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中共党徽党旗的斧锤演进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回顾党徽党旗诞生和演进的历程,我们发现,象征工农联盟的图案标识中代表农民的镰刀始终没有变动,而代表工人的图案标识则是斧头与锤头变来变去,多次反复,最终以镰刀和锤头组成党徽党旗定夺,一直至今,未再变动。


  中共打出第一面“镰刀斧头”旗帜

  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李大钊在护送陈独秀离京的途中,两人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即出于此。

  陈独秀到上海后,首先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调查研究,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他编辑出版了《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4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发表了《劳工要旨》的演讲,并被推选为筹备会顾问。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上海5000多工人于5月1日举行集会,通过了《上海工人宣言》。此后,陈独秀又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年春,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一行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们又前往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加快了建党工作的步伐。1920年6月,他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起草了党的纲领。

  7月19日,陈独秀等人再次召集筹备会,提出“现在最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一大”前后》第2集,第156页,)

  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11月7日,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公开打出了“共产党”旗号。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由于陈独秀的声望和影响,他虽然未能出席党的一大,但是仍被大会选举为党中央书记。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直接支持帮助下成立的,当时,共产国际的代表经常参加有关党的会议。这样,在党的会议上多是用联共(布)的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的画像。那时还顾不上党徽党旗的设计制作。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后多年都没有制作统一的党徽和党旗。

  中共成立之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直打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即使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时,也没有自己的旗帜,依然打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1927年秋,中国进入到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旗帜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公开亮出自己的旗帜。

  9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明确宣布放弃国民党的旗帜,正式提出了建立苏维埃的口号。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提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七〉》,第三册,第431页,)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旗上“斧头镰刀”标志的正式决定。

  当时,毛泽东在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坚持应该打出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来,他向工农革命军中的参谋何长工部署了此项工作。何长工后来回忆说:“第一师成立后,我和杨立三同志负责筹办部队的印章、旗帜。这样,我们第一次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何长工:《难忘的岁月》第36页)这面新设计的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布制作,旗帜两面的中央各缝着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位置,画着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在白色旗杆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中国革命史上,这是工农革命军的军旗,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前身。

  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旗自然要与“老大哥”的旗帜大体一致。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也是模仿苏联国旗的式样。当然,规格式样不可能像复制品那样完全相同,但基本图形是大同小异的。

  中国共产党打出了第一面镰刀与斧头图案的旗帜。毛泽东1927年秋写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后来,毛泽东对这首词作了修改:“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但是,“旗号镰刀斧头”这一句却一字未动。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令》规定:“各级军旗一律用五角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旗用大红色旗,中央为五角星,五角星为白色,中为镰刀斧头交叉排列,镰刀斧头用黑色,旗之右边镶白布长条书写番号。”由于当时战争是全党的主要任务,所以,这一规定不仅使当时分散作战的红军部队所用的旗帜式样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党旗党徽式样的演进。

  当时,“镰刀斧头”已成为是中共党徽党旗和革命队伍的代名词,“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楹联曾广为传播。在参加革命的洪流中,还曾有人将“镰斧”作为自己的名字,可见当时“镰刀斧头”对人们产生了多么广泛、深刻的影响。

  “镰刀斧头”改为“镰刀锤子”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央苏区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党的队伍迅速扩大,党组织开始关注党旗党徽的式样。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报曾刊登有各种式样的“镰刀斧头”和“镰刀锤头”等图案。有人提出党旗党徽中的“斧头”不能足以代表工人阶级,应当改换为“锤头”,与苏联的国旗相一致。

  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镰刀斧头”换为“镰刀锤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其中对军旗的式样做了详细的更改说明,并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这是中共第一次将“镰刀斧头”换为“镰刀锤子”。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的旗帜都相应地将“镰斧图案”改为“镰锤图案”。


  “镰刀锤子”又改为“镰刀斧头”

  不久,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旗党徽中“斧头”更改为“锤子”的决定尚未在全党全军深入贯彻执行就开始了战略转移。在长征路上和各根据地,旗帜上的图案标识中既有“镰刀斧头”,也有“镰刀锤子”。

