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黄炎培与孙中山的四次相遇


  黄炎培,民主建国会创始人,著名民主人士。他一生追求民主,曾与孙中山在上海有过四次“相遇”。

  第一次。1903年初,孙中山应蔡元培的邀请,到蔡元培创办并亲任总理的“爱国学社”(在上海的张园,也叫味莼园)作题为《推翻清朝政府,进行民主革命》的演讲。黄炎培此时就在“爱国学社”任教员,黄炎培聆听了孙中山这次演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初期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思想的灌输,使他两年以后真正成为革命党人。对此,1961年10月7日,黄炎培曾作七绝句《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纪念,抒发了对孙中山的仰慕之情:

  味莼园里吼狮声,最早词坛识伟人。
  听取批评清政治,大群革命种深根。

  第二次。1905年的一天,黄炎培和杨斯盛在上海广明师范小学谈校务,一名巡捕持法租界总巡捕麦兰的名片来学校,对他们说麦总巡请黄炎培先生去一下。杨斯盛怕黄炎培会有什么麻烦,就向巡捕说等会儿他去。当晚杨斯盛回来后说,麦总巡只问黄先生为什么不来?不来就算了,其它也没说什么。第二天,黄炎培去见麦兰时,麦兰问,昨天为什么不来?孙文坐法国兵船来召见你。黄炎培急忙问孙文现在哪里?麦兰说,今天一早就走了。黄炎培听了后悔不已。后来他打听到,原来孙文到上海后,通知有关人员见面,如柳亚子得到通知后,约了陈陶遗、高元梅等几人,坐小划子到吴淞口外兵舰,见到了孙中山,而他却错过了这个机会。五十多年后,他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中,对此次“失之交臂”,表达了遗憾之情:

  加盟十六字心传,呼吁平均到地权。
  一片麦兰传口语,失之交臂浦江船。

  第三次。1917年,孙中山住在上海香山路7号,闭门撰书(后定名为《孙文学说》),书稿才写到一半,请黄炎培去交谈。孙中山拿出初稿,说:现在一般同志,对于革命,虽杀身成仁在所不惜,该说是能“行”的了。但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未必尽“知”,还提不出办法。因此,我想到“知”是难的,“行”是易的。为了说清这些道理,唤醒一般同志,写这本书,愿向你请教。你的文章文采斐然,笔力雄健,给提提意见吧。黄炎培答道:先生深邃之至,令我敬仰。我读旧书时只知“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先生见解深刻,难能可贵。多少年来,为革命而死,包括杀人自杀,我所联系的这些同志,也已着实不少。可是涉及到怎样救民、怎样救国这个关键问题,确要切实地提出计划办法来。先生写这本著作,一面唤醒,一面号召,在今天说来,确是切中需要。我要认真学习、体会。孙中山说:那就让我写下去。但我不长于写文章,这已写的请你看一遍,字句上有须斟酌的,请你动笔。黄炎培就不客气地照办了。直到中午,和孙中山、宋庆龄三人共进午餐,餐后告辞。该书出版后,孙中山亲笔题签,赠送给黄炎培,黄炎培一直珍藏几十年。对这次相遇的记述,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中写道:

  立国端宜订大纲,知行难易费商量。
  虚怀前席从容问,欢聚家人进一觞。

  第四次。1922年6月后,黄炎培在上海又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问黄炎培对以后工作有何意见,黄炎培说:“先生原有周游、考察全国的计划,也走了许多地方,今后宜继续进行,使全国民众都能站起来,更普遍更亲切地接受先生的领导。”孙中山说:“问题在于帝国主义侵略,敌人一步一步紧逼,不容许我们准备。”这时黄炎培已在上海的《申报》馆工作较长时间了,黄炎培请孙中山给他主编的《申报》纪念刊《最近之五十年》写篇文章,孙中山欣然应允,写了《中国之革命》一文发表于该报。后来黄炎培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中写道:

  联俄联共助工农,都在先生理想中。
  狙击去奸宁得已,那堪向内逞凶锋。

  周兴龙,团结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