,却遭到林彪的不公正处理,我至今有意见!”
会上对总参谋长粟裕提出意见,主要有:说他“军事上行,能指挥打仗,战功很大。但政治上不行。”有的大字报只写几个字:“总长,总长,只抓业务,不抓思想!”有人听他说过:“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这大概与当时中国工业不发达、汽车太少有关。粟裕还提出:不当总参谋长,要求下放。
会上有人提出“将帅不和”
军委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又有人提出粟裕“告洋状”。这个问题好像题目挺大,但内容很少。粟裕曾到苏联访问,在与苏联总参谋长对口会谈时,交流了两国总参谋部的一些工作情况和做法。在会谈过程中,粟裕曾提出: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请苏联总参谋长介绍一下苏军的经验和做法。不知是翻译文字语言上的原因,还是对方没有正确理解,苏军总参谋长听了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没有具体解释。粟裕听了,也没有再说什么。粟裕是总参谋长,又是国防部副部长,不会不知道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
从“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告洋状”,要求下放等几件事说起,会议上一些人鼓噪;“将帅不和”。要求搞清,要求检讨,要求大会批判。
鼓德怀元帅一身正气,个性直爽,疾恶如仇,从善如流。听到会上有人鼓噪“将帅不和”,明知有许多事情与事实不符,但还是忍耐着。他好像看出:有人想故意把事情搞混,把问题拔高,看“笑话”,获渔人之利。
随着会上要把“将帅不和”的问题搞清楚的呼声越来越高,初经“四大”滋味的彭元帅,直性子人忍不住了。他说:“那就扯开,看看我这个恶婆婆有哪些丑行?”这句话里有严于责己的方面,但是好像欠缺全面考虑。扯开干什么?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党小组会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题大做,只能产生内耗,伤害同志感情,将帅两败俱伤,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当时在干部配置上,与前后也有些不同。在彭、粟之前,是周总理兼管军委工作,徐向前是总参谋长,没有到职,由聂荣臻代理。到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增设了军委秘书长一职,经毛主席提议: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粟裕任总参谋长。总参的事、军委的事是各有分工负责的。在粟裕之后,经毛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1959年林彪接任后,罗瑞卿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粟裕大将作检讨,仍然坚持下放
军委扩大会议发展趋势,好像对粟裕、彭德怀都不利,是何原因?
继刘伯承、萧克等大会检讨之后,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自我批评,检讨中表现出他的高尚风格。他不仅检讨了近几年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还把历史上的缺点,犹如布袋里倒核桃似的,哗啦哗啦,全部亮了出来。例如,在华中地区工作时,群众挂他的画像,没有制止;建国初期,在华东地区工作时,对陈毅同志支持不够,等等。
粟裕检讨后,会议上再没有提什么,获得通过。陈毅听了粟裕的检讨后说:“自己检讨好,自己不说别人不好讲!”
粟裕检讨后,仍然坚持要求下放。“下放”是当时的新兴名词,与“将军下连当列兵”,都是光荣的。会上有人质问粟裕:是去当团长还是当师长?陈毅曾写道:“干部下基层,发动大建设;生根而落户,实际干改革。潜力猛发掘,生产开新页。岂仅为精简,下放路子阔。思想大革命,辉煌入史册。”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从5月28日开始到7月22日结束,共开了50多天。会议结束不久,粟裕被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保留国防部副部长职务。以后升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总参谋长一职,经毛泽东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接任。如果粟裕当时是元帅军衔,好像会又有一番光景。当时条令规定:国防部长有权批准师级干部的任命调动。军级任免总理批准,兵团以上干部任免要经过主席批准。所以,粟裕调动是他本人要求,主席批准的,不是国防部长彭德怀任免粟裕的职务。
会后,军委决定撤销训练总监部建制,另成立训练部,归总参谋部领导;新任部长李作鹏中将是林彪的老部下,萧克被调离。原训练总监部两派,看起来好像争论很激烈,大字报铺天盖地,势不两立;军委扩大会议一过,好像时过境迁,云雨消散,分歧也不大。为什么争论那么激烈?这与1957年以来整风、反右、“四大”,以及“大跃进”、“敢想敢说敢干”……的形势有关;又有人从中策动,添加“佐料”,推波助澜。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无限上纲,好像与过早提出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有关。
粟裕的职务降低了,彭德怀的地位好像也不牢固。从这次军委扩大会结束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大照片看出:彭德怀坐在靠边的位置,没有坐到按惯例应该坐的座位上;而林彪却坐到了紧靠毛主席的座位上。
责任
彭德怀名义上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他应负哪些责任?
一、被动。上有毛主席,毛在刚结束不久的八大二次会上不指名的批评彭,彭也对“大跃进”提出了不同看法。毛之外,又有了一个刚升上来的中央副主席林彪。笔者认为论德、才、资和贡献,提彭为宜,但提了林。彭忠心耿耿,但好提意见,上边不喜欢。提个“病员”似乎好驾驭,岂知,欲望更高更大。“欲取之必先与之”,不仅是“借钟馗打鬼”,欲取而代之。一上来就抛出了个人崇拜的糖衣炮弹,这一“法宝”十分厉害,十分了得!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好像要让“贤”,“无意苦争春”,显得被动。
二、会议没有按原定议程进行,而是顺着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趋向发展;彭德怀好像也无法掌握和扭转。50多天的会议,就是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来复去就是那么几件事,几句话。
三、实际上,会议期间和会议以后,人民解放军的日常训练、战备任务,已经作了很大更改,主要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思路开展。毛主席说:以钢为纲,纲举目张。“钢铁元帅升帐”了,部队就停下训练,以人力、物力支持大炼钢铁。毛主席说:以粮为纲,纲举目张。大办粮食,“粮食元帅升帐”了,部队停下来训练,又以人力物力支援农业。
毛主席说:大写诗歌好,全国军民都来写诗歌。部队放下训练,坐在那里写诗歌。
彭德怀不愧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之一,优秀的共产党人和军事指挥员,人民解放军的楷模和统帅人物。杨尚昆曾经写文章评价彭德怀:“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霜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革命元老续范亭称赞说:“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毛泽东称赞说:“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粟裕,和彭德怀一样,也是立有赫赫战功、富有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人物。在以后的年代里,受到林彪的压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用,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相应地避免了某些“政治漩涡”。他的一生,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像他自己描写的那样:“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吴欣峰,来源: 《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