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张国焘以“元芳”为笔名宣传肃反
元芳体是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张国焘曾在肃反运动中以“元芳”为笔名,连续在他主办的《肃反专号》以及党和红军的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洋洋自得地抒发其肃反体会,介绍其肃反经验。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全国各个红色根据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肃反。肃反是“肃清反革命分子”的简称,是红军历史上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
张国焘是当时推行肃反暴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炮制的白雀园肃反令人发指。白雀园肃反发生于1931年,是鄂豫皖苏区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发生的一起大规模肃反行动,由张国焘发动。该肃反行动使红四军中众多指战员被株连杀害。据陈昌浩后来回忆,从1931年9月13日起到11月22日仅两个多月,就先后逮捕和杀害排以上干部战士2500多人。但据徐向前等人后来的回忆,当时红四军中被杀害的指战员远比此数多。
1931年5月上旬,中共中央的一位要员张国焘,以中央全权代表、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主席的三重身份,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光山县,会合了先于他一个多月到达皖西的另外两名中央代表--沈泽民和陈昌浩。
这时中共中央正处于“王明路线”统治时期。在是年1月初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帜的王明,得到了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全力支持,一下跃进了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开始从实际上独揽了中央的领导大权。四中全会之后,王明中央有系统有组织地向全国各苏维埃区域,派去了一些中央代表,掌握苏区的党政大权,以全面贯彻左倾的“进攻路线”。时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张国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来到鄂豫皖苏区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所创建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的前身是鄂东根据地、豫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1931年,红军攻占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后,将三个根据地连接成鄂豫皖苏区。当年11月,建立了红四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大别山为中心,最盛时期包括周围20余县,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国十大将军县中,有五个位于鄂豫皖苏区。它们是湖北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72位开国将军),安徽金寨(中国第二将军县,59位开国将军),河南新县(43位,)湖北大悟(37位),安徽六安(裕安区34位)。
当时鄂豫皖苏区主要部队由许继慎、曾中生、徐向前等人率领壮大。张国焘到来后大力推行王明路线,主张全力进攻,而与原部队将领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张国焘以肃反之名,借机大量的红军指战员,其中包括许继慎在内的军级干部17人、师级干部35人、团级干部44人。红四方面军军长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亦在白雀园肃反中被秘密处死。
1931年11月25日,张罔焘曾就肃反事宜专门给临时中央写了一份报告。临时中央收到此报告后认为,这一肃反成果比“富田事变”所提供的经验还要大,可为全党的教训,特别是各个苏区都可以利用这一经验。为此,特批转各苏区参照。鄂豫皖苏区的肃反运动受到临时中央的肯定和褒扬,这使张国焘十分振奋,接着他又以“元芳”、“张特力”等笔名,连续在他主办的《肃反专号》以及党和红军的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且不遗余力四处作报告、下指示,推广他在红四军中进行肃反的经验,致使肃反之风在鄂豫皖苏区越刮越烈,严重削弱了苏区与红军的力量。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围剿”战斗,未能予敌人以决定性打击,苏区城镇尽失,红军在苏区无法回旋,只好决定率主力4师13团共2万多人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又经过两个多月艰险的战斗转移,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行程3000多里,于12月7日到达陕西秦岭南麓的小河口,红四方面军只剩下近1·5万人。
在小河口,红四方面军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了陕南和川北的敌情、民情和山形地貌,认为川北地处米仓山和大巴山主脉,山高林密,水系密布,气候宜人,农产丰富,交通梗阻,宜于武装割据,决定红四方面军向南挺进,进军川北,以川北为中心,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连战连捷,队伍迅速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正当红军羽翼丰满之际,张国焘在川北又开展了一场较之鄂豫皖更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当时在川陕苏区,确有一些反革命分子猖狂活动。反动豪绅组织的“盖天党”、“白扇会”更是利用封建迷信,公然进行武装反革命活动。比如赤北县解放不久,县苏维埃干部正在城中心的土台子上动员老百姓疏通河道,以帮助红军畅通后勤运输。混在百姓中间的“盖天党”分子突然向台上的干部猛烈射击。与此同时,另一彪人马冲进了保卫局赤北县监狱,与犯人里应外合,将县保卫局长和守卫杀死,劫走犯人。1933年8月,暗藏在红29军内部的反革命分子与敌人勾结,发动了震惊苏区的“马儿崖事变”。红29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等军、师级红军将领几乎被斩尽杀绝,只有副军长刘瑞龙(刘延东之父)一人生还。
面对如此猖獗的反革命活动,采取严厉手段予以镇压是完全应当和必要的。但张国焘再次将肃反扩大化,以致不少忠心耿耿的革命者仅因无端猜疑就被推上断头台。更为荒唐的是,有的保卫干部竟以识字多少、手上有无茧巴、皮肤黑白来判断好人坏人,连上衣口袋别钢笔的人也不幸成了肃反对象。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途中,曾中生、余笃三、邝继勋等人在小河口会议上尖锐批评了张国焘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等错误。张处境孤立,被迫检讨,但一直耿耿于怀。红军进入川北刚站稳脚跟,他便开始下手:曾中生、余笃三被投进监狱;邝继勋入川不久即被夺去兵权,先去刚成立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当主席,很快又被调往赤江县任空头的指挥长。不久之后,曾中生、余笃三、邝继勋三人均被张国焘下令处死。
而由地方武装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的指挥员们,也很快成了肃反的重点对象,300多名青年干部惨遭杀害。
川北根据地著名的“红军之家”在这次肃反中遭遇十分悲惨。在这个家庭中,王新敏、王新正两兄弟,王新诗、王新国、王新兰三姐妹,加上入赘到王家的任俊卿,总共6人参加了红军。“红军之家”的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是后来的女将军王新兰(萧华将军的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参加红军时只有9岁。他们的亲叔叔,就是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33军军长王维舟。
“红军之家”6人中有4人死于肃反,仅剩下王新诗、王新兰两姐妹。其中长得最漂亮的王新国,则是在炉霍城被处死的。
对姐姐王新国的死,王新兰一直挂在心上。许多年后,她才通过丈夫萧华,从当年负责肃反的一位领导口中得知,杀王新国的原因是:她长得太漂亮了,白皮嫩肉的,一看就是个地主资产阶级家庭混进革命队伍的千金小姐,不“肃”掉不放心。如此理由,真是荒唐透顶。
王新兰的五姐王新诗是妇女独立团战士,长征时背着个奶娃娃跟不上队伍,在夹金山脚下被组织上动员离开部队。她一路乞讨才回到了故乡清溪场,从此一辈子在大巴山上当农民。
刘继兴,新浪历史 2013-08-0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