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台前幕后


  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时,考虑最多的是:必须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有一定的核力量和经济实力,正在争取超过美国,中国也必须超过英国。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以“赶英超美”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成效来确保国家的足够实力和安全,以此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藐视一切敌人。所以,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欣赏赫鲁晓夫谈苏联取得的成绩,在各个场合赞美苏联,乐观地谈中国的发展前景,在谈核战争时则完全是藐视态度,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要又好又快发展自己,决不被敌人吓倒,无所畏惧扼制战争!

  11月6日上午10时,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举行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大会。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至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馆参加大会。这次会议盛况空前,除中国党政代表团外,还有来自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加上参加庆祝会的苏联各界人士,总共有1.5万多人。

  会议由联盟院主席洛巴诺夫主持。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报告,题目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会上,赫鲁晓夫不时地挥动手臂,激情澎湃地作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纪念报告,声调高亢而激昂。他说:1957年苏联整个工业的总产量增加为1913年的33倍,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到74倍;苏联已经制成并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件事是科学技术成就的顶峰……苏维埃国家现在处在自己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这里已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建设的更高阶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一切物质前提和精神前提。他说,当苏联经过40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家家顿顿可以吃得上土豆烧牛肉的美好生活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光辉宏伟的大厦正日益清晰地在各族人民的眼前显现出来……在各种最重要的产品产量上,苏联在最近的15年内不仅可以赶上、而且可以超过美国目前的各种最重要的产品的总产量。

  赫鲁晓夫发表的讲话是富有激情的,也是有感染力的。毛泽东听了也感觉很振奋。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他仿佛看到了中国的卫星也飞上了天,他和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起见证历史性时刻……毛泽东被赫鲁晓夫的演讲感动,继而开始畅想中国自己的发展。他是从来不服输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建设的赶超热浪中,中国不能落后!中国也有足够骄傲的成绩: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一五”计划的实现,农业生产的丰收,工业基础的成就,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显示出的优越性,哀鸿遍野、饿莩千里的景象将不会在中国出现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发愤图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这不是同样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力量吗!

  11月6日下午4时,毛泽东驱车前往卢日尼基体育馆,继续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的下半场。车队在摩托车队护卫导引下,穿过莫斯科大街。毛泽东的心情十分好。下午会议议程就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团长轮流登台致词。第一个致词的就是中国。

  毛泽东感觉精神百倍,他从座位上稳稳地站起来,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出座席,站住,环视全场,挥手向会场环视致意。这一举动一下子点燃了激情,全体与会代表同时起立,以热烈的掌声向毛泽东致敬。毛泽东在整个讲话中,激情澎湃,声音宏亮,与赫鲁晓夫一样,不断地挥动手臂,不同的是,赫鲁晓夫挥动手臂时是握紧了拳头,而毛泽东则是伸开了巴掌,仿佛是在扇动整个宇宙一样。尽管绝大多数人听不懂他湖南口音的中国话,但毛泽东抑扬铿锵的语气、伟岸的身躯和熠熠神采,已经感染了整个会场,没等翻译译完,大家都心领神会。当毛泽东致辞完毕后,全场再次起立,长时间地鼓掌致敬。毛泽东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苏联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对赫鲁晓夫奉行的全力以赴搞好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表示充分支持。他当然也要给赫鲁晓夫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支持,包括他的秘密报告涉及的否定斯大林的态度,他本来是有疑义和保留的,但在公开场合,他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在赫鲁晓夫一边,他旗帜鲜明地说:我们感觉到高兴的是,在赫鲁晓夫同志为书记的苏共中央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党内民主集中制得到了加强,党的建设蓬勃兴旺,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苏联在发展农业,在改组工业和建设的管理上,都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令世界瞩目,让帝国主义很害怕,他们害怕苏联强大,害怕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强大。苏联还在扩大加盟共和国和地方机构的权限,在反对和清除一个又一个反党集团、巩固党的团结,这对巩固党的领导是绝对正确和必须的。党指挥枪,苏共中央在改善苏联陆、海、空军中党的政治工作、党的领导等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将毫无疑问地促进苏联各种事业的进一步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强大。苏联的这些做法,都值得各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值得效仿。

