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燕王王皓:对北伐战争之彻底否定


  前言:清算历史,就要清算个彻底。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清算。


  一.

  从何讲起呢?我们就先从孙中山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引进一党制,首开祸端开始讲起。

  1921年8月,孙中山在致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一封信中表示:“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苏维埃的组织、你们的军队和教育的组织。”(《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

  1923年8月,孙中山派遣蒋介石率代表团访俄。代表团主要考察了苏俄的军队建设经验,了解了红军的军政组织情况,以便按照红军的榜样组建和训练新军。

  1923年10月,大批俄国军政人员便陆续随着俄顾问鲍罗廷到广州助孙展开“党化”运动。这运动包括“党化公务人员”,“党化司法”,“党化军队”,“党化教育”等等。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对国民党员进行演说,广泛宣传了苏俄党和军队的建设,号召全体党员向苏俄学习,效法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强调:“吾党此次改组,乃以苏俄为模范,企图根本的革命成功”;“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请鲍君(鲍罗廷)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的方法。”(《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党义战胜与党员奋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方针,并正式按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制度,改组国民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有言:“芟除实行国民党主义之一切障碍,更应以党为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会词》中,孙中山再次强调:“我们这次在广州开会,是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重新来改组国民党的全体。”

  同年,列宁逝世。孙中山在演说中说:“大家应把党基巩固起来,成为一有组织的、有力量的机关,和俄国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一样。此次大会之目的也是在此”,“现在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仿效其办法,也应仿效其精神,才能学得其成功”。(《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

  孙中山在复函蒋介石时说:“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先生手札墨迹》》

  苏联巡洋舰“波罗夫士见”号于同年十月七日驶抵黄埔港,运来了广州大本营所定购的枪炮弹药一批。孙中山发去贺词:“现在贵司令率舰远来,定使两国邦交愈加亲睦,彼此互相提挚,力排障碍,共跻大同,岂惟两国之福,亦世界之幸也。敬祝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万岁!”(《欢迎苏联军舰祝词》)

  有人会问了:孙中山不是主张三民主义吗?三民主义不是民主吗?怎么成了“以俄为师”,从苏联那里引进一党制呢?有这样的疑问,也很正常。因为很多民主人士在喊民主口号的时候,往往会把三民主义抬出来。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仿佛三民主义就成了民主的同义词。三民主义,案通行的解释,是民族,民权,民生。字眼很美好,但我们应该透过字眼,追问这些字眼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孙中山自己如何诠释,定义这些字眼的:

  “俄国革命发生於六年之前,现在已经完全成功。就是三民主义在俄国已经完全达到目的。”(《救国救民之责任在革命军》)

  “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打破旧思想要用三民主义》)

  “俄国革命所以成功,我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对邓泽如、林直勉等呈文的批示》)

  “故俄国六年前之奋斗,均为民族主义的奋斗。当时我们尚不知道其为民族主义奋斗,今回顾起来,的确如此!故现在俄国对於赞成民族主义诸国,皆引为同调。常对波斯、阿富汗、土耳其诸国,劝其不可放弃民族主义。其最初之共产主义,亦由六年间之经验,渐与民生主义相暗合。可见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

  孙中山自己有言:“吾党与他们(俄国)所主张皆是三民主义,主义既是相同,但吾党尚未有良好方法,所以仍迟迟不能成功。他们气魄厚,学问深,故能想出良好方法。吾等想革命成功,一定要学他……所以我请鲍君(鲍罗廷)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的思路其实是这样的:苏联的那一套,就是我的三民主义;为什么我的三民主义在苏联实现了,而在中国没有实现呢?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布尔什维克那样的一党制,所以列宁先于我实现了我的三民主义;因此,我如果引进了一党制,中国也会变成苏联那样的三民主义国家,苏联就是我的三民主义的实例。

  既然“俄国革命发生於六年之前,现在已经完全成功。就是三民主义在俄国已经完全达到目的”,“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那么,大陆在1949年后恰恰是在履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各位民主人士说对不对呢?

