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毛主席去安源》——被翻印九亿份的“错画”(组图)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 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鲜为人 知的历史。图为《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1.1.jpg1.2.jpg

  正当全国各地大肆宣传《毛 主席去安源》油画之时,毛泽东亲自审查了这幅油画,他对画中将他画成身穿长衫不甚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毛泽东的这次谈话,通过 非正式渠道在人们中间逐渐传开。从此,对《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宣传开始降温。

图为刻瓷填彩《毛主席去安源》瓷板

2.jpg

  油画表现毛泽东去安源是步行去的。最早说毛泽东步行去安源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的江青。江青于1966年11月1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接见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代表时说:“安源煤矿毛主席是走去的,沿着铁路 一步一步走去的,遇到一个老乡就聊聊。”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版的毛主席像章。

3.jpg

  其实,油画表现毛泽东步行去安源的情景是与史实相悖的。当时毛泽东住在长沙清水塘,距安源300多华里,他不可能从长沙步行到安源。是否可能先从长沙乘火车到萍乡县城,再从萍乡县城步行到安源呢?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4.jpg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开始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7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画家叶浅予的文章《从油画〈追念战友〉说起》。该文在赞扬油画《追念战友》的同时,批评了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指出:“在这幅画(指《追念战友》——引者注)前,不禁又想起林彪、‘四人帮’鼓吹过的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铜像。

QQ截图20130609151436.jpg

  叶浅予说:“见过那幅画的内行人都说其构思、构图,甚至用色,无不脱胎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四人帮’把那幅画钦定为美术作品的样板,命令大量复制,凡楼堂馆所、公私房舍统统悬挂,并且大量印刷,广为分发。”这是惟一一次公开批评油画 《毛主席去安源》的文字。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磁盘。

6.jpg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前夕,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了恢复刘少奇、李 立三等同志在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对陈列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在这次修改中,考虑到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毛泽东 本人对画中身穿长衫的形象又提出过质疑,再加上该画曾受到《人民日报》的批评,所以该馆将展厅陈列的最后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取下。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题材的毛主席像章。

7.jpg

  《毛泽东去安源》油画作者刘春华现在是北京画院院长。面对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艺术创作上讲,我认为只要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不构成对历史的篡改,不是随政治风向变化而变化,不造成对观众的欺骗,一些细节,尤其是一些无法考证清楚,而又不影响历史本质意义的细节,应该、而且允许作者的“艺术处理”,不然,就无法创作历史题材的任何文艺作品了。

  图为《毛泽东去安源》黄立木雕。

8.jpg

  1991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迎接安源大罢工胜利70周年,在北京召开基本陈列内容修改方案座谈会。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史学专家在会上提出《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可以陈列。该画是专为安源而作的,符合历史事实,不能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肆宣传过就不敢陈列。

  图为《毛泽东去安源》铜像。
 
9.jpg



    凤凰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