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文革”中是谁下令对总政实行军管?


  关于1967-68年的总政治部,官方断言:“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林彪公然提出‘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企图把军队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搞垮。十一月二十一日,以军委办事组的政工组取代了总政治部。次年十月,又对总政治部实行了‘军事管制’。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1〕
 
  文革中曾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在其回忆录中也有与上述断言口径一致的说法:“1967年1月,陈伯达、江青支持总政治部内部造反;1月17日林彪写信支持解放军报社造反派,要他们‘在报社内部革命烈火烧得越旺越好’;5月,林彪及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违反周总理提出军队文艺团体两派要联合演出的要求,支持一派演出,挑起武斗事件,诬陷总政领导是黑后台。到了7月25日,林彪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提出:‘你们要战斗,要突击,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从此总政主任萧华,副主任刘志坚、梁必业、徐立清、袁子钦、傅钟同志被扣上’阎王‘的帽子,正副部长被诬为’判官‘,正副处长被诬为’牛头马面‘,一些干事也成了’小鬼‘。使全军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总政治部从此瘫痪。他们甚至在1968年10月,派出军管小组,对总政治部实施’军事管制‘,演出了一场荒诞的闹剧“。〔2〕
 
  是谁下令对总政实行军管?上述官方的断言缺乏主语。李德生也没有言明,对总政派出军管小组的”他们“是谁?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说总政军管是”一场荒诞的闹剧“,那么,李德生以上所述说的最终酿成这一场闹剧的过程是客观的吗?
 
  显然不是。
 
  一、”扶不起的天子“
 
  1967年1月4日深夜,周恩来在劝阻准备翌日召开批判陈毅、叶剑英大会的军队院校和文艺单位代表时谈及全军文革小组和刘志坚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军队文革小组。刘志坚只是初步的检查,你们的揭发,对我们很有帮助。全军文革小组放在总政之下,不伦不类。刘是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应该向文革请示(康生:既不请示,又不报告)。如关于文艺单位的’三点指示‘,今天才查出。江青同志是顾问,又是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也没有向她报告,又没有请示林副主席。这三条是完全违背’紧急指示‘的。全军文革组织形式不对,必然有问题,上不向主席、林副主席请教,也不请教中央文革,刘志坚每次出席中央文革会议(江青:大多数会请他参加),不说。林副主席、萧华同志不在京,他就派了工作组。
 
  “全军文革中也有反对派。唐平铸、胡痴、谢镗忠、李曼村都提过反对意见,他根本不听。你们有人提议,陶友鉴同学提出全军文革要改组,这有道理。我同萧华商量,可以考虑”。〔3〕
 
  “1·4讲话”后的第二天,刘志坚靠边站。1月11日,新的全军文革小组成立。组长徐向前,顾问江青,萧华仅为副组长之一,总政被削权。李德生说,陈伯达、江青支持总政内部造反,我们未有看到此说的依据。但周恩来以上的讲话,不是更接近于鼓励唐平铸等人内部造反吗?
 
  1月6日,萧华自己说:“在总政治部揪出了梁必业,现在又揪出了刘志坚,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又揪出了史进前这修正主义分子”。这是否萧华自己也在支持总政内部造反呢?〔4〕
 
  1月19日晚,军委扩大会议对萧华作了若干批评。当晚休会时,徐向前宣布:这个会没有结束,不准向下传达。但话音未落,参加会议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当晚就将会议情况外泄。翌日,北京城里当即出现批萧的大字报,接着,北京军区的人抄了萧华的家。
 
  杨勇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得而知。惟事态发展反而导致了中央众人一致的保萧和杨勇自己的倒台。周恩来1月29日说:“杨勇有很多错误,他不尊重林副主席,从不到林副主席家去汇报工作”,“杨勇不斗刘志坚,却搞萧华,杨勇要把水搞浑,他自己逃脱”。〔5〕
 
  此阶段毛泽东也明确保萧。2月3日,他与阿尔巴尼亚卡博、巴卢库谈话时说:“打倒萧华是北京军区司令部的人提出来的,不几天自己就被打倒了”。次月,经毛泽东批准,萧华与谢富治、杨成武、粟裕一道被增补为军委常委。
 
