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雷颐:近代中国总爱把学习西方指责为汉奸卖国

慈禧把个人权力看得比王朝还要重(1)


  要点

  1,中国人从来没觉得各个国家平等
  2,清政府“国进民退”阻碍私营经济发展
  3,中国的中学教科书有些过于简单化
  4,体制内拒绝改革 难免爆发革命


  文字实录

  核心提示:到后期,慈禧觉得李鸿章的权势过大,就扶植张之洞,想用张之洞来平衡李鸿章。戊戌维新牵涉到他和光绪的权力之争,康有为他们是没有任何权力的书生,他们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失误,康有为提出的措施光绪也没有完全接受。光绪是实际操作者,没有钱比较急,激进的措施使很多官员站在维新派的对立面。尽管维新派有各种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当时大权还在慈禧手中,她把个人权力看作比王朝更重要,因此会使用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雷颐教授(资料图)

  嘉宾简介:雷颐,男,祖籍湖南长沙,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致力于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著有《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翻译作品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近代中国总爱把学习西方指责为汉奸卖国

  凤凰历史:近代世界一体化实际上是按西方的观念走的,如果将中国近代史的演进视为全球一体化的一部分,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冲突?您在书中也提到了“粪桶妙计”与“师夷长技”的说法,这其实是中国传统理念的一种表现,这样的理念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理念?

  雷颐:我觉得实际上,我们最开始谈现代的时候,是谈现代化,现在越来越强调现代性,现代性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指西方现代化以后,逐渐逐渐产生的一系列的观念。现代化主要强调一些经济上的东西,甚至包括一些制度上的东西,现代性除了这些还强调一些价值、观念上的东西,现代性一般来说,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产生的,从人的解放,到后来的启蒙,到后来一系列的经济,最后的市场经济、自由经济,乃至到后来的政治变革,对权力的制衡。

  现代性的观念是从西方产生的,但我们看到,实际上人类的观念,往往就是这样,或者是制度上,它从一点产生,逐渐逐渐的推移、扩展,或者是说通过种种方式,比如暴力的方式,充满的血腥,一些国家是强者,另外一些国家是弱者,充满了不公,要谈论这些。但现在基本上是通过这些一点一点产生出来的。产生出来它不断地扩张,不断地发展。在碰到这些东西时,不同国家采取的反映是不同的,非西方国家比较成功,或者说在那个年代恐怕唯一成功的是日本。

  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一直学中国,中国碰到这个东西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一种现代化以后的现代性,还觉得这只是因为中国历来、千百年来的变化,从来就有,就不断,觉得这只是一种跟传统变化没有大区别的一种,比如说宋代跟辽不断赔款,甚至还不断割地求和。一次鸦片战争不过是开放一点点,还是租界性质的,那样开放再赔一点钱,对那么大一个大国来说,当时也不算特别大的一件事情。

  它的意义是后来显示出来的,实际上当时只有少数人看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林则徐,林则徐身处前线,他就知道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敌人。我们对它完全不了解,他就开始介绍、搜集资料,后来他和魏源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实际上后来日本明治维新最开始也是沿着这种口号走。中国都不赞同这种观念,我们为什么称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是他认为中国其他所有的方面都不行了,但是他提出了要学武器。

  凤凰历史:林则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现在您认为应该从哪种观念来看,是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开始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地位?

  雷颐:对呀,开始认识到,这两个我觉得是一个问题,你开始看世界,也就是认识到你自己,逐渐知道你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最终认识我不是天朝上国。开始时只承认它的武器比我强,其他的我还行,从林则徐开始的,那么两种不同的方式是很有隐喻意义的,一个是我说杨芳的马桶战法,因为里面讲的是近代史,对明末的材料,我没有举太多,这是一个传统的方式。因为林则徐他因为抗英,受到不公正待遇,很多人替他鸣冤叫屈,但是很少人因为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受到批判,而为他鸣冤叫屈,相反有替他在抗英这一点上辩护的人,也认为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违反了正统。

  这就说明当时林则徐的这种见解是超越了所有中国人的看法,从近代后来看,因为林则徐就说他认为夷还有长,还要学它,你这是溃夷夏之防,所谓的溃夷夏之防,就是认为夷和夏中间有一道文化的防线,我们只能从孟子以来,谈到孔孟,更早的就谈到我们只能用夏变夷,不能用夷变夏,这个夷夏之防。如果举一个不完全恰当的例子,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就我们还总是强调中外之间有一道文化防线,当时指责林则徐用今天的话说,就说他破坏了中国的文化安全。

  凤凰历史:就是说他们那些我们不适用?

  雷颐:不仅不适用,你要学了它,有可能你一步一步完全跟他一样了,这个就是指责林则徐破坏了中国的文化安全,这个就是使中国的文化安全线被突破,文化防线有一个突破口,使敌夷找到突破口,那么我们看究竟林则徐的方法是真正爱国,还是杨芳的方法真正爱国,能救国,为什么近代以来,总是把要学进步,学西方,学进步的东西,总是指责为汉奸,卖国。

  凤凰历史:这是一个很让人疑惑的地方?

