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斯大林欺負毛,毛向赫魯曉夫撒氣

《新史記》記者高伐林/沈志華認爲: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兩人的個人脾氣性格,對於中蘇分裂,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從比較長的時段來看,其實,就算換一個人,結果可能還是一樣


2011年8月15日,華東師大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教授和夫人李丹慧教授,在美國華盛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舉行新書發布會,《新史記》記者前往聆聽,並在其演講間隙與沈志華交談,向他贈閱了最新一期《新史記》。

本刊根據錄音整理了他們兩位的發言如下,未經發言者審閱。



  沈志華對《新史記》記者認真地說:“不查到第一手材料,我根本不敢下斷言。”《新史記》雜誌封底的“提升判斷力”仿佛正是大家的共同願望。(高伐林攝)



沈志華:回答人們提出的一些疑問。

第一个問題,中蘇分裂,是否有兩黨、兩國領導人的個人因素?我是這麼看的: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兩人的個人脾氣性格,對於中蘇分裂,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從比較長的時段來看,其實,就算換一個人,結果可能還是一樣。劉少奇性格比較柔和一些,不太願意與蘇聯將關係搞僵,但是在核心的問題上,他與毛澤東做法不一樣,看法是一樣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毛澤東的脾氣那麼大,其實欺負他的是斯大林。赫魯曉夫並沒有欺負他,給他很多好東西,但他把氣都撒在赫魯曉夫頭上了——對斯大林他不敢這樣,斯大林越欺負他,他越一邊倒。

下 一個問題,朝鮮戰爭結束的原因,斯大林去世確實是最重要的條件。斯大林不死,後邊的形勢不可能拐個彎,轉一個方向。但是不是因為斯大林死了,毛澤東可以自 己拿主意了,所以朝鮮戰爭才結束呢?並不是,而是因為斯大林死了,蘇聯領導人改變了政策,而且迫使中國改變了政策,才結束了朝鮮戰爭——那時候毛澤東還是 要聽從莫斯科,雖然斯大林死了。
第三,中蘇關係破裂是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個人看法,從長期的發展來看,早晚中蘇是要分裂的。因為中蘇關係中存在的 問題,跟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彼此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是一樣的,是結構性的弊病,病是在骨頭裏頭的,什麼時候爆發,說不準,但早晚要爆發。社會主義國家關係不可 能長久親密。那麽,“結構性的弊病”是什麼呢?——就請看我們的新書吧。(衆笑)

第四,中國參予朝鮮戰爭,為什麼沒有看到中國人反對?在 金日成攛掇斯大林打朝鮮戰爭時,毛澤東很不滿,這有三個不同的層面。第一,1950年5月14日到15日晚上,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材料說毛澤東表示反對,但 是我想,沒有這方面的材料,可能是他沒有跟誰說,但實際上他心裏非常不滿的,只不過,(他感到)說了也沒有用。

為什麼我這麼講?有兩個證據,一個證據,是那年的10月2日,毛澤東曾經起草了給斯大林的電報,雖然沒有發出去,那個電報中國在刊登的時候,刪掉了一大段話,沒有刊登出來。這段話 講的什麼?第一,我早就料到要出事,早就跟金日成講過,他就是不聽。怎麼樣?現在出事了吧?——這只是在一個電報裏。第二個證據是,1956年中朝關係比 較緊張時,毛澤東把過去積壓在心頭的憤怒全都爆發出來了。中共開八大,崔庸健代表金日成到北京來祝賀,毛澤東對他講:當時我對你們講了帝國主義可能干涉,為什麼非要打?彭德懷和李克農在旁邊幫腔說,你說,朝鮮戰爭究竟是誰發動的?是你們,還是美國人?崔庸健都傻了,說,你們怎麼能提這種問題呢?這不是都說好了的嗎?
(《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