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美伊海战:伊朗主力舰几乎损失殆尽

上世纪80年代,围绕着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权,美伊海军展开角逐——


  伊朗幸存的“萨巴兰”号护卫舰

  2012年2月,伊朗革命卫队海军计划在波斯湾高调举行大规模演习,舞刀弄枪之际无不透着“谁敢打我,我就封锁波斯湾”的意思,而冷眼旁观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也绵里藏针地警告“别把威胁波斯湾航行自由作为选项”。而发生在1987-1988年的美伊海上交锋也表明一旦伊朗试图在波斯湾“自由行动”,美国就将毫不犹豫地展开“警察行动”。

  作战背景

  爆发于1980年的两伊战争可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从1984年起,为迫使伊朗停火,萨达姆率先挑起波斯湾“袭船战”,首先拿伊朗油轮开刀,随后伊朗也开始攻击一切驶向伊拉克及其盟友沙特、科威特的商船。1984年5月13日,伊朗战机炸毁了向英国运送石油的科威特油轮“乌姆卡巴希”号,标志着“袭船战”进入无差别打击阶段。

  两伊在波斯湾的“自由攻击行动”严重干扰了世界能源供应链的畅通。在美国的撮合下,沙特牵头组织起“半岛防御部队”,充当“准地区警察”,伊拉克的袭船行径也有所收敛,但伊朗依然持续打击途经波斯湾的他国船只。1985年11月,伊朗革命卫队查扣一艘意大利货轮并开枪打死一名美国船员。两个月后,革命卫队又劫持了美国货轮“泰勒”号,将“运往伊拉克的战争物资”全部没收。这一系列举动激怒了白宫。

  与此同时,两伊战局再起波澜,1986年2月,伊朗占领法奥半岛,封锁了伊拉克的出海口,萨达姆严令空军打击一切驶往伊朗的船只,而伊朗也报复性攻击开往所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油轮,其中为伊拉克提供转口贸易的科威特受伤最重。

  1986年12月23日,科威特向美国递交申请,请求美军护航。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温伯格非常高兴,因为这为美国提供了机会,既可让海湾国家树立对美国军事保护的信心,又可保持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遏制伊朗扩张。

  作战经过

  1987年3月,美国首次为改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护航。美国人认为伊朗不敢冒与美国舰队直接作战的风险攻击商船,可是他们错了,伊朗不仅没有知难而退,还加强了布设水雷的强度和密度。

  美军战舰遭遇水雷

  1987年7月22日,一支美国护航舰队与三艘易帜的科威特商船会合,驶向波斯湾,该编队得到美国部署在阿曼湾的航母的空中支援,而且从沙特基地出发的美国P-3C巡逻机也实时提供情报支援。为避免被交战的两伊军队误击,美国舰队出发前还公布了护航信息。

  但在7月23日夜,一支伊朗船队却悄悄在航道内投放了9颗亚姆水雷,这种水雷内装110公斤炸药。次日黎明,美国驱逐舰“班布里奇”号被水雷炸伤,护航舰队被迫返航。当天晚上,美国驻中东部队司令伯恩斯在日记中写道:“水雷袭击事件表明,我们的威慑战略并未奏效,伊朗已决心与美国为敌。”

  海上游击战与浮岛

  其实,深陷两伊战争泥潭的伊朗并没有多少与美国军事对抗的本钱。美国军方预估,伊朗很可能利用水雷迟滞美军的护航行动,并出动快艇发动海上游击战。

  经过一番斟酌,美军决定在靠近伊朗的波斯湾航道上每隔几十海里建立一个海上浮岛,部署巡逻艇、直升机和海军特种部队,随时对伊朗快艇突袭和布雷行动做出反应。

  在科威特的财政支持下,美国中央司令部租用了两座浮动式石油钻井平台,改装为布控浮岛。其中一座名为“武仙座”的浮岛长121.9米,宽42.7米。两座浮岛本身没有动力,全靠驳船牵引,美军为每座浮岛配置了4艘MK3高速巡逻艇、3架OH-6特战直升机、1个海豹三栖特战排和1个陆战队排。

  行动时,两座浮岛一般相距约45海里,巡逻艇24小时在浮岛四周戒备,以防伊朗快艇靠近,而直升机则负责远程监控和支援,海豹突击队员还装备有针对快艇的武器,如毒刺导弹、迫击炮、自动榴弹发射器等。为协调指挥,美国国防部还专门成立了中东联合特遣司令部,并将护航区域分为八块,由直升机和巡逻艇不间断布控,美国海军也派出以扫雷艇为主的30多艘舰艇。

  1987年9月19日,美军发现伊朗海军的“伊朗”号两栖登陆舰行动异常,判断它可能正在布雷。随后美军派出“加雷特”号驱逐舰和2架直升机赶赴该水域拦截。当直升机发现“伊朗”号正将水雷投入大海时,立即发射火箭弹并用机炮进行扫射,打死3名伊朗水兵,其余伊朗人员弃船逃生。次日清晨,美军突击队登上无人看守的“伊朗”号,并发现大量水雷。伊朗封锁海峡的证物很快被西方媒体广为传播。

