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千万不要让苏联出兵东北:李宗仁的长见与罗斯福的短见


  抗战胜利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美国的负面作用造成的。第一是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政府和苏联订立秘密协议,让苏联出兵东 北;第二是四平一战,共军大败,但前来中国调停的美国特使马歇尔逼迫蒋介石下令停战,而不是支持白崇禧的意见,宜将剩勇追穷寇,致使溃败的林彪部队获得喘 息的机会,整军反扑,东北形势,自此逆转,后东北沦失,乃影响整个国共内战。

  本文只谈第一个问题。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了李宗仁在抗战胜利前,就预见到战后最棘手的东北问题。他的基本主张是千万不能让苏联参战,独占东北。为此,他两次致函美国驻华 高官赫尔利和魏德迈,希望他们向罗斯福和马歇尔转达他的建议,但是遗憾的是,美方完全忽视了他的建议。美国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在随后的雅尔塔会议上,罗 斯福背着国民政府,和斯大林签订秘密协议,要求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 接的控制。

  本来,李宗仁建议美国和国民政府应预作准备,采取措施,使战后“我们至少须掌握南满地区,则苏军纵能进驻北满,亦无法与中共军队接触,中共如得不到苏 联的物质援助,中共问题将不致引起中苏纠纷,而事态也就简单化了。”但是结果美国为争取苏联参加太平洋对日作战,以及讨好苏联以保得自身太平,居然出卖中 国的利益,强行把中国(国民政府,1927~1949)的国土分割开来,这是绥靖政策的完美体现,又被称作远东慕尼黑阴谋。

  8月6日,美国原子弹轰炸广岛,日本投降在即,于是苏联赶紧于8日对日宣战,次日,苏军一百五十万人自中苏、中韩边境等,出兵东北,关东军不战而降,苏联势力又再度轻易侵入中国东北领土,对国共接收东北的争夺战,产生了巨大影响。

  署名bylm的网文,据曲晓范先生的《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介绍: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 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 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全封闭式空调车厢。从1945年9月 到1946年5月,苏军把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绝大多数拆运回国,9月起7个月里火车日夜不停,甚至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不放过。仅拆运宏大 的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货车60列。1945年11月15日前,仅从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开往苏联,到1946年初,大沈阳90%以上工厂都成空 壳,连门窗都被拆走。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而东北集中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铁路物资和几乎全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运输车辆。

  至于苏军把接收的成百万件的日军武器转交给中共,使共军获得了大量轻重武器,迅速壮大,为夺权提供了不可等闲视之的物质基础。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那么,在中国,是否有人预先看到这种结局呢?有,起码是李宗仁看到了。他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有所陈述:

  魏德迈抵重庆时,我们亦曾详谈今后世界局势。无奈当时美国将领都有个相同的看法,即急于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免战争旷日持久。至于战后的问题,他 们似乎丝毫没有考虑到。但是在我看来,战后的困难将甚于战时百倍。如不未雨绸缪,届时必将捉襟见肘。论力量,论声望,美国实掌握了左右今后世界安危的枢 纽,美国当局一着之差,便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和平。思维及此,我认为有尽我所见,向友邦当局贡献一点意见的必要。

  因此在赫尔利和魏德迈莅华之后,雅尔达会议开幕之前,我曾两度修致备忘录给赫、魏两君,希望他们能转致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元帅。

  我的第一备忘录是在赫、魏两氏抵华后不久便送出的。修缮之前,我曾向蒋委员长提及此事。蒋先生说:“可以,可以,你就送去吧。在这文件内,我特别提醒 美国当局说,德国一旦投降,日本不久必然也跟着投降。但是,当时在渝美国人都认为日本民族性强悍,笃信武士道精神,非战至最后,决不轻言投降。美国军队若 要攻占日本三岛,至少牺牲二、三

  十万生命。其实这估计是大错而特错的。日本民族性恰如日本运动员的长途赛跑。当他看到失败已成定局,他便不再跑下去,不象西方运动员,明知失败了,还 要跑到终点。如今欧战已急转直下,同盟国应该计划如何应付日本的突然放下武器!我更强调说,从历史上看,战胜并不难,难的是处理战后问题。此次远东方面战 后问题的焦点在我国东北。同盟国当局