  以流行的说法,萧华个人的政治危机,缘自两个月后的“5·13事件”。萧华被指为这一主要是军内两大派的武斗冲突事件的幕后支持者和操纵者。关于“5·13事件”,目前似乎还未有一篇文章能真正说清楚其前因后果,究其原因,还是如李德生般将事件的责任公式化地归罪于“林彪及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事实上,“5·13”前冲派在军内占相对优势,倾向于冲派的,不仅有萧华、还有杨成武,而支持所谓“三军党委”的一派、却处于相对劣势。目前,并没有材料支持“5·13”武斗冲突是一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谋”的说法。它与文革中众多的突发事件一样,是两派矛盾激化的产物,却决非有什么周密的幕后的“预谋”。
 
  “5·13”后表态支持“三军联合演出”的,不仅有林彪,还有周恩来。“5·13”造成了萧华政治上的被动,但决非毁灭性的打击,并没有任何人(包括林彪)给萧华定性,萧只要认真检讨,没准还可以过关。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萧华自己的“不检点”。而将萧“不检点”的事往上报的,不是别人,正是杨成武(这次,是杨成武“要把水搞浑,他自己逃脱”了)。毛泽东得知萧华在东躲西藏中竟还有如此闲情逸志,可以一边写检查,一边拈花惹草,龙颜为之大怒,直斥其为“扶不起的天子”!毛的这句内部“最高指示”被迅速传了出去(这就是有人故意要把水搞浑了),也就最终决定了萧华垮台的命运。惟江青事后对此过程有一段讲话:“解决萧华问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结果把萧华不应该拿出去的材料拿出去了,搞得满城风雨,对解放军不好,是抹黑。坏人利用这些来捣乱,破坏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当时制止,始终没有制止住,地方也利用上了,这样就打偏了”。〔6〕
 
  虽然是打偏了,也要倒(按江青事后的说法,不打偏更要倒)。如此说来,萧华被打倒的泰半责任,还不是在于他自己吗?
 
  二、“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
 
  至于李德生说及的1967年1月17日“林彪写信支持解放军报社造反派”和同年7月25日林彪提出“你们要战斗,要突击,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其实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亲生女儿李讷。
 
  李讷为毛泽东与江青所出。文革前,为北京大学学生,1966年11、12月间,化名“肖力”,到解放军报当“记者”。她是如何到解放军报的?当年在报社工作的邢志远后来写有一篇《那年奉命寻李讷》,内有生动的描述。据邢回忆,当年戚本禹曾对她们说过:“她(笔者注:指李讷)妈妈叫我带着她,管着她,我一个人哪里管得了!以后交给你们胡痴管去!”胡痴,即当时的解放军报代总编辑。
 
  “肖力”到报社不到两月,即组织了“革命造反突击队”,于1967年1月13日以该队名义贴出了题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指报社党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字报一出,报社上下都知道了肖力的来头。受到毛泽东支持的刚刚在上海发生的《文汇报》、《解放日报》夺权行动会否在《解放军报》重演?人们都在拭目以待。〔7〕
 
  1月7日,林彪在得到毛泽东的书面同意后,给解放军报社的“同志们”写了一封信。碍着毛泽东的面,林彪对肖力的大字报不得不表示支持。但亦同时在信中对肖力的“造反”划定了一个范围:“为了照顾人民解放军的威信,照顾国际影响,对于解放军报要采取’内批外帮‘的方针,在报社内部革命烈火烧得越旺越好。但形式上不能采取《文汇报》《解放日报》的作法,不能在报社上公开发表解放军报社的革命造反宣言,告全军书之类的东西”。〔8〕
 
  李德生指责林彪“支持解放军报社造反派”,他为什么不能照实说林彪不得不支持的是毛泽东的女儿呢?况且,即使是毛的女儿,林彪也暗示了他的支持其实是有一定的限制范围的。
 
  肖力大字报一出,那就不是戚本禹所说的胡痴管她,而是她管胡痴了。据邢志远说,由肖力所领头的革命造反突击队,从此左右了军报的运动。
 
  1967年7月25日,林彪、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各人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首都百万军民坚决支持武汉革命造反派大会”。期间,肖力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林彪,向林反映了总政的文革运动情况。据肖力回到军报后向身边的人透露,林彪对她再度表示了支持,说:“你们要战斗,要突击,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
 
