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重读《第三帝国的兴亡》
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的一大灾难,他屠杀了至少500万以上的犹太人,80万吉卜赛人,200万以上的波兰人,600万的苏联战俘和平民(不包括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他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近2000万士兵的死亡,还有2000万妇女、儿童、老人在战争中死亡的。在人类历史上杀人之多能与他比肩的只有斯大林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最近重读美国威廉·夏伊勒的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我感到这场人类的大灾难不仅是由希特勒个人造成的,德国整个民族、德国的民众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德国的民众将希特勒推上了政治舞台,在某种意义上,他的上台代表了当时民心所向,这才是人类最深刻的悲哀。对此,本书作者说“对于民主共和国的放弃和阿道夫.希特勒的得势,德国任何阶级、集团、政党都不能逃避其应负的一份责任。”(265页)
魏玛宪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废墟上,在战胜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坚决主张废除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大压力之下,1918年11月,德国出现了一个由社会民主党人执政的共和国 ,他们在军方的支持下把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试图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努力绞杀在血泊之中。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了一部民主的宪法,这就是历史上的 “魏玛宪法”。从纸面上来说,这是二十世纪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之一,“结构之严密几乎到了完善的程度,其中不乏设想巧妙、令人钦佩的条文,看来似乎足以保证一种几乎完善无疵的民主制度的实行。”(85页)它的内阁制政府是效法英、法的,拥有实权的民选总统是学习美国的,人民复决制则借鉴了瑞士。实行构思严密、办法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和选票名单制,是为了防止浪费选票,同时使少数派也能够拥有议席。
魏玛宪法宣布“政治权力来自人民”;年满二十岁,不分男女,都享有选举权;“所有德国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自由不可侵犯,所有人都有权自由表达意见,结社或集会自由,信仰和良心自由......从字面上看这部宪法是动人的,德国人民所享有的自由完全可以与美国比较,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
但是在这种精妙的德国式设计中,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比例代表和选举名单制虽然可以防止选票的浪费,却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分裂小党派,使国会常常没有一个稳定的多数派,导致政府不断更迭。宪法主要起草人雨果·普鲁斯教授曾主张解散普鲁士等单独的邦,改为行省,加强中央集权制,但被国民议会否决。宪法规定总统有紧急状态下的独裁权,在希特勒上台前的三任总理都是未经国会授权,而是应用这一条款行使行政权的,实际上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民主议会制度就已经寿终正寝了。所以人们常说是魏玛宪法本身埋葬了魏玛共和。
此外,按照魏玛宪法陆军应该从属于内阁、议会,但事实上军官团(及参谋总部)是反对共和的。“合法选出的政府没有能够建立一支忠于它自己的民主精神、服从内阁和国会的新陆军,这是共和国的一个致命错误。”(90页)还有德国的司法系统、警察系统、控制着大工业卡特尔的巨头、帝国文官系统中的高级官员等等,都是反民主的势力,而在德国所有这些强大的旧势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受到任何触动,他们——民族主义的、反民主、反共和的力量,在这个国家中是最强大的。所以魏玛共和国一诞生就摇摇欲坠。
希特勒的纲领
凡尔赛和约给德国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马克贬值、法国占领鲁尔工业区,给德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马克最后崩溃,变成毫无价值的废纸。工业巨头、陆军从中反而得到了好处,普通民众却在痛苦和绝望中抛弃了共和国。希特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政治冒险家生涯。这个来自奥地利,一无所有、曾经是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1919年在慕尼黑参加了一个成立不久、微不足道、还不到100个人的小党——德国工人党。他从未施展过的演讲和组织天赋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快就成为党的领袖。
他以典型的政客手法提出了党的25点纲领,这个纲领无所不包,几乎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每一项要求,,它能够把农民和大地主、小业主和大实业家都统统拉在一起。所以他的无所不包的纲领实际上是模糊、不确定的,因为任何明确而肯定的纲领都会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外。到1933年竞选时他干脆拒不宣布纲领,说“所有纲领都是无用的,真正决定性的东西是人的意志,稳当的眼光,男子汉的勇气,笃守信仰,以及内在意志——这些才是决定性的东西。”贯穿希特勒思想的中心就是血与土,即狂热的种族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这在当时的德国不仅吸引了陆军、工业巨头,对广大在战败国阴影中的民众也有巨大的号召力。
