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老章太炎對舅太公黃興的挽聯說:“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舅太公的家書充滿了對人民疾苦的關心。辛亥革命成功之後,他想的不是功成後要獲得什麼權力地位,而是準備“將來從事實業,為社會開經濟之源”
《新史記》鍾鴻
黃興是我母親奶奶(黃杏生)唯一的弟弟,母親稱黃興為舅外公,我則呼之舅太公。經常聽母親講起舅太公的往事。他曾是武昌起義的戰時總司令,親臨前線,血戰一月,贏得了全國各省起義,從而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為革命功不可沒。正如民國元老章太炎給他的挽聯:“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他一生遵循的自訓則是“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功成而不居”的“無我”“篤實”的精神。
將來從事實業,為社會開經濟之源
從他給他姐姐黃杏生的家書中,亦可體會到其高尚的精神,家書如下(括號內為筆者加註):
【二姊大鑑:闊別四載,時局變亂已達極度。干戈滿地,骨肉離析,慘痛之苦,幾無論何種族皆飽嘗之矣。矧(shen,何況)我弟姊中年睽隔,團聚無時,其傷感又何如耶?所幸袁賊已伏天誅,國民皆相稱慶,從此政治或可望入正規。弟海外歸來,亦叨庇蔭,暫借休息。將來從事實業,為社會開經濟之源,不知國人其許我否?耆孫(指筆者的舅舅)來得悉:貴體健全,無任欣慰,虛受(耆孫之父,曾隨黃興革命)去世,同抱悲傷,耆孫能長成,日依膝下或可節其痛思。太母(黃杏生之婆母)壽高八旬,聞近來多病,惟得姊相依,承歡有恃,後事一節當不缺乏,尚望卻病有方,百年長壽,天倫之樂,至為欣慰。弟自亡命日本,宗漢(黃興的革命伴侶)相隨。母親及淡如(黃興髮妻)均後來不久。弟赴美在美偶患血症,幸醫治得法,六月之久,始能回復健全。宗漢同之,偕一歐(黃興長子)前來,約住一年,今始同歸。母親及淡如住日本,身體頗好,各兒均幸安好,學問亦日有進步。一美(宗漢子)聰明絕頂,體氣亦強,今雖三歲有餘,說話如成人至可愛也。所不堪言者,自元年至今一切用度均極浩大,債臺高築,無力能償,茲日本滬上兩處居住,日不暇給,目前純從友朋處借貸為生活所有。心欲資助吾姊之處,力實不逮。茲付耆孫洋一百四十五元,內三十元著購各物,又十五元為回湘川資,餘一百元囑其帶回家中以備用度,此數雖微,然弟出於困窮之中,想亦為姊不棄耳。冬間將事稍為料理,即當回湘一行以慰闊別之思。淡如、宗漢均有喜,他日相逢,其樂可知矣,匆匆不盡欲白即請侍安。
弟興手書,九月九日
太婆前請安,各戚友均問好!】
舅太公的家書充滿了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他想的不是功成後要獲得什麼權力地位,而是準備“將來從事實業,為社會開經濟之源”。遺憾的是在他寫完這封家書不久,即於1916年10月31日吐血而逝,實為長年奔戰積勞成疾所致,僅42歲就離開了他的理想,他的親人。
他的家書還充滿了對親人的尊重、關懷,字裏行間無不滲透他為人的真誠、篤實。在我通讀《黃興年譜》等書後,更感受到他偉大的人格貫穿於他的一生之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爆發後,軍中無首,黃興突破封鎖,化妝為醫務人員隨紅十字會來到武昌。下船立即投入戰鬥。在漢口、漢陽奮戰月餘,贏得了全國革命的大好形勢。12月4日各省市駐滬代表公舉黃興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元帥,黃興堅辭,願領兵北伐,誓搗黃龍——他認為:至於組織政府,則非興所能擔任者也。並謂孫中山將次回國,可當此任。眾曰:孫君誠為數十年熱心革命之大偉人,然對外非常緊急,若無臨時政府,一切交涉事宜,俱形棘手——黃大元帥於此時不必多為推讓。於是黃興才答應代行大元帥職務。
據革命元老李書城回憶:“黃先生本擬早日啟程赴南京就職,並已商請張謇向上海日商三井洋行借款三十萬元作到南京後軍政費的開支。但在預定啟程赴南京的先一天晚上,黃先生忽對我說,他明天不去南京了,我問他何故不去。黃先生說:‘頃接孫中山先生來電,他已啟程回國,不久可到上海,孫先生是同盟會的總理,他未回國時我可代表同盟會;現在他已在回國途中,我若不等待他到滬,搶先一步到南京就職,將使他感到不快,並使黨內同志發生猜疑。太平天國起初節節勝利,發展很快,但因幾個領袖互爭權利,終至失敗。我們要引為鑒戒。肯自我犧牲的人才能從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緊的是團結一致,才有力量打擊敵人。要團結一致,就必須不計較個人的權力,互相推讓。’我聽了黃先生這一番話,感到他的人格偉大,感到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純潔,深為佩服。”
孫中山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3日孫中山任命黃興為臨時政府陸軍總長。
當實力強大的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登上總統地位以後,處處掣肘黃興,黃興憤而辭職,1912年10月11日袁又假惺惺地賜黃興勛章,黃興覆電拒而不受,並指出:“民國肇造,烈士堪悲。國慶紀念,彌增感痛。興歷年奔走,幸保餘生。分所應為,何勳可紀?”(作者鍾鴻是北京京劇院編劇,京劇電視連續劇《曹雪芹》作者兼監製。)(未完待續。《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