  8月23日,肖力等三人以“新革命造反突击队”的名义,又写了一张题为“反复辟、反保守,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剥开假革命反革命赵易亚的画皮”的大字报,矛头直指年初接替胡痴任军报总编缉的赵易亚。次日凌晨,陈伯达赶至解放军报社,对刚刚宣布成立的以肖力为首的军报新总编辑组表示支持。肖力到军报仅只大半年,即正式执掌军报编辑出版大权,本人亦由一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一跃而成为正军职“高干”。〔9〕
 
  据知情者说,肖力的活动范围并不囿限于军报之内,且还扩展至整个总政机关(军报本属总政管辖单位)。而据中央文革成员穆欣后来著文说,翌年初,肖力还兼任了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组长。〔10〕
 
  据知情者说,1967年10月20日,肖力召集总政各派头头开会,在会上正式对外传达了林彪7月25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她表示支持的那句话。平心而论,林彪这句话当然不能够说是对的。然而,毛泽东不是早于1966年3月也将中宣部指为“阎王殿”吗?毛不是更说过“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吗?〔11〕林彪这句话,不过就是毛泽东类似说法的翻版罢了。况且,传达贯彻林彪这句话的,不正就是毛泽东的亲生女儿?如果李德生们认为林彪应该受到指责,那么,毛泽东及其女儿不是同样也应该受到指责吗?
 
  三、军委办事组政工组
 
  李德生说:“从此,总政主任萧华、副主任刘志坚、梁必业、徐立清、袁子钦、傅钟同志被扣上’阎王‘的帽子,……”,亦与事实不符。梁必业早于1966年初批罗时已受牵连,刘志坚亦于1967年1月已靠边站,梁、刘的问题,都是萧华自己宣布的,而且都是肖力传达林彪讲的那句话半年前甚至一年前的事。
 
  惟萧华被毛斥为“扶不起的天子”之后,不仅总政治部,全军文革小组亦实际停止了运作。8月16日,周恩来、陈伯达、江青接见三军党委负责人时宣布:鉴于徐向前、萧华主持的全军文革小组已经瘫痪,不能领导全军文化大革命,中央决定,由吴法宪、邱会作、张秀川、叶群四人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全军文化大革命。同时,总政要关起门来乱一阵子,萧华不参加一切公开活动。〔12〕
 
  应该注意到的是,1967年1月全军文革小组改组及8月该小组停止活动,都是周恩来出面宣布的。在军内并无职务的周恩来,实际一直深度地介入军队事务。
 
  所谓以吴法宪为首的领导全军文革运动的小组,当时并无一正式名称。9月,随毛泽东南巡的杨成武回京,增加杨并指定为组长,该小组方正式定名为军委办事组。所办之事,也有所扩延,不止限于军内文革。11月,又增补李天焕、刘锦平为小组成员。11月21日,经毛泽东、林彪批准,军委办事组政工组成立,刘锦平为负责人。〔13〕
 
  12月8日,林彪及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小组各人接见军委办事组政工组文艺组、军报组全体人员。林彪称:“政工组的根本任务,一是管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是管好干部。实际上一个是解决思想问题,搞好思想革命化;一个是解决组织问题,搞好组织革命化”。〔14〕

  林彪的本意,是将政工组的工作范围局限于军内,但实际上并未如其所愿。12月16日凌晨,戚本禹、杨成武接见中直文艺系统一些单位的军代表和各单位的革命群众代表。戚本禹宣布:"11月12日江青同志在中直文艺系统的代表座谈会上曾经讲过,林副主席已经下命令要杨成武同志、军委办事组选几个军、师级的干部,来管文化界的事情,现在杨成武同志已经把人调来了。一个是王宝功同志,他原来是沈阳军区空军的。一个是贾军同志,广州军区来的。还有一个是魏宏武同志,他是二十一军调来的。今后几个样版团,就归他们来领导"。"中央文革请军委办事组,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来管文艺界的文化大革命,……军委办事组政工组底下的文艺办公室的这几位同志受江青同志领导。日常的事情主要由他们来管"。〔15〕

