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大江东去——读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读近代史的人都不会对李宗仁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位早年出身贫苦的乡间牧童,日后竟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民国政 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可以说,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个传奇。1949年,山河巨变,历史的时针向另一个方向拨动,李宗仁以及很多失势的国民党政要仓皇出走大陆 到美国,红色政权接管大陆所有权力。从1958年夏天始,至1964年完稿,历时六年时间,这部由寓居美国的前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口述,史学家唐德刚整理撰 写的回忆录结稿,全书五十五万字。

  毋庸置疑,民国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今人回首历史,不觉民国已过百年。那段历史已是遥远而不可即。然自晚清以降,直至中共共和国出现,百年历 史沧桑,画面却又是鲜活生动、波澜壮阔。鸦片战争以来,国难当头,危机四伏,强邻环饲,国族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武昌新军暴动,引发政治海啸,转眼间进 入民国,老大帝国最后的统一权威不复存在。袁世凯病故后,北洋四分五裂,南北军阀勾心斗角,混战不休,国家仿佛又进入了春秋战国般弱肉强食的时代。所谓时 势造英雄,国家风起云涌,狼烟四起之时,自然天下之英才便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推动,主动或被动登上这历史的舞台,创造新生的历史了。所以,《李宗仁回忆录》 从某个意义上说,算得上是史学大佬唐德刚为民国末代总统李宗仁做的一本白话版“帝王本纪”或“诸侯列传”吧。

  从白话文运动和“五四”起,英雄的产生与其生存的土壤密切相关的观念深入人心。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里有言:“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 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斯以为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腐弊丛生,外部列强势力无孔不入,山河万 里已无化外之地。广西虽地处西南边陲,亦无例外,贫瘠的土壤却承载起汹涌起伏的历史。洪杨之乱,自广西而起,搅动大半个中国,前后延续十四年;中法之战, 法军入侵安南,威胁西南,广西全省沸腾;辛亥前夕,革命党在广西聚集活动,广西军校、学兵营几成革命党盘踞重地;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广西又首当其冲,烽 烟四起。历代王朝历史里不起眼的边远蛮荒之地,在晚清、民国史中被完全改变了,乃至后来抗日战争全国众望所归,达到顶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生存危机, 山穷水恶的地理环境,锻造出广西民众彪悍好斗、敢于冒险、崇尚武力的民风。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氏自述其祖父辈与自身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中。 他的祖父、父亲极富家国情怀,正直仗义嫉恶如仇,青年时都曾游历天下,广结侠士,甚至闯荡东南亚,思想很为新潮,耳闻目睹之下,对他一生影响不可谓不深 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这是他此后漫漫四十余载军事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政治生涯的开始。陆军小学的生活为他的人生开启 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在回忆录中,李氏叙述了不少当时社会风潮、轶事。在陆军小学革命党的渗透下,李氏弱冠之年便加入了同盟会。从陆小开始,经陆军速成 学堂、南宁将校讲习所,经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粤桂战争,李宗仁逐渐崭露头角,因作战勇猛,善于带兵,军阶屡次递增,并逐渐有了一支听命于自己的武装。 回首看李氏一生,不得不说,早年从军生涯为他积累了半生的资本。俟日后历史时机成熟,将他推上历史舞台,他就可以大展身手,一路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身处 时代大变局,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沉浮,自然军事、社会经验得到极大丰富,这为此后李氏以八千子弟兵一统广西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在民国史上,两广统一是一个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而两广统一又根源于广西的统一。二十世纪初期的广西军阀割据,战火频仍。1920年,粤军攻入广西, 桂系大败,陆荣廷从此一蹶不振。李宗仁趁机进据玉林五属七县,在之后的三年中,他在同袍白崇禧、黄绍竑的协助下,以少击多,先后消灭了沈鸿英、陆荣廷,打 败唐继尧东侵,彻底统一广西。战火平息后,李宗仁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广西经济社会得到复苏。直到抗战爆发,广西经过十数年和平发展,实力已远远排在全国 前列。李宗仁虽偏居广西一隅,却能大公无私,不计己利,自愿接受国民党中央辖制,促成两广统一,并矢志追随先总理孙中山遗志,统一中国。1926年,湖南 军阀唐生智暗通广西,驱逐省长赵恒惕,湖南战火四起。盘踞武汉的吴佩孚见统一两湖时机成熟,调集精锐南下,兵锋直指两广。李宗仁决定利用吴佩孚南侵之机, 策动国民党北伐。此时的国民党中央内斗正酣,对北伐举棋不定。李宗仁亲赴广州,斡旋五十余日,积极游说国民党高层大员,最终得到粤军李济深部的支持。二李 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联名倡议,终使中央会议风向转变,会议一致通过北伐提议。北伐首倡,李氏功不可没,因为有北伐,国民党政府得此从两广割据政权一跃 成为了全国的统治力量。

