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老兵忆朝鲜战争:死于车祸的比死于敌机的多


[导读]有的是因为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有的是因为发生车祸。“因为夜里开车不敢开灯,车祸牺牲的人比被敌机打死的还要多。”李金云说,光司机全团就牺牲了50多个。

在海南寻访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60年漫长的时光无法带走人们对历史的缅怀,却渐渐带走了历史的见证人。60年光阴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年轻人大都变成了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即使他们的儿女也都进入了五六十岁的年纪。海南日报记者先后联络数位琼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有的已经悄然故去,有的身染沉疴或年老体衰无法接受采访。他们的故事,也就在我们热切的渴望中无声消逝了。幸而,终于采访到两个海南家庭,还能向我们讲述弥足珍惜的朝鲜往事。

历经风雨,今天的讲述者已经可以用平静的语调诉说当年的故事。然而,就是这些曾经波澜壮阔的朝鲜往事彻底改变了两个海南家庭的命运:李金云,17岁就从湖南老家走上朝鲜战场,又因此来到海南,一待就是58年,直到他在1980年代当上海口市市长,直到退休,直到今天。

吴田川,在海口市甲子镇过了59年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却从来没有哪怕一天真正拥有过让他一直引以为豪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是志愿军烈士。抗美援朝改变了他、他母亲和他家庭的轨迹。

60年前的那场战争直接改变了他们,其实也间接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那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海南家庭的朝鲜地理

春川,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地名。

今天,春川是韩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因为韩剧《冬季恋歌》取景于此而被称为“韩流发源地”。今天,不少中国游客和情侣来到这个城市,感受美景,探访浪漫。他们也许并不知道,60年前也有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到过这里,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之下。

李金云60年前就到过春川。但他对春川的景物没有丝毫的印象,当年他也无心看风景,他只是隐约记得,春川是个多山多水的地方,只有一条通向后方的公路,所以很需要他所在的工兵部队维护交通线通畅。

之所以记得这个地名,仅仅因为这里是他到过朝鲜半岛最南的地方,也是他越过三八线以南前进最远的地方。时间回溯到1951年4月5月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主攻方向就是位于战线中部的春川,以分割“联合国军”东西战线的兵力,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的目的。同时,从春川沿汉江河谷西进不足100公里,即可攻取汉城。

李金云当时任工兵15团器材股文书,作为3个入朝作战的独立工兵团之一,他所在部队一直紧随主力部队参与作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主力部队搭建进攻和补给的通道。战役开始后,他所在工兵团配合40军作战,迅速突破三八线,一路前进到汉江沿岸。

值得一提的是,40军正是解放海南岛的部队,也是从头到尾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部队,这也让李金云觉得与海南有缘。然而到了战役后期,原定的战役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志愿军的后勤和装备补充困难,于是开始向北转移。

接到北撤命令,李金云将他所在地方的地名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春川,经过了60年依然没有忘记。

一个关于朝鲜的梦

和李金云仍然对朝鲜地理保留记忆不同,从没有到过朝鲜的吴田川一直迫切地想知道一个朝鲜地名———洒过父亲鲜血,埋葬了父亲尸骨的那个地方的名字。

时至今日,吴田川还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到底在哪里,在哪里牺牲,他甚至都不知道父亲在朝鲜是否还有墓地或者墓碑留存。

在记者能找到的民政档案资料上,关于吴田川的父亲,只记载着:吴业忠,中共党员、志愿军战士,1942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一支队,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至于具体在哪里哪次战斗中牺牲,无法查到更详细的记录。

在老家甲子镇龙寒村附近,有一座墓,上面刻着吴业忠的名字。从吴田川记事起,每一年清明他都要和母亲、叔伯等一起去墓前祭拜。小时候,亲人们说这就是父亲的墓;后来长大成人了,他才明白,那只是一个衣冠冢。虽然依旧每年到墓前怀念父亲,但他知道,父亲毕竟不在那里面。“家里这个不是真的墓,自己不知道已拜了多少年,到现在还要拜,哈哈。”吴田川说。

“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去朝鲜看一看,到底有没有父亲的墓。”吴田川喃喃地说,无论醒瞑这个念头都会不时在脑海中浮现,就好像一个关于朝鲜的梦。在他看来,这个念头能实现的可能也确实像是一个梦。

