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宋徽宗的公元1127年


  当然可以说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大知识分子,因为他的诗、书、画都能称绝,如今故宫博物院和一些地方博物馆,甚至一些外国博物馆,都藏有宋徽宗的书画作品。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花鸟画”均独树一帜、领袖风骚。所谓“瘦金体”,是美誉赵佶书法其美如金。赵佶传世书法作品颇多,楷、行、草各体皆善,其笔势挺劲飘逸,个性鲜明独步。《秾芳依翠诗帖》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瘦挺,侧峰如兰如竹,是其代表作。赵佶的花鸟画,从物像意念的营造,写实技法的独创,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安排,都在中国艺术史上具备独创性。现藏辽宁博物馆的《瑞鹤图》,从构图到技法都令人称道:构图一改传统常规,将飞鹤布满天空,然后,用一线屋檐之静来对照群鹤飞翔之动,又为画面制造出故事悬念,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天才的尝试。

  宋徽宗尊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多次下诏搜集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教经典,《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赵佶还着有《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宋朝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茶、斗茶和茶百戏等茶事。赵佶精于茶艺,引领时尚,经常为其宠臣点茶。赵佶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尤其是书中“点茶”一篇,为我们今天了解北宋点茶文化保存了可靠依据。

  宋徽宗赵佶确实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然而,也确如元朝宰相脱脱评价-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o徽宗赵佶”之后,不由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实,当时的宰相章惇就说过赵佶“不能为君”。哲宗死后无子,向太后执意从其兄弟之中选择端王,宰相章惇厉声警告:“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时人和后人都知道赵佶“不能为君”,然而,本朝属于封建王朝,不像民主政体人民能选择总统。吾国的皇帝,不要说普通老百姓没权选举,就是当事宰相章惇,也没权选。吾国皇帝的传承途径只有两条:一,扯旗造反,取而代之;二,由皇帝生出皇帝,就是生出晋惠帝那样的智力障碍患者,也只能由他统治国家。

  有历史学家曾经指出,宋徽宗改元“靖中建国”,有意结束宋神宗以来的“党争”,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建设上来,据此认为赵佶曾经“有所作为”。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靖中建国”只是一个政治口号,仅仅一年,赵佶就又轻佻地把年号改为“崇宁”。“宁”代表其父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崇”则表示推崇和崇尚,赵佶还为此把蔡京从杭州召回朝廷,给予宰相职位,从此北宋王朝的政治局面就开始变得面目全非。


  其实,在“崇宁”的旗帜之下,全是赵佶与蔡京的政治私货。我们知道,生长在深宫之中的赵佶,对改革派和保守派都没有成见,我们更知道,曾经先后追随过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蔡京,经过一番残酷的政治倾轧之后,也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外另立投机派。赵佶与蔡京结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艺术,赵佶虽然独创“瘦金体”,但毕竟是艺坛后辈,还在端王府中的时候,他就曾经搜寻过蔡京的书法作品。宋神宗上台的时候,国库四壁皆空,宋徽宗上台时,却有结余财富5000多万缗。赵佶与蔡京一拍即合,开始了由政治利益集团分享改革成果的北宋末日狂欢。


  蔡京把“以天下奉一人”的享乐礼包送给赵佶,赵佶把重组与此相应的利益集团的组织权力交给蔡京。西哲埃德蒙·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早在将近一千年前,政治高手蔡京就深谙此理,为了让全国对其朝廷的为所欲为保持沉默,蔡京采取了一个极有创意的政治手段:他搞了一个牵涉309人的“元佑党人碑”,把所有政敌一网打尽,“元佑党人碑”中不单有保守派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苏东坡等,也有改革派大将章惇、曾布、陆佃等,曾布就是蔡京当第二宰相时的第一宰相。蔡京还亲自书写“元佑党人碑”上的309个名字,不但把此碑立于朝堂端礼门前面,还要求各地地方政府照此复制以“扬恶”。-具备了这样的政治高压,赵佶和蔡京就能在朝廷上指鹿为马了。

  宋徽宗赵佶分享其父改革成果的典型事例,《宋史纪事本末》把它与“王安石变法”和“元佑更化”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列为章节:“花石纲之役”。“花石纲之役”记载了宋徽宗众多爱好中的一个“花石爱好”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宋徽宗想从全国各地搜索奇巧花石,在开封建设一个超级花园“艮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苏杭应奉局”负责运输,沿淮水和汴水而上,从江南到开封,运送花石的船只十船编为一纲,故此谓之“花石纲”;服“花石纲”之役的老百姓,中产人家也纷纷破产,有的还得卖儿卖女来为赵佶提供服“花石纲之役”的费用;我们还可以用“蝴蝶效应”的原理去理解“花石纲之役”:全国大大小小的官员胥吏,会在宋徽宗的“花石纲”摊派文件中,搭进多少自己的私货?……持续掠夺20多年的“花石纲”,给帝国经济和政治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文学名著《水浒传》已有生动而艺术的展现:受“花石纲”祸害最深的江浙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方腊起义”。

