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當年駐蒙古使館人員回憶勘察林彪墜機地點

《新史記》編者按:2011年9月4日,在北京舉行了“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討會。“九一三”事件當事人、親屬和“文 革”研究者、外交人員、教授、記者50多人,共聚 一堂,追索40年前這件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的真相,並從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經濟甚至心理諸多層面進行學術探討。發言者披露的許多第一手鮮爲 人知的史實,勢必引起學界和民衆高度關注。本刊全文刊發著名記者高瑜根據錄音整理出的全部發言。


高瑜:好,下邊我們請外交部兩位同志講一下當時情況,沈慶沂先生當年是駐蒙古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退休之前是駐蒙古國的參贊。



右:中國駐蒙古大使館翻譯沈慶沂,左:中國駐蒙古大使館二秘孫一先之子孫戈。



沈慶沂:我們也成立了一個小的寫作小組,因為當時手裏什麼材料都沒有,一些材料放在中央檔案館,我們就到中央檔案館去把材料要出來,寫了一個東西,這是1987年《世界知識》分兩期登出來的。這是第一次比較詳情地介紹了“九一三”事件當時現場調查。其中許大使寫得比較詳細,整個過程都寫了,我們的一些同志寫了後頭具體的一些東西。

當時我們去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一架飛機是林彪的座機,我們只知道這是我們一架飛機在執行任務中在蒙古墜毀了。當時我們在現場看到,九個同志就這樣犧牲在蒙古。我們是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呢,一直到11月初,中央文件來了,才知道了這是林彪座機。我們是9月15號到那個地方的,調查了以後,17號回來,17號夜裏給中央寫報告,18號中央57號文件下發了。我們使館是到11月才知道的,很晚。

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在大漠那一邊》我想大家都看過吧,《世界知識年鑒》裏邊也有。我現在想講一下最近從蒙古搞到《林彪元帥之死》,我們的作家蘇勇同志寫的,登在九月份的《文史參考》上。這是我昨天收到的《文史參考》,關於“九一三”,一個是“十大謎團”,一個是蒙古一位學者的有關文章,這一部分東西是蒙古的,這裏頭有一些照片,有一些是我們沒有的,一些沒有公開過的。蒙古人關於這件事,跟我們所瞭解的,差別並不是太大,他們當時也不知道是誰,他們調查說,飛機由於不明原因迫降了,翅膀插在地裏了,肚皮擦地了。他們的調查結果認為這個飛機不是因為要迫降而降落的。我們到後來認為,由於油料不足了,飛到赤塔飛不過去了,所以選擇在溫都爾汗附近這個地方降落。蒙古的調查,蘇聯也參加了,他們11月20號作出結論:“這個有民航標記的256號飛機,是中國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需要,多數的座位被拆除,用於特殊的軍事需要,中國256號飛機,由於飛行員犯下了飛行駕駛錯誤而墜毀,不是因為某種迫降原因而降落的。”蘇方認為這個飛機油還多,可以再往北飛。我們的調查認為是油不夠了。

這裏頭還提到“軍民之爭”,就是這飛機到底是軍用飛機還是民用飛機?我們一直強調是民航的,因為上面寫著“中國民航”;而蒙古方面說,一看裏面的人全是軍服,還有武器。這屬於真正的關鍵:承認不承認這是一架軍用飛機?蒙古認為是軍用飛機,一定要我們承認這是軍事人員或者軍用飛機。所以最後我們是沒有簽字的。許大使說,我們要國慶了,我作為大使必須要回去準備國慶。其他人員留下可以繼續談判。蒙古想你大使不在,談不了;大使在,也談不了,那就算了,還是一塊回烏蘭巴托吧。

在離開現場往西一公里的地方選擇了一個墓地,這個墓地當時是怎麼選的呢?蒙古人風俗習慣,墓地要設在能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飛機墜毀的地方是丘陵西部,看不見太陽升起,就選了離失事地一公里的地方。可能有一些同事去看過,這個地方現在什麼都看不見。那時蘇聯來挖過兩次,第一次挖,把林彪、葉群的頭顱取走了;第二次來,是調查林彪身上有沒有肺結核的病灶。蒙古一個學者寫的文章裏都提到了,的確是這樣,林彪和葉群的頭骨沒有了。當時他們把它取下來以後,到蒙古公安部的院裏頭用水煮,煮了顱骨就帶到莫斯科去了。所以現在要去看的話,什麼痕跡都沒有了,連地上的碎片都看不到了。還好,我們當時留心,叫蒙古給我們一個經緯度,所以他們最後墓地提供了經緯度,那很準確的,即使成了平地也能找到。
(《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