  杨成武接见时也说:"中央、中央文革指示决定,中央直属文艺口和各个样版团,总的是在江青同志、戚本禹同志领导下。军委办事组政工组,在贯彻江青同志意图下,协助工作。具体的政治思想工作,由军委办事组政工组底下的文艺办公室负责","他们在江青同志和戚本禹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重大问题直接请示江青同志。我们协助,卫戌区协助"。这就等于将本来隶属于军队系统的军委办事组的下属机构,沦为了江青、中央文革的工具。

  刘锦平在事隔三十余年后对笔者说,在这种不正常的架构及氛围之下,其实他主要管的还是江青交办的诸如样版团、保定胶片厂等事(当时保定胶片厂生产的电影胶片主要用于拍摄样版戏),劳累不说,还经常受江青的气,而江对他还是十二万分的不满意。〔16〕

  刘锦平是参加过长征的江西老红军,历史上曾先后在红一军团、115师、四野工作过,还曾担任过林彪所熟悉的四野43军127师政委,应是林彪所信任的干部。但江青不喜欢,林彪也没辄。翌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军委办事组改组,刘锦平与张秀川、李天焕等都不再是办事组成员。此后,王宝功、贾军、魏宏武也先后回原部队,军委办事组政工组也如文革中的很多类似机构般(如军委文革小组),有一个热烈的开头,及后,却无声地悄然消失。

  四、毛泽东下令军管总政

  尽管毛、林都一再声言必须"政治挂帅",惟进入1968年,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最高机关,总政不仅对外早已失却领导功能,内部也处于一种十分无序的状态。

  这一年的10月,毛泽东亲自下令,对总政实行军管。

  时任总政军管小组副组长的刘江亭,多年后曾对笔者忆述了当年进驻总政的过程。〔17〕

  刘江亭,河北蠡县人。1937年参加中共革命。上世纪40年代末,曾任善战的四野45军135师参谋长。时军长黄永胜(后陈伯钧),师长丁盛,师政委韦祖珍,政治部主任任思忠,后来均为中国政坛上的知名人物。建国后,刘曾任教于南京军事学院,1958年调任陆军第21军63师师长,后提为军参谋长、副军长。1967年随部由晋入陕,曾分工负责西北工业大学的支左军训工作。

  1968年10月下旬的一天,刘江亭突然接到命令:即到京参加总政军管工作。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形下,北京派来的一架小型飞机已抵西安接他。匆忙之中,他什么都来不及带即上了飞机。

  到北京后,刘江亭才看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三家联合发布的对总政实行军管的红头文件。事隔多年,刘还记得其大意为:经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对总政治部实行军事管制。任命王宏坤为军管小组组长,刘江亭为副组长。〔18〕

  笔者追问:在毛泽东之后,有提及林彪吗?刘再三确认:没有。刘还说,这个命令印数很少,大概也就是100份左右。

  刘江亭未能回忆起命令下达的具体日期。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透露,命令是10月18日下达的。

  由于刘江亭曾在黄永胜手下工作过,人们很自然将刘到总政与当时任军委办事组组长的黄永胜联系起来。笔者也就此问过刘,刘断然否认道:事实并非如此。当时中央要兰州军区派一位副军级干部去总政,本来是要梁济民去(梁时为陆军第21军副政委),经21军军长胡炜找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商量,换为刘江亭,此过程与黄永胜无关。

  军管小组成员共八人,王宏坤挂帅,刘江亭负责具体工作,其他六人来自各大军区,一是师级,余为团级。小组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是海军来的。

  刘说:进驻总政不久,军委办事组在京西宾馆听取了总政军管小组的汇报。王宏坤叫我讲,我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总政的"社会状况",即人员构成情况;

  2、总政的案件;

  3、总政的群众思想反映。

  1969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总政问题。据吴法宪当晚对军管小组成员的传达,毛讲话的大意是:不要把总政看成是坏的,只要领导工作做得好,和清华一样,以后也会赶上去的。林彪接着说:总政都是部队选拔的尖子,不能一锅砸。

  如此说来,总政军管的目标,主要是机关内部。惟毛的讲话总使人感到有些疑惑:既然不坏,何必还要使用军管这种极端的形式?