  雷颐:对呀,所以这还是这种天朝上国的观念,几千年来,它又和现代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

  凤凰历史:就是现在也有这种,之前通过马勇老师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他认为那个其实还是有点,就是我学你,是为了打你。

  雷颐:就是,它是这个样,我学你是为了打你,就至少我承认了你还有进步,你像那种旧社会,我根本不希望学你,就能把你打败,你学他为了打他,甚至你学他为了把他打败,当时别人都指责,你这就是卖国,这不是很荒诞吗?好比你要制造原子弹,你有原子弹,我也有原子弹我要把你打败,你有航母,我有航母,这怎么能叫卖国呢?但是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明明你是为了把他打败,就是我要学你,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最后它的目的是为了治他。但是中国大多数人都觉得,你就说它有长,我们要学它才能把它打败,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本身就很伟大,不需要学它就能把它打败,你说我们非要学它才能把它打败,这本身就是破坏了文化安全性。


  传统中国认为天下共主皇帝只有一个

  凤凰历史:当时人除了这种文化安全性的考虑,有没有别的方面的考虑?

  雷颐:没有,主要就是这个诱夷变夏,中国因为传统以来,确实千百年来又没有全球化,也不知道外国,不知道欧洲,传统周围国家都以中国为首,就是中国的藩属国。

  凤凰历史:会不会因为明亡之后,满清入关,然后这种观念开始加深了?

  雷颐:这个我倒没有看出来是加深。

  凤凰历史:相对来说,明朝传教士来的时候,很多人去学。

  雷颐:对,传教士,但是后来也是受到排挤的,包括徐光启他们后来一直也是偷偷的,当然传教士后来在清初时,也卷入了清廷的高层的政治斗争。但是中国的传统,或者政治,康熙本人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但是他规定只有自己能看,其他人不能看。

  凤凰历史:他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思维?他有没有觉得,因为他们是一个外来的政权,他会不会觉得如果让你们学了,你们再推翻我?

  雷颐:这个现在我认为他没有,当时还达不到这种,他没有认为这个东西很厉害。

  凤凰历史:他的思维还认识不到。

  雷颐:你像当时的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一个舰队,就是一个团队吧,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来给乾隆祝寿,实际上他想中英通商,带了很多礼品,里面有几样是通过他精心挑选的,有一个是火枪队,当时他表演的这个火枪队,看的是一些清朝将领,就是后来金庸小说里面经常用的福安康,还是福康安?

  凤凰历史:福康安。

  雷颐:对,记得是福康安看的,他们看了都笑,好像觉得这洋人就是奇迹,又发明了一种放烟火的什么玩意,根本不认为这种东西有什么作用。如果要学,知道它很厉害,八旗首先一定要武装起来呀,八旗是他的子弟兵,他们看了这些都笑,觉得洋人挺好玩的这种东西。这是一种观念,所以我觉得你到这时候打仗了,你已经打败了,你还不承认。这种观念就是中国长期以来天朝上国观,我不承认,其他国家都是我的藩属国,我是天下共主,当时乾隆、后来的嘉庆给英国国王的词。我们经常会说到我们是天下共主,其他的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它要向中国进贡的,它的领导人,朝鲜、越南,它在国内可以称皇帝,到中国来进贡时、上表、上书,只能说我是国王,不能叫皇帝,因为皇帝是代表天职,奉天承运,天下只能有一个。

  中国人从来没觉得各个国家平等

  凤凰历史:这个观念是被打出来的?

  雷颐:这就是长期以来,包括从前有打,比如征百越,慢慢形成的,有武力也有中国的文化的吸引力,中国的富庶,或者说软实力,其中有硬实力,曾经征高丽这类。中国文化发达,所以日本、朝鲜都用汉字,沿用到今天,就像现在的人以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为荣,那时候他们读书人,能以写汉诗,写律诗为荣。

  凤凰历史:就是这个观念,我们看过一本书,其实日本到也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认为满清是夷狄,不是正统的。

  雷颐:最明显就的是满清入主之说,朝鲜有这个可能,因为他们曾经觉得,满洲当时很落后。它的文化无论比朝鲜,还是比中国,比华夏中原都要落后,所以当时朝鲜内部就有一个想法,要入主中原了,所谓的儒家文化,所谓的华夏文明应该在我们那儿了。

  凤凰历史:对。

  雷颐:有些读书人开始有这种看法了,这个先不讨论,就岔开来讨论这个。我们说中国主要认为,我一直坚持我是天朝上国,所以你看中国对一些从前的少数民族,或者非华夏文化的称呼往往都带有歧视性,也可以叫敌意。南边叫蛮,西边叫戎,东边叫夷,尤其在北边都是跟动物有关的,鹤,然后靺鞨,这一类的都是动物名称,后来由于北方不断地侵略,他成为强者,逐渐取消了。但是你看对南方的几十个少数民族都是带有歧视性的。从前的少数民族西南夷,西南那些少年民族就是苗南越,什么瑶族,壮族,还有什么这个箩那个箩很多,都是反犬旁,或者带一个豸字旁,那个豸就是豹子的豹那个偏旁的豸字旁,就说明他是个动物。

