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袁伟时:文革期间有人当众宣读蒋介石语录

  七十多年前,进了小学就是童子军。有整套的童子军服,包括一顶贝雷帽,那时叫船型帽。每人一条实实净净的杂木棍,出操时象征有根枪;还有一把童子军刀,和现在比较低档的瑞士军刀差不多,经常带着,不时拿出来玩;男孩子天生喜欢刀枪。课程学的都是生活实用知识,如一条绳子打出几十种结——双套结等等,挺牢的。更好玩的是野外求生知识:从怎样搭帐篷,到迷路时怎样辨别方向、走出丛林,到怎样找吃的、找水、生火。

  还有就是实习。

  一次是到白水寨我外婆家附近山地野营,十多里路,一路演练侦察。到达后搭好帐篷后,趁机去看外婆啦。另一次是夜行军,从罗岗步行到大坪,几十里走的是小路、山路,路经几家彻夜香火通明的佛寺。我一向讨厌神佛,经常拿家里附近土地庙的茶杯来摔打。有一次被人告密,害得我挨了一场臭骂,母亲则买了新杯子,备好香烛给土地老爷赔罪。

  这次狭路相逢,我又手痒了。进到庙里,除了把好些菩萨面前的杯子放进书包,还把一些小菩萨也顺手带走,留下我作为顽童的破坏性的最后记录。

  这次夜行军成了语文课的作文题,因为有真实的感受为基础,我得了一个高分。后来和最敬重的语文老师黎昔非先生谈起,他说把小菩萨拿来看看,我就把战利品送给他了。

  据我多年观察,中国的佛寺除了一些名刹、古刹外,绝大多数佛像都做得很粗糙,乡间小庙更不用说了。近年我一再鼓动筹建新庙的高僧大德,请雕塑家来塑佛像,建21世纪的敦煌,似乎都是白费唇舌。

  童子军的灵魂是勇敢和奉献。

  1937年上海保卫战,10月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向四行仓库的英勇守军送去一面国旗,使之代替英国旗在大楼上空飘扬,然后冒着弹雨跳入苏州河游回对岸,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青少年榜样。想必很多人都熟知这个故事。

  中国童子军诞生于1912年2月25日(这一天后来成为中国童子军日),并于1915年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完全是民间的教育活动。但是,政客们总是觊觎权力,恨不得把全国人都纳入他们的控制网。1926年3月国民党开始抢夺童子军运动的控制权,1927年定都南京后依靠政权力量成立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1929年删去国民党三字),派出所谓司令,童子军日也变了。1932年更拥戴蒋介石出任中国童子军总会会长。

  做为童子军,要背诵《中国童子军守则十二条》:“一、忠勇为爱国之本。二、孝顺为齐家之本。三、仁爱为接物之本。四、信义为立业之本。五、和平为处世之本。六、礼节为治事之本。七、服从为负责之本。八、勤俭为服务之本。九、整洁为强身之本。十、助人为快乐之本。十一、学问为济世之本。十二、有恒为成功之本。”

  不太理解它的内容,但觉得琅琅上口,很容易就背下来了。后来才知道这套玩艺是蒋介石在1935年9月拟定的。国民党内不缺马屁精,同年11月12日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经戴季陶鼓搞,这12条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1938年月,教育部长陈立夫更下令推广应用范围,成为学生一体遵守的《青年守则》,并规定它和国民党的其他意识形态是公民课程的主要内容。

  于是,各机关、学校到处挂着这12条。1—5条是孙文提倡的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后七条是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的倒影。古往今来都有人提倡这一套,致命的缺陷是挖掉了现代公民不可须臾离开的自由、平等、权利。

  这12条顺口溜似乎比后来的效颦者都编得好,因此多年后还有人想起来,搬出来。

  上世纪60年代文革高潮中,我亲身经历的一幕,就是很好的例证。

  有一天,我从广州市中心乘14路公共汽车回中山大学,公共汽车公司派到车上带着红袖章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员”一路念诵毛主席语录,以示这部车也是红彤彤世界的一部分。车行至海珠桥,这位宣传员突然念起我从小就熟悉的12条来了!我在震惊之余,连同觉得此人肯定不知道他念的是蒋介石语录。文革时期,没有哪个人会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用蒋介石语录代替毛泽东语录的。

  这辆车上,大约除我之外,没有什么人发现这个差错;我认为沉默是金,此事也就纹丝不惊。我不知道这出笑剧是何时开始上演,又何时降下帷幕的。我猜这位宣传员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这么念的,很可能是公共汽车公司宣传部门统一制作资料,派出人员到各辆车宣读。

  令我沉思很久的是:毛蒋同台演出而天衣无缝说明什么?辩证法不是强调对立两极有同一性吗?毛要驯服工具;蒋要服从为本;两公心同理同啊。

  袁伟时,《大家》2013-05-30,原标题为《童子军与蒋介石的顺口溜——铭记家乡的山·水·人(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