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偉大領袖“五七指示”並非獨創,早有先驅


《新史記》蘆笛



在社會生活方面,赫魯曉夫放鬆了黨的鐵腕控制,實行了有限的寬鬆與開放。他首次批准蘇聯人出國旅行,也允許外國遊客訪問蘇聯,還在1957年在莫斯科主辦了第六次世界青年聯歡節。三百萬莫斯科人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三萬青年,與他們聯歡和交流談心,首次見到了真實的西方人,有限地打開了被斯大林蒙了幾十年的眼界。

赫魯曉夫的文化政策則搖擺不定,一方面,他實行了有限的“自由化”,再沒如斯大林那樣大規模地迫害虐殺作家,甚至還批准了若干與官方意識形態鑿枘不入的異議作品,其最著名者即索爾仁尼琴的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但另一方面,他又聽信了保守派的讒言,禁止出版帕斯捷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生》,甚至將他開除出作協。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赫魯曉夫又向他施壓,要他拒絕領獎。總的來說,赫魯曉夫雖然可算是個天良猶存、比較寬厚的共產黨員,因此沒有再犯過斯大林那種肆無忌憚的反人道罪行,但他畢竟是個共產黨員,其頭腦與視野已被共黨教條塑造定型,無望突破了,因此,他恩准的自由畢竟是有限的。

赫魯曉夫的教育改革也值得一提,蓋某些政策與毛澤東和劉少奇暗合。例如他也和毛澤東一樣,認為“農業大學辦在城裡不是見鬼麼?”主張將農學院搬到農村去。但他沒有毛澤東的權力,因此,這政策遭到了大學師生們的消極抵抗而未能實行。類似地,他也主張“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提倡開辦職業學校,而學生主要時間應該用去“學工”,亦即參加工廠生產。

有趣的是,國人只知道歌頌偉大領袖的“五七指示”,卻不知道赫魯曉夫早就有過類似主張。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劉少奇也提倡過職業教育,卻在文革裡作為“修正主義罪行”被批得一塌糊塗。其實赫魯曉夫與劉少奇之所以有相同的政策主張,乃是因為他們面對著同一問題——沒有足夠的大學接納全部普通高中學生,也沒有足夠的中專接納初中畢業生。這倆人都是正常人,所以都沒能像毛澤東那樣,想出強迫全體中學畢業生去當農民的空前絕後的高招來。

赫魯曉夫的外交改革上面已經說過了,就是“三和”,重點在和平共處上。這其實是斯大林之後蘇共新領袖們的共識,無論是貝利亞,是馬林科夫,還是赫魯曉夫,都認為應該這麼做。從必要性來看,靠國家恐怖主義無情壓榨人民特別是農民,來維持龐大的武力並與西方進行軍備競賽,這軍國主義政策其實是竭澤而漁,一時或有奇效,但難乎為繼,不可能“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因此,必須設法與西方緩和邦交。從可行性來看,核武器的出現使得戰爭再也沒有了勝利者,帝國主義因此失去了發動世界大戰的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東西方對峙的局勢有可能緩解,蘇聯再維持龐大的常規部隊便失去了意義。

http://en.rian.ru/images/17672/11/176721128.jpg
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在莫斯科隆重開幕。


拋棄斯大林的窮兵黷武政策

這就是赫魯曉夫的基本思路。為此,他拋棄了斯大林窮兵黷武的政策,開始削減軍備預算,將資源轉到民用建設上來,試圖改善民生。1955年,他放棄了斯大林制定的發展海軍的昂貴計劃。1960年,他下令將蘇軍規模裁減三分之一,將這些省下來的錢用於經濟建設以及發展尖端武器。他的新國防戰略是削減常規軍備,靠導彈和核武器構成威懾力量。削減軍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在他治下,政府首次為城市居民大規模建造簡易住宅,極大地緩解了斯大林無視民生造成的住房困難。在莫斯科,過去兩家人住在一個房間裡是尋常事,如今這些人好歹可以搬入預製件築成的“筒子樓”,無異於從地獄裡上了天堂。

為緩和國際關係,赫氏頻繁出國訪問,熱衷於召開首腦會議,試圖通過談判解決東西方的爭端,諸如越南問題,東德問題,並試圖與英、美、法達成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改善雙邊和多邊關係,限制軍備的協議,等等。可惜雙方根深蒂固的互相猜疑難以一朝消解。一方面,赫魯曉夫捨不得完全放棄斯大林的武力敲詐傳統,時常在國際場合炫耀蘇聯的強大武力尤其是洲際導彈,虛聲恫嚇資本主義世界,甚至採取賭博式的冒險行徑,把導彈偷運進古巴,以獲得對美國本土實行核攻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因為美國的挑釁行為(例如在四國峰會前夕派U-2間諜飛機侵犯蘇聯領空,被蘇聯擊落,人贓俱獲後艾森豪威爾總統還拒絕道歉,致使峰會流產),赫氏這些努力基本沒有成功。

但不管怎樣,美蘇兩國領袖之間畢竟還是建立了直接聯繫,使得擦槍走火、因誤會而觸發核大戰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了。古巴導彈危機得以和平化解,沒有演變為核大戰,就表明了赫魯曉夫的努力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最重要的還是,蘇美雙方簽訂了禁止大氣層核試驗以及防止核擴散的條約,為以後蘇美兩國簽訂一系列的限制軍備條約開了先河。

就連赫魯曉夫的某些冒險行動或強硬措施都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例如當時蘇聯的盟國古巴面臨美國入侵的危險,赫魯曉夫把中程導彈秘密運入古巴,被美國發現。肯尼迪當即在電視台上宣布封鎖古巴,觸發了加勒比海危機。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時,赫魯曉夫作了妥協,他同意撤回導彈,前提是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並從土耳其的軍事基地撤回威脅蘇聯腹地的導彈。肯尼迪同意了這些條件,於是蘇聯便撤回了導彈。這其實是老赫占了便宜,但肯尼迪爲了照顧面子,要求對此協議保密,於是世人只看見蘇聯撤走導彈,不知道美方作出的讓步,以為赫氏單向屈服了。蘇聯在全世界面前丟了臉,這在後來成了赫魯曉夫被推翻的罪狀之一。

又如臭名昭著的柏林牆。此前柏林問題一直是雙方矛盾的焦點,兩次引起國際危機。赫魯曉夫乾脆下令修築大牆,將西柏林與東柏林分成兩個無法通行的城市。這當然充分暴露了共產陣營的黑暗,也使得東柏林居民乃至東德人民失去了逃往自由世界的方便途徑。然而此舉也在客觀上消除了矛盾熱點,緩和了東西方的緊張關係,此後雙方再未為柏林問題尖銳衝突過。因此之故,西方政客們雖然嚴厲譴責此舉,肯尼迪甚至為此跑到西柏林去,聲稱“我也是柏林人”,但內心其實如釋重負。(《新史記》第13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