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星》孫乃修
1926年8月26日,驅楊風潮骨幹、28歲女生許廣平,與魯迅一同離京,去廣州就任廣東女子師範學校訓育主任。被校方斥為害群之馬的女學生,開始為人師表。在廣 州這所女校,她暗中傳遞消息,挑動女生內鬥,毫不手軟開除那些批評校長的女生。她的角色與以前恰恰顛倒,成了校長的人,與女學生對立,痛遭學生抨擊和斥罵。當了婆婆就把自己當媳婦的苦楚忘得一乾二淨,搖身又是個辣手婆婆。不久,校長和幾位主任辭職,許廣平不得不黯然辭職。她走的正是一年前楊校長及其手下人之路。相隔僅半年,就角色易位、老戲重演。
她暗中鼓動學潮,其陰謀和手段,洋洋得意和頹喪失意,成為此時與魯迅書信重要內容。
許廣平謄寫魯迅日記。(周海嬰1943年11月攝于上海)
10 月30日信,她談暗中鼓動學生鬧學潮:我開始“設法引導別的學生起首反抗”,引起風潮,“把右派分子打倒”。這是挑動學生鬥學生。身為師範教師,卻有這種 用心和動作,學生豈能不鬧?學校豈能安寧?讀書育人之地不是成了內鬥醬缸麽?此信發表前,魯迅把這些話刪去,抹去許廣平背後鼓動學生內鬥之用心。她這套手 法,正是一年來在北京女師大風潮中的本領,怪不得她在此信中承認自己又來“省立女師害群了”。
11月4日信,談她背後傳遞消息、挑撥兩派 學生互鬥。書信發表前,魯迅對此信做了大量刪改,把“右派”改為“舊派”,把幾個關鍵性事實刪去,例如她等待機會、終於“探聽”到“右派”學生“暗中策 劃”,急忙告訴“左派”學生予以反擊,於是“兩派引起糾紛”。刪去許廣平這種用心和行為,自然是怕人知道她是學生內鬥的幕後挑撥者。一年前北京女師大風 潮,她是否以這種手段活動呢?她對自己這種行為的後果——被學生識破、打倒、驅逐——心中很清楚:“若說失敗,被學生攻倒,也沒有什麼,反正我並未打算在 這裡多擔擱。”原來她不想在這裡待,才這麽幹。她對學生和聘任她的學校,有責任感麽?這話不能見人,發表前亦刪去。
許廣平積極參與學生內鬥、支持一派打擊另一派,這種行為很快被學生揭露和厭惡。11月7日信承認學生們反對她:“自從學潮起後,那些學生(多數)以為我袒 護一方,或從中主持,而且我地位是訓育,直接禁罰她們”,因此自己已成“眾矢之的”,遭學生輕蔑和怒視。她呆不下去了,一等學期結束,立即走人。她把懲治 女學生的手段告訴魯迅:
【如她們鬧得太凶,沒法處理,則打算照中大辦法,重新考試,總之,我們是具十二分堅決心,校長教職員,有力者都是左的,事甚好做。】
她忘記一年前做學生時受校方威壓那種痛苦。一當婆婆,一有權力,臉就變,反過來壓迫媳婦。此時許廣平,成了楊蔭榆式人物,此時魯迅,不再為女學生主持“正義”。
【因為害馬又害起群來了,心中高興,不覺多食些。現時背後有國民政府,自己是有權有勢,處置一些反動學生,實在易如反掌,貓和耗子玩,終久是吞下去的。你可知其得意了。】
這 種心態,不可怕麽?她開始仰仗權力,威壓女學生。當年楊校長只有教育部長章士釗支持,現在許廣平有政府做靠山,她很得意,以為“自己是有權有勢”,對付一 群毛丫頭易如反掌,是貓玩老鼠,早晚要一口吞下。她對付女學生這副炙手可熱架式,與魯迅罵為“擬寡婦”式女人對照,如何?(“剝離愛與欲的《兩地書》”連 載4。《名星》第1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