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茅盾的三次脱险


  在一般人眼里,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似乎和历险扯不上关系。可事实上,一个作家的命运是跟国家紧密相联的。在茅盾的一生中,他不但经历过险情,而且还经历了三次。《传记文学》2013年第二期刊登吕春的文章,记述了这几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第一次:遭遇士兵搜身,急中生智脱险

  1927年7月初,汪精卫公然背叛了革命。有许多中共进步人士遭遇迫害。经过研究,中共中央临时常委迅即决定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当时,茅盾正在武汉。7月23日下午,茅盾秘密接到党的指示,要求他带着2000元的抬头支票去九江找人。抬头支票是一种类似于空头支票的票据,收款人得此支票,仍须经过商店保证或本人有钱存到银行,方可由此银行转账。茅盾带的抬头支票是作为经费到南昌用做起义,当时为了保密,茅盾事先并不知情。

  茅盾在庐山有位好友,庐山离九江不远,又是顺路,茅盾便先到庐山拜见朋友。不料,朋友已经不在庐山了。茅盾只好找了个旅馆住下。正是盛夏,可是因为战争原因,避暑旅客十分稀少。晚上茅盾在空荡荡的旅馆里闲着无事,就给汉口孙伏园主编的《中央副刊》写了一篇沿途所见的“通讯稿”。

  第二天,茅盾准备回九江。可是,吃过早饭后,茅盾突然患起急性肠胃炎,一天要泻几十次,他只好躺在旅馆里等待病情好转。此时山上已无医生,又无止泻药,茶房送来八卦丹,就这样,每天靠八卦丹和稀饭维持着躺了四五天,才能起床稍微走动。

  8月初的一天,茅盾听到茶房议论“南昌出事了”,他把前因后果连起来一想,才意识到组织上要他带着支票去九江找人,然后陪同九江的同志到南昌是为起义送经费。茅盾溜出去打听消息。一上大街就碰到在武汉的老同事范志超。范志超此前在武汉国民党的海外部任职,她与汉口市妇女部长黄慕兰都是工作有魄力、交际广、活动能力很强的女同志,长得也美,所以在武汉很有名气。

  “你怎么还在这里?”她惊奇地问,茅盾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

  “你不了解外边的情况吧?8月1日南昌发生了暴动,我们把朱培德的兵缴了械,南昌现在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占着,具体情况不清楚。”范志超悄悄地说。

  茅盾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原来党让他去南昌是参加起义的,他却因道路阻塞和腹泻而耽搁在庐山了。

  8月中旬,范志超和茅盾一起乘轿下山,直接上了一艘日本轮船,住的是两人一间的舱房,茅盾觉得有点别扭。见到他那拘束尴尬的样子,范志超解释说:“这里不是始发站,很难买到两个女客同一间房的票,与其同陌生男客在一起,不如跟你同一房间。”

  茅盾担心在上海码头容易碰到熟人,计划在镇江下船,再换乘火车,行李托范志超带回上海,范表示同意。

  茅盾在镇江上岸时,镇江码头上的军警在搜查旅客。搜查茅盾的士兵发现了茅盾身上携带的那张2000元的支票,又见茅盾没有行李,就怀疑起来。他急中生智,低声对这个士兵说:“这东西我不要了,就送给你吧。”士兵迟疑了一下,就把支票塞进口袋,让茅盾走了。

  回到上海后,茅盾把支票的事报告了党组织,党组织先向银行挂了失,然后,由地下党员蔡绍敦开设的“绍敦电器公司”担保,取出了那2000元。


  第二次:新疆任教遭扣留,为母奔丧脱虎口

  全国抗战爆发后,新疆督办盛世才伪装进步,与中共建立了统战关系,延安先后派了毛泽民、陈潭秋、邓发、孟一鸣等去新疆工作。

  应杜重远之邀,茅盾准备到新疆学院任教。与茅盾一家同去的还有张仲实等。新疆学院学生不多,共一百二三十人,只有两个系———教育系和政治经济系,教育系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学、中外历史、思想史。杜重远请茅盾担任了教育系主任,讲授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思想概论和西洋史等课程。

  5月下旬,新疆学院的学生演出了报告剧《新新疆进行曲》。5月26日,《新疆日报》发表了茅盾撰写的《为〈新新疆进行曲〉的公演告亲爱的观众》。一天,孟一鸣来看望茅盾。他说:“你要注意,已经有人在背后讲你的闲话了。你是新官上任,热情高,到处去讲演,又写文章,又编剧本,可你哪知道有的人心里却很不舒服。”

  “我所做的都属文化启蒙性质的工作,又没有涉及新疆的时政,究竟触犯了什么?”

  “因为你做的工作反衬出了他们的无能。有人从背后向你放冷箭是不足为奇的,你要小心。”

  “哼,想不到我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却要同这种小人斗法,实在犯不着。我以后就一不讲演,二不写文章。”茅盾冷笑道。

  从6月起,茅盾就谢绝了去外单位演讲的邀请,也不再写与本职无关的文章。同时,他开始制造健康不佳的舆论,深居简出。

  这时,盛世才又请茅盾担任了中苏文化协会迪化分会的会长,而盛与杜重远的关系日趋紧张。于8月初到新疆的赵丹、徐韬等负责的话剧运动委员会与新疆学院的部分学生,在“九一八”纪念日正式公演了话剧《战斗》,相当成功,招致盛世才亲信的妒忌,有关杜重远想“拉山头”、“树势力”的流言蜚语便不胫而走。

