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中國的挑戰,導致了亞非國家分裂選邊站

賓主合影。左一為沈志華,右二為李丹慧。

《新史記》記者高伐林/冷戰研究專家李丹慧教授指出:第二次亞非會議,大部分亞非國家還需要得到蘇聯的援助,所以籌備期間有一半國家贊成蘇聯參加。中國說如果你們贊成蘇聯參加,中國就退出亞非會議。這種態度,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亞非會議的流產


2011年8月15日,華東師大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教授和夫人李丹慧教授,在美國華盛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舉行新書發布會,《新史記》記者前往聆聽,並在其演講間隙與沈志華交談,向他贈閱了最新一期《新史記》。

本刊根據錄音整理了他們兩位的發言如下,未經發言者審閱。


李丹慧教授說:
並行發展的第二條線索,就是與蘇聯爭奪第三世界。毛澤東這個時候特別強調一個理念: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民族解放運動,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也可以稱作世界革命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這些民族國家的資產階級領導人是可以領導這個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運動的。這一理念,為中國當時爭取亞非民族主義國家,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

在這個階段,1964年中到1965年初,中國參與籌備第二次亞非會議期間,中國是堅決反對蘇聯參加亞非會議的,說它不是亞洲國家,排斥它“干預亞非事務”。

毛澤東認為,亞非民族主義國家中,大部分是中間派。1965年,毛澤東和胡志明談起來,甚至對胡說:我們可以組織亞非國家中的左派和中間派開會——這就明顯地表明了中國要和蘇聯爭奪第三世界國家。

第二次亞非會議,大部分亞非國家還需要得到蘇聯的援助,所以籌備期間有一半國家是贊成蘇聯參加的。中國這個時候採取一種比較僵硬的方針,說如果你們贊成蘇聯參加,中國就退出亞非會議。中國的這種態度,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亞非會議的流產。其結果,是亞非國家發生了分裂。

中國要爭奪第三世界國家、要領導亞非國家,實際上能領導的還是少數國家。

不管是領導左派國際共運,還是爭當第三世界的領袖,總的目標,還是要當世界革命的領袖——中國要成為世界革命的中心。簡而言之,隨著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激進,認為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實現民族獨立之後,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就必須要由無產階級領導,要有無產階級專政。這一套理論,就使中國又失去很多亞非國家的支持。在“文革”期間,中國這種外交激進導致在國際上陷入某種孤立狀態。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中國調整外交方針,扭轉極左外交,打開與美國的關係,中國與亞非國家的關係又發生了新的改變。這段時間,實際上是中國與美國一起在對抗蘇聯。
(《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