希特勒还在“德国工人党”前面加上了“国家社会主义”的词(National sozialistisch),成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令人谈虎色变的纳粹(Nazi)不过是德文“国家社会主义”(有位著名的学者说,按德文原意应该译为“民族社会主义”)缩写的音译。如果光看名称,我们还以为他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在希特勒看来,纳粹党的社会主义口号不过是宣传,是他在取得政权的道路上争取民众的手段,无非是用来骗取广大工人的选票。
希特勒要搞种族清洗,要扩张生存空间,发动无论对德国还是对全世界都是灾难性的战争,这些都明白地写在他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在狱中开始口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而德国民族还是把他推到了国家权力的宝座上去,这个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民主程序
1924年5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得到近200万张选票;12月,纳粹党同一些种族主义团体联合参加选举,所得选票不到100万张;到1928年5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只得到81万张选票,在国会中只有12个席位,是位居第九的最小党。
希特勒1924年底一出狱,就恢复了《人民观察家报》,着手出版《我的奋斗》,创办《国社党通讯》,通过魏玛宪法赋予他的言论、出版自由,大力宣传他的种族主义。党员人数也稳步上升:
1925年,27000人;
1926 年,49000人;
1927年,72000人;
1928年,108000人;
1929年,178000人。
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给他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机会,工人失业超过了600万,人民的苦难成为他实现野心的台阶,希特勒大喜过望,他要把这一切转化为支持他的政治力量。从1930年到1933年他离权力越来越近了。
1930年9月,纳粹党得到了6409600张选票,107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二大党。这次选举的获胜不仅说服了千百万人民,也说服了企业界、陆军中的领袖人物。它极大地唤起了德国古老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感情,由于他承诺既摆脱共产主义,又摆脱民主政体的软弱无力,很快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
在1932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希特勒得票11339446,占30.1%,仅次于兴登堡(得票18651497,占49.6%);4月的第二轮投票中,兴登堡得到19359983张选票,占53%,当选总统,但位居第二的希特勒也得到了13418547张选票,占36.8%。
同年7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13745000张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4%,在国会608个席位中拥有了230席,一跃而成为第一大党。11月重新举行的选举,虽然丢了200万张选票,丧失34个议席,但依旧是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按照完全合乎宪法的方式把总理一职的重任委诸阿道夫·希特勒”(268页)。“魏玛共和国的悲剧、德国人十四年来徒劳无益地要想实行民主制度的笨拙努力的悲剧,终于告终了。”(263页)德国人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团结起来反对它,尽管它最受民众拥护的1932年7月也只得到37%的选票,但是另外63%的德国人民四分五裂,目光短浅,不能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危险。在左派、右派之间,德国也没有一个政治上有力量的中产阶级,德国的民主制度似乎注定了要垮台。德国的、也是人类的灾难就此降临。
1933年3月举行的最后一次民主选举中,纳粹党得到17277180张选票,占总数的44%,拥有国会288个议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3年,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就是这样一步步通过民主程序掌握了政权。
极权主义
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解散其他党派,先从共产党下手,摧毁了所有其他政党,最后只留下了他的纳粹党,并用法律规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取消联邦制,摧毁了在德国历史上一直有地方独立自治权的邦政府和他们的议会;取缔了工会和一切结社自由,禁止一切罢工;取消言论、出版自由,完全控制了新闻、舆论;扼杀了司法独立;把犹太人赶出了政治生活和自由职业界;他通过冲锋队、党卫军、秘密警察和集中营,进行残酷的种族和政治清洗,实施恐怖统治(冲锋队本身也遭到血洗);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一体化......一句话,他彻底推翻了魏玛共和国,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极权主义统治时期还举行公民投票。
1933年11月,德国选民中有96%参加投票,其中92%赞成几乎是清一色的纳粹党国会候选人名单,甚至在达豪集中营里关押的2242人中有2154人也投票赞成那个把他们拘禁起来的政府!在舆论一律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得到压倒多数的拥护是丝毫也不奇怪的!
