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有“21條”談判,沒有“21條”條約



張華騰


作者為安陽師範大學教授,本文係張華騰在項城袁氏家族聯誼會於安陽師範大學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言,《新史記》徴得同意予以連載,略有删節。


下面是當時中日談判的一張照片,中國的代表是陸徵祥,當時的外交總長,副總長曹汝霖,秘書施履本,日本的是駐華大使等有關人員。“21條”不是條約,而是日本向中國提出的21條要求。雖然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進行過“21條”談判,但從來沒有承認和答應,也從來沒有簽署“21條”,有“21條”談判,沒有“21條”條約。



1915年5月25日中日條約簽字後雙方談判人員合影並親筆簽名。自左至右:中國外交次長曹汝霖、外長陸徵祥、秘書施履本;日本代表參事官小幡酉吉、公使日置益、書記官高尾亨。

“21條”是日本單方面提出來的,袁世凱不同意,中國政府不同意。在當時的情況下,武力我們又不行,只有談判,在談判中,儘量減少民族利益的損失,最後日本在談判過程中不耐心了,談不下去了,向中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讓中國政府答應他們的修正案。

日本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提出“21條”?南開大學著名日本史學家于新藤先生說,辛亥革命以來,“日本的對華政策因受到歐美的牽制,以及袁世凱北京政府的抗拒,現已停止”。我們全面看,袁世凱從朝鮮,以後來到東北,都是抵制日本的侵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來他當大總統,更在抵制日本的侵略,袁世凱執政期間,日本的對華外交沒有進展,這個時候,日本非常惱火。當時的名記者王芸生也談到這個問題,“清末民初,袁世凱之當國,甚為日人所不喜。故此時之日本對華外交,大體言之,為改革中國,局部言之,也為反袁”。

在袁世凱做了大總統之後,日本對華外交沒有進展,非常惱火,極力尋找機會。機會來了,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爆發,日本舉國狂歡,認為老天保佑,給他們這個好機會:歐美各國列強正在廝殺,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最好時機,絕對不能放過,所以日本的民間團體、政治團體、國會、軍方,都紛紛上書政府,實際上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21條”文本。

在此之前,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派兵進入山東,日軍主力在山東龍口登陸,向青島發動進攻,青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唯一的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頻繁與中國政府接觸,想把青島直接交給中國,袁世凱政府和德國秘密談判,但是被日本發現了,極力阻撓。無法把青島直接收回來,袁世凱就主張,我們也參與攻打德國的戰役。青島是日本和英國人結合攻打,袁世凱主張中國軍隊也要參加,準備派五萬人參加中英日三國行動,實際上就是借機要收回青島、日本絕對不會讓中國參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很無奈地宣佈中立。

日本出動了60艘軍艦進攻青島,11月7日,青島被日本拿下,德國戰敗,膠州灣被日本佔領。戰爭期間,中國無奈被迫中立,戰爭結束之後,袁世凱政府就要求日本人從山東趕緊撤走,但這個時候,日本公然拒絕,不但是拒絕撤兵,還於1915年1月18號,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了“21條”。

這是有悖於外交原則的,你駐華公使不能向國家元首提,你可以向外交部去提。現在我們看到的資料,袁世凱會見日置益時,一直是非常嚴肅;日置益走後,就在“21條”上批注。

“21條”第一號就是關於山東問題,一共是四條。日本要求,德國戰敗了,原來青島是德國的勢力範圍,現在日本要承襲德國,由德國人轉到日本人手裏;

第二號是關於東北,南滿和東部蒙古問題,七條——最後中國政府答應的就是第一號和第二號;

第三號,關於漢冶萍公司的問題,兩條,漢冶萍是中國當時最大的鋼鐵公司,日本提出要中日共管;

第四號是一條,就是關於日本要求中國政府沿海的港口海灣一律不能對他國開放;

第五號是七條,包括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政治的、經濟的,中日兩國合作經產,中日兩國的軍事武器採取同一口徑,允許日本在南方修鐵路等等。

加在一起是“21條”。
袁世凱怎麼批示呢?關於第一號,山東問題的批示,其中第一款就是中國政府答應日本政府接收德國在山東所有的權益,袁世凱批示是這樣的,青島聲明交換,一切辦法,應按德人,青島要歸還我們的,其他的還按德國的辦法,才能給你享受德國的待遇。

第三款是中國政府同意日本修造由煙台或者龍口連接膠濟鐵路的鐵路,袁世凱批,“由我自造”——這個鐵路我們自己造,第一條實行之後,你答應了青島歸還我,我再和日本進行商議,這是關於第一號批示的內容。

關於第二號,尤其是南滿鐵路,要求99年,我們答應沙俄的是25年,袁世凱說,除去沙俄佔領這幾年,剩下的是日本享受的。

對中國主權威脅最大的第五號,袁世凱批,“此條內多有干涉內政,侵佔主權之處,實難同意”。(《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