  1925年,孙中山死了。但他那个想要将一党制推广到全国的计划,依然运行着。

  1926年4月,辛亥革命元老章太炎与一些士绅在上海组织了“反赤救国大联合会”。章在通电中说:“赤祸日炽,汉奸公行。以改革经济为虚名,而招致外患为事实。”

  “反赤之声,洋洋溢耳。人心未死,公道渐昌。吾国一线生机,端赖有此。”

  “以反对赤化,保障国权,实行民治为宗旨。”(《章太炎先生年谱》·1926年)

  1926年12月6日,张作霖发表宣言:

  “吾人不爱身家则以,若爱身家则非灭绝赤化不可。”

  “冯玉祥,蒋中正等,勾结外援,侵略祖国,是石敬瑭何异?”(《张作霖宣言》)

  1927年,梁启超在书信中指出:“民国十二三年间,国民党已经到日落西山的境遇,孙文(孙中山)东和这个军阀勾结,西和那个军阀勾结——如段祺瑞、张作霖等——依然是不能发展。适值俄人在波兰、土耳其连次失败,决定“西守东进”方针,倾全力以谋中国,看着这垂死的国民党,大可利用,于是拿八十万块钱和一大票军火做钓饵,那不择手段的孙文,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竟甘心引狼入室。”(《梁启超文集·与令娴女士等书》。1927年5月5日)

  原来,北伐战争,是这么个玩意!

  打着冠冕堂皇旗号的北伐战争进行进行着,先是国共两党打起来,之后国民党与国民党打起来。

  梁启超死于1929年。他在生命最后的几年目击了北伐战争的全过程,也详细记录了各色人等之丑态:

  “据各方面的报告,最近三个礼拜内双方党人杀党人——明杀暗杀合计——差不多一万人送掉了,中间多半是纯洁的青年。可怜这些人胡里胡涂死了,连自己也报不出帐,一般良民之入枉死城者,更不用说了。尤可骇怪者,他们自左右派火并以来,各各分头去勾结北方军阀,蒋介石勾孙传芳,唐生智勾吴佩孚(都是千真万真的事实),双方又都勾张作霖。北军阀固然不要腰[脸],南党阀还象个人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可见所谓什么为主义而战,都是骗人,现在揭开假面孔,其形毕露了。”(《梁启超文集·与令娴女士等书》。1927年5月5日)

  是呀,“可见所谓什么为主义而战,都是骗人”。

  是谁将一党制引进中国的?是孙中山;是谁开启北伐战争这场猴戏的?是孙中山。面对孙中山将一党制引进中国,给中国民主进程砍下致命一刀这一点,很多民主人士还为其辩护说,说什么“历史局限性”。但我感觉很奇怪,早在1927年,梁启超就指出:“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梁启超给孩子们书》)

  1928年5月,北伐军攻入北京前夕,章太炎仍在强调:“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党治国者,皆背叛民国之贼。”(《致李根源书》)。面对中华民国就这样被孙中山从苏俄引进的一党制颠覆了,章太炎至此以“民国遗老”自居。11月,章太炎终于忍不住,说:“党治主义,民不聊生主义。今日中国民不堪命,蒋介石,冯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祸首实属孙中山”,“袁世凯个人要做皇帝,他们是一党要做皇帝,这就是叛国。”(《章太炎先生年谱》·1928年)结果遭到通缉。

  都是同时代的人,怎么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不出现梁启超和章太炎身上?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一党制。”

  在那个时代,梁启超是洞若观火的,他的目光甚至已经看到了今天的我们;章太炎是中华民国坚决的捍卫者。中华民国不是灭亡于1949年,而是灭亡于1928年。中华民国的国旗是五色共和旗,而不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民国最后一任总统是张作霖,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张作霖总统,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一党制。辛亥烈士已成灰,民国覆亡党国立。”

  很多民主人士吹捧孙中山,向我们描绘他身上多么有民主光环。其实,真正适合孙中山的称呼,是“中国一党制之父”。“中国一党制之父”,他的所作所为,可不就是如此吗?


  二.