1934年8月2日,87岁的总统、德高望重的兴登堡元帅去世,三个小时后希特勒就宣布取消总统职衔,将总理与总统的职务合并为一,称为元首兼国家总理。这个时候军队如果要推翻纳粹政权还是易如反掌,但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向希特勒宣誓效忠。德国人民则在半个月后举行了投票表决,95%的合格选民中有90%(3800多万人)支持希特勒成为至高无上的元首。只有425万德国人投了反对票。魏玛共和的民主程序葬送了它自身,德国人民在掌声中把希特勒推上了权力的顶峰。当然,希特勒上台后就推翻了民主制度,他的那些灭绝人性的暴行,他发动了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这一切既不能由民主政治来负责,也不能由多数德国人民来负责。
经济奇迹
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时失业率为33%,达600万人,1933年底就减少了1/3,以后逐年减少,1937年已减少到100万人不到。 1933年到1938年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平均年增长率11%,生产资料的增长尤为迅速,5年里翻了一番。国民的收入增加了一倍。给大工业家也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民众“在希特勒的统治下不再有挨饿的自由”,到1938年失业率仅为1%,失业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工人失去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生活却有了提高。德国人民几乎被表面上强调社会福利的新“国家社会主义”所陶醉了。这一切仿佛奇迹一般,创造了希特勒的神话。如果说人仅仅是经济动物,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那么纳粹德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辉煌。
纳粹的经济奇迹首先归功于金融奇才、举世无双的沙赫特博士,他通过大量扩充公共工程和刺激私营企业的政策,来扩大就业。以大量发行纸币作为资金。同时大规模地重整军备。“把他世所公认的金融奇才的浑身解数都施展了出来”,大量发行纸币只是他的绝招之一。“他操纵通货的神通之广大竟到了这样的程度:据外国经济学家的估计,有一个时期德国的货币竟有二百三十七种不同的价值。”“他为一个没有流动资金和几乎没有财政准备金的国家创造信用的本领真是一种天才的杰作。”(369页)他发明的“米福”票就是用来支付重整军备的票据,居然骗过了全世界。
虽然在二战后的纽仑堡受审时,沙赫特否认他曾参与过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但他确曾担任纳粹德国的国家银行总裁、经济部长、战时经济全权总代表,以自己的声望和过人的才智为希特勒发动全面的战争在经济上准备了条件。
“出卖灵魂的景象”
希特勒确实迫害了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爱因斯坦、弗朗克这样的物理学家,哈伯尔、瓦尔堡这样的化学家都被迫退休或离开了德国。但是也有很多著名的知识分子成为纳粹的帮凶。如物理学家勒纳德、斯塔克,尽管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是国际上受到尊重的科学家。还有托马希克等,他们提出了在我们今天看来完全荒唐的德国物理学、德国化学、德国数学等。
1933年秋天,有960个教授在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艺术史学家平德尔、医学家沙尔勃鲁赫教授这些学界名流的带领下,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与纳粹政权。大物理学家海森堡也曾经拥护纳粹,为纳粹工作,和其他拥护纳粹的物理学家一起参与为纳粹制造原子弹。另一个著名物理学家约当(Jordan)甚至是一个“法西斯分子和竭诚的突击队员”。更有沙赫特这样为希特勒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经济学家。 “这是一幕使德国学术界的光荣历史蒙受污辱的出卖灵魂的景象”。
然而,这一切对于经历过反胡风、反右、文革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也许在他们看来纳粹专制之下知识分子作出这些选择都是正常的,不仅可以体谅,而且无可指责。灵魂的堕落莫此为甚,所以我们听不到多少真诚的忏悔,象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的《思痛录》这样能在垂暮之年说出几句真话的书也是凤毛麟角。他们甚至还会在骨子里为人类精神的耻辱一页辩护,笑话西方人没有经历过纳粹专制那样的黑暗,不理解那些知识分子的处境。所以,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真正的反省,总是在自我原谅中一次次、一代代地放弃自己作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应尽的责任。所以在灾难降临时分,我们总是只能看到一些小人物站出来说真话,用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作代价表达他的良心,林昭、遇罗克、李九莲……面对这些名字我不知道知识分子们的内心是否有过不安?今天面对德国知识分子当年在纳粹暴政下的屈从和助纣为虐,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句颠扑不破的箴言: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塔亚那)
傅国涌,作者博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