时刻与死神面对面

李金云也有一个梦,一个更加实在的梦,梦里回荡的是牺牲在朝鲜的战友。

从1950年11月入朝到1952年1月回国,李金云所在的部队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三次、四次和五次战役,这是具有决定性的几次战役,也是最艰苦的几次战役。

李金云说,作为工兵部队,他深切的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物资供应的重要性。前线军队比拼的,除了战斗能力和军事水平,还在比拼物资,而这正是志愿军相较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劣势。工兵15团一直在群山连绵的中线作战,连通前线和后方大多依赖一条崎岖的主要公路,但敌人对交通线的封锁极其厉害,飞机几乎不停地侦查轰炸,道路几乎随时都要修理才能通行,还要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送物资设备。李金云虽然没有拿着枪面对面和敌人射击,但他们在这条交通线上的战斗同样激烈。

许许多多的工兵团战友就在这条关键的交通线上倒下了。有的是因为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有的是因为发生车祸。“因为夜里开车不敢开灯,车祸牺牲的人比被敌机打死的还要多。”李金云说,光司机全团就牺牲了50多个。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金云和他的战友时刻都要面对死神。1951年3月的一天下午,李金云从团部运送一批器材去前线,天还没有完全黑,突然来了3架敌机从头顶掠过。“我们肯定被发现了。”车上包括他在内的3个人马上停车,伏在道路两边的排水沟里不敢动。不一会,敌机果然回来了,先是一阵机关炮,然后投下燃烧弹,汽车带一车器材全被烧毁了,李金云等3人却与死神擦肩而过。

“天上差不多每过一分钟就要来一架敌机,白天车是不敢走的,晚上走也不敢开车灯,赶上大雪四面白茫茫一片,道路都看不见,怎么办呢?工兵就沿途布置防空哨,1公里1个,敌机没来就开灯行车,敌机看见灯光飞来了,防空哨马上发警报,车就关灯走一段已经照过的路,然后停车,等敌机过去再开灯走一段。”李金云说,他们想出了这个办法冲破敌机的封锁,牺牲的人少了,但车祸还是很多。

被朝鲜改变的海南家庭

1950年,年仅17岁的李金云在湖南老家参军的时候,他原本是要去解放台湾的。工兵15团随后调到福建,修建内地通往福建沿海地区的公路,为解放台湾做好准备。在福建过了不到半年,一天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北上。在坐了几天几夜闷罐车之后,部队到了位于中朝边境的辽宁宽甸,战士们这才知道要准备入朝作战了。

李金云和他家庭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被改写了。从朝鲜回国后,工兵15团奉命驻防海南,李金云从此扎根海南,转业地方、当公务员、走上领导岗位……

今天的李金云已近80岁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口齿清楚,充满活力,一点都不像他这个年龄的老人。他说,是抗美援朝的经历,是部队塑造了他。李金云也会感叹,如果当初没有去抗美援朝,如果他按原定计划去解放台湾,那么不知道现在他会身在何处,在做些什么。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自己早做了父亲的吴田川不知道,如果父亲没有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他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其实,直到10岁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父亲的不存在。“我的父亲呢?”他问母亲,母亲这才告诉他父亲的事情。

在朝鲜牺牲的时候,父亲吴业忠才28岁,儿子吴田川只有几个月大。“我为父亲感到光荣,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没拥有过父亲。”

即使照片也没有一张,留下的遗物几乎没有,仅有的,只是吴业忠的志愿军烈士证书和勋章。吴田川更多的是在母亲的讲述里勾勒父亲的轮廓。但是,吴田川说,他的母亲李明珍今年也86岁了,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还要定期去安宁医院进行治疗,主要靠每个月三四百元的烈属抚恤金,很吃力———这也算是父亲留给家里唯一的一笔钱。

在接到丈夫牺牲的消息之后,李明珍一个人撑起了家,把儿子抚养大。其实我们更难以假设,如果吴业忠没有参加抗美援朝,她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或许正是这种无法去假设的历史,揭示了60年前那些海南年轻人,主动要求到遥远北方的异国战场上,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和牺牲生命的价值所在。

彭青林,新华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