  在这个斧头与锤子混用的时期,有人总结说:从总体上看,这一历史时期的党旗党徽有着三个明鲜的特点:(1)从形成文字的文献字面上看,在党的有关决议中,说明党旗党徽图案是“镰刀斧头”的占绝大多数,而在实际制作中又多以“镰刀锤头”图案为多;(2)从地域上看,中央根据地在许多会议等正式场合多使用“镰刀锤头”图案,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陕、陕北等革命根据地的党旗党徽图案则多设计为“镰刀斧头”;(3)从美工角度看,抽象时多用“镰刀锤头”,具象时多用“镰刀斧头”。

  面对这种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出关于确定党旗党徽式样的议题,希望能有明确、统一、规范的党旗党徽图样。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规定为红色,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30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6.5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之内。黄色的“斧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决定中特别指出,保留象征工农联盟的“斧头镰刀”,去掉原来旗帜上的五角星,以与苏联的旗帜相区别。

  这样,中共党徽党旗又从“镰锤图案”改为“镰斧图案”。


“镰斧图案”再度改为“镰锤图案”

  “镰斧图案”使用不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表示完全同意共产国际的提议,并宣布“自即日起,中国共产党解除对于共产国际的章程和历次大会决议所规定的各种义务。”表示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组织。

  在这种大背景下,1945年春,党旗党歌委员会将广泛征集的党旗设计图样计230余幅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展出。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中共党旗样式,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上角为黄色锤头镰刀,无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会议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制作一批标准党旗,分发给各主要机关。

  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幕布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画像下方挂着铁锤镰刀图案的党徽。而且画像两边分别斜插着六面红色的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中国共产党庄严的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上,党徽党旗上的图案标识再次将“斧头镰刀”更改为“锤头镰刀”。

  1949年4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会场的主席台中央,十分醒目地挂着两面党旗,旗上庄重地写着“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据当时负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杨尚昆后来回忆: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有关同志曾经讨论,设计一面党旗,用红底衬金黄色镰刀锤头,加上“中国共产党”字样。会议便按照这种标准进行布置。会议期间,大家又提到共产国际的旗帜和镰刀锤头,认为我们加上“中国共产党”字样不太好。这样,党旗又去掉了这几个字。

  尽管经过多次议定,但是仍然没有严格、统一、规范地实行,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党旗问题的通知》中第一条仍规定:“中共党旗过去无正式规定,现正在拟制中;在未颁布前各地不要自行公布党旗格式尺寸及解释。”第二条规定:“群众自行悬挂中国人民解放军旗或锤镰旗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者,均听便。但误挂苏联国旗者,应善意劝止,免滋误会与造谣。”这里,中央宣传部的通知中提到“锤镰旗”,但没有提到“斧头”。

  1949年9月,正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时候,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入党仪式所用党旗尺寸的规定》,其中对党旗的制作规定:“暂规定宽八十厘米,横一百二十厘米之红旗,左上角的中间为黄色镰刀、锤头,其直径为三十厘米。党旗旗杆左套为白色,宽为六点五厘米,亦即旗面横长十八分之一强。旗杆样式与矛头与军旗制法相同。”同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函复军委总政治部:“同意在党旗未统一规定前按暂行规定之样式试用”。


建国之初的斧錘之争

  中共党徽党旗“镰刀锤头”组成的图案标识,虽然在1945年4月庄严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挂出,但是由于历史的影响,即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仍然有人坚持要以斧头取代锤头。

  1950年春,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定了党旗制作方案,对党旗的颜色、形状以及党徽的构成、比例、尺度、在党旗上的位置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设定。原稿明确将“镰刀锤子”作为党徽党旗的图案标识。但是在审批过程中,原稿中所有的“锤子”、“锤”字样全部被改为“斧头”或“斧”字,计9处之多。此件原稿是用钢笔从右向左竖排书写的,字体娟秀,笔迹较细;将“锤”字改为“斧”字的虽然也是用钢笔书写,但笔迹略粗;原件右侧“中央组织部拟定之方案”10字是毛笔书写,没有署名。

  但是,中央组织部拟定且经修改后的方案报到中央之后又被修改过来。1951年6月17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党旗问题的指示》审阅、签批原件中,中央将原稿“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斧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中的“斧”字改为“锤(鎚)”字!究竟是谁将“斧”字改为“锤(鎚)”字,原件没有注明,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此件是经“(胡)乔木”画圈、“毛(泽东)”圈阅、“刘(少奇)”签发、杨(尚昆)签署“印发各部委”的。接着,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关于党旗问题的通知》,其中明文规定:党旗“一律采用左上角缀以黄色镰锤图案的红旗,旗上不另加中国共产党字样或其他记号。”中共中央在这个正式文件中明确否定了党旗中的“斧头”,确定了“镰锤图案”。

