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这是最后的斗争——文革杂谈

启麦来稿

  
  经过几十年战争、内乱,新的国家建立起来了。此时,社会思治、民心思富。途径大约两个,一是师从苏联;一是效仿欧美;而且都有相当的社会基础。这是外人、后人远远观望中国时的臆测。身临其境、了解情况者知道:1949年时的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任何其它选择。

  中共政权在苏联帮助下取得,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割据江西时就建立了苏维埃,党团是布尔什维克、军队是党指挥枪。苏美处在冷战前夕,美国是国民党的后台老板,背靠苏联资源无限……。投向欧美,不仅无法向党内交待,也没法对斯大林解释。苏共是天然盟友、美国是现成凝聚民心的敌人,“对苏一边倒”毛泽东从来没有犹豫过。这不仅是他基本队伍的机制、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必然,而且由于他的理想抱负尚待全面开展,取得政权只是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一系列社会改造计划有待实施。

  在长期战争中训练出来的军队和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严密、令行禁止,影响遍布各个阶层行业、远近城乡。如果在华实行民主政治、自由经济,这支力量就完全浪费、甚或反咬毛泽东一口;继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则是一笔无可比拟的社会资源、一支战无不胜的政治力量。这份财富,是毛泽东的政治生命线,采取各种方法使之巩固、扩展、提升,意在其庞大、长远、多重政治计划的落实推行。

  毛泽东追逐权力的欲望之强,不亚于古今中外的任何政治家。因为没有这个工具,他的事业就无法开展。对于将相王侯,毛泽东岂止平视、甚至轻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们的眼界与胸怀,不出创业守成的窠臼,事功以朝代为限,毛泽东则意在改变、更新文化传统,在中国建立一套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云云。只念文明文化可以传承千秋万代,忘记了那是在民族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变化、缓慢成长的。

  进城之后的社会局面远远大于解放区、根据地。虽然抓得紧、控制严,经济建设、文化遗产、民风民俗……,还是很容易分散革命的力量、改变政治的走向。这时,毛泽东最大的敌人是人性中追求安宁、充裕、丰富生活的本能。毛泽东把它形象化为:拿枪的敌人消灭之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会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向共产党发动拼死的进攻。毛泽东认为,安逸会消磨革命斗志,富裕会制造贫富差距,等于资本主义复辟,让中国的老百姓遭二茬罪、受二遍苦。

  而保卫革命果实、继续未竟的事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可以同时进行,就像练兵为了打仗、战场也是最佳练兵场。于是毛泽东等便接二连三地发起政治运动,维护革命成果、壮大革命力量,同时把社会主义事业引向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更深处。虽然毛泽东没有说过。也许他已经意识到,此时,他正在与自然规律做斗争:当时的中国呈现复杂的现象、前景迷离。社会上,高涨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封资修的文化艺术、生活追求同行并存;雷锋、王杰、欧阳海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城市老爷,对人民大众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两股势力:党政军工青妇与积淀千年、渗入骨髓的传统文化,趋向旗鼓相当。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显然要朝权重较大的一面走下去。而苏联和东欧,已经丢掉了列宁的旗帜,把共产主义庸俗化成“每天都有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餐”。中国来到了岔路口。

  饱暖思淫欲,个人、群体概莫能外。人性贪图安逸像水性就下般自然而然。这样的人组成的团体,虽有理想的灌输、严明的纪律,也难成铁板一块。权力的腐蚀类似化学反应,不但无法阻止还由此及彼。民间小农意识、市侩思想大量涌现,党内生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迅速侵蚀着毛泽东的政治班底。一向受到重视的美国人的预言:和平演变将发生在中共第二代、第三代身上,时刻敲打着毛泽东的神经。主张居安思危的毛泽东面临那样的内外局面,能不安排下大的动作,殊死一搏、力挽狂澜?

  崛起于草莽之间的毛泽东,一生信奉王安石的三不畏:“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并发展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欲与天公试比高”。那时,毛泽东的胜算在于,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党和军队、十七年教育的全国人民,虽然受到封资修的吸引、革命意志有所动摇、斗争方向有所疑惑,但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还是毛主席教导,价值观念还是革命事业,行为方式还是阶级斗争,此乃启动文革的真言咒语。如果小打小闹、甚或观望等待下去,力量对比彼长我消,可能坐失最后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爬起身来,施施然洗漱更衣、磨刀霍霍,拉开房门冲向广大群众……。

  所以,当毛泽东看到亿万群众革命之心未泯、热烈响应其号召,一举摧毁了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时候,欣慰地说道:“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语见1968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他老人家有没有意识到:掐断了物质享受而没有补偿,透支了革命干劲而没有止息,等于竭泽而渔,久之会导致破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