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江青影射周恩来惹众怒,记者直接写信给毛泽东


  核心提示:当天晚上,记者从大寨打回电话,如实汇报了发生在大寨的情况,穆青听了,顿感震惊,江青的矛头所向不是明明在攻击周总理和邓小平吗!朱穆之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穆青的意见,决定两人联名写信向毛主席反映。


  江青在大寨影射周总理

  1975年9月5日,国务院在山西昔阳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江青骑着马,穿一件灰色制服,头上包着山西人常用的白羊肚毛巾,神里神气地来到大寨。

  在会上,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当时主持工作的邓小平作了整顿农业的重要讲话。江青几次插话,打断邓小平的讲话,趾高气扬,干扰会议的进行,造成很坏的影响。9月17日,江青在大寨又召集新华社、人民日报、北影等新闻、文艺界100多人发表讲话,她说:“毛主席发表评《水浒》的讲话,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主席呢?我看是有的。”当天晚上,记者从大寨打回电话,如实汇报了发生在大寨的情况,穆青听了,顿感震惊,江青的矛头所向不是明明在攻击周总理和邓小平吗!

  穆青斗胆要向中央反映情况

  第二天,穆青立即又派国内部记者去大寨了解情况,并让记者把江青在大寨的讲话记录稿火速送回。

  在新华社报刊大楼4楼东边的会议室,就是当时核心小组开会的地方。听取了从大寨回来的记者汇报后,全场鸦雀无声,诡变的政治风云翻滚,压在每个人心头,何况当时被“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正在连篇累牍地评《水浒》大批投降派,在此情况下,谁敢轻率地表态呢?穆青首先打破了沉寂,他说此事重大,得向中央反映。向谁反映呢?穆青早为这事考虑过:向小平反映吧,不合适,江青是对着小平的,会让小平为难。“要不要向主席报告?”穆青说,“以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名义?”一向沉稳的朱穆之沉思一会儿,说:“这不好以组织的名义向主席反映。”他当时想,我是组长,并不是怕承担责任,而是怕授人以柄:你们搞组织活动。一个集体领导,这样搞问题比较大,太招眼,不合适。

  这时,总编室副主任李琴脱口而出:“以个人名义反映呢?”

  朱穆之说:“个人当然可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权利。”

  以个人名义!穆青浑身涌起热浪。回到家里,他在屋里踱步,又作了几种最坏的设想。他想给老伴续磊说出自己的打算,心头不禁凄然。当了多年“黑帮婆”的续磊,如今落了一身病,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现在还在资料室里剪剪贴贴、打打扫扫,难道又要让她和孩子们受株连?

  不能考虑太多了,大不了去坐牢!他把自己的决心告诉了续磊。续磊思虑再三,最后,她对穆青说:“写吧,你若进公安局,我给你送饭!”

  邓小平支持穆青告江青

  这是不眠的夜晚,怎样写才能引起毛主席的重视呢?穆青想到了朱穆之,穆青向朱穆之谈了以个人名义上书的想法。朱穆之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穆青的意见,决定两人联名写信向毛主席反映。

  为稳妥起见,穆青想再找人商量一下,找谁呢?他想到吴冷西。

  吴冷西是他在延安解放日报时的同事。从在清凉山时起,他们就相处很好。解放后,吴冷西一直是穆青的老上级,又是知心老朋友,关键时刻穆青自然就想到了他。此时,吴冷西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于是穆青打电话给吴冷西,约定在车上给他一份材料。

  吴冷西接到材料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先急急看了一遍,感到问题果然至关重大,又认真从头到尾细细再看,发现江青杀气腾腾,矛头很明显地指向邓小平,又影射周总理。吴冷西立即找到胡乔木。胡乔木看后,马上与吴冷西一同到邓小平家里,把材料交给邓小平。邓小平看后觉得这个材料非常重要,他说:“必须马上报告主席,但不能经过我,你们另想办法,要赶紧办。”

  吴冷西跟胡乔木回到中南海办公室商量该怎么办,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很快打电话给穆青。

  外事女记者充当“信使”

  怎样把材料送到毛主席手里?吴冷西思虑再三说:“你找一位新华社的外事记者,利用工作之便,趁采访主席接见外宾之机,通过王海容、唐闻生直接把材料转到主席手里,这样中途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虽不是正式渠道,但准能办成。王海容对江青早有看法。”

  找谁?穆青脑海里闪出了一个清瘦的女记者形象,她就是李琴。

  与朱穆之、穆青相比,年轻一点的李琴则是中国女记者中的佼佼者。她的丈夫、新中国第一任解放军后勤部长杨立三,在长征中曾给病重的周恩来抬过担架。20世纪50年代初杨立三病逝,周总理、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亲自为他执绋送葬。李琴也与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着亲密的关系。她长期担任新华社外事记者,工作为她提供了接近中央领导的机会。

  在党的核心小组会上,穆青提出了向毛主席反映江青的问题,朱穆之斟酌再三,考虑以组织的名义不妥时,脱口说出“以个人名义”的就是这位李琴。

  李琴说这句话时,心里想的是“我去反映可以吗?”当时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她身上。她有谁也没有的“优势”。因此,穆青首先想到了李琴。事不宜迟,穆青立即找到李琴。李琴一口承当。“先口头反映一下。”穆青和李琴商量。终于有了机会,毛主席在中南海室内游泳池的住所会见外宾,李琴参加报道,见到了当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海容,李琴就给她叙述了江青在大寨的表现,请她向主席汇报一下,王海容点头答应。回来,李琴立即把情况通报给穆青。又过一段,穆青说:“最好能搞个文字的东西,要主席批一下就好了。”于是穆青找记者加紧整理材料。按计划,毛主席只有两次接见外宾的安排,错过机会就不好办了。穆青组织了4个人日夜抓紧整理材料。材料整理好了。穆青写好一封信,写得很短,但字字千钧:

  新华社记者汇报江青同志在大寨的讲话,其中涉及一些问题,影响重大,送上请参阅。

  穆青在结尾署上自己的名字。朱穆之看过后也签了名。

  10月8日,材料和信转到了李琴手里,她也毫不犹豫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就在毛主席接见外宾时,李琴把材料和信交给了王海容。

  形势突变,材料最后没送出

  曾经支持穆青采写焦裕禄的纪登奎这时在中央工作,他给穆青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在全国学大寨会议期间,江青要求在大会上放她的讲话录音,印发她的讲话稿,华国锋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批示:“放屁,文不对题”;“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

  然而,1975年的冬天很快到了。中国的政治气候也如寒潮袭来。11月18日,清华大学贴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字报。

  11月的一天,在北京机场,王海容把信和材料退给了李琴,说:“现在形势变了,不好再送。”

  朱穆之看风声吃紧,就在办公室把信毁了,但把材料保存了下来。他想,这是实际的情况,即使追查起来,我有实际材料为证。

  张惠芳,摘自《人民记者穆青》,河南人民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