  195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党旗问题的批复》中再次指出:“关于公布党旗的统一图案事,在去年我党三十周年纪念时,我们曾向中央提出过。中央同志意见,此事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此过渡期间,只能沿旧例仍用‘红旗左上角缀以锤头镰刀’的样式。”而且还明确规定:“按过去习惯,党旗上只有锤头镰刀,并无五星”

  建国之初这场发生在方案审批过程中的斧锤之争,如果不是中央将“斧”字改为“锤(鎚)”字,一锤定音,那么,中共的党徽党旗又要回到“斧镰”与“锤镰”交织混用和变来变去的时代!

“锤镰”与“斧镰”探究

  在党徽党旗诞生和演进的过程中,象征农民的标志——镰刀始终没有变动,但是象征工人的标志却是“斧头”与“锤头”变来变去,多次反复,经历了由斧变为锤、由锤变为斧、再由斧变为锤、再由锤变为斧、最后终于以锤头取代斧头的曲折过程。

  斧锤之争不仅使建国之初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如1951年,西北军区政治部曾就这一问题专门请示军委总政宣传部,问“我党党旗上是不是镰刀斧头”?军委总政宣传部就这个问题请示了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在华北局主编的刊物《华北建设》上做了公开答复,明确指出,我党党旗是“镰刀铁锤”,象征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然而,直到事过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有人对这个问题弄不明白,不知道“斧镰图案”与“锤镰图案”的根本区别和演进的历史过程。

  那么,锤与斧究竟有没有区别?如有区别,区别何在?为什么最后取锤而弃斧?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很有认真探究的必要。

  有一种解释说:斧子,主要用于手工业者,如木工、伐木工、消防员等,与大工业的联系不多;锤子,主要用于大工业中的工人,如钳工、锻工、扳金工等产业工人,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都离不开锤子。所以,斧子是手工业的象征物,而锤子是大工业的象征物,锤子更多地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是与大工业相联系的。铁锤代表工人,镰刀代表农民。用铁锤和镰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共产党的党徽应当采用“锤头镰刀”做标志才最为妥当。“锤头镰刀”的寓意,更符合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党旗党徽上的“斧头镰刀”改定为“铁锤镰刀”,更加准确地代表了工农联盟的本义。

  的确,作为工具,斧子只有木工等少数手工业者使用,而锤子的使用范围比斧子广泛得多。也就是说,用锤子象征工人比用斧子象征工人更为确当。所以,我认为上述从手工业者、产业工人和生产力的高度解释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在赞同这种解释的同时,又认为此说不够全面,还应该从文字内涵和治党理念的角度予以阐释。

  根据《辞海》的解释,锤子是“敲打工件或凿等用的手工具。由锤头装在木制手柄上组成。”概括地说,锤子就是就是工人做工的工具。而对“斧”的解释则为:1、斧子,《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2、古代的一种兵器。《汉书·武帝纪》:“杖斧分部逐捕。”亦用作杀人的刑具。参见“斧钺”。3、用斧砍物。对“斧钺”的解释是:“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韦昭注:“斧钺,军戮。”亦泛指刑戮。“(梁王)伏斧钺谢罪。”对“斧质”的解释是:“古代杀人的刑具。”《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韩非子·初见秦》:“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君不忍加之斧质。”

  这样一探究,令人茅塞顿开。原来斧子并非单纯的木工工具,而且还是古代“杀人的刑具”,“亦泛指刑戮”。所谓“身伏斧质”就是被利斧砍斫,身首异处,一命呜呼。而对锤子的解释仅是“工人做工的工具”。显而易见,用锤子象征工人比斧头确当多了。

  面对斧头,往往使人联想到砍伐生灵、刑戮生命,联想到暴力、鲜血和屠戮。这在夺取政权的战争年代情有可原,但在取得政权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就要认真思考、与时俱进了。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通过的党章上增添了第十一章“党徽党旗”,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第五十三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这充分说明,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中共党徽党旗以“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已经成熟、定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党徽党旗问题在党章中作出明确的规定,镰刀和锤头成为象征工农联盟的法定图案,使党徽党旗更具权威性,也使党章更加完整和规范。这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在党徽党旗问题上关于“斧”与“锤”的争议和反复终于尘埃落定,划上句号。

作者:彭劲秀,来源: 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