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
明朝究竟是怎样灭亡的?一般认为,第一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底层民众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带领下,形成了巨大的农民起义力量,最终推翻了明王朝。第二是满清的实力在明朝被农民起义军打击的摇摇欲坠的时候,逐渐强大起来,不但能够和明朝抗衡,完全具备了击垮明朝军队的能力。他们动辄冲出长城,直逼京畿,让明朝看似存在,其实形同虚设。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队,也完全不是满清军队的对手。李自成可以打进北京,但是满清的军队可以把李自成彻底击溃,农民起义看似胜利的果实,自己不能享用,而后成为满清王朝的盘中餐。但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明朝的灭亡,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明末大规模的饥饿,彻底动摇了明朝的社会基础,彻底摧毁了民众对于明朝的最后一点信任。一个本来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王朝,在饥饿的状态里,只好朗朗跄跄的毁灭了。
在崇祯还没有登基之前的万历年间,就出现了二十多次大面积的饥饿,万历十六年河南的饥饿就导致了民相食的生命悲剧。就是相对富庶的南方,也因饥饿出现了苏州民众杀戮税务官的事件,安徽的凤阳,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民众都成了流民。浙江这样的省份,在万历四十三年,也处于全面饥饿的状态,山东河南再次出现由于饥饿人相食的局面。万历四十五年,北畿民食草木,道路上逃荒的人们绝望的对视。就是被称为粮仓的湖广,只要他们富足了,中国也就不会饥饿的区域,在万历四十八年,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
到崇祯即位,明朝留给皇帝的是一幅饥饿的大地。崇祯元年,陕西出现大面积饥饿,延安等地民众相聚为盗。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饥饿使民为盗,简直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崇祯二年,陕西和山西共同出现了饥饿的惨剧。崇祯五年,淮、扬为首的南方诸州府出现区域饥饿,流殍载道。崇祯六年,南方几个州府的饥饿继续,而刚刚吃上几顿饱饭的山西和陕西大饥饿又出现了,夫妻共同在一棵树上吊死、夫妻共同投河淹死的事情,不断发生,就连盐城的教官,也因为饥饿在官署里自缢。官员如此,更不说黎民了。崇祯七年,京师大饥饿,御史龚献挺绘制《饥民图》上奏皇帝。同年山西太原出现大饥饿,人相食。崇祯九年,南阳大饥饿,有母亲饥饿难耐,把自己的女儿煮熟吃掉了。同年,江西也出现了饥饿。崇祯十年,浙江全面大饥饿,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崇祯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都处于饥饿的状态之下,河南这个经常饥饿的地区,饥饿状态超过其他饥饿的省份,人相食经常发生。卢氏、嵩县、伊阳三个县,是饥饿最厉害的地方,人相食就更多了。崇祯十三年,出了以上的地区和省份,又加上了浙江。同时,三吴皆饥。自淮而北至畿南,大片的原野上,树皮被吃完了,人们挖掘已经掩埋了的腐烂了的人肉来吃。崇祯十四年,南畿大饥,延庆寺附近土地深处的土碾碎后可以食用,很多人就把土掏出来,磨为粉末煮粥而食。因而,取土的人越来越多。长山过去十里,出现了另一种土,类似茯苓,可以食用,取土得人也很多。这些土,统称为观音土,吃得过多肚子下坠撑涨,很短时间,人们就死掉了。同年,畿南、山东饥饿继续蔓延,山东德州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生。
崇祯皇帝在位十五年,明朝基本就在饥饿里煎熬。民饥为盗,为寇,为贼,都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盗多了,寇多了,贼多了,融合到一起,就是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直接冲击着一个王朝残存的大坝。一个王朝,面对饥饿的人们组成的洪流和漩涡,不决堤是不可能的。何况,明朝到了崇祯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晃晃荡荡的巨人,别说是洪流了,就是一个漩涡也会导致明朝的灭亡。因此可以说,没有饥饿,就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民间军队;没有饥饿,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就失去了招兵买马的能力。尽管一个朝代的灭亡是早晚的事,但是没有大面积的饥饿,明朝或许还能坚持几十年或是上百年。
不能让子民吃饱的朝代,灭亡是早晚的事情。更不说那些不顾子民饥饿,而穷兵黩武的朝代了,灭亡更是顷刻之间的事情。明朝的灭亡,就证明了这一个简单的道理。
王俊义,共识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