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读《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大凡年龄稍长或对中共党史、共和国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1962年初,中共中央曾在北京召开一次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对刘少奇在会上提出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大胆结论,人们也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中共中央所以决定召开这样一次规模空前的会议前后经过;“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典故的由来;毛泽东何以一反常规,提出刘少奇的报告不必经中央政治局讨论,直接发给与会人员讨论;毛泽东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在大会上的讲话如何反应;中央七大常委之一的陈云,为何婉拒毛泽东之请,不在会上讲话;1967年2月,毛泽东在同卡博和巴卢库谈话中所说,他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讲话就指出,“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这句话是有所指的,“那时已看出一些问题”,又究竟指的是什么?等等,人们不仅不知其详,而且存有很多疑惑。
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张素华著《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以下简称《变局》)一书,使人感到现在有了一部全面解读七千人大会的专题史书。纵览全书,可以看出,作者是积多年之功,在大量搜集和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成就此书的。此书的最大特点是可读、可信。
所以称它为“可读”,不仅仅是作者的语言生动、文笔流畅;更在于作者的视角新颖,全书是沿着人们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步步深入,逐一展开的。这些问题是:
为什么要开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会议?
大会的进程,又为什么出人意料地不断改变?
毛泽东究竟对刘少奇主持起草的报告怎么看?
刘少奇的书面报告在大会中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各个层次的反响是否一样,又有着怎样的不同?
刘少奇、毛泽东、邓小平、朱德、周恩来先后在大会讲了话,他们的具体表现如何?
林彪,除人们熟知的情况之外,他在会上还讲了些什么内容,毛泽东当场的反响如何?
大会留下的悬念,陈云为什么不讲话?
会议主题何以由反分散主义到统一思想,又转向开“出气会”?
省委书记和部长也都作了检讨,他们检讨些什么?
曾希圣到底受了怎样的冲击?
七千人大会隐现的毛刘分歧。
这些多年为人们关注而又无力解开的谜团,正是这本书的“看点”。
说它“可信”,在于作者对上述所有问题的阐述,基本都是用材料说话。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中央工作会议的有关记录、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有关记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大区、省等各级领导人的谈话记录;有关会、院领导人在各种会议上传达中央领导人的讲话记录;七千人大会简报等一般研究者所难以寻觅的档案资料。还有,杨尚昆、胡绳、吴冷西、邓力群等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日记和回忆;当年《人民日报》的新闻和报道;作者参与对当年参加会议的袁宝华、李瑞山、陶鲁笳、汪东兴、杜润生、梅行、赵家梁等人的访问记录;等等。因此,书中对上述问题的叙述,具有极大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从《变局》一书的立意来看,把住了七千人大会的脉搏。自1958年“大跃进”到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段,对中国社会发展发生重大影响的有四个会议: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9年7-8月的庐山会议;1962年1-2月的七千人大会;1962年8-9月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变局》一书,没有把七千人大会作为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而是把它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全过程加以考察,从而显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并深刻感受到七千人大会是众多历史环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链条。从当时的情况看,1958年相继出台的“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曾被认为是找到了在短期内超英赶美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捷径。1958年冬,毛泽东对“大跃进”,尤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察觉,但并没有改变上述的基本观念。正因为此,1959年庐山会议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在捍卫“三面红旗”的热浪中,使原已发生的错误越演越烈。七千人大会虽然没有动摇“三面红旗”,但整个来说是持一种保留态度;从中央、大区、省、地、县各级领导人在会上都有检讨,事实上承认了主观错误是造成三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出气会”使省以上领导人认识到几年来党内残酷斗争造成的严重危害,决心要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并进行大规模甄别平反。这一切,对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民主作风,对重新唤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团结一致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起了重大作用,在历史上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七千人大会带来的这股新风,可称为是一个“变局”。
然而,对这次大会,毛泽东在当时没有作过明确的表示。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五大常委的讲话,除林彪外,毛也一概未作评论。唯一称赞的是林彪的讲话,毛泽东当场就说:“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关于党的路线,关于军事方针。我希望把它整理一下。给你一个星期、半个月搞出来。”这显然是一个重要信号。此后,毛泽东对林彪主持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大加赞赏。1965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蚌埠同安徽省委负责人谈话说,这个本子(指《毛主席语录》)不错。这本书共有23章,够了,比孔夫子的著作还多,老子的文章也只有5000字,还没有这个本子这么多。马恩列斯文章太长,我主张写短文章。安徽省委负责人当场表示群众很欢迎这本书,最好一个生产队发一本时,毛说,好嘛,向中央办公厅要,提不通,到下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提。与之相反,对七千人大会,1964年8月2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等谈话时说:“七千人大会有纲,也有目,把一些缺点错误讲得严重了一些,以后在4、5月更讲得严重。”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明确点出了“一九六二年的右倾”。1967年4月12日,江青的一句话说得更直接。她说,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时憋了一口气。七千人大会与四年后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联系被一语道破。可见,七千人大会对尔后中国政局的发展,同样又是一个“变局”。
上述这段历史变迁的迂回曲折,《变局》一书作了充分的展开,基本上还原了当年历史的原貌,解开了诸多的历史谜团。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本书也还存在个别的疏漏和不足。如对林彪在七千人大会讲话心态的分析,所依据的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搜出的林彪、叶群的“笔记”,这两段笔记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因此,用它来说明1962年初林彪讲话的心态,便觉得有点牵强。但整个来说,是瑕不掩玉。全书引用的丰富史料,蕴涵的大量信息,以及作者对大会全景式的描绘,对中央、大区、省、地、县各级领导人的情况、心态所作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完全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共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有关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的专题著作,应该说出版的还是比较火爆,但像《变局》这样以大量准确的可靠史料,有针对性地厘清一些人们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的著作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局》也为人们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林蕴晖,《学习时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