  事先便应想到将来的东北问题,所以千万不必要求苏联参战。因为苏联眼见日本战败在即,不论吾人要求与否,它必然要来分一杯羹。故而中、美两国应及早计划与苏联向东北这共同目标作进军竞赛,千万不可让苏联独占东北。

  此备忘录发出不久,果然欧战急转直下,盟军正逐渐向柏林缩小包围圈,德国投降已是指顾间事。为考虑到我国的东北问题,我便向赫、魏两君送出第二份备忘 录,重新提醒华府当局千万不可与苏联在东北划分战区,我们应与苏联向同一目标竞赛。为准备此项竞赛工作,我提议,魏德迈与蒋先生商议在菲律宾设一中美合作 训练机构。将我方准备接收东北的军政

  人员在菲律宾开班训练,与美国陆、海军密切配合。一旦日本支持不住而放下武器时,我方维持治安的部队和政治接收人员即可由美国海、空军迅速运往东北。 我们至少须掌握南满地区,则苏军纵能进驻北满,亦无法与中共军队接触,中共如得不到苏联的物质援助,中共问题将不致引起中苏纠纷,而事态也就简单化了。我 深愿美国统帅部郑重考虑此一问题。

  这两件备忘录均由我口述大意,由秘书拟就中文稿,再由行营顾问石超庸和军委会少将参议余兆麒协同译成英文,分送赫尔利大使和魏德迈参谋长。孰知此两项 文件发出之后,便石沉大海,毫无反响。约莫一年之后,德、日相继投降,苏联部队不费一弹占领东北,一切均如我所逆料。而美国当局的措施,则与我所建议的完 全相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铸成大错,不胜扼腕之至。我自思前两项备忘录,所言是何等详尽,而盟国当局竟丝毫不加考虑,不无令人懊丧。事后,我私自臆 测,虽赫尔利大使曾当面恭维我,不祗是个军事家,而且是政略家,但华府当局或认为我不过是一战区指挥官,妄言世界大势,根本不值一顾。

  战后,我国内战危机日深,魏德迈奉调回国,顺道到北平来看我。当他辞别时,我亲自从居仁堂送他:出大门,边走边谈。魏氏忽然提到我的两项备忘录,说:“李将军,现在满州情势的发展,你当初给我的那两项备忘录,皆不幸言中了!”

  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原来他曾详细看过我的两项备忘录。但是他们为什么明知故犯,硬把东北造成那种不可收拾的局面呢?(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814——817页)

  美国人应该想到,他们的错误,不仅造成中国时局的逆转,而且造成战后国际时局的大动荡。他们怎么也难以理解,大喊民主自由的毛泽东,竟然在朝鲜和他们 演出了一场“韩战”,并没有减少美国士兵的伤亡。由于中国加入了苏联阵营,使冷战演出叫美国人时时处在战争的边缘。当初,美国人对毛泽东一见钟情,相见恨 晚,对蒋介石百般不满,恨之入骨,最后只好自饮这杯自酿的苦酒鸩酒。

  其实,蒋介石也是希望苏联出兵东北的。1945年5月22日,赫尔利将雅尔塔协定内容密告蒋介石。6月3日,蒋召见苏俄大使彼得罗夫,希望苏俄参加对日战争,协助中国恢复东三省领土,主权完整,并论租借旅顺、大连之不宜。

  李宗仁还记叙了他和赫尔利大使的一段对话。赫尔利说,他来中国,特地经过莫斯科,“问过斯大林元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斯大林说,中国哪里有共产 党,不过是些土地改革者吧了。我说,这些话,你认为如何?赫尔利说,他认为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分析是真实的,不会骗人的。我说,斯大林对你所说的不过是 一种外交辞令,不应过分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信仰马列主义的,是百分之百的第三国际共产党,你千万别上了斯大林的当。难道斯大林比我们中国人知道的还多,他 的话比我们中国人的话还可靠?赫尔利诚恳地说;‘斯大林是政治家,我相信他。’”

  美国人太天真了。何谓“政治家”?何谓共产政治家?他们实在是自作聪明!

  美国人,有眼不识斯大林。

  美国人,有眼不识毛泽东。

  (2013-1-23)

  李昌玉,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