  有人从牙缝中为北伐战争挤出“贡献”:“使中国得到了名义的统一”。且不说“名义的统一”是文字游戏,更何况,什么是“名义的统一”?北洋时代,同样可以称之为“名义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北洋徐树铮将军进军外蒙。11月,外蒙宣布取消独立,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侵占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1922年8月,苏俄代表越飞以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来华担任全权大使,肩负两个方向的使命:在北方,与吴佩孚控制的北洋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实际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中东路和蒙古问题;如果北方受挫,就在南方“帮助”孙中山的国民党。结果吴佩孚在中东路问题和外蒙古问题上毫不松口。越飞在北京半年,工作毫无进展。于是他将“重点”转向孙中山。果然,北伐战争战争之后,中国就失去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伐战争开启了远甚于北洋时代的战祸:

  1927——1937,国共两党第一次内战,史称十年内战。

  1929,蒋桂战争。9月17日﹐张发奎在湖北宜昌解除南京国民政府派去接防的一个师的武装﹐并发表反蒋通电﹐要求汪精卫回国主政﹐随即率部向湘西进军。27日﹐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在南宁就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通电响应张发奎宣布独立﹐并率部进攻广东﹐蒋张桂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宣布罢免张发奎﹑俞作柏等人一切职务﹐命刘峙﹑川军刘文辉等部追击﹑堵截张军﹐陈济棠﹑吕焕炎督率所部克期歼灭俞作柏部。9月26日﹐张发奎在湖南石门被何键湘军击败﹐退走辰州。10月4日﹐吕焕炎引陈济棠粤军进入广西梧州﹐俞作柏逃往香港。11月1日﹐张发奎部由湘西到达广西。这时﹐汪精卫决心捐弃前嫌﹐联合桂系共同抗蒋﹐任李宗仁﹑黄绍竑为护党救国军第八路总﹑副司令。11月17日﹐李宗仁与张发奎发表联名讨蒋通电﹐指挥桂军﹐配合张发奎进攻广东﹐蒋张桂战争再度扩大。25日﹐蒋介石命何应钦赴粤主持讨伐张桂军。12月4日﹐何指挥谭道源等五路大军向张桂军反攻。经半月激战﹐张桂军大败﹐退回广西。

  1929,蒋唐石战争。12月2日﹐石友三在江苏浦口通电反蒋﹐隔江炮击南京城。次日﹐唐生智等五十三人在河南郑州发表联名通电﹐表示拥汪(精卫)联张(发奎)﹐与石友三一致反蒋。蒋介石采取拉拢阎锡山﹑张学良﹐政治诱降石友三﹐重点打击唐生智的方针。12月中下旬﹐蒋军和阎锡山晋军分别从南北两面夹击唐军﹐先后攻占遂平﹑郾城﹑郑州等地﹐并在驻马店地区摧毁唐军供应站。1930年1月初﹐唐生智化装潜逃﹐所遗各部接受蒋军改编﹐唐石反蒋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1930,蒋阎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元,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

  1946——1949,国共两党第二次内战,史称三年内战。

  值得一提的是,北伐战争是造成日本侵华的一大原因之一:

  单以军事而言之,北伐战争是一种洗牌,一些旧的势力被消灭,一些新的势力冒了出来,徒增祸乱。北伐战争开启的战祸造成的一系列混乱和内耗,引起外人觊觎。

  1928年,利用北伐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日军攻占济南。5月3日起,对济南居民进行屠杀,史称“五三惨案”。将历史连贯起来看,“五三惨案”乃是九一八事变的前奏。

  1929年,中东路事变爆发,中苏开战。10月12日同江战役开始,到11月27日海拉尔失陷,连同战役的间歇时间,中苏这次边境战争历时40余天。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本为吊民伐罪的革命军,转瞬竟变成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民国十九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相持不下时,张学良受蒋的利诱率其奉军入关参战,终以东北防务空虚而引起”九·一八“事变。东北四省沦陷于旦夕之间。虽满族的颟顸,与北洋军阀的无知,其所招致的外侮也不若蒋氏主政中枢时之甚。”(《李宗仁回忆录·结论》)

  燕王王皓,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