  北伐的迅速胜利,奠定了此后二十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基础,孙中山至死未能完成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夙愿在国民党新生代领导人手中得到基本实现。但北 伐革命的迅速胜利,也激化了国民党内的派系矛盾。革命短暂的联合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已经结束,党内斗争重新白热化。同时新兴的国民党也逐渐染上了所有一党 专政的党派所具有的独裁、官僚主义病症。定都南京后,国民党标榜以党治国,推行一党专政,极力排除政治异己,加强对国内新闻舆论的控制。孙中山早年追求的 民主自由被代之以“军政、训政”,国民党由革命进步的党派沦为官僚政客的摇篮。李宗仁感叹道,“从前北京政府的官僚和军阀,虽作恶多端,然尚畏人言,今日 全国统一了,…凡人民对我中央政府设施有不满的,则办党的同志动辄以文字宣传作反击,不说他们是共产党的同路人、官僚余孽、买办洋奴、奸商市侩,便说是土 豪劣绅、地痞流氓。帽子满天飞,务使人民大众钳口结舌而后已。”由此可知,随着北伐胜利,国家统一,国民党内残存的理想主义色彩已经逐渐淡去,新兴的官僚 阶层崛起,腐蚀国家的根基,并将继续左右国民党在大陆的命运沉浮。

  在唐德刚的笔下,作为桂系代表人物的李宗仁,虽然力图避免国民党党内倾轧,但在北伐之后,桂系势力也被逐渐卷入了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漩涡。以蒋中正为首 的国民党嫡系极力削弱排挤党内其他势力,最终激起中原大战,众人群起倒蒋,伏尸百万;1933-1934年“剿共”战争,中央军压迫共军入桂,意图乘机入 占广西,所幸共军被李氏击败。此后二十余载,桂系与以蒋中正为代表的国民党嫡系矛盾再无休止,李、蒋二人明争暗斗,貌合神离,终至国共三年内战,国民党遭 到灭顶之灾,大厦欲倾,二人生死内斗几乎断送国民党党运。1949年,国民党大陆政权崩溃,蒋中正退守台湾,代总统李宗仁奔波于华南、西南,心力交瘁,终 阻止不住共产党秋风扫落叶攻势。1949年12月,李宗仁知大势已去,台湾亦非可留之地,乃飞赴美国,此后十六载在异国他乡遍尝寂寥,备感人世沧桑。这也 便是李氏决定接受史学家唐德刚采访,耗时六年做口述历史的原因所在了。1965年7月,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悄然返回大陆,“叶落归根”,回归中共政权怀 抱,至终也不愿追随蒋介石。1969年,这位前民国代总统在北京因肺炎逝世,从此无字碑头一抔土,千秋功过任人说。

  “青春戎马,晚节黄花。”这是唐德刚给李宗仁的评价。

  这位出身贫寒的广西少年,早年血气方刚,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青春戎马,统一广西,举世闻名;北伐战争,为天下先,奠定民国根基;抗战卫国,台儿庄 大捷,歼敌上万,名震华夏;国共内战,坚持最后,桂系覆灭,终使国民党残部顺利撤台;晚年“叶落归根”,顺应中共统战,已是日暮西山。风雨苍黄,沉浮起 宕,李氏风烛飘摇的一生,正是一部最好的民国历史的缩影。

  读罢李氏回忆录,不禁掩卷叹息。仿佛一段历史在眼前无声浮现、流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就如同历史长河的过江之鲫,一路自高山峡谷而下,跃 过龙门、险滩,流入大河滔滔,终免不了归入浩瀚无边、长夜伴随的海水。那曾经的一颗颗闪烁耀眼的流星,划破天空,也流尽了生命的光芒,历史的后来者只能追 随厚重史册记载的痕迹,还原已被渐渐遗忘去的风云岁月。“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万古长河,终将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漫长的历史、无数英雄人物从这个 国家的河流里走过、飘过,留给星空一些永恒的追索回味。



 

 

  梅軍,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