  刘说,军管小组开始住总政机关,大概三个月后叫搬出去了,说是为了安全。以后,是在红山口高等军事学院借住、工作,原总政机关的人员除被关押者外,也都集中到高军院,文工团也搬去了。到北京后,开始给我配的是伏尔加,后来一次换了萧华的美国车给我,我说,以后再也不要开这个车来。还给我配了红机子。

  刘又说,我到总政前,总政领导层被抓的人,都是中央碰头会批准的,军管小组到总政后一个人也没抓,其实能抓的早就抓走了。军管以后,总政二级部正副职以上干部的专案,都是海军管的。李德生本来在军委办事组分管总政,他1969年到总政并没有管军管这一摊事,军管与重新组建总政是两条线。即李不管王,王也不管李。直到1970年4月新总政宣布成立,军管这一摊子人和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还说,王宏坤将我放在第一线,平时他从不到场。我情况不明,工作难于开展,王又批评我抓得不紧,没抓到点子上去。我请王宏坤参加会议,要求他到高军院来,他不干。还组织人批判过我两天,语言刻薄,并且说我是总政"5·16"的头子。在此情形下,我也就打报告要求回原部队,还找过黄永胜。黄开始不放,我一直在总政呆了十五个月,1970年4月,黄才同意我走,说:回去当你的副军长吧!

  黄永胜当时说这话的意思,多少是认为刘江亭有点不识抬举。但以后的事实证明,刘其实还算颇有自知之明,也颇有点先见之明。回部队后翌年7月,刘提为21军军长。以后,虽也有些坎坷(1975年降为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在总政的一段经历也受到不断的审查(也没查出个什么结果来),但总比留在总政呆着强,留在总政,还不知是什么下场!

  以上刘江亭的回忆,笔者是原话照录。事隔多年,记忆总可能有不甚准确之处,但大体的线条轮廓应该是清晰明了的:一言以蔽之,对总政实行军管,是毛泽东本人亲自下达的命令。

  命令军队下级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军队的三大总部之一、军队的最高政治首脑机关实行军事管制,这确实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很"搞笑"的事情。而这样的命令,除了自命为这支军队"缔造者"的毛泽东本人,还有谁敢下达?

  李德生在总政结束军管后即为其最高首长,对军管局面的形成过程,应该有所了解。难道他真的不知道,他的所谓派出军管小组的"他们",其实只是毛泽东一人?难道他真的不明白,这一过程如果说是"一场荒诞的闹剧"的话,导演者也正是他所敬重的毛泽东本人?李德生的回忆录写到此处时,他是真糊涂呢还是假糊涂?(2005年7月)

  注释:

  〔1〕徐才厚主编:《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页70-71。

  〔2〕李德生:《李德生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页389。

  〔3〕〔5〕〔8〕北京玻璃总厂红卫兵联络站编:《中央首长讲话(1)》(北京,1967.3)。

  〔4〕同〔3〕书,页34。史进前,原总政保卫部部长,1966年9月已免职。

  〔6〕《对三军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指示》,见《江青文选》(武汉:新湖大革命委员会政宣部,1967.12),页272。

  〔7〕肖力等的大字报见军艺星火燎原革命造反队星火燎原报编辑室:《星火燎原》第2期(北京,1967.1.13)。

  〔9〕见二二零七工厂井冈山报编辑部:《井冈山》第20期(北京,1967年8月24日)。

  〔10〕穆欣:《劫后长忆》(香港:和平图书新天出版社,1997),页386。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页31。〔12〕新湖大革命造反临委会宣传部主办:《新湖大通讯》第50期(武汉,1967.9.8)。另有资料称接见时间为8月10日,确切时间待查。吴法宪,时任空军司令员;邱会作,总后勤部部长;张秀川,海军政治部主任;叶群,总参办公厅党委常委,林彪办公室主任。

  〔13〕李天焕,时为第二炮兵政委;刘锦平,空军党委常委,民航总局政委。

  〔14〕编者佚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69.7),页930。

  〔15〕中央直属文艺系统斗批联络总站整理:《戚本禹、杨成武同志讲话》(1967.12.16)。王宝功,时任沈空政治部副主任;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魏宏武,陆军第21军63师政委。

  〔16〕访问刘锦平记录(1999年4月25日)。

  〔17〕访问刘江亭记录(2002年9月13、14日)。

  〔18〕王宏坤时任海军第二政委。

  余汝信,共识网



1 則留言:

  1. 本文原发表于《华夏文摘增刊》第四五一期,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回覆刪除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