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1959年赫鲁晓夫与陈毅激烈交锋


  在某些时刻,赫鲁晓夫的谈判内容很难理解,而且又很粗鲁:“陈毅同志,您不要从元帅的高度对我进行嘲弄!”而陈毅也针锋相对地回答,我不需要赫鲁晓夫的教诲。据苏联外交部和苏共中央工作过的顾达寿先生回忆,1959年秋季在北京举行的中苏谈判是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中进行的。

  在1958年的北京谈判会上,毛泽东对苏联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进行了非常粗鲁的言语攻击。然而,尽管毛泽东口无遮拦,但赫鲁晓夫依然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回到真诚友谊和多边合作的轨道上来。我认为,一年之后,这种可能性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隆重庆典之时出现了。

  据我所知,赫鲁晓夫在1959年秋季的时候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决定率领苏联代表团再次出发中国,利用这次节日之机与中方改善关系。这是赫鲁晓夫最后的中国之行,但他对此次行程给予特殊的意义。他还是寄予希望,希望双方能够在打破分歧的情况下再次团结起来。很遗憾,这种结果并没有发生。为这次中国之行做翻译工作的顾达寿回忆道。

  中国的朋友们对我们以最高的接待规格。当我们在北京机场着陆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以及其他的中国领导人们都亲自来到了机场,接待苏联代表团。赫鲁晓夫走下飞机,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赫鲁晓夫同志,我欢迎您的到来,我们欢迎苏联老朋友们。”我开始进行着翻译。毛泽东和我打了招呼。他握着我的手说:您好!顾达寿同志,听说您的工作将很繁重?显然,他所指的是我们在这段时间的谈判内容将非常的多。

  然后,检阅了迈着铿锵步伐的中国三军仪仗队。几名女少先队员向赫鲁晓夫和所有苏联代表团的成员们敬上了鲜花。陪同赫鲁晓夫的中国领袖们,在检阅完仪仗队后,和所有苏联代表团的成员们都一一握手。

  一年之前,赫鲁晓夫曾经访问过北京。而本次访问,他能够有机会详细地对中国的首都进行了一番查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中国人在这10年当中已经做了很多建筑方面的工作。

  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苏联领导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主席台,来观看阅兵和群众表演。毛泽东和赫鲁晓夫肩并肩地站在主席台中央。他向游行者们挥手致意。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他们在走近主席台的时候,高呼“毛主席万岁”。我始终站在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的身旁,并对他们偶尔进行的交流进行着翻译,顾达寿先生回忆道。赫鲁晓夫问我:这些群众都喊什么口号?当我把口号内容翻译给他时,他很惊奇地看着台下的集会者们,并看了看站在身边的毛泽东。中国领袖在听到这些口号后,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满足与兴奋。他将目光集中在群众的身上,而没有发现赫鲁晓夫脸上的惊奇之色和不可理喻的表情。我想,“毛泽东万岁”这句口号很明显地引发赫鲁晓夫对中国领袖的疏远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10周年之际,赫鲁晓夫在北京建议举行重要的谈判,以使两党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他向中共中央表示,要清除不同的意见,使两党走向团结与合作。很遗憾,在这些谈判上,中方领导人并没有对苏方提出的建议做出正面的回应。相反,对苏联领导人提出的建议却给出了尖锐的批评。

  在某个时刻,毛泽东建议让中国外长陈毅发表演讲。那时我已经明白,顾达寿继续回忆道,陈毅在自己的演讲中将使用更为尖锐的词汇。做为中国外长的陈毅,同时拥有中国元帅的称呼。话头一起,陈毅外长就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然后,他继续说道,赫鲁晓夫这次是在访问美国后才访问中国的。那么,中国人有理由产生这样的疑问:苏联和美国是不是在针对中国的立场上进行了协商,来共同出卖和封锁中国。他甚至还说:您曾经多次提起为中国提供军事援助,那为什么不给我们核弹呢?我认为,你们想凌驾于我们的头上,让我们永远跟在你们的后头走。陈毅用带有四川方言的刺耳的声音说道。当我把这些话翻译出来后,赫鲁晓夫脸色大变。陈毅在如此高层的谈判上发表此番严厉的演讲是完全让人难以理解的,这番话语是对苏联代表团的一记重击。

  有的时候,气氛紧张到了极限。赫鲁晓夫和陈毅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从实质来说,陈毅的演讲也是毛泽东观点的折射。我感觉,顾达寿继续回忆道,赫鲁晓夫是在强忍着心中的紧张与怒气。陈毅的演讲结束后,他赶紧以同样的口吻进行了回击。只是,他还是强忍着不使用极为愤怒的言辞。希望中苏关系改善的目的在双方意见的交流中烟消云散了。赫鲁晓夫明白,中国人不会接受苏方的任何建议,尽管这些建议都带有最为善意的想法。从实质来说,毛泽东已经做出了决定,要走自己的路。1959年的北京谈判,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了。

  (顾达寿先生生于1929年,曾在苏联外交部和苏共中央工作过,拥有退役特命全权特使职衔。他精通中文、曾经在边界和其它国家谈判中担任政府代表团翻译。他本人和很多中国领导人见过面,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等。但是,顾达寿先生对第一次正式活动的记忆尤为深刻。)

  俄罗斯之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