  内政仅“花石纲”一例,已经能够看出宋徽宗在如何为君了。外交方面,最能体现宋徽宗和蔡京君臣脑子进水的事件,是与金人签定“海上之盟”。辽国如狼,但毕竟已经与北宋和平相处了几十年,赵佶和蔡京童贯们居然不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梦想联金灭辽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金国如虎,在整个宋金联合作战的过程中,金人看穿了北宋的“黔驴之技”,于是,金军灭辽国之后,兵锋直指汴京,从此改写了大宋历史,导致千百万中原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令历代的读史者满目疮痍、满目凄凉。

  赵佶如此轻佻地对待帝国政治,那么帝国最终走到1127年,给他带来“靖康耻”,就是必然的逻辑结果。南宋高宗为了给乃父开脱,把“靖康耻”的责任推给王安石的改革派,虽然当时被视为“官方定论”,天下人无权置喙,但今天的历史告诉我们,南宋最高领导人说的不是事实。嘲弄历史者,最终必被历史嘲弄。1127年金人给赵佶造成的“靖康耻”,显然是野蛮而不文明的,但为了展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得不在此叙述。

  金兵第二次进攻北宋首都汴京,李纲率领军民顽强抵抗。宋徽宗刚刚建好三年的超级花园“艮岳”,被他儿子宋钦宗当着他这位“太上皇”的面,下令“毁艮岳为炮石”,全国人民用无数钱财和血汗送到京城的奇异花石,瞬间被敲碎成为打击金人的滚石。惊世的荣华,转眼变成云烟,宋徽宗的浪漫生活从此宣告结束。


  公元1127年,金兵灭亡北宋,把宋徽宗的生活调转方向,由天堂直奔地狱。金兵在汴京绞尽脑汁地搜刮,北宋积蓄的财富几乎为之一空,包括金银、绢帛、文物、图籍、宝哭、匠人等等;然后,金兵还把宋徽宗一家当成俘虏,用牛车运往金国。宋徽宗一生有5位皇后,4位贵妃,有封号的妃嫔和女官143人,儿子25人,女儿34人,除第九子康王赵构“泥马过江”建立南宋之外,凡是活着的宋徽宗老婆孩子,包括宋钦宗这一皇室系列,加上皇孙三代、普通宫女,史料记载3000多人,都成了金兵的俘虏。


  当时正值四月天气,北方还比较寒冷,徽宗、钦宗与郑氏朱氏二位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只得找些柴禾和茅草烧火取暖。下等宫女全部成为金人军队中的“慰安妇”。宋钦宗的皇后朱氏当时26岁,少妇丰韵,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军官兵调戏。一个叫骨碌都的金兵调戏朱皇后,吓得朱皇后心腹疼痛,骨碌都竟然趁机抚摸她的胸口。金军官兵饮酒作乐时,还常常强迫宋徽宗和宋钦宗像侍从一样侍立一旁,让两位皇后像歌姬一样唱歌跳舞陪酒。到达金国首都会宁府,金人举行献俘仪式,让两位皇帝、后妃、宗室、诸王、附马、公主等,都穿上金人百姓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国宗庙去行“牵羊礼”。金人还要赠送污辱性封号,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封宋钦宗为“重昏侯”。--宋钦宗皇后朱氏想起这一路奇耻大辱,难以下咽,当夜就自尽了。


  继续向北,宋徽宗皇后郑氏病得十分严重,钦宗为了不让母亲留在路边等死,就背着她行走,但是第二天早上,她还是死了。宋徽宗被金人押到北方,关押在五国城,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在当时是极北边的“沙漠之地”。宋徽宗被称为“宋鼻涕”,就是此时哭出来的名声:为逝去的皇后,为昔日的荣华,宋徽宗一路不停地哭泣,不久就双目失明了;有一次哭泣给五国城统领看见,被打了十几鞭子,宋徽宗将衣服剪成条子,准备结绳悬梁自尽,恰被钦宗看见抱下来,父子俩只能抱头痛哭。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宋徽宗他们也和当地人一样住进几尺深的地窖里。最后宋徽宗头发脱落,耳聋眼花,已经欲哭无泪。1135年,54岁的宋徽宗,死在遥远的五国城。

  不能不说宋徽宗的遭遇相当悲惨,但坦率地说,我无法同情,因为此时我想起的是南宋爱国诗词,想起的是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想起的是由于宋徽宗当皇帝轻佻不负责,给中原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这场北宋灭亡的“靖康耻”中,宋徽宗赵佶和他一家人的不幸,与中原人民相比,应该只能算沧海之一粟。

  野史记载,赵佶出生前一天,他父亲神宗皇帝游幸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画像,曾惊叹其儒雅俊俏、文采风流,当夜又梦见李后主前来谒见,第二天中午,陈妃便生下了宋徽宗赵佶。人们由此认定赵佶是李后主投胎,转世祸亡赵宋江山,以报复当年夺妻害命的宋太宗赵光义。这段野史当然是事后附会的,如果硬要把宋徽宗和李后主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我认为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像宋徽宗赵佶和李后主李煜这种知识分子,是那种具有高度灵气与横溢才华的艺术天才,充满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这种性格的知识分子,根本就不适合做政治家,然而我们的体制却硬要把他们安排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结果就像我们今天已知这样,作为祸国殃民的亡国之君,他们在轻佻地给民族和国家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时,也咎由自取地为自己制造出深深的不幸。

  罗强烈,毕业于四川大学,媒体资深编辑。

  经济导报 2013-1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