  杜重远则在新疆学院作了两次公开讲话,予以还击。盛世才因此两晤茅盾,都直接表示了对杜的不满。10月上旬,盛世才开始软禁杜重远,杜辞去新疆学院院长的职务。10月下旬,在新疆学院学习的杜重远的内弟侯立达和秘书孙某先后被捕,侯的罪名是他在同学中散布盛世才的“六大政策”是他姐夫代写的。孙某在毒刑拷打下居然供出了一个“与汪精卫勾结”的“杜重远阴谋暴动集团”,将茅盾、张仲实等也列入了其骨干名单。

  年底,苏联塔斯社的罗果夫自重庆经迪化回国休假。他是茅盾在上海时的熟人,茅盾便向他提出,能否让他和妻子去苏游历,孩子到苏联上学。罗果夫同苏联总领事商量后答复说:“凡从新疆去苏联的中国人、必须得到盛世才的同意。总领事不能擅自请你们去苏做客。”

  茅盾理解罗果夫的难处,想方设法寻找从陆路回内地的借口。

  4月20日上午,茅盾突然收到二叔发自上海的一封加急电报:“大嫂已于17日在乌镇病故,丧事已毕。”母亲去世了,茅盾心如刀绞,夫人孔德沚放声痛哭。

  “你看,偏要到这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倒霉地方来,现在要奔丧都不行!”孔德沚责怪起茅盾来,孔德沚的埋怨,使他心中一亮:我何不来个请假奔丧?盛世才一向以孝道教人,我何不将计就计呢?

  茅盾拿起电话筒向盛世才请假,准备回去料理后事。“好吧。”盛世才沉默片刻后表示同意。

  在飞离迪化的前一天(5月4日)晚,夜深人静,正准备休息,盛世才突然打来电话,茅盾不禁一惊:难道又有变故?盛世才寒暄了几句,忽然问:“你的儿子不是在新疆学院读书吗?他是不是去内地呀?”茅盾心想,莫非他要拿我儿子做人质?顿时紧张得额头渗出冷汗,镇静了一下马上回答:“督办弄错了,我的儿子去年12月就退学了,他有病,支撑不了紧张的学习,我正打算这次把他带到内地去好好治一治病呢。”盛沉默了片刻,终于说:“那就去治病吧,明天我为你们送行。”

  第一天一早,盛世才照例在警卫护卫下前来送行。茅盾从未感到时间过得如此缓慢。直至9时飞机飞离跑道,才如释重负。


  第三次:日寇占领香港,乔扮商人脱险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8日,美、英等国对日宣战。这时茅盾夫妇正在香港,住在湾仔坚尼地道半山腰的一个高级职员的住宅里。他们是当年3月“皖南事变”后不久,与大批文化人士一起从重庆转到香港来的,准备在这里开辟抗日的“第二战场”。

  8日晨,日军从广州沿广九铁路向九龙逼进,日本飞机开始轰炸香港启德机场。港九上空不时扬起炸弹、枪炮的轰鸣喧嚣声,不时可见硝烟升腾、火光闪现。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茅盾夫妇被安排住到了一个临时避难所,那是一家比较偏僻的大中华旅馆。

  12月25日,香港政府升起了白旗。清晨醒来,茅盾耳朵里传来了街上清脆的木屐声和几声吆喝声。日军征用了大中华旅馆的一半房间。为避免日本兵来找麻烦,他们在大房间的客厅里摆开一张麻将桌,茅盾夫妇和宋之的夫妇四人成为一局,其他人在旁观战,高汾女士隐蔽了起来。这天,刚打了三圈多,闯进来一高一矮两个日本兵,叽叽咕咕不肯走开。

  叶以群以平和的口气用日语向他俩招呼道:“懂得吗?也很喜欢吗?”

  “我们来做老师吧,这玩意学起来不太难。”茅盾和他俩开玩笑,让叶以群翻译给他们听。两个日本兵傻笑着,说他们是乡下人,乡村不大通行这玩意儿。茅盾看这两个兵满口酒气,有六七分醉意,怕他们乘着酒兴胡作非为,十分担心。坐在宋之的夫人斜对面的那个高个子兵,老拿醉眼瞅她,她惶惶不安起来,打完一圈牌后便借口照顾小孩起身走开了,牌局中止。

  “为什么不玩了?”高个子兵问。叶以群说她不会打,两个日本兵叽咕了几句,终于走开了。

  好险哪!众人都松了口气。

  经过党组织的安排,住在大中华旅馆内的人员,于1941年除夕再一次搬了出去。茅盾夫妇在干诺道中找到一家称为“大同旅馆”的三等小旅馆,不为日军注意。

  搬进去的第三天(1942年农历初二)下午,叶以群带来一位青年朋友,青年人对茅盾低声说:“你准备一下,明天可以走。”

  翌日,叶以群又帮他们转到了西环半山的一处安全住所。下午,负责与茅盾联络的地下党员来找,他告诉茅盾:香港沦陷后,敌人在香港九龙之间布下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岸边密布岗哨,海上有电艇巡逻。他们首先要冲破封锁线,转移到九龙,然后,再撤向大后方就比较方便了。茅盾听后说:“我完全信赖党的安排。”

  1月9日下午,茅盾夫妇换上称为“唐装”的黑布短衫裤,扮成商人模样,带着一些随身行李及一本伪装用的《新旧约全书》,向九龙出发了。暮色苍茫中,茅盾夫妇上了一条大船,连夜离开了香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脱离险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吕春,《传记文学》2013年第二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