  1987年10月6日,“武仙座”浮岛又派出2艘巡逻艇接近伊朗法西岛水域搜集情报,它们在距法西岛以西13海里的水域发现数艘伊朗快艇出海,遂马上呼叫“武仙座”浮岛出动直升机拦截,最终全部伊朗快艇被美军直升机炸毁。

  “螳螂行动”开始

  1988年,美国与伊朗的海上冲突却日渐升温。2月,美国开始执行更具进攻性的军事行动,而不断吃亏的伊朗决心加大水雷战的力度。4月14日,美军第14护航舰队刚驶出霍尔木兹海峡,编队前方的“罗伯茨”号护卫舰触发了一枚水雷,舰体中部被炸出直径2.7米的大洞。“罗伯茨”号被炸的第二天,美军中东特遣舰队的扫雷分遣队在出事海域发现了5枚水雷,扫雷专家分析后认定它们是伊朗购买的亚姆水雷。

  消息很快就上报到白宫,总统里根与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等军政首脑磋商后,决定对伊朗的“锡里”和“萨珊”号钻井平台实施打击,行动代号“螳螂”。

  4月18日凌晨,美国海军中东特遣舰队从巴林基地出动6艘舰艇,航行至波斯湾主航道时,兵分两路:“温赖特”号巡洋舰、“辛普森”号驱逐舰和“巴里”号护卫舰组成第一战斗群,驶向“锡里”号钻井平台;“特伦顿”号船坞登陆舰、“麦考密克”和“梅里尔”号驱逐舰组成第二战斗群,直扑“萨珊”号钻井平台。

  上午9时,第二战斗群抵达“萨珊”号平台附近海域,在要求平台上伊朗人撤退无果后,2艘美军驱逐舰的主炮一齐开火,伊朗人用机关炮还击,但很快被压制,最终平台上的伊朗人不得不请求停火并在美军监视下乘小艇离开,随后美军突击队登上平台,搜走一些档案文件后将其爆破摧毁。与此同时,第一战斗群也摧毁了“锡里”平台。

  “海上弯刀”被打断

  面对美军断然出手,被打疼的伊朗决心武力回击。12时15分,在距第一战斗群约35海里的水域上空,一架美军直升机突然发现海面上有三个快速移动的目标。原来这是革命卫队海军从阿巴丹港派出的3艘博哈默级快艇,企图偷袭美舰。正当美军直升机准备拦截时,伊朗快艇连续发射多枚防空导弹,将美军直升机击落。30分钟后,伊朗海军的“萨巴兰”号护卫舰也在霍尔木兹海峡西部海域重创悬挂美国国旗的货轮“威利·蒂德”号。

  13时许,美伊海上冲突达到高潮,伊朗海军主力几乎倾巢出动,号称“海上弯刀”的伊朗“约尚”号导弹艇在岸基雷达的引导下,发现美军“温赖特”号巡洋舰,并以35节的高速向美舰扑去。与此同时,“温赖特”号上的雷达也锁定了这艘伊朗导弹艇。13时15分,伊朗导弹艇率先发射一枚鱼叉反舰导弹(该导弹还是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从美国买来的)。“温赖特”号一边规避,一边发射干扰弹,把鱼叉导弹引进大海。同时,美军“辛普森”号驱逐舰向伊朗导弹艇发射了一枚“标准-1”反舰导弹,“约尚”号顷刻化为燃烧的火炬,15名伊朗水兵丧生。

  吃大亏的伊朗不甘就此罢手,在得知“约尚”号被击沉的消息后,仍持续增兵。14时26分,伊朗海军的海豚直升机对巴拿马籍“斯坎湾”钻井平台展开攻击,几分钟后,从位于阿拉伯海的美军“企业”号航母上起飞的4架A-6舰载攻击机飞抵“斯坎湾”所在海域上空。海豚直升机见势不妙,赶忙降低高度,贴着海面飞走了。这时,三艘伊朗海军的博哈默级巡逻艇急速驶来,企图继续打击“斯坎湾”钻井平台。美军战机向冲在最前面的巡逻艇投掷了4枚石眼集束炸弹,将其炸沉。另外两艘巡逻艇见势不妙,高速撤离。

  不愿服输的伊朗海军出动了其最现代化的军舰——“萨汉德”号护卫舰,但它很快被两架美军A-6E攻击机盯上。16时34分,两架美军战机分别发射了1枚鱼叉空舰导弹和一枚AGM-123激光制导炸弹,“萨汉德”号被命中两弹,遭重创。17时06分,“萨汉德”号舰长下令弃舰。21时11分,“萨汉德”号沉没。此后,伊朗的“萨巴兰”号护卫舰也遭美军A-6E机群攻击,舰长等指挥官当场身亡,舰艇瘫痪在海面上。

  作战评价

  这场二战后美国海军经历的最大规模海战成功显示了美国的军事能力。由于伊朗海军几乎损失所有的大型作战平台,此役之后,伊朗再未考虑过挑战美国在波斯湾的海上霸权。随着美国海军护航编队的干涉尺度越来越大,伊朗认为美国可能站在伊拉克一边,所以不得不接受国际社会的调停,结束了持续多时的波斯湾“袭船战”,也结束了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

作者:罗山爱,来源:新民晚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