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吴欣峰: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真相(上)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

  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楚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的情况。请允许我来个毫不忌讳,秉笔直书。

  背景

  为了便于说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问题,这里笔者先将几个有关领导人物的情况简介一下。

  林彪,作战有力。特别是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全国胜利后,称病拒绝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小病大养,韬光养晦,窥视方向。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高饶反党联盟揭发后,披露:高岗曾拉拢过林彪,事成之后,由林彪当总理。后来,好像林彪由被拉拢者变成了“揭发者”。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之后,1955年,林彪由中央委员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经毛泽东主席提议,被选为中央常委、副主席。又是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位在彭德怀之上。

  彭德怀,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军委副主席,40年代的中央政治委员,长期担任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的重任,屡建军功。全国胜利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赴朝作战,艰苦卓绝,又立新功。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毛泽东主席让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不愿接受,请求回西北地区参加经济建设。毛主席一听,顿时正色说:让你担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已经可以了,还要怎样?!彭德怀本来是谦让,一听毛主席是这样看法,立即表示:我接受分配,我接受任务。

  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首先提议将各位元帅都提为军委副主席(1959年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又都弄下去,只有林彪一人担任军委副主席;在罗荣桓元帅力争下,经毛主席同意,才又保留了贺龙副主席。林彪对此忌恨在心,以后制造事端,将贺龙迫害致死)。

  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积极而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建军路线,努力实现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但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上,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例如有人提出建议:成立中南海文工团,以总政文工团为基础,再从全国各区调演员,彭德怀不同意。后来此事也就搁下了。

  栗裕,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七战七捷,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逐鹿中原,淮海大战,解放南京、上海、浙江、福建……战功赫赫,作风谦逊,平易近人。解放后担任华东军区代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饶漱石抢着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据说饶为排挤陈毅,有意拉拢栗裕。高饶反党联盟被揭发,曾说饶漱石拉拢栗裕。栗裕作风正派,好像没有被拉拢。不久,栗裕调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林彪提出反军事教条主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从1958年5月5日开到23日结束,接着是中共五中全会。26日,八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到十三陵水库劳动一天,5月2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

  主持会议的彭德怀先讲话,他谈了形势,以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开好这次会议。具体议程:一、如何贯彻总路线、大跃进;二、检查军队在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军队怎样贯彻“四大”,进一步开展整风;四、战略方针、战争准备,组织编制,科技研究等。

  林彪在发言中提出反对军事教条主义。

  林彪5月2日从上海回到北京毛家湾住地,回来参加八大二次会议。刚回北京几天,×××上将来探望,谈话中说到军队有教条主义,训练总监部、军事院校都存在。谈到具体例子,就是内务条令中礼节繁琐,连我这个上将去见领导,都得手举到帽沿上,口里说着姓名、职务……一长串报告词,还得说:“可以进来吗?”军事院校教员讲课条条多,什么“一、二、三、四、五,……扁担架括弧;大A、B、C、D、E,小a、b、c、d、e……太烦人。”其实,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都是比较容易纠正的。

  林彪听了,却很惊喜,如获至宝;要×××上将搞个书面材料来。林彪好像有点迫不及待,第二天来到我的办公室询问:×××送来“材料”没有?我说没有见到。林彪说:你打个电话催一下,让他快把材料送来。刚说完,又改口说:不,还是我打电话直接找他。说完,口里念念有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我预料军队领导上要出事,果然出了事,出了教条主义!