  这改是什么时候改的?是20世纪30年代,1939年,1940年才改的,把它们改成单人旁或者双人旁,是国民政府改的,因为国民政府当时抗战到西南,这时才重视这个问题,要跟西南搞好,最重要跟当地要有关系,当时让中央研究院来研究这些怎么改名。从前都是带有歧视性的,包括我们现在清史工程,清史工程不是要出李鸿章全集什么的,他们的奏折中谈到瑶族,谈到回族,都是反犬旁,你要把这个改了,就反应不出当时中国的华夏文化对其他人的歧视,所以后来经过请示,采取的措施是正文印的时候,都去掉那些带歧视性的反犬旁。

  在凡例中做一个说明,他们这是歧视少数民族的,我们按照现在的民族政策把这些去掉,所以读书,有时候前面的凡例,有时候反映出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所以我就不赞成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天下,中国是天下观,中国的天下观是以华夏为中心的,是中国中心,中国天下之中,并不是说普天下都是一样的,有些学者就根据这个来推倒出不看具体历史事实,就说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是天下,没有国家观念,觉得众生平等,众国家都是平等的,实际上不是这样。

  历史上带有很大的歧视,甚至有的就直接说人的生理,说他们是禽兽,甚至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如果之后被别人侵略了,觉得甚至有某种合理性,说他是禽兽,他的生理特征就和我们不一样,被他打败了,我觉得作为被侵略者,你的反抗有一定的道理。鸦片战争前,有的学者还是这么论证的,说外国人西一切,生理长的和中国人就相反,我们是正常的,他是畸形的,他的五脏六腑畸形,是相反的。所以他才能信什么天主教的,信这种歪门邪道,觉得中国只有儒家的伦理,这才是天下应该信的。所以这个天下观,我觉得跟前面说的就中国现代化,或者说现代性在中国的曲折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


  北洋军阀崛起是因为清政府下放外交权

  凤凰历史:这种变动应该是从鸦片战争。

  雷颐:鸦片战争之后,一点一点的,也可以说从林则徐开始,开始只认为它的武器比我强一点,其他的还不如我,但经过一次次付出巨大地代价才认识到。比如中国首先坚持我是天朝闪过,其他都是我的藩属国。你已经被人家打败了,当时我们就讲,实际上包括现在的国际体系,1639年(编者按: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一般史学家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还是一六多少年,那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形成现代国际体系。

  实际上那种国家体系逐渐变成一种全球公认的国家体系,一种国际体系。但是中国那时候哪知道,中国还坚持我是华夏,你是狄夷,你臣服于我。被英国、法国打败,但面子上还要坚持这个。按照道理应该有外交部、有外交官的,但中国不成,中国传统是华夷分治,对外只是一种礼藩,你是我的藩属,不存在外交。虽然被打败,中国还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迟迟不成立外交部。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你必须跟敌人打交道了,怎么办?这设立了两个临时机构,一个是南洋大臣,由原来的两广总督兼南洋大臣,后来因为上海发展起来了,由两江总督兼,第一次鸦片战争长江以南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的外国人的事,跟南洋大臣打交道就完了,可以解决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开放了北方三口,又设立了一个北洋大臣来管,他的观念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地方大臣,外国这些洋人只能跟我的地方官打交道,那证明我还是什么呀?我还是天朝上国。实际上他这是很愚蠢的,他没有想到,我们现在讲的现代国家,外交权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权力,他把外交权下放地方了。后来北洋就是这么起来的。

  凤凰历史:现在我们怎么评述他们的这种观念?

  雷颐:我今天的讲述,讲的就是这个。

  凤凰历史:您的结论是他们很愚蠢,还是什么?

  雷颐:就是说非要经过一次,就刚才讲他非要一次一次经过被动之后,才能接受这个外交体系,这就是我的观点。

  凤凰历史:他属于脑子转不过来弯吗?

  雷颐:那不是叫脑子转不过来弯,是传统的,是千百年的这种东西,有时一下子也改不掉。日本为什么它容易改?因为它从前也是学中国,从学中国改成学别人很容易,没有包袱,千百年来都是别人学我,现在突然让我学另外一个人。他不承认这些,后来勉勉强强到60年代成立了总理衙门,往那儿迈了一步,但还不充分,还是不愿意承认这是外交部。跟洋人打交道,一直到辛丑之后的1901年才成立外交部。我认为从制度上说,1901年中国才正式承认了1648年以来的这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01年,再加上之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不承认(和约),虽然签了约,让你派大使,但还是不想承认,不想让你派,拒绝。第一次鸦片战争其中就有这一条,我还是觉得这方面就导致了西方国家用武力要把我的大使派在那儿,因为互相派大使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很重要的一步,我现在特别强调学中国史必须了解世界史,才知道为什么。(未完待续)

  雷颐,凤凰网历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