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紀實文學在中國異軍突起,他功不可沒

中國著名記者、作家劉賓雁逝世八週年之際,明鏡出版社推出了由馬雲龍所著的《劉賓雁時代——鴉雀無聲雁有聲》一書。
2013年12月7日,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中國研究院、明鏡出版社和《新史記》雜誌社聯合主辦的“劉賓雁逝世八週年暨《劉賓雁時代》新書發佈會”在紐約舉行,與會者分享了自己與劉賓雁的交往經歷,回憶了對他的豐富印象,分析了劉賓雁的精神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名星》根據錄音整理了全部發言,並經發言者審訂,經授權全文刊發如下。

紀實文學在中國異軍突起,他功不可沒
曾慧燕(美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我剛入行時,就打算以新聞記者為終身職志,為歷史作見證,在這方面,我受“中國的良心”劉賓雁影響非常大,可以說,他影響了初出道的我,也影響了我們這一代的新聞記者。
我 1980年在香港開始當記者,劉賓雁1976年獲平反復出,寫作大量尖銳揭露社會黑暗的作品,其中《人妖之間》、《第二種忠誠》等,成為當時中國報導文學 的經典之作。我特別受鼓舞,劉賓雁代表一種道義和良知,給新聞記者做出非常好的典範。我當時對他非常仰慕,一直勉勵自己也要用筆為武器,像他那樣歌頌光 明,宣揚好人好事,鞭撻黑暗。

大約是1988年3月, 劉賓雁到美國哈佛大學當尼曼學者,期間去舊金山灣區探訪當時住在柏克萊的作家陳若曦,我當時在舊金山讀英文,跟陳若曦及她當時的丈夫段世堯關係都非常好, 週末經常去他們家住宿。那次劉賓雁、朱洪夫婦到陳若曦家作客,因緣際會,我們有很深入的接觸。劉賓雁給我的印象是他對人對事都非常天真,滿腔熱血,憂國憂 民。


劉賓雁80壽辰時,朋友們給他的生日禮物之一。

我們在評價一個偉人的時候,要全面客觀評價,所謂七分成績三分缺點吧,人無完人,對一個人不能有太多溢美之詞,否則就是“捧殺”。

劉賓雁在當代中國報導文學的歷史地位不容抹煞,畢竟他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紀實文學在中國異軍突起,他功不可沒。

《劉賓雁時代》一書的副題我特別欣賞:“鴉雀無聲雁有聲”,起得非常好,我不曉得是誰起的書名?(北明插話:這是邵燕祥寫給劉賓雁的詩中的一句)在此我要謝謝何頻,為劉賓雁出版這本書,給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一個歷史紀錄,也是對劉賓雁最好的紀念。

但 我覺得他也有歷史局限。1989年,當時形勢非常複雜,他在電視上預言:李鵬72小時就會垮台,這也跟他天真的性格有關。我非常肯定他對我們這一代新聞記 者的鼓舞,但還是那句話,評價一個人要恰如其分,該肯定的肯定,該提出來的要提出來,包括後來他在民運隊伍中當“包青天”。

我 想程凱先生最瞭解他。在辦《新聞自由導報》的時候,他捲入內鬥,對他身體消耗非常大,他太投入了;他還捲入民主基金會事件,他對每一樁事都非常認真投入, 對他的健康非常不利,我雖然是晚輩,但都忍不住勸他不要浪費精力在這些事情上,弄得自己大傷元氣。但因為他太有正義感了,他的致命傷也是容易輕信,有些事 情反而弄巧反拙。


“千載已過,東坡未死”

北明讓大家分享一些溫馨的小故事,我在這裡也講一個小插曲。

劉 賓雁跟香港《爭鳴》雜誌創辦人溫煇先生,還有蘇紹智關係都十分好,他們曾在普林斯頓老人村買屋,溫煇當時跟我私交也非常好,來紐約我們經常見面。他對我 說,好像劉賓雁這些人都很嚴肅,他都不敢跟他講笑話,特別是關於風花雪月之類的話題。我說,我接觸過很多名人,其實都有人性另一面,都喜歡談論女人,不 信,你下次試一試跟他講風花雪月,看看他是否有共鳴!

不久溫煇帶蘇紹智、劉賓雁來我家作客,他們在客廳談話,我在廚房忙活,後來溫煇跟我講:“哎,你說得太對了!以前我從來不敢跟他們講女人,剛才我們講得眉飛色舞!講得比我還起勁……”

2005 年2月27日晚,我曾應邀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花園餐廳,出席“祝賀劉賓雁先生80華誕暨文學寫作65週年慶祝會”,當天並同時舉行《不死的流亡者》新書發表 會。那次慶祝餐會由作家北明和蘇煒主持,來自世界各地的130多名作家、學者和流亡人士,歡聚一堂,度過一個溫馨難忘的晚上。

蘇煒在會上指出,這個餐會主要是向劉賓雁前輩致敬,另外也是一大群遠離故鄉的人,在這樣一個日子重新確認精神家園及重建自己的精神價值。他強調,這不是一個政治性的集會,而是一個文學和朋友的聚會。

當 晚慶祝會獻給劉賓雁三件生日禮物:一本題獻給他的文集《不死的流亡者》,那是流亡人士為了“向在艱難中用自己的生命抵禦命運的劉賓雁,表達自己深深的敬 意,衷心祝願他健康長壽”,他們將祝福化為字字珠璣,出版这一文集。此書扉頁是劉賓雁銅像和題辭“謹以本書獻給80高齡的流亡作家劉賓雁”。此書也收錄了 我寫的萬言長文《風雨蒼茫一戈揚》,一如念舊的蘇煒所言,這本書除了獻給賓雁大哥,還獻給“戈揚老大姐”。

第二件禮物是一個專門介紹劉賓雁生平和作品的網站;第三件禮物是一座由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家譚寧製作的劉賓雁半身銅像。


我 出席祝壽會後,2005年3月13日在《世界周刊》發表兩篇報導:《一個溫馨特別的祝壽會》和《中國的良心劉賓雁》,推崇他“坦然承受流亡之苦、不向強權 低頭,在他那一代知識分子之中,巍然屹立”,當期周刊封面,是我拍攝劉賓雁在祝壽會上發言的照片,劉賓雁顯然對這幅封面照片和內文幾幅照片以及兩篇報導都 非常滿意,特意來電表示感謝。
沒想到就在那一年的12月,劉賓雁與我們永別了!

如今,在紀念劉賓雁辭世八週年之際,浮現在我腦海的,是《不死的流亡者》一書中的“千載已過,東坡未死”!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名星》特約記者馬儉、記者高伐林 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