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改造文化治聋成哑——文革杂谈

启麦来稿

  
  文革的全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顾名思义,革命的对象是文化。中共自己也说,这是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大革命,还喜欢冠上一个定义“史无前例”,结果画蛇添足了。中国历史上,革文化之命的运动不止一次,远的不说,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划时代的一次。前前后后,大中小规模的传统反省、社会改造不胜枚举。“史无前例”仅限规模,规模空前、失败之彻底也不多见。

  从历史进程上看,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经几个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方向未改强国富民,改造的主要对象一直是那个,妨碍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传统文化。明末,西方传教士带着一些科学技术来到中国,国人视为“奇技淫巧”,无碍中华文明优越性。是清朝后期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人茅塞。洋务运动、变法维新、新文化、新生活、抗日战争……,都有内与落后的传统文明斗,外与“为富不仁”的洋人比的目标和动力。中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步的。

  社会改造的方式方法很有哲学含意,有点像朴素唯物论指导出的中医治病法则。首先是诊断,根据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不同,制定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方法,达到气血通畅、阴阳平衡的理想状态,名曰“致中和原则”。社会弊病像身体疾患一样复杂多样,区别对待、一一施救如对症下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干者润之,湿者燥之,热者冷之,寒者温之”则缓不济急。国民既无此耐心,世界局势也不允许。只能溯本寻源、一记中的、纲举目张。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民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都是医病、治人与治国,原理不无相通之处。医史“金元四大家”有张子和者,著有《儒门事亲》。认为人体发病都是内有邪气,不论正气是否虚,必须先驱除邪气,邪去则正安。所处之方,首重上述中医八法中的“汗、吐、下”三个狠着。其药多为峻猛之剂,就是曹雪芹所说的“虎狼药”。此人在中国医学史上很有地位,就像历史上的政治家,看法极端、手段激烈就名气大、实践机会多。主温和调解社会矛盾的改良派,多半做不出什么大局面。因为,百多年来,中国的内忧外患太严重了,等不起。

  曾经在经济、文化上领先世界的中国,后来落到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各界都说是传统文化糟粕滞塞所致,需翻然改进、弃旧图新。十九世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救国功效有限;五四学人干脆主张全盘西化。西方思想派别不一,一齐涌入中国,等于打擂台。“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勇者毛泽东等结合,主导了中国的社会改造。在那个选择与试行的过程中,中国逐渐独立、社会面貌有所更新;“孔家店”关张歇业,新式中华文化孕育在腹。

  虽然贯穿党争、内战,中国却在进步。国人无私无畏、高风亮节地接受了为此而付的生命财产代价,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非暴力手段不办。国家领导权,从而历史地交在了共产党、毛泽东手上。既然“恶治”有效、自然“效不更方”,而且“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适用五行八业、大事小情。限度何在,无人问津。

  革命运动惯性巨大,个人崇拜深入人心;阶级分析唯一思路,暴力革命无上良方。不料,社会承受改造、与病体适应疗法一样有个边界。不得其法或力度大太,就会像老百姓讽刺庸医时说的:聋子没治好,又给弄成哑巴了。病人没有医学知识,易为错误疗法所误,民众所知有限,就会把误国之方当成兴邦之策。文革,亿万革命群众推波助澜,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无所不用其极地斗、批、改;抓革命、促生产,抗衡国际上的帝、修、反。将自戕之方当作振兴之道,把国民经济弄到了崩溃的边缘。

  文革失败于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幼稚可笑、不成大器、不当大任;封资修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尚不过时,急于去之而无替代,违反了社会法则。毛泽东心知肚明,一次文化革命,不足以创建龙配套的“四新”,需待“七八年来一次”文革,逐步完善。第一次意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既不符合国情,也不适宜人性。而抽掉了“四旧”的中国社会,就像空气里氧含量不够、饮食中蛋白质不足,生存其间呼吸困难、营养不良、血流不畅、头重脚轻。所幸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的人生第二大业,随他一起扣在了纪念堂的玻璃罩子里。按惰性,毛若多活十年,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还会拖延。

  历史学家说:民族文化,起源于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由此决定的生存方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成型。其传播过程中,继承、扬弃和改变的量与度,也受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制约。自然进化与筛选。人为、急就,实属不自量力。
  然而,人类智慧的最大考验之一,是政治方案的适用性;最难把握的,是社会改造的力度和分寸。所以有人说:无论成功或失败,历史都是“英雄与人民共同创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