  林彪获得有关“军事教条主义”的材料后,立即对我说:“你打个电话给毛主席办公室,最好是找叶子龙,就说我要去看看主席。”我遵示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叶子龙不在,接电话的是罗光禄秘书,我向他作了报告。他说:“等我请示了毛主席后,再通知你。”

  林彪急着要去见毛主席,下午又到我的办公室询问,我说还没有回音。第二天,罗秘书来电话说:“主席说,林彪同志不必专程来看望了,后天中央领导有接见,林彪同志可以来参加,一起见见面就可以了。”

  林彪按时参加接见,趁机与毛主席交谈,向毛主席反映军队中有教条主义的问题,提出在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并将有关“材料”顺便呈上。毛主席接过翻了翻后说: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但问题不严重,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我提出来的,中央军委讨论同意的。

  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后,林彪在会上发言,他神色有点紧张,声音变调,含沙射影,攻击别人,煸动情绪,暗中伤人。他歪曲事实地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有的单位把毛主席著作只作参考材料,有的连参考也没有列上!”林彪发言中还说:“军队落后了”,有意影射彭德怀等领导。

  林彪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策动反对“军事教条主义”,其内情有许多人不知。现引录林彪自己的话。1959年林彪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不久,在一次会议上,他洋洋得意地说:“去年我回北京,×××找到我那里去,说刘伯承、萧克有教条主义。我得到这个材料后,认为很重要,把情况报告给毛主席。”……

  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会议反应冷淡

  与会人员对林彪发言反应冷淡,说:“这就是中央副主席的发言?”“军队落后了表现在什么地方?指出来嘛!”“谁不会讲两句名词,扣上几顶帽子!”“军队的训练、学习,向来是以中国的经验为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的。”

  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来的。毛主席指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军队。”“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

  与会人员说:“在学习苏军经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员讲课条条多,队列、礼节方面的规定,由于我军长期以来不正规,所以一时适应不了,慢慢会习惯的。”其中有些是很容易纠正的,如谒见领导报告词,可以免去,不必兴师动众在军委扩大会议进行批判。

  与会人员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发言不积极,用邓总书记的话说:“会议温度不高。”军委领导到会讲话作启发。毛主席曾到会两次讲话,一次讲军队要赶上形势发展,鼓足干劲,以总路线、大跃进的精神,做好军队工作。第二次讲军队要艰苦奋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三大民主等,指出:“我们有22年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不发薪水,搞供给制,有什么不好呢?”“进城以后,熬了几年,搞了薪金制、军衔制。其实把供给制变成了资产阶级法权制,发展了资本主义思想。薪金制、军衔制等于资产阶级法权。”1955年实行薪金制、军衔制时,可不是这样说的,三年以后这样说,好像是对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有意见。

  邓总书记在会上讲了形势。在谈到反对军事教条主义时,他只是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好比请客吃饭。别人请你吃饭是好意,你吃了拉肚子,这埋怨谁?只怪你自己吃多了,或者你的胃肠消化不好。这要坚持实事求是。军委副主席陈毅元帅讲话,也没有提“反对军事教条主义。”他作为我军初创阶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人之一,谈了当时党内、军内的一些情况,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一度没有当选为军委书记,是少了陈毅这一票,结果是陈毅作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选为军委书记。工作了一段时间,陈毅感到吃力,于是,亲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主动提出由毛泽东重新担任军委书记。

  以后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因负伤和江西根据地斗争需要,留下坚持游击战争,而没有参加长征。对此,陈毅说,他曾一度有所误解:认为是毛泽东“报一票之仇!”其实当时毛泽东也无权决定陈毅是否参加长征。

  陈毅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坦诚交心,自我批评精神,博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他的发言摘要刊登在《会议简报》上,毛泽东主席阅后,写下了“陈毅是个好同志”的著名批语。在以后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毅遇红卫兵批斗,紧急情况下,他念了毛主席的这条语录,曾引起误会和不同的传说。这条语录产生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而不是产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参加了所谓“二月逆流”,正在受批判呢。

  这时,训练总监部常务副部长萧克已被点名,犯有“军事教条主义”错误,正在检讨和接受批判。陈毅的发言中有一段专讲萧克。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萧克是副师长。萧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作风踏实,能吃苦,能和下级干部、战士打成一片,受到全师指战员的好评。调离时,全师指战员热泪盈眶,挽留,恋恋不舍。

  陈毅元帅的肺腑之言,一颗赤诚之心乃见,使与会人员深受感动。他讲话完毕,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未完待续)

  吴欣峰,来源: 《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