  赫鲁晓夫听得心情非常舒畅,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赞美苏共中央,非常鼓舞人心,全场掌声如海浪,一阵又一阵,一阵比一阵强烈。毛泽东挥挥手,斩钉截铁地指出:历史上发生过各种的革命,中国就有农民革命,有近代社团发动的城市革命。但是过去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够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这是因为革命的目标不同,所能够唤醒的民众就不一样。苏联革命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主义的指导下,为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的革命。这样的社会,古希腊的思想家构想过,也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伟大的现实。苏联革命证明:没有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人民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苏联革命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还证明:没有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世界各民族完全能够和睦共处。苏联人民在40年中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和战争历程,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的敌人曾经显得好像比苏联更强大,他们两次武装进攻苏联,几乎逼近莫斯科。但是,英勇的苏联人民,在光荣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把这些侵略者的进攻彻底地粉碎了,把战争狂人统统消灭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为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11月7日上午,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苏联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步行到红场观看了阅兵和群众游行。群众通过列宁墓时,情绪激昂,振臂高呼:“毛主席!毛主席!”

  在所有来宾中,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的位置最为突出和显眼,看来苏联方面是研究过中国礼仪的:右为上。毛泽东站在赫鲁晓夫的右手边,他的右边则是主持阅兵典礼的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站在毛泽东左边的赫鲁晓夫心情大好,他频频向通过广场的红军队伍挥手。苏联红军先进的武器轰隆隆地驶过红场,先进战机摆出凌厉的进攻队形,矫健敏捷地掠过红场上空,象雄鹰飞翔在蓝天白云间。在这次检阅上,苏联红军最先进军事装备悉数登场,相当霸气,也相当震撼。导弹装甲部队的载重车拖着长长的导弹驶过,一枚枚导弹仿佛随时可以跃上苍穹,剌入敌人的心脏。毛泽东、邓小平等在检阅台看得非常入神。毛泽东看着强大的苏联武器,领略了苏联红军磅礴的气势,也被深深震撼了,这是苏联红军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展现。毛泽东原来相信,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以时间换空间,打持久战,就是武器不如人,只要不怕死,赤脚的不会怕穿鞋的,美国纠结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失败就说明了一切。现在不同了,苏联良好的军事装备,才是有力的保障。

  11月9日,毛泽东乘车来到莫斯科郊外,前往一栋别墅拜访参加会议的各国共产党领导人。这天,他跟欧洲,包括意大利共产党、法国共产党,英共、美共,还有小国家的党,还有亚洲的印度、印尼、日本各国的共产党领导人交谈。也是在这天,毛泽东同英共领导人波立特和高兰举行了第二次谈话。毛泽东谈到了中国的未来目标:苏联在15年后,将在总产量方面和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方面超过美国;中国在15年后将超过英国。我们今年的钢产量是52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将是1200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后将是2000万到2500万吨,第四个五年计划之后将是4000万到4500万吨。毛泽东侧了侧埋在沙发里的身子,问波立特和高兰:“英国现在的钢产量是2000万吨。你们看,15年后能增加到多少?”高兰答道:“英国政府的计划是在5年内把钢产量增加到2500万吨。”

  一天晚上,毛泽东一行在克里姆林宫的小礼堂里,观看了苏方专门给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放映的三部苏联秘密军事影片。影片内容是描写原子弹、氢弹爆炸和原子条件下苏联红军的战斗演习。毛泽东观看时,不时地小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好,好!”当银幕上出现彭德怀参观苏军在原子弹条件之下的军事演习镜头时,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的军事代表团也去观看了,与原子弹也沾上边了!”影片放映后,彭德怀与郭沫若、沈雁冰等一起从礼堂出来,彭德怀深有感触地对他们说:“原子弹的确很厉害,杀伤力很大。如果有了防原子弹设备,可以减少损失。过去只有美国有原子弹,到处吓唬人,到处威胁人,现在苏联也有了,打破了美国的垄断。我们将来自己也要搞原子弹,当然要很多钱,不能多搞,但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搞不行。苏联的科学技术很先进,他们的卫星已上天了,我们准备聘请苏联专家来帮助制造原子弹。总有一天,我们的原子弹也要炸响的!”实际上,中国已经于两年前,即1954年开启了核工程,钱学森、钱三强等一批留美的中国科学家是这项工程的技术核心。

