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号是美国珍珠港遭到空袭的纪念日。当晚,在哥伦比亚大学,历经中国内战、越战、韩战的前美联社记者西默•托平(Seymour Topping)做了回顾美中关系的演讲。
他说,毛泽东重庆谈判后,曾向美国发出信息,希望到华盛顿去谈判,与美国合作,但是当时的美国大使十分支持蒋介石,没有把信息传给罗斯福总统。
托平:“毛想向美国说明他在内战中的立场,而且觉得跟美国发展经济关系对中国很好,他希望在自己控制的地区立即开始这样做。”
他说,毛泽东在杜鲁门时期也释放信息,甚至承诺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美国方面亦没有回应。
托平说,冷战时,中共处在被苏联、印度、美国支持的菲律宾、日本、韩国包围的形式下。若不是中共在背后给越共出谋划策,美国就可以在越南获胜。而中共出兵朝鲜,是为了维持朝鲜半岛这个缓冲地带。毛泽东最终与尼克松接触,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尼克松借此作为筹码与苏联谈判武器控制。
托平关于冷战的回顾,收录在其新著《冷战前线》(“On the Frontlines of the Cold War”)。
分析到共产国家领导人的思维,托平说,邓小平是坚持了列宁的“不允许政治反对力量存在”、“共产党完全控制整个社会”的策略。
托平的夫人、摄影记者和纪录片制片人Audrey Ronning Topping接受采访时表示:“美中两国应该增进了解,了解对方的文化和政治系统。这样才能促进两国的关系。”
哥大教授BAZikria认为,在世界经济促动下,美国在苏联之后,面对着一个新的具有经济力量的共产国家,这是美国最不放心的地方。他与夫人去了中国的六个省旅游。还为桂林山水赋诗一首。
Zikria:“在稀薄的共产文化表象下,是深厚的中国文化。”
现场听讲的还有一些中国留学生。一位来美国三个月、学习国际传媒的学生表示,从学生的角度,觉得美国文化是让人憧憬、想要学习的对象。
学生:“我来这边印象很深的就是美国对于自由的定义,以及自由在他们中间的实践。这是以前在中国没有体验过的。在美国,不管你做什么,没有人管你,只要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且每个人都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她很感概在纽约接触到的文化多样性。
学生:“我来纽约三个月,真的觉得美国在文化上是有很多样性。而且很激发人。特别是在纽约真正看了百老汇的一些剧,去电影院、去林肯中心看一些演出之后,我才觉得,哦,他艺术创作的形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inspiration?真的是我们国内的一些文化行业应该好好学习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