  11月14日至16日,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召开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及共产党和工人党相互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今后共产党、工人党的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在会议通过的宣言里说:“在我们的时代里,世界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竞赛的进程和结果。”这个宣言基本上采纳了毛泽东对东西方两个阵营力量对比的判断,揭示了东方一定会战胜西方的基本信念。这与毛泽东后来会议上讲的著名的“东风压倒西风”精神上相呼应。16日至19日,召开的是所有国家共产党领导人会议。全世界64个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宣言》,这个宣言更多地采纳了赫鲁晓夫的“和平过渡”的思想,算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两人间的一种巧妙平衡吧。《和平宣言》宣告:“让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今后在发展和平科学、和平技术方面彼此展开竞赛吧。让它们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争取进步、争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中来证实自己的优越吧。”至少出席这先后两个会议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都有共识,即两大阵营的斗争胜负主要靠竞赛,而不是靠战争。在这点上,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观点一致。同时,苏联共产党最早提出和平共渡思想的也是马林科夫。1953年8月,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例行会议上第一次使用“缓和”一词,呼吁降低军事对抗水平。1954年3月12日,他发表声明说,苏联政府主张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坚决反对“冷战”政策,因为这是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的政策,使用现代武器装备进行世界战争意味着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两个会议上,毛泽东有几次即席讲话,围绕“赶英超美”主题阐述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靠发展自己的实力才能打败对手的道理,原子弹核战争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毛泽东的演讲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说:“我们中国现在是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六亿人口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在这个国家里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国家基本上工业化。我国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到1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2000万到2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3500万到4000万吨钢。……中国人是很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我们要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干、敢做的大无畏精神,赶上英国,赶上美国!”说到激动时,毛泽东指指赫鲁晓夫问:“你们再加把劲,能不能用10年的时间,在主要经济指标上超过美国?”赫鲁晓夫说:“我们努力,还是可能的。”毛泽东说:“你们用10年时间超过美国,我们用15年时间超过英国。”

  11月20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在克林姆林宫叶卡捷林娜大厅为各国党政代表团举行隆重的送别宴会,苏共中央高层领导全部出席,气氛非常热烈,显示了这次纪念活动和两个会议的空前成功。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主宾席正中并坐。毛泽东从不喝酒,但他也坚持喝了几口红酒,他高举酒杯祝酒说:“感谢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邀请。感谢今天招待我们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参加了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和一系列活动,共产党、工人党领导人一起会聚到这里,开了两个很好的会,我们中苏,我们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工人党组织,一定要团结起来,大家要团结起来,向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是历史的需要,是各国人民的需要。”

  赫鲁晓夫带头热烈鼓掌。看来,在大的方针目标上,中苏两党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略一停顿,用诗词比喻了各国共产党人团结的必要性和这种团结应该达到的程度。他说:“中国有首古诗,两个泥菩萨,一起都打碎,用水调和,再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毛泽东的比喻一针见血,形象逼真,既有鼓动,又有哲理。宴会厅响起热烈掌声。赫鲁晓夫一边喝彩,一边高举酒杯,和毛泽东碰杯。酒杯碰出清脆响声,仿佛迸发出一道弧形的美丽虹彩,回荡在宴会厅的灯火之间。

  这天晚上,毛泽东率党政代表团启程回国(彭德怀率军事友好代表团继续留在苏联进行友好访问)。苏联政治局全体成员都到机场为毛泽东送行。和来时一样,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同坐一辆车。这次访问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毛泽东还是有所指地说:“我们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意见,这也很正常,但我们要保持沟通和协商,我们不要在共同办的刊物上展开兄弟党之间的争论,不要一个党发表文章批评另一个党。在各个党自己办的刊物上,也不要公开批评别的党。”赫鲁晓夫点头,表示完全赞同,他说:“是啊,是啊,我们两个党之间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内部协商,内部交流达成共识来解决问题。”

  毛泽东的整个访问过程是成功和热烈的,标志着中苏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最高峰,是“蜜月期”的最高潮。毛泽东自己也很满意,这次代表团把中国的风采展现到了全体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面前、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中国代表团所到之处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的设想已经为中共中央肯定,成为中国此后15年的发展目标。或许这正是毛泽东莫斯科之行最重要的收获。同年12月2日,刘少奇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他说,在15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或者超过美国,我们应当争取在同一期间,在钢铁和其它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吴